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端,蕭禛整理出來具體的思緒,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安排着。這邊,芳年也是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之中。送走蕭禛之後,同時沒多久的時間,再把韓冀夫妻送走,不提沈芳華有孕,韓家的高興沸騰。最起碼,沈家眼見着又要被賞下來喜錢,就高興萬分。
“都打起了精神,最後的二十天無必要精心再精心,少夫人生了,所有人連同大姑娘的喜錢,雙倍進發!”嚴氏坐下了這個決定,絕對是說一無二的,待到明日,記得玩就成。
六月末,不到七月初的時候,陳氏到了正日子的後一天,突然間發動,好在一切都是準備好的,就包括準母親,哪怕是疼得只想要流淚,也剎那間滿心迎接新生命的感動,在沒有徹底發動錢,石氏得到了芳年的提醒,,還讓廚房備了分雞湯麪給陳氏,讓陳氏趁着陣痛還不是特別頻繁的時候,感激趁熱吃掉,補充體力。生孩子,真是個技術勞累活!
陳氏是在上午發動的,從有感覺到生,足足等了兩三個時辰的時間。“看到頭了,少夫人用力,使勁兒···!”直到陳氏都快要精疲力盡,並着最後一份心力,用力一推,孩子滑出體外。陳氏來不及看太多,只是大致的留了眼,穩婆利落的給孩子簡短臍帶紮好,一個輕擊,孩子哇哇的叫的萬分的有力氣。穩婆笑得開懷的恭喜道:“是個男孩,看這聲音,多有力氣,真是精神!”
順順利利,沈家的長子長孫出生,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是事情。不過,終究是大環境影響還沒有徹底消退,最終,這個大名被定爲沈曦,小名叫夏哥兒的沈家長孫的洗三宴,和滿月宴,都是小小的招待緻密的親朋好友聚上一聚,也沒叫什麼戲子,只是單純的看看孩子。
而做爲小傢伙的姑姑,芳年也是親自圍觀了一場規整的洗三全程。這個時候,誕生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儀式。嬰兒出生後第三日,要舉行沐浴儀式,會集親友爲嬰兒祝吉,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兒”。“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滌污穢,消災免難;二是祈祥求福,圖個吉利。比之現代,隨隨便便看看小孩子,看看產婦,意義要正規的多。這個時代,有個孩子不容易,自然也就更加珍貴的多。
陳氏是在自己院子裡生產的,產後收拾乾淨,就在房裡坐月子,洗三的店裡,就在產房外的正廳裡進行的。在產房外的正廳正面設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瓊霄娘娘、雲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香爐裡盛着小米,當香灰插香用。蠟扦上插一對羊油小紅蠟,下邊壓着黃錢、元寶、千張等全份敬神錢糧。在陳氏臥室的炕頭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五碗桂花油糕作爲供品擺放整齊。
沈家這一帶第一個孩子,也是沈家的嫡長孫,意義不同一般,自然也更加的重視。吉時到了,石氏親自上香叩首,收生姥姥亦隨之三拜。才抱着孩子,將觀禮的陳家人引到了外廳。
精緻雕刻雲紋如意的小澡盆裡,裝着溫熱的以槐條、艾葉熬製作的湯,收生姥姥把夏哥兒一抱,沈家人以及觀禮的人笑意盈盈,都開始一一添盆。第一個,自然是沈家的長輩,做爲孩子曾祖母的章氏,她添了十個如意雲紋金裸子,緊接着石氏代表的沈思成祖父母,則是由桂圓蓮子等造型,意寓着連中三元美好意願的八個金裸子······
剩下的,也多是各種金銀裸子,或多或少就是個意思,表達一份美好的心意,是爲添盆。真正的走禮,已經單獨送上。芳年也跟着填了對金裸子,是一對芳年特意請人按照夏哥兒的生肖雕刻吉祥紋路的精巧金裸子,別樣的精緻。
添盆後,收生姥姥便拿起棒槌往盆裡一攪,說道:“一攪兩攪連三攪,哥哥領着弟弟跑。七十兒、八十兒、歪毛兒、淘氣兒,唏哩呼嚕都來啦!”
而後,她把夏哥兒的襁褓打開,將小寶貝放入水盆之中,猛然接觸到水,夏哥兒因爲敏感刺激的大哭,所有人不以爲愁,反以爲喜,響盆響盆,自然是小傢伙哭的越是響亮越是歡喜。有那樂呵的,都在一旁開始向石氏讚道:“真是個精神的孩子呢,養的可真好,看那小胳膊小腿,多有力氣!”
收生姥姥一邊給孩子洗着制定的部位,一邊念着祝詞歌兒:“···先洗頭,作王侯;後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洗洗蛋,作知縣;洗洗溝,做知州····”
隨後,收生姥姥用艾葉球兒點着,以生薑片作託,放在夏哥兒的腦門上,象徵性地炙一炙·····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經典樂趣,意寓深長,也有相配的一套祝詞。比如用雞蛋往嬰兒臉上滾滾,就說祝詞:“雞蛋滾滾臉,臉似雞蛋皮兒,柳紅似白的,真正是愛人兒。”····
洗罷,收生姥姥將夏哥兒的襁褓重新捆好,用一棵大蔥往身上輕輕打三下,祝詞就是:“一打聰明,二打靈俐。”隨後叫人把蔥扔在房頂上,芳年經過隱約聽聞到的解釋才明白,這是祝願夏哥兒聰明絕頂,真是很有意思呢,芳年饒有興致的欣賞看着收生姥姥又拿起秤砣對着夏哥兒幾比劃,祝詞就說:“秤砣雖小壓千斤!”拿起鎖頭三比劃祝詞說:“長大啦,頭緊、腳緊、手緊”
再把夏哥兒託在茶盤裡,用沈家事先準備好的金銀錁子往夏哥兒腋下身上一掖,嘴裡就祝福道:“左掖金,右掖銀,花不了,賞下人”,最後讓芳年覺得更爲好笑的是,收生姥姥最後用小鏡子往夏哥兒屁股上一照,又說:“用寶鏡,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淨”·····
還有把那花兒扔進烘籠兒裡一篩,就是祝願夏哥兒不生天花,真是寓意有趣又深厚,這些,卻是在芳年那個時代,多數都已經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