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出兵倭奴國

???“孟相,你需要的資料我都找出來了,都是從洛陽的皇宮裡翻出來的,真實性應該可以保證。”荀悅敲門進來,手捧着厚厚的一堆書。

“仲豫,你就別爲難我了,你知道我肚裡有幾瓶墨水,還是你幫我講解一下吧,你請坐。我去給你倒茶,來自江南吳郡的綠茶,可香了。”孟良對荀悅別有一分情感,此人大才卻不迂腐,而且天性淡泊,對名利一無所求,做事極爲認真。這麼多年,以孟良的名義,模仿孟良的語氣發表了不少章,形成了苑上一個獨特的體“孟體”,成爲很多新銳的知識分追捧的對象。

荀悅微微一笑,也不客套,就在孟良的對面坐下,接過孟良端來的茶杯放到一邊,然後清了清喉嚨,開口說道:“朝鮮東南的大海,以山島爲居,有百餘個國家,統稱倭奴國。其大倭王所居之國謂之邪馬臺國,有七萬餘戶,其餘數千數萬戶不等。光武帝時,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帝賜以印綬,後安帝時,又派使者進貢。桓帝靈帝時,其國大亂,相互攻伐,歷年無主。後來有一女名曰卑彌呼,事鬼神道,以妖惑衆,倭人皆膜拜之,視之爲女神,衆推其爲女王。”

孟良聽了,好奇地問:“你是說現在的倭奴國是由一女人任國王?”

“史料上是這樣記載的。該女不談婚論嫁,至今孤身一人,侍衛、婢數千人,皆爲女人。每出行,倭奴皆跪地膜拜,不敢正眼視之。我朝袁敏率商船隊多次與倭奴交易,在其西南海邊劃地設立交易區。該女王召見過他三次,皆以面紗覆面,不得見其真容。據袁敏稱,聽其聲音不過二十餘歲,但其威儀凌人,舉止有度。”

“袁敏,一介書生,雖在海上奔波數年,也見識過大風大浪,還是不脫其本性。”

荀悅見其評論同僚,不好妄言,繼續介紹到:“倭奴國耕地良田甚少,其人多以海爲生,所產物品以珍珠、青玉爲主。哦,對了,袁敏說他帶去的人發現該地有鐵礦,正徵調技工前往該地,準備在那裡開個冶煉工場。孟相,該島資源匱乏,民衆愚昧尚未開化,何以對此興趣盎然?”

孟良然而起,扁着手在房間裡走了幾步,他知道現在說這個島國將來會是華民族的心腹大患,別人都會認爲他不可理喻的。他斟酌着詞語道:“我們華夏之地糧食作物有稻、麥、粟等等,但是一直產量不高,而且易受天氣影響。有個風雨旱澇什麼的就顆粒無收了,基本上是看天吃飯。我在想,其他地方能不能找到一些高產作物,生長期短、產量高、耐旱澇的,如果能找到這樣的作物,那就可以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了。”

荀悅恍然大悟,說道:“袁敏往來夷州、倭奴國、朝鮮,倒一直在留意這方面的消息,但在此地方都未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不過,他在倭奴國聽說,由倭奴國向東航行數月,另有一片土地,多森林、高山、河流,其人身高不過數尺,稱之爲矮人國,又有黑齒國。只是沒人去過,史籍上也是寥寥數筆,語焉不詳。”

孟良猛然頓住,忙問道:“史籍上有記載?”

“是,說向東萬二千里,行船需數月便有陸地。”荀悅非常肯定的說。

孟良心暗暗稱奇,原來漢朝時候就有人發現了美洲大陸,只不過這消息從何而來卻記載不清,說的距離、里程卻大致差不多。又想起殷朝時候留下的千古之謎:殷軍統帥攸侯喜率十萬大軍神秘消失,很多人都懷疑攸侯喜是經過天之浮橋東渡到了南美洲,還考證出了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跟殷人化的種種相似之處。

一個宏大的計劃在心裡漸漸地誕生,如果佔據了倭島,再有倭島向東就能找到南美洲,那時候,玉米、馬鈴薯、山芋這些高產的作物能引種過來不說,興許還真能見到攸侯喜十萬大軍的後裔呢。

“傳書給袁敏,我近日將去東海郡,讓他在那裡等候我,我要和他面談。”孟良本來打算去揚州考察小型化農場的建設和去荊州瞭解遷都的問題,現在看來,去倭奴國倒成了當務之急。”

“孟相,對倭奴國的歷史我也很感興趣,能否待我一同前往,我做些史料的記載。”荀悅徵詢着孟良的意見。

孟良露出了少有的獰笑的神態:“仲豫,恐怕你去了之後也沒什麼可以記載的,你暈血嗎?”

荀悅睜大眼睛看着孟良:“你的意思是?”

“好吧,你就作爲歷史的見證人。你找幾個善於雕刻的工匠一同前往,我有用處。”

孟良告訴孔明、魯肅要前往倭奴國尋找高產作物、開採礦產的打算時。那孔明說道:“現在一大堆事情要辦,我們都忙得恨不能長兩個腦袋、四雙手。你倒好,這些完全可由一個使者完成的事,何必勞你大駕?”

孟良耐心的解釋說:“這次真的不是去玩,我會給大家帶個驚喜回來,事關我們未來的國運。在鳳翔城的時候我都說了,要降低自然災害對我們人類的影響,我們必須要尋找高產作物,養活更多的人。你看徐州此次旱災損失,老百姓顆粒無收,只得背井離鄉。縱然我們動員了全國的力量,也餓死了那麼多人。如果有種生產期短的食物,就不會有這麼大的損失了。”

“既然你這麼有把握能找到此種作物,何不交給袁敏去做?”

“他只是個書生、商人,在這方面有欠缺,當機立斷不夠。反正吧,多則半年少則三月我就回來了,你就當我外出巡視了吧。”

魯肅在一邊插話:“聽說你在全國調集了近萬人的鳳翔城出來的老兵,該不是有什麼企圖吧?”

孟良呵呵笑道:“據史料記載,那邊的人種有問題,女人居多。我這是悲天憫人,帶着改良他們人種的宏願去的。二位如果有興趣,到時候我送幾個東瀛美女給你們體驗一下如何?”

孔明白了他一眼:“你這嘴裡就不能說點真話?你一直強調衆生平等,豈會幹出這種事情?”

孟良一本正經的說:“倭奴島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漁業資源、還有豐美的牧場,適合大規模的畜牧業。不是要酬功嗎,我這也是變相的酬功。等我回來,下一批將會組織這麼多年傷殘的軍人開過去,讓他們自食其力,老有所養。”

“好吧,好吧。你可得快去快回。曹操集團已經在醞釀對董卓的戰役,到時候重大事情還需要你決策。”

孟良點頭答道:“如果我不在的時候曹董開戰,我方以高順的騎兵支援爲主,該是重甲騎兵橫掃西涼騎兵的時候了。漢方向趙雲黃忠張飛部可作爲戰略佯動。這場戰不打個一年半載的,解決不了問題。”

“明白了,參謀部已經有計劃,關鍵的時候由蜀地出兵,斷他們的後路,隔斷他們迴歸西涼之路,一勞永逸的解決董卓問題。”

孟良忽然想起:“飛鴻快去魏延那裡報到了吧,你得再叮囑他一句,別想着一戰成名,那想法太幼稚了,戰功是累積起來的。”

“我不管了,那是你兒,一直都聽你的。你乾脆把他帶到倭奴國不好嗎?”

“在我們身邊他長不大,放到魏延那裡是我斟酌再三的,就這樣吧。”

孟良帶着荀悅、陳到、裴元紹、樊玉出現在東海郡的時候,蔣欽以及各地徵調的老兵陸陸續續的已經到了。

裴元紹上次官渡之戰腿又受了傷,只得安排他退役,現在他是榮譽軍人院的院長,這次是孟良點名讓他跟着來的。裴元紹什麼都沒問,一見孟良召喚,二話不說邊整理行裝跟來了。見了孟良就一句話:“我以爲我這輩就在軍人院養老了,沒想到大將軍你還記得我。老裴雖然手、腿都帶傷,但一個人單挑三四個還是沒問題的。你看我手裡的這把開山斧,依然寒光四射,我每天都要舞弄一番的。”

孟良壞笑着問道:“老裴,此番還是帶你去作戰,不過,不是用斧,你老二還行吧,你作戰就靠他了。”

孟良從未和他開過此類玩笑,把裴元紹說的摸不着頭腦,只得嘿嘿的笑着。

樊玉則是樊阿的兒,此聰明過人,深的樊阿鍼灸的真傳,但他還不滿足,又拜濟世藥堂的胡掌櫃爲師,在濟世藥堂站了十年的櫃檯,對藥材的辨認使用已經達到很高的造詣。孟良調他過來的時候,告訴他:“你其他別管,只要解決好部隊水土不服的問題就可以了。”

到了東海郡長江水軍的駐地,孟良意外的看到了一個人:史渙。

孟良驚訝的問道:“你不是在江東協助甘寧整頓部隊嗎?你怎麼過來了。”

史渙笑道:“你發往各地的徵調令可是要求是鳳翔城出去的老兵,我正好夠條件,所以跟甘興霸說了聲,就來了。興霸自己還想來呢,他說此趟定是美差,而且是你親自帶隊。”

孟良撓撓頭皮,史渙這麼多年一直乾的是軍紀的督察,人又極其認真,把他帶上怕是有不少麻煩。想想說道:“此番前去倭奴島,倒不需要軍紀監督,你去沒事幹啊。”

史渙胸有成竹的答道:“把陳到攆去統兵,這位置本來就是我的,他都幹了十幾年了,也該讓位了。”陳到在一邊示威似向他揮舞着拳頭。

“好吧,好吧。水軍歸蔣欽統領,步軍由陳到帶領,你就幹老本行吧。”

正說着,史渙看陳到統領的衛隊有個人很面熟,忙說道:“這人和萬全怎麼這麼像?”剛想走過去,那士兵裝扮的萬全向他直襬手。

孟良回頭一看,可不正是皇宮的侍衛長萬全嗎?忙問道:“你怎麼擅離職守,跟在我的衛隊裡面?”

萬全齜牙咧嘴的說:“我纏着魯肅好幾天,讓他找人暫代我的位置,我怕你不讓我來,沒敢跟你說,就跟陳到說好了,混在衛隊裡,來了再說。沒想到沒這死人頭一眼看破了。”

沒想到孟良倒沒責怪他,想了想說:“既然來了那就這樣吧,官復原職,跟史渙做助手。”

萬全高興的叫了一聲:“是,謝謝孟頭。”

蔣欽在一邊也笑道:“嘿嘿,瞧這陣容,好像又回到了當年我們在鳳翔城的時候,我看看,缺糜威、魏延、甘寧、陳鬱、李康這五個人。”

“也幸好他們沒來,不然左右丞相一定要動用否決權了。袁敏呢,帶我們去看看大海船。”

www⊕ttκā n⊕CO

“袁敏在安排人做海船的維護,還有兩條新船剛試水。我們大夥兒聽說這次你親自帶隊出海,都激動的好幾天沒睡了。”一向沉穩的蔣欽此刻也有些激動。

“哎,公奕,南海南邊怎樣啦,上次給你們的海圖用起來了嗎?”

“當然啦,趙偐帶隊沿着海岸線走了好幾個回合了。不過,除了那裡的土人,奇花異木,哦,還有龍誕香,倒也沒什麼大的用處。”

“公奕,你糊塗啊。靠海吃海,大海的資源夠我們多少輩用的,關鍵在於開發。要善於利用資源,哎,這方面還是讓趙偐去做吧,他應該會領悟。”

正說着,袁敏騎着馬跑過來,見了孟良,忙跳下馬來拱手爲禮:“孟相,一切準備就緒,聽你的號令,隨時可以出發,半個月後即可到達倭奴國。我已經傳信給卑彌呼,說是我們丞相、大將軍親自來視察,讓她一定到港口迎接你。”

“行,準備好海上所需的物品,明日日出時候出發,目標——倭奴國。”

第99章 閻忠的遊說第165章 荊州之戰第106章 虎牢關前諸侯會盟卷一結束語第182章 出兵倭奴國徐晃三國英雄第一人第114章 危機四伏第26章 一切從實戰出發第46章 以戰迫和第53章 戰略上的分歧第83章 曹豹的人頭第128章 劉和稱帝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126章 老夫子鄭玄第150章 絕不赦免第98章 陳氏家族第102章 參加會盟之議第189章 屠倭碑第1章 我要活下去第121章 劉闢與臧霸的危機第16章 初見糜竺第130章 神秘來賓第97章 贈君一曲廣陵散第10章 農民的習性第163章 英雄須過美人關第82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49章 笮融被刺案第143章 夜襲趙各莊第187章 言出必行第32章 綁架出個主公第53章 戰略上的分歧第58章 又是混帳時分第6章 初遇萬三兒第186章 文明,是這樣傳播的第95章 留縣模式第69章 佈局彭城第174章 秘密基地第137章 救援史渙第12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55章 音樂悟性第141章 肅奸風暴第132章 瀟湘妃子第60章 終陷囹圄第142章 張飛戒酒第166章 秘密使者第100章 糧食戰爭作者手札寫作狀態第46章 以戰迫和第20章 三國第一牛人第54章 王莽新政的得失第145章 行軍司馬第74章 夜襲彭城第38章 急報,黃巾來襲第94章 激情自有燃燒時第86章 臧洪與陳容第11章 情趣是種調劑第43章 雲門二十三號卷三結束感言第44章 史渙以死相逼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30章 神秘來賓第151章 紀靈的氣節第161章 民衆的力量第156章 天下名劍排第四第128章 劉和稱帝第90章 死忠故主的家將第176章 曹操的賭注趙雲將星因何而黯淡第79章 靈堂對第72章 刺客爲何是美女第37章 又見三兒第78章 凱旋門前意深遠賈詡三國謀士誰爲首第192章 凌波仙子第59章 發乎於情止於禮創作大家談之三50503864兄的評論專用帖第28章 異軍突起趙二春第191章 戰爭還是和平?第13章 非常之道第120章 下邳高級訓練班第169章 郭嘉的挑釁第37章 又見三兒第165章 荊州之戰第153章 花田情趣第31章 孔明是這樣調教的第28章 異軍突起趙二春第177章 兵者,詭道也作者聲明關於人物的年齡及其他第72章 刺客爲何是美女賈詡三國謀士誰爲首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20章 三國第一牛人第77章 四面埋伏第173章 誘敵深入之計前言穿越論第171章 馬謖馬幼常第106章 虎牢關前諸侯會盟第84章 讓徐州第180章 爵位之爭
第99章 閻忠的遊說第165章 荊州之戰第106章 虎牢關前諸侯會盟卷一結束語第182章 出兵倭奴國徐晃三國英雄第一人第114章 危機四伏第26章 一切從實戰出發第46章 以戰迫和第53章 戰略上的分歧第83章 曹豹的人頭第128章 劉和稱帝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126章 老夫子鄭玄第150章 絕不赦免第98章 陳氏家族第102章 參加會盟之議第189章 屠倭碑第1章 我要活下去第121章 劉闢與臧霸的危機第16章 初見糜竺第130章 神秘來賓第97章 贈君一曲廣陵散第10章 農民的習性第163章 英雄須過美人關第82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49章 笮融被刺案第143章 夜襲趙各莊第187章 言出必行第32章 綁架出個主公第53章 戰略上的分歧第58章 又是混帳時分第6章 初遇萬三兒第186章 文明,是這樣傳播的第95章 留縣模式第69章 佈局彭城第174章 秘密基地第137章 救援史渙第12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55章 音樂悟性第141章 肅奸風暴第132章 瀟湘妃子第60章 終陷囹圄第142章 張飛戒酒第166章 秘密使者第100章 糧食戰爭作者手札寫作狀態第46章 以戰迫和第20章 三國第一牛人第54章 王莽新政的得失第145章 行軍司馬第74章 夜襲彭城第38章 急報,黃巾來襲第94章 激情自有燃燒時第86章 臧洪與陳容第11章 情趣是種調劑第43章 雲門二十三號卷三結束感言第44章 史渙以死相逼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30章 神秘來賓第151章 紀靈的氣節第161章 民衆的力量第156章 天下名劍排第四第128章 劉和稱帝第90章 死忠故主的家將第176章 曹操的賭注趙雲將星因何而黯淡第79章 靈堂對第72章 刺客爲何是美女第37章 又見三兒第78章 凱旋門前意深遠賈詡三國謀士誰爲首第192章 凌波仙子第59章 發乎於情止於禮創作大家談之三50503864兄的評論專用帖第28章 異軍突起趙二春第191章 戰爭還是和平?第13章 非常之道第120章 下邳高級訓練班第169章 郭嘉的挑釁第37章 又見三兒第165章 荊州之戰第153章 花田情趣第31章 孔明是這樣調教的第28章 異軍突起趙二春第177章 兵者,詭道也作者聲明關於人物的年齡及其他第72章 刺客爲何是美女賈詡三國謀士誰爲首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20章 三國第一牛人第77章 四面埋伏第173章 誘敵深入之計前言穿越論第171章 馬謖馬幼常第106章 虎牢關前諸侯會盟第84章 讓徐州第180章 爵位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