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一心撲在桃花面的生意上的世子夫人也跟着來了滄浪莊,而且每天都帶着茵姐到處走。
春花誠懇地說:“茵姐纏不纏足,我本不應該多說,自有世子和世子夫人做主。但我是吃過纏足的苦的,要是讓我重新選擇,我寧可嫁不出去,也不願意纏足。”
茵姐兒笑着說:“五嬸孃,纏足多好看,你怎麼不願意呢?”
春花摸了摸她的小臉說:“纏足特別的痛,嬸孃是捨不得茵姐痛呢。”
“真的嗎?比我上次摔一跤還痛嗎?”
“還要痛。”春花說。
世子夫人又想起來她小時候了,“要是還在遼東鎮就好了。”
“那裡的人都不纏足嗎?”春花已經知道了不少遼東鎮的事,但她還是很好奇地問。
“大部分人都不纏,”世子夫人說:“那裡大多數人都是軍戶,普通軍戶家的女人要耕地幹活,纔不會纏足。就是大戶人家,也少有給孩子纏足的,不說別的,要是瓦刺人打過來,一雙小腳連跑都跑不動。”
大家說着話,就到了靜心庵,小小的庵堂被白壁青瓦的院牆圍在中間,正中殿內供着觀音菩薩,兩旁的側殿裡供着文殊和地藏兩位菩薩,正如世子夫人所說的,香火併不興旺。
大殿兩側各有幾間側殿,大約是住着尼姑們,門上掛着青布簾子。
他們一行人進了尼庵,庵內一位老尼迎了出來,六十歲上下的年紀,頭戴青帽,身着青袍,一身簡樸的打扮卻有一種出塵的感覺,
到了庵堂自然要先拜佛,別人已經來過了,因此春花一人上前給菩薩行禮。說起來,她到了這裡,還是第一次拜佛,春花默默地在心中念着:“菩薩,請你保佑我,給我指一條出路。”虔誠地行禮上香。
禮畢春花把如琴身上帶的幾個銀錁子都拿出來做香油錢。
陪着春花拜佛的老尼就是慧靜師太,她客氣地把幾個人引到了東廂房,廂房裡乾淨整潔到了幾乎空蕩蕩的程度,春花幾個坐在窗前的條凳上,慧淨師太親自給到來的幾位客人奉了茶。茶並不是真的茶,而是用一種乾花泡的,別有一種清香。春花嚐了一口不禁讚道:“真是好茶!”
慧靜師太唸了聲佛號說:“尼庵裡沒有茶,老尼和小徒們在山上採的野菊花晾乾後用來沖水,勉強拿來待客,簡慢了。”
春花笑問:“不知野菊花是什麼樣的,我們哪一天也去採些可行?”
慧靜師太笑道:“此時正是野菊花開放之時,女施主哪一天要去,只管打個招呼,老尼讓小徒陪伴你們上山。”
春花就看着世子夫人說:“我們哪一天請師傅領着去採花好不好?”
郭茵搶先說:“好啊,我們也去採花晾乾,回家泡茶喝。”
世子夫人笑着點頭。
慧靜師太笑着問:“這位女施主可是剛到山下的莊子?”
春花笑答:“我同大家一起來的,但因爲些俗事,一直留在莊子裡,今天是第一次上山。”
正說着,一位同樣穿着青布袍的年青尼姑神色慌張地跑進來說:“師太,那個討飯的老婆子不行了,你快去看看!”
慧靜師太說了句,“請施主們自便。”就匆匆進了對面西廂房的門。
大家坐了會兒,也不見有人出來,只聽西廂房裡隱隱有哭聲傳出,世子便說:“我們回吧。”
確實,再坐下去也不合適了,大家起身出門,春花想了想又悄悄回了院子,打開西廂房的簾子向裡一看,在西廂房裡靠南的一間屋子裡,一個滿面塵土,一身襤縷的老太太靠着炕上的木櫃,急促地喘着氣,一個同樣滿面塵土,一身襤縷的小姑娘拉着老太太在哭,剛剛來報信的尼姑正給她喂着一碗不知什麼湯水,而慧淨師太手正搭在老太太的手腕上,似在沉吟。
春花正看着,恰好慧靜師太一擡頭,正好看到她,她放下老太太的手,向春花急忙走過來說施了一禮說:“女施主,可佈施一支參否?”
春花馬上回頭對跟着她的如琴說:“趕緊跑回去,找胡媽媽要一支參,讓跑得快的人送過來。”
因爲如詩的情況,胡媽媽還特別帶了幾支參過來,同樣也是取自春花的庫房,她自然知道。
春花見如琴跑遠了,又對慧靜師太說:“不知師太還需要些什麼?”剛剛她又向西廂房北側的屋子裡看了一眼,裡面也是幾個生病的女人,還有幾個女人在一旁照料。看她們的穿着,就知道都是窮人,故春花有此問。
慧靜師太微微一笑笑,說:“女施主是有善心的。”
春花有些不好意思,她本來就是有些好奇,纔過來看看,“我也只不過想看看是怎麼回事?既然趕上了,出點力也是應該的。”
“阿彌陀佛,這就是善緣。”慧靜師太說:“女施主若是方便,可佈施些米糧和藥材。”
春花說:“不知可不可以請師太寫個藥材的單子呢?”春花帶了些藥材到滄浪莊來,但藥材總不能亂用,還是弄清楚了纔好。
慧淨師太點點頭,帶着春花又回了東廂房,拿出了筆墨紙張,寫了一些藥材的名稱。春花接過,只看到那秀麗飄逸的字,就張大了嘴,這麼漂亮的字,是怎麼練出來的。
正寫單子的時候,又有另一箇中年尼姑打開簾子向裡看,春花知道這是找慧靜師太有事情,於是拿到單子馬上就告辭出去。世子夫人在路邊等着她,問她發生什麼事了,剛剛如琴急得不得了,連一句話都來不及說就跑了。
春花大概說了一下情況,隨着大家往下走,沒多久,遇到了跑來送參的一個小廝,然後就是來接春花的如琴,其實滄浪莊離尼庵沒多遠。
第二天,春花就帶着人將米糧、衣服還有一些藥材送到了尼庵,另外一些藥材她現在沒有,已經派了人到京城去買。
那個病重的老婆子已經好轉了,慧靜師太讓那天在老婆子身邊哭的小姑娘來給春花行禮,春花急忙攔了,說:“師太都說是善緣,並不用行禮。”又將帶來的幾個銀錁子給了小姑娘。
慧靜師太笑着問春花:“女施主是楊家的人?”
春花點點頭說:“山下的莊子是家裡給我的陪嫁,我已經讓人每月都給庵裡送米糧了,師太要是需要別的,只管說,就是我回了京城,跟管事說也可以,我會囑咐他的。”
“我已經得你外祖父很多幫助了!”慧靜師太說着,仔細看了看春花,“你與你外祖父很像,昨天我一時沒有想起來,後來你們下去後,我倒記起來了。”
春花沒有聽過於夫人同她談起慧靜師太的事,但想來也是故交,便起身行禮說:“我年紀小,很多親友都不認識,還請師太大度告訴我。”
慧靜師太拉住她說:“我與你外祖父並不是親友故交,只不過是受過他的恩惠,纔能有這麼個容身之地。庵裡一直供奉着他老人家的牌位,你去祭拜一下吧。”
說着引着春花到了東側殿,一張供桌上立着於鎮山的牌位。春花行了禮,因爲她對外祖父的事情也非常感興趣,曾多次向母親打聽,知道外祖父本名叫於鎮山,外面的人多不知道,而都稱他於半城。
這間側殿昨天春花也進來過,但並沒有注意到這張供桌,現在她行禮磕拜,又接過慧靜師太奉上的香燭,放在案上。
從此,春花與慧靜師太便一天天地熟了起來,春花並沒有問慧靜師太的經歷,就像自己一樣,每個人應該都有很多不想讓人知道的事情,說出來也不見得就好,但她肯定慧靜師太出身名門,她身上優雅高傲的氣質是怎麼也掩蓋不住的,還有她那一筆好字,尋常人家的女子可寫不出來。
慧靜師太性子冷清,但可能是因爲春花是於半城的外孫女,也喜歡與她說話,她常說春花是有善緣的人,這一老一小,儼然成了忘年交。
不過,促使她們結識的那支參,倒引出另外一段公案來。
那天,如琴去山莊取參,後來送參,侯夫人在山腳下全看見了,回去就把春花叫到她住的院子裡,說了春花幾句。不外是那樣好的參,怎麼就能送出去了呢,她配藥正要買參。
原來春花讓如琴取參時,也沒說清取什麼樣的參的,胡媽媽見如琴如此匆忙地跑回來,就將一支最好的百年老參拿給如琴。侯夫人知道這種參往往是有價無市,後來又聽說用參的是一個討飯的婆子,兒媳婦有好參給討飯的婆子用,卻沒孝敬婆婆一支,侯夫人怎麼能不氣。
看着侯夫人氣得半死,春花不想在滄浪莊裡鬧也什麼事來,只好把帶來的參拿來給侯夫人看,剩下的幾支參也都是品相不錯的老參,春花給如詩留下一支以備萬一,送給世子夫人一支,送給了侯夫人一支,剩下的索性都送到靜心庵裡,免得謝氏一直惦記。
謝氏見春花幾句話間就將幾支參都送了出去,心裡難過了半天,要知道那都應該給自己留着纔對。可是,兒媳婦就這樣一眨眼間就全弄沒了,她想說什麼可什麼也說不出來。
而春花呢,知道讓謝氏盯着的東西肯定就保不住,所以乾脆什麼也不留,至於自己還有一個參行做陪嫁,拿出些好參來沒什麼難的,這種事她可不會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