第91章 理想宣言

???典禮儀式上,孟良是用繃帶吊着左腕出現在大家面前的。他指着自己受傷的左臂說道:“大家可能都聽到了傳聞,是的,我遇刺了,沒什麼關係,不過又是一次不成功的刺殺行動。我孟良命大着呢,這種雕蟲小技對我沒什麼作用。既然上天讓我來完成這份偉大的事業,不成功我不會退縮,老天也不答應,這就是我孟良命大的原因。我命在天!”

衆望所歸,受命於天,這是欲爭天下者才能說出的話。孟良含混的表達出這個意思,這就是一種造勢的行爲,按照現在的話說,這是種心理的誘導。

“爲什麼有人要屢屢刺殺於我,這不是私怨,那是我主張的土地改革、取消奴籍觸及到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他們視我爲眼釘口刺,必欲除之而後快。這沒什麼用的,我孟良能順利的走到今天,那不是僥倖,那是千萬個和我有着共同理想的人在一起奮鬥。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擁護,包括你們在座的各位,我們都是爲了同一個理想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來的。即使將來有一天我孟良不在了,會有更多的孟良將這面旗幟高舉下去的。”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借軍校開業典禮之際舉行趙二春將軍的雕像落成儀式。趙二春將軍本身也是出生奴籍,他幸運的是他遇上了一個好東家,一位忠厚的長者,他雖然身爲家奴卻享受到正常人的待遇,但是我問你們,有朝一日當你們走投無路被迫賣身爲奴的時候,你能有這麼好的運氣嗎?你願意將自己的生命交在別人手裡,任憑別人隨意剝奪你的生存權利嗎?當你一舉一動都得看着主人的臉色,稍有不虞,你和你的家人都得承受非人的待遇,你們願意嗎?”

“不願意。”下面響起了雷鳴般的吼聲。

“對。沒有人願意。趙二春將軍他也不願意,所以他在爲自己的生存而戰,他在爲人的尊嚴而戰。他挑戰的不是一個丹陽軍,他挑戰的是整個社會制度。在這個社會制度下,你可以用各種手段,公開的,暗地的,合法的,不合法的各種手段大量的囤積土地,土地是上天賦予我們的生存下去的根本,這是上天的慈悲。但這種根本這種慈悲被集到少數人手裡,大量的失地農民無法生存,那隻能賣身爲奴,苟延殘喘。所以,萬惡之源是土地的私有制。必須把土地收歸國家所有,大家只有耕作收穫的權利,而沒有買賣的權利,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奴隸制的問題。這是我們的一個理想,也是英勇戰死的趙二春將軍的,他爲了大多數人的生存自由英勇的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也許有人會說,那些大地主大富豪是靠自己甚至幾代人辛辛苦苦的努力才積累起來的財產,這樣剝奪他們的財產對他們不公平。是的,我們承認這種現實。但是現實告訴我們,你可以積累財富,你可以比其他人富有,但是有一點,你不能剝奪別人的生存權利。你可以每天大魚大肉,但別人連飯都吃不飽,這樣的社會公平嗎?當別人吃不飽飯的時候,他就會起來鬧事,正如黃巾起事一般,登高一呼,從者雲集,整個社會的平衡被打破了。你的富裕危及到了我們的生存,這樣對我們多數人公平嗎?當然不公平。”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爲了公平就把天下的土地、財產拿來平分,那樣會鼓勵那些好吃懶做者,他們滿腦都會想着如何去鬧事,如何去佔大家的便宜。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首先的前提是讓人人有飯吃,你就是一個遊手好閒整天不幹活的人也給你一口飯吃,但是,勤勞的人可能在吃肉,你只能求一個不餓死不凍死。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官府要通過皇糧國稅來調劑社會資源,由官府對社會資源重新分配。”

說到這裡,孟良頓了一下,他知道在場的很多人包括孔明他們對這社會資源的新名詞不一定了解,又解釋道:“比如官府,官府是幹什麼的,不僅僅是行使權力,更重要的是做好服務。官府的服務在哪裡?引導大家去做有益於社會穩定的事,勸農桑、薄賦斂、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同樣,賑災濟貧,維護社會秩序,教化百姓等等,這也是官府的職責。官府要有效的使用這些職責,手必須要有一定的財力,這財力並不是官府所有,這是大家共同擁有的,所以叫社會資源。這是我們構想的有利於大多數老百姓的社會模式,但是,以趙欒爲首的豪強們認爲我們的這種模式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千方百計加以阻撓,甚至採用了突然襲擊這種卑劣的手段,想徹底消滅我們。趙二春將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勇獻身的。”

“趙二春將軍他是一名軍人,他在最危急的關頭,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他帶領手下的四百多勇士勇敢的站出來與幾十倍與自己的敵人進行搏鬥。這四百多將士沒有一個向敵人投降的,沒有一個苟且偷生的,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一種英雄主義的精神,他們用他們實際行動在我們心裡樹立起了一座豐碑。忠誠勇敢、不怕犧牲、團結兄弟、永不背叛。這十個字便是他們用鮮血刻在豐碑上的碑。”

“今後我們的事業還將進行下去,還會有人會犧牲。我曾經在鳳翔城誓師大會上說過,人總是要死的,只要他是爲大衆利益而死,那他的死就重於泰山;如果他爲個人利益而死,那他的死便輕於鴻毛。我們將來如果戰死沙場,因爲我們是爲勞苦大衆利益而死的,我們必將重於泰山。爲了我們的理想,我們將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趙二春將軍永垂不朽!”

操場上想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李通號令:“全體將士,向趙二春將軍的雕像致軍禮,請校長孟良揭幕。”

儀式完畢後,孔明等人勸孟良就在彭城養傷,待傷好之後再繼續去留縣巡視。孟良想了一想,說:“這樣吧,我先去鳳翔城,將鳳翔城的事情安頓好,特別是要抽調一批熟練的工匠前往裡山接管闕宣的產業,如此,我們部隊的裝備進度可大大提高。也順便把你的事情了結一下,待鳳翔城的事情完成之後再去留縣。你按照我們擬定的人事安排儘快通知大家各就各位。任峻也通知他到彭城上任,我去留縣的時候自會讓人通知他前往。”

孔明他們答應着去了。

孟良、史渙帶着人回到鳳翔城,萬三兒卻不在家。萬虎說:“她和萬晴去下邳了,她們準備在下邳開一家酒店,名字都想好了,鳳翔城大酒店。還說這規模要超過徐州所有的酒店,兩人把積蓄全搭進去了,還在她父親那兒借貸了一部分,這兩丫頭可真敢幹啊。”

孟良微微有些失望,好長時間沒見到三兒了。

他請萬虎坐下,對他說:“萬虎,你是鳳翔城的元老級的人物,鳳翔城有今天的繁榮你功不可沒。這次刺史府的人選我們暫時沒安排你,這主要是基於兩個考慮,一,局勢還沒有完全穩定,我們在徐州的根基還不牢固,大部分人的家屬都留在鳳翔城,這裡至關重要,再不可發生鳳翔城淪陷的事情,這裡交到別人手裡我不放心。其二,下一步還會繼續改革我們的政事機構。我準備在局勢穩定之後設立一個民意會的機構,這個民意會由各行各業選出的代表產生,包括軍人、官吏、農民、工人、商人、教書先生等等。今後刺史府的重大決策都得拿到民意會上聽取代表們的意見。如果代表們不同意,這決策便不能夠發佈。這是一種監督、立法的機構,非常重要,它可以保證官府的決策代表着大多數人的意見。這個民意會的會長我準備請你出任,你是鳳翔城的創始人之一,德高望重,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萬虎習慣的將一隻手在腿上搓了搓,說:“這麼大的責任,我能行嗎?”

“當然可以,你們就是召集人開會,把大家的意見歸納總結,對政令進行修改補充,再投票對政令是否通過進行表決。以後發展起來了,運作正常了,包括我們的任職都要通過你們來選舉呢。”

孟良已經準備借鑑後世的議會制度,但,考慮到現實情況,不能一步到位,大家還不具備這種意識,只能先設立民意會,在重大決策時聽取來自民間的意見。同時,這些代表也起到了宣傳政策的作用。

孟良的一番解釋,讓萬虎有些明白了。他感到很新鮮,這個孟良總是搞出一些別人想不到的事。

萬虎說:“行,聽你的沒錯。我去叫韓先生他們過來吧?”

“不用,反正萬三兒不在家,我去商校吃住吧,正好看看孩們學習情況。一會兒我自己去找他們。史渙,你也不用跟着了,自己回家休息吧,有事我會找你的。在鳳翔城安全再得不到保障,那是我運氣太差了。”

萬虎也說:“放心吧,進入鳳翔城都不得佩戴武器,少數幾個人持有武器都造冊登記的,這點我們絲毫不敢大意。”

史渙點點頭,把部隊安頓好,回家去了。

孟良獨自一人沿着山路往商校而去。

呂方商校是新建的,這裡原來是採石場,大石塊被運去修築關隘,在半山腰的地方形成了一大塊平地。黃月英看了這裡,這裡取材方便,而且視野開闊,緊挨着商校邊上還有一片樹林,正是讀書散步的好地方。她便僱人沿着這塊平地四周蓋起了三排平房,間做操場,生活區、教學區都放在一起。

孟良走到校門口的時候,兩個半大的孩手持鐵槍,一左一右筆直的站在校門口。見孟良來到,便問:“你找誰?請來這裡登記一下。”

孟良問:“你們是這裡的學生還是專門負責站崗的?”

那衛兵答道:“我們是學生,今天輪到我們倆執勤。校紀規定,閒雜人等不得進入校區。你要是沒事閒逛,就請離開。”

孟良故意逗他:“我就看看,你這學校有什麼保密的,不就是一些桌椅嗎,又沒什麼好偷的。還登記什麼啊”

一孩用警惕的眼光看着他,用稚嫩的聲音喝道:“不找人你就快走,不然,我叫人了。”

孟良呵呵笑道:“你看我像壞人嗎?你叫人吧,反正你們倆又打不過我。”

那孩真的跑進門衛室,將一根麻繩使勁搖了搖。不大一會,跑來一人。那人一看孟良,趕忙拜伏於地,口稱主公。原來是田舉的一個徒弟,因爲武藝不錯,又識斷字,特別選來充當教師的。

孟良對那兩孩笑笑,進了校門。

那兩孩急的在後面大叫:“王教頭,這人還沒登記,他還帶着武器沒交出來。”

王教頭喝道:“糊塗,沒聽叫我叫主公嗎,這是孟良孟刺史啊。”

孟良制止了王教頭,說道:“這兩孩不錯,忠於職守,按規矩來,我去登記一下。”孟良在門衛房裡登完記,解下佩劍說:“你們倆可得幫我把劍保管好,要是弄丟了我可要找你們倆算賬。”

那孩張大眼睛好奇的看着他:“原來你就是孟良孟大人啊,老聽着說,這回總算見到真人了。”

走進大門,迎面是一尊石像,那是呂方的雕像,孟良將路上採摘的野花獻上,恭恭敬敬的叩了三個響頭。這才隨王教頭進了校園。

第40章 我們將從這裡走出去第142章 張飛戒酒第22章 針神樊阿第50章 協防下邳第26章 一切從實戰出發第160章 高手對決 間不容髮第176章 曹操的賭注第99章 閻忠的遊說第82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2章 高橋馬鞍第38章 急報,黃巾來襲第63章 震撼第120章 下邳高級訓練班第143章 夜襲趙各莊作者手札寫作狀態創作大家談之五6978951兄的評論第61章 貞烈之士趙雲將星因何而黯淡第115章 偶遇趙子龍第168章 智鬥前言穿越論第10章 農民的習性第117章 神秘的史阿第166章 秘密使者第92章 黃月英,你想幹嘛?第38章 急報,黃巾來襲第2章 居無鹽則食無味第69章 佈局彭城第177章 兵者,詭道也第85章 衣食足知榮辱第58章 又是混帳時分第170章 人情債第173章 誘敵深入之計第121章 劉闢與臧霸的危機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諮創作大家談之五6978951兄的評論第154章 荊南四郡第7章 需求決定市場第12章 孟公威原來好器物之學第98章 陳氏家族第30章 意外之變第112章 血戰滎陽第142章 張飛戒酒第120章 下邳高級訓練班第68章 呂方商校第130章 神秘來賓第5章 光和元年第164章 樊氏的神通鍥子一今年流行混賬第36章 疑是故人來第180章 爵位之爭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62章 杜伯侯的謀略第1章 我要活下去第66章 最後的時刻第36章 疑是故人來第139章 人的獸性第87章 呂線的整合第55章 彭城的四大家族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65章 殘陽如血第66章 最後的時刻鍥子二輪迴道創作大家談之六yangguang70兄評論帖第174章 秘密基地第146章 歷城的密謀第39章 鳳翔城攻守戰第192章 凌波仙子第55章 彭城的四大家族第66章 最後的時刻第108章 大戰呂布第86章 臧洪與陳容第12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1章 接管武原第85章 衣食足知榮辱第153章 花田情趣第53章 戰略上的分歧第94章 激情自有燃燒時第169章 郭嘉的挑釁創作大家談之myajax95兄的評論專用帖作者手札寫作狀態第184章 撒下香餌第79章 靈堂對第114章 危機四伏第114章 危機四伏劉備哭泣的藝術第52章 新婚之夜第153章 花田情趣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17章 糜家箭手天下聞第72章 刺客爲何是美女第102章 參加會盟之議第121章 劉闢與臧霸的危機第44章 史渙以死相逼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諮第57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183章 欲擒故縱第119章 霍峻和昌豨第182章 出兵倭奴國
第40章 我們將從這裡走出去第142章 張飛戒酒第22章 針神樊阿第50章 協防下邳第26章 一切從實戰出發第160章 高手對決 間不容髮第176章 曹操的賭注第99章 閻忠的遊說第82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2章 高橋馬鞍第38章 急報,黃巾來襲第63章 震撼第120章 下邳高級訓練班第143章 夜襲趙各莊作者手札寫作狀態創作大家談之五6978951兄的評論第61章 貞烈之士趙雲將星因何而黯淡第115章 偶遇趙子龍第168章 智鬥前言穿越論第10章 農民的習性第117章 神秘的史阿第166章 秘密使者第92章 黃月英,你想幹嘛?第38章 急報,黃巾來襲第2章 居無鹽則食無味第69章 佈局彭城第177章 兵者,詭道也第85章 衣食足知榮辱第58章 又是混帳時分第170章 人情債第173章 誘敵深入之計第121章 劉闢與臧霸的危機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諮創作大家談之五6978951兄的評論第154章 荊南四郡第7章 需求決定市場第12章 孟公威原來好器物之學第98章 陳氏家族第30章 意外之變第112章 血戰滎陽第142章 張飛戒酒第120章 下邳高級訓練班第68章 呂方商校第130章 神秘來賓第5章 光和元年第164章 樊氏的神通鍥子一今年流行混賬第36章 疑是故人來第180章 爵位之爭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62章 杜伯侯的謀略第1章 我要活下去第66章 最後的時刻第36章 疑是故人來第139章 人的獸性第87章 呂線的整合第55章 彭城的四大家族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65章 殘陽如血第66章 最後的時刻鍥子二輪迴道創作大家談之六yangguang70兄評論帖第174章 秘密基地第146章 歷城的密謀第39章 鳳翔城攻守戰第192章 凌波仙子第55章 彭城的四大家族第66章 最後的時刻第108章 大戰呂布第86章 臧洪與陳容第12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1章 接管武原第85章 衣食足知榮辱第153章 花田情趣第53章 戰略上的分歧第94章 激情自有燃燒時第169章 郭嘉的挑釁創作大家談之myajax95兄的評論專用帖作者手札寫作狀態第184章 撒下香餌第79章 靈堂對第114章 危機四伏第114章 危機四伏劉備哭泣的藝術第52章 新婚之夜第153章 花田情趣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17章 糜家箭手天下聞第72章 刺客爲何是美女第102章 參加會盟之議第121章 劉闢與臧霸的危機第44章 史渙以死相逼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諮第57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183章 欲擒故縱第119章 霍峻和昌豨第182章 出兵倭奴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