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石破天驚黃月英

???自打鳳翔城豎起了“替天行道、剿滅黃巾”的招兵旗,投軍者絡繹不絕。

據《魏晉春秋》記載,黃巾之亂起,原諸州皆亂,流民大量涌入徐州一帶,彭城、下邳、廣陵皆富庶之地,又兼黃巾爲禍不深,各地涌入的流民便在此定居下來。後來,曹操爲父親曹嵩之死,兩伐徐州,在彭城一帶屠城,數十萬人被殺,泗水爲止堵塞。這批遷居到此的流民到底也沒逃脫任人宰割的厄運。

孟良前世熟讀史書,對三國人物耳熟能詳,生怕漏掉名士勇將,便整日呆在募兵處、戶籍處覈查登記者的資料。

一連數日,一個熟悉的名字都未看到。心裡不禁感嘆,此時社會極重名聲,像他這樣毫無社會根基、地位的人招兵,主動來投的實在是少得可憐。

正在鬱悶,只見一儒生打扮之人攜家帶口在閻忠處登記,自稱何夔何元龍,陳郡陽夏人,避亂而來。

何夔何元龍,這不是那個避亂淮南,袁術徵辟屢屢不就,後來逃至曹操處就職,先後任各地太守,後期任曹丕時期的太少傅的那個人?此人治亂獨有心得,往往脣槍舌劍便說服叛亂之衆。

更爲叫絕的是,該仁兄每次進曹操相府議事,必懷揣毒藥。

這個史料也是唯一的一次發現,就在何夔傳:曹操召集衆人議事之時,如果所答非問或是聽到逆耳之言,盛怒之下,喜歡動用廷杖。何謂廷杖?就是選翻在地,棍棒伺候。

都說士可殺不可辱,一般士大夫對此是深惡痛絕的。可這廷杖到了明朝便變了味,一些言官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激怒皇帝,以在朝堂被人剝下褲享受廷杖爲榮。因爲這廷杖是要記入史料的,這些言官就爲了在史料上記上一筆:某某年某某日,某某爲某事觸怒皇上,被廷杖之。以此顯得自己忠貞不畏皇權。

這已經屬於變態了。

可三國時代不同,何夔就是個典型的士大夫代表:該說的話我一定要說,高不高興,那是你丞相的事。說不說,是我個人氣節的問題。你發怒,要借廷杖立威?對不起,士可殺不可辱,你敢打我我就當場死給你看。

所以,這何夔每次去相府議事必懷揣毒藥,隨時準備慷慨赴死。這行爲說明這人剛烈正直,寧折不彎。果然,後期曹操也許是發現了他這品格,先讓他擔任太少傅,後改任太太傅,死後更是封侯。

注:作者一事不明,曹操生前一直未廢漢,何來太太傅、少傅之職。可陳壽老先生就是這麼寫的。

孟良嘿嘿的笑道,這位仁兄怎麼會跑到鳳翔城來?真是天賜良材,如果收復此人,以後讓他擔任監察系統的言官,定是不二人選。

這樣想着,便踱到登記臺前,拿起何夔書寫的資料看了看,誇獎道:“好書法,好書法,字跡工整,遒勁有力。閻先生,你不是一直說缺個書嗎?我看此人可以勝任。”

閻忠聽得此話,不敢相信的又拿起何夔的資料仔細的看了看:這筆字充其量也就算是比較工整而已,這跟書法扯得上邊嗎?不過,這主公行事不可以常理度之,他既然說好那就好吧。

“嗯,嗯。這字寫的,這個,這個。元龍先生,可願意來幫忙抄抄寫寫,掙一份養家餬口的薪水啊?”

那何夔正愁自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準備開私塾教幾個學童掙點束脩以養活一大家人,見他們如此說,也免得自己操勞了,當即便應承下來。

果不其然,這何夔在書位置上幹了沒幾個月,就屢屢上書孟良,對風翔城的發展方針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想法和建議,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又過了些日,諸葛亮的姐夫和姐姐護送着他的夫人也來到了風翔城。

說起諸葛孔明的這位姐夫,歷史上籍籍無名,在史料上簡單的記載着他曾任魏國黃門吏部郎,早卒。但此人的父親卻是鼎鼎有名。

《襄陽記》上曾有這樣一句話:諸葛孔明爲臥龍,龐士元爲鳳雛,司馬德操爲水鏡,皆龐德公語也。

孔明小姐夫龐山民的父親便是這位有識人之能的龐德公。正是這位龐德公對孔明、龐統的造勢,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力薦,才演繹了劉備三顧茅廬的經典。

在三國裡,這龐德公,司馬徽、孔明的岳父黃承彥這些襄陽系的大名士,都是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從現有的史料上看,都未有出仕的記錄。

而龐統龐士元則是龐德公的侄兒,跟因爲識人而號水鏡的司馬徽以兄弟相稱。司馬徽小龐德公十餘歲,也是以兄事之,三人之間各喊各叫。司馬徽有次去龐德公家,龐德公外出上墳不在家,司馬徽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樣,讓德公妻們趕緊的做飯。有趣的是,龐德公的妻們皆立於堂上,供他驅使。而德公回家,也毫不見怪,不知道誰是客誰是主。當時的名士之間的交往、風采可見一斑。

孔明的妻只是個傳說。裴注三國志唯一提到的就是《襄陽記》的一段話。黃承彥對孔明說,聽說你想娶妻,我家有個醜女,黃頭髮黑皮膚,但是才識卻不在你之下。孔明當即就答應了,用車將她載回家。鄉偐有句話這樣笑孔明: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這是見諸於字的資料。

而民間另一種傳說,孔明的妻叫黃月英,生的極爲美麗。當時的女人們嫉妒她的容貌以訛傳訛,故意謠傳她很醜。黃承彥爲了考察孔明的人品將錯就錯說她長得醜卻很有才。結果,孔明不僅娶了個如花似玉的大美人,而且自黃月英處學到了木牛流馬、元戎連弩的製作方法。

後世之人對黃月英有才這點是有共識的,但是美還是醜,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

謎底將在這一刻揭開,孟良好奇心大盛,興沖沖的趕到孔明的住所,只見客廳裡已聚集了衆多的人。孟公威、石廣元、徐元直、糜威、趙二春等人都在。這公威、廣元、徐庶原本都在襄陽遊學過,而且還是龐德公家裡的座上客,同龐山民早就熟識,正在噓寒問暖。

孟良一步踏進客廳,向龐山民抱拳道:“|聽聞姐夫、姐姐、弟媳不辭辛苦,千里迢迢來到此地,孟良這廂有禮了。”

衆人見孟良到來,皆起立迎客。孔明一把拉住孟良說:“來,來,你來得正好,我來給你介紹,這是我姐夫龐山民,這是我姐姐諸葛雲英。月英正在廚房打理,一會讓她出來跟你見過。既然來了,那就品嚐一下月英的手藝,當心自己的舌頭,別把舌頭咬下來了。”

徐庶在一邊接話道:“嘿嘿,孔明這可不是吹的,嫂夫人一手廚藝真的是天下無雙,我遊歷天下,還真沒發現誰的手藝能和她一較長短。”

公威、石濤皆在一邊附和,看來他們都品嚐過。

孔明說道:“這幫貪吃的傢伙,一聽說月英到此,馬上找上門來,說是來看望山民姐夫,實際上啊,是肚裡的饞蟲都爬到喉嚨口了。這不,月英架不住他們幾個一恭維,都未歇息,直接下廚房了。”

孟良樂呵呵的說:“如此說來,今後萬順樓的生意要大打折扣了?今後聚會那就改在這裡,不過話說清楚,各位的薪水也該補貼一下,誰能架得住你們幾個饕餮之徒啊。”

那龐山民看上去要拘謹的多,跟這幫人的張揚有了明顯的反差。孟良暗叫可惜,看來龐家的靈氣讓龐德公和龐統二人全佔據了。難怪,龐山民在三國史上一直沒什麼名氣,而且還早逝。這諸葛雲英後來怎樣也不見經傳。

從史料上推測,諸葛孔明至少兄弟姊妹五個:老大諸葛瑾,爲吳國重臣;小弟諸葛均,在蜀爲官,官至長水校尉,碌碌無爲;龐山民的妻是諸葛亮的小姐,應該還有位大姐。這樣算來,諸葛亮應該排行老四。

諸葛雲英看來遺傳了諸葛家的身高,在這個時代,身高一米七三的高度實屬罕見,而且諸葛雲英極爲豪爽,和衆人說說笑笑一點也不避諱,這與木訥的龐山民倒成了鮮明的對比。

諸葛雲英走到孟良面前,仔細的打量着他,好奇的問道:“你就是他們,這幫自以爲是的傢伙投效的孟良?哦,今後得喊你主公了,我們既然來了,以後可就依靠你了。聽說你們這兒女人也做事的,看看我能做什麼呀?”

孟良想都沒想,脫口而出:“姐姐來得正好,現在正缺人手,前些年,我們在山谷裡種了些桑樹,讓大家養蠶紡絲,都是家庭作坊,規模一直不大。姐姐要有興趣,可以把大家組織起來,開個紡織工場。以後風翔城的人都穿自己紡織出來的衣服,不用花錢去外面買了。”

棉花棉花,這該死的棉花還要等很多年之後才能引植進來。

“好啊好啊,我喜歡領導別人幹活,就這麼說定了。你姐夫呢,你姐夫準備讓他幹什麼?”

“去學堂教書,或者去給閻忠幫忙。偌大個風翔城,還怕沒事做啊。”

“好啊好啊,那月英呢?”諸葛雲英像是故意的在考較孟良。

“這個嘛,那得看孔明先生怎麼說,再開家酒樓我沒意見啊。”孟良笑道。

孔明一邊打斷諸葛雲英的話:“小姐啊,你就別鬧了。你看你一說話,別人只有聽的份了。大家坐下吧。孟良站到現在了。”

大家正吵吵着,廚房那邊傳來管家的聲音:“主人,夫人通知可以開飯了,請大家都入席吧。”

聽得管家此言,徐庶跑的最快,首先佔好一個位置,正襟危坐在餐桌邊坐下,好像先坐好的先吃似的。

大家謙讓了一會,最後是孟良和龐山民共同坐上了主席。這主席有兩張條桌,一張是主人席,另外一張是主賓席。按照道理,主人席應該是孔明坐的,但是,自從他們稱孟良爲主公了,私下裡喊的還是名字,場面上得按規矩來。

一個丫鬟端了一個瓷盆,走到門口,管家站在一邊響亮的報着菜名:第一道菜,百合蒸木瓜。

孟良一怔,這菜名爲何如此熟悉?還未緩過神來,第二個丫鬟又端進來一個瓷盆,那管家再次唱到:第二道菜,木瓜燉牛排。

孟良眼睛一黑,如果第一道菜百合木瓜是巧合,那麼第二道菜還是木瓜,那,只有一種可能了:夕顏,擅長烹飪的夕顏,和自己同時穿越的夕顏。

天啊,她竟然穿越到黃月英的身上,成爲了孔明的妻。

孟良腦袋一熱,一陣天旋地轉,一頭栽倒在餐桌上。

第93章 燭影朦朧情慾急鍥子二輪迴道第188章 我是復仇者第128章 劉和稱帝創作大家談之五6978951兄的評論第155章 音樂悟性第114章 危機四伏第6章 初遇萬三兒第160章 高手對決 間不容髮第175章 殺手鐗第126章 老夫子鄭玄第116章 臧霸其人第65章 殘陽如血第15章 魏延魏文長第175章 殺手鐗第114章 危機四伏第63章 震撼第109章 奇襲滎陽第46章 以戰迫和第14章 鋼是這樣練的第34章 第一大將第107章 虎牢關前鏖戰急第186章 文明,是這樣傳播的第46章 以戰迫和賈詡三國謀士誰爲首第9章 開創基業徐晃三國英雄第一人第68章 呂方商校第141章 肅奸風暴第7章 需求決定市場第152章 熟悉的陌生第100章 糧食戰爭彌衡腐儒該死第165章 荊州之戰第34章 第一大將第9章 開創基業第124章 青州戰役第27章 紀律與信任第70章 徐庶的墮落第104章 在路上第62章 杜伯侯的謀略第82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9章 鳳翔城攻守戰第137章 救援史渙第166章 秘密使者第113章 兵陷絕地創作大家談之六yangguang70兄評論帖第50章 協防下邳第155章 音樂悟性第41章 接管武原第125章 霸王硬上弓第67章 軍制改革第36章 疑是故人來第58章 又是混帳時分劉備哭泣的藝術第24章 大賽在即鍥子一今年流行混賬第65章 殘陽如血第163章 英雄須過美人關第119章 霍峻和昌豨第76章 無法改變的宿命第90章 死忠故主的家將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鍥子二輪迴道第56章 驕兵之計第80章 活神仙李霍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第10章 農民的習性第22章 針神樊阿第164章 樊氏的神通第156章 天下名劍排第四第37章 又見三兒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諮第147章 上謀用亂第165章 荊州之戰第30章 意外之變第151章 紀靈的氣節第170章 人情債鍥子一今年流行混賬第123章 泰山六大寇第50章 協防下邳第154章 荊南四郡第151章 紀靈的氣節第172章 勾心鬥角袁家班第18章 未雨綢繆第146章 歷城的密謀第8章 來自糜家的訂單第118章 女人很猖狂 男人很尷尬第117章 神秘的史阿第120章 下邳高級訓練班第113章 兵陷絕地第162章 劉巴的奇謀第39章 鳳翔城攻守戰第190章 震撼第2章 居無鹽則食無味第179章 過繼之議第16章 初見糜竺第4章 低調出場第106章 虎牢關前諸侯會盟
第93章 燭影朦朧情慾急鍥子二輪迴道第188章 我是復仇者第128章 劉和稱帝創作大家談之五6978951兄的評論第155章 音樂悟性第114章 危機四伏第6章 初遇萬三兒第160章 高手對決 間不容髮第175章 殺手鐗第126章 老夫子鄭玄第116章 臧霸其人第65章 殘陽如血第15章 魏延魏文長第175章 殺手鐗第114章 危機四伏第63章 震撼第109章 奇襲滎陽第46章 以戰迫和第14章 鋼是這樣練的第34章 第一大將第107章 虎牢關前鏖戰急第186章 文明,是這樣傳播的第46章 以戰迫和賈詡三國謀士誰爲首第9章 開創基業徐晃三國英雄第一人第68章 呂方商校第141章 肅奸風暴第7章 需求決定市場第152章 熟悉的陌生第100章 糧食戰爭彌衡腐儒該死第165章 荊州之戰第34章 第一大將第9章 開創基業第124章 青州戰役第27章 紀律與信任第70章 徐庶的墮落第104章 在路上第62章 杜伯侯的謀略第82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9章 鳳翔城攻守戰第137章 救援史渙第166章 秘密使者第113章 兵陷絕地創作大家談之六yangguang70兄評論帖第50章 協防下邳第155章 音樂悟性第41章 接管武原第125章 霸王硬上弓第67章 軍制改革第36章 疑是故人來第58章 又是混帳時分劉備哭泣的藝術第24章 大賽在即鍥子一今年流行混賬第65章 殘陽如血第163章 英雄須過美人關第119章 霍峻和昌豨第76章 無法改變的宿命第90章 死忠故主的家將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鍥子二輪迴道第56章 驕兵之計第80章 活神仙李霍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第10章 農民的習性第22章 針神樊阿第164章 樊氏的神通第156章 天下名劍排第四第37章 又見三兒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諮第147章 上謀用亂第165章 荊州之戰第30章 意外之變第151章 紀靈的氣節第170章 人情債鍥子一今年流行混賬第123章 泰山六大寇第50章 協防下邳第154章 荊南四郡第151章 紀靈的氣節第172章 勾心鬥角袁家班第18章 未雨綢繆第146章 歷城的密謀第8章 來自糜家的訂單第118章 女人很猖狂 男人很尷尬第117章 神秘的史阿第120章 下邳高級訓練班第113章 兵陷絕地第162章 劉巴的奇謀第39章 鳳翔城攻守戰第190章 震撼第2章 居無鹽則食無味第179章 過繼之議第16章 初見糜竺第4章 低調出場第106章 虎牢關前諸侯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