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改革

子珏在和徐國聯姻之後,國力快速提升,作爲殷商遺民,邦周各國對淮國都很警惕,子珏也一直在加強軍備。

原本只有千餘人的軍隊已經擴張到了五千人,淮國想要一個安定的環境,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也幸好淮國使用了牛耕技術,又有漁鹽之利,不然根本撐不起這麼高比例的軍隊。

在淮國快速發展的時候,邦周也發生了重大政治變動,周成王姬甬親政,太宰旦離開了鎬京前往成周。這一次政治變動也讓原本的太宰旦流言煙消雲散。

周成王姬甬雖然沒有武王雄才大略,不通軍事,但是他在太宰旦,太公望等人的教導下,政治水平極高,乃是難得的明君。

邦周此時可謂是如日中天,子珏一直韜光養晦,不去刺激邦周。而隨着淮國偃旗息鼓,並且開始和周圍的方國做生意後,齊國、魯國、郯國、莒國等方國也暫時沒有關注淮國。

這些方國在吃虧後,知道淮國是硬骨頭,不好啃,開始轉而對付東夷、淮夷。東夷淮夷雖然也強盛,但是實力比不上這些邦周方國,征討這些更是勝多敗少。

淮國在對邦周各國虛與委蛇之後,開始往南發展。他始終記得,在淮國之南,還有吳國和越國。

雖然周王室看不起吳國,只是封了吳國子爵的爵位,關係並不好。但是子珏不敢賭,萬一等淮國和邦周作戰的時候,吳國從後偷襲,這可是要命的。

所以子珏打算將吳國解決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吳國地處偏遠,被邦周視爲蠻夷,而且吳國也不向周王室進貢,即便是將吳國滅掉,短時間內邦周也不會知曉。同時吞併吳國也會讓淮國的實力大增。

不過吳國雖然在邦周看來是蠻夷之國,但是實力並不弱,同樣是人口三十萬的大國。想要吞併吳國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子珏只是制定了一個方向,這個吞併過程可能需要持續百年,甚至更長時間。

與此同時,淮國也開始對不願歸附的淮夷、東夷部落用兵。

這些淮夷、東夷部落和淮國作戰自然是不佔優勢,經過幾次打擊之後,就會日漸衰落,然後被淮國吞併。

因爲子珏緩和了與東方諸國的關係後,淮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並沒有和東方諸國發生戰爭。當然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兩次戰爭的慘敗。

特別是第二次,天火降世的景象已經深入人心,原本這些諸侯國還想要封鎖戰敗的原因,但是在子珏放歸那些俘虜後,就再也壓不住了。

東方諸侯國不敢再賭會不會再次出現天火降世的事情。甚至有傳言說殷商天命並未斷絕,而是被子珏繼承。

在不確定這些之前,東方諸侯國不敢動手。當然這個震懾也是在隨着時間推移不斷降低,子珏估計最多十幾年的時間。新一代的人就會忘卻這件事情,到時候淮國和東方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就會再次爆發。

在確定了國策之後,淮國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子珏看着淮國的變化頗有一種玩戰略遊戲的感覺,那些一個個淮夷部落被併入淮國,淮國的土地一點點擴張。而他的系統界面上的數據也會更新。

與此同時,子珏也開始利用前世的知識來攀科技樹。只可惜他前世並不是理科生,很多東西都是懂了一點,屬於半瓶水的狀態。

他知道鐵器比青銅好,但是卻根本不知道鐵怎麼煉,至於其他的也都有問題。唯一好點的就是農耕問題了。

主要是他出生在農村,對於種田還算熟悉。這個時代農耕在一個方國中所佔的比重非常高,可以說是方國的基石。

化肥搞不出來,農家肥卻可以,另外還有農田水利等設施也在興建。同時子珏也在用前世的知識指導指導淮國中的工匠一點點的改良工具,攀科技樹。甚至子珏還下令若是有創新、改進技術的人,不論出身,不管你是工匠、農夫、貴族甚至是奴隸都能得到獎賞。

奴隸可以赦免,獲得國人身份,國人可以獲得爵位成爲貴族,貴族可以獲得封地。除了這些舉措外,子珏對於軍功也很重視。當初那個羽,因爲抓住單侯,就子珏封爲了貴族。

其他也有幾個因爲戰功被封爲貴族的。淮國的貴族爵位依照的是殷商,和邦周的爵位都是分爲五等,只不過因爲淮國人口不多,土地也少,子珏並沒有分封,而是採用了食邑制度。

以後等淮國的領土擴大了可以給立下大功的貴族封邑。

因爲人口少的緣故,子珏也將自從夏朝以來人祭制度給改了。以前殷商只要是有大事請決斷都是要舉行祭祀,每一次祭祀都需要殺死奴隸作爲人牲。一次少則幾人,多則數十上百。

本來淮國現在人口就少,子珏恨不得去搶人,自然不會去再去殺死奴隸作爲人牲祭祀,而是用三牲六畜來代替。當然因爲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牛耕,耕牛變得非常重要,所以又規定了除了最重要的祭天才會用牛祭祀。

同時子珏還規定了,不允許屠宰耕牛,只有耕牛老死或者病死,由官員親自確認之後,才能夠宰殺分食其肉。

至於說人死之後用奴隸殉葬的墓葬方式也廢除了,而是改成以人俑陪葬。也幸好子珏連續擊敗邦周,有暴雨和天火異像相助,讓他的威望在淮國中如日中天。所以這些改動才得以推行下去。

另一方面,淮國中的貴族勢力並不大,也沒有巫師了,要不然這些人肯定要和他抗爭一番。

殷商本就是很重視鬼神的社會,那些祭祀巫師也是擁有很大權利的。當初殷商天崩,牧野之戰潰敗,帝辛衆叛親離,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巫師祭司的緣故。

帝辛和那些貴族祭司爭權奪利,讓殷商無法齊心合力。只能說帝辛的政治手腕有些糙,想要集中權利,卻有些急功近利了。

——人殉制度的在何時出現還有待考證,但是在史前文明時期,就已經存在,但是最早明確廢除殉葬制度的是淮王珏。淮國也是第一個廢除殉葬制度的方國。《古代墓葬風格與殉葬制度的廢除》

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3章 水淹周軍第15章 梅里第34章 貪婪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77章 西子第6章 齊國會盟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47章 招賢令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6章 泗沂之戰第2章 淮國伐吳第55章 晉國風起第47章 招賢令第39章 落水而亡第48章 孫叔敖第15章 梅里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80章 秦楚之盟第29章 王權交替第94章 伍員奔淮第6章 齊國會盟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29章 離間第46章 仲國第17章 首戰得勝第6章 齊國會盟第7章 淮齊之盟第18章 管仲改革第62章 火龍降世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2章 質子第1章 繼承遺產第42章 華夏名劍第3章 邗都之戰第24章 霸業之始第50章 周室東遷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42章 什麼檔次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15章 梅里第43章 公羊革新第20章 吞併紀國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40章第18章 管仲改革第23章 雲淵會盟第7章 淮水之戰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66章 謀取巢國第31章 齊國之謀第28章 王釗薨第38章 水軍第37章 霸業終結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22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雲淵會盟第9章 晉侯方伯第40章 滑稽記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9章 晉侯方伯第15章 梅里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2章 周軍追至第70章 晉國暗子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1章 季禮使齊第33章 改糧種桑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25章 匹夫之怒第34章 貪婪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24章 霸業之始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73章 吞越第37章 霸業終結第81章 宮室詭譎第18章 誘敵深入第56章 周室荒唐第23章 雲淵會盟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28章 王釗薨第43章 公羊革新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55章 晉國風起第18章 管仲改革第42章 華夏名劍第50章 父慈子孝第58章第31章 齊國之謀
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3章 水淹周軍第15章 梅里第34章 貪婪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77章 西子第6章 齊國會盟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47章 招賢令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6章 泗沂之戰第2章 淮國伐吳第55章 晉國風起第47章 招賢令第39章 落水而亡第48章 孫叔敖第15章 梅里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80章 秦楚之盟第29章 王權交替第94章 伍員奔淮第6章 齊國會盟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29章 離間第46章 仲國第17章 首戰得勝第6章 齊國會盟第7章 淮齊之盟第18章 管仲改革第62章 火龍降世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2章 質子第1章 繼承遺產第42章 華夏名劍第3章 邗都之戰第24章 霸業之始第50章 周室東遷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42章 什麼檔次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15章 梅里第43章 公羊革新第20章 吞併紀國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40章第18章 管仲改革第23章 雲淵會盟第7章 淮水之戰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66章 謀取巢國第31章 齊國之謀第28章 王釗薨第38章 水軍第37章 霸業終結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22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雲淵會盟第9章 晉侯方伯第40章 滑稽記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9章 晉侯方伯第15章 梅里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2章 周軍追至第70章 晉國暗子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1章 季禮使齊第33章 改糧種桑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25章 匹夫之怒第34章 貪婪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24章 霸業之始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73章 吞越第37章 霸業終結第81章 宮室詭譎第18章 誘敵深入第56章 周室荒唐第23章 雲淵會盟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28章 王釗薨第43章 公羊革新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55章 晉國風起第18章 管仲改革第42章 華夏名劍第50章 父慈子孝第58章第31章 齊國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