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安宗室

英名神武的安太祖定的鐵製,並且說了,後輩皇帝不允許改變此祖制,否則他就是在地下也會記住他的。話說道這個份下,而且當時的安太祖可以用神人來描述,自然無人敢反對,這樣一來宗室手裡一沒實權,二沒自己的勢力沒有統兵的機會,反對的人也就只能躲在自己家裡埋怨了。

而對於那些真正有報於大安的外姓人來說,安太祖還是毫不吝嗇的,開國的公侯不知封了幾個,不過這勳貴襲爵卻也是一代代往下降,前幾朝大多數也是這樣,直至沒有可襲的爵位爲止。

而此時的藍承羨知道了這些信息之後,心裡又開始浮動起來,要說藍氏宗室有沒有可能出仕爲朝廷辦事做官,還真有,在太宗朝就有先例,只是後來的景宗、儀宗兩朝就沒了。

大多數宗室前三代嫡系可謂是繁華似錦醉生夢死,到了第四代開始,沒了爵位,僅有的也只是藍氏皇族譜裡一個名字而已,和皇家已經扯不上任何關係,也就僅僅是大安的一名百姓罷了,所以,很多宗室第四代開始就不知道做啥了,家道中落的不知凡幾,甚至有的被迫去當了家奴。

要知道這每一代可還有嫡庶之分呢,承爵的只能是嫡長房,這庶出的子孫就真的在第二代三代就差不多已經和普通百姓毫無區別了。

藍承羨心想着,這安太祖的心還真狠,對待自己的子孫能有這樣的想法真的太狠了,而對於武將勳貴,文人重臣,在這些外人面前,安太祖是真的英明神武忠厚仁慈的聖君了!

而藍承羨這麼想了想才知道,自己的所謂的楚王封號,說起來威風,其實毛用沒得,大安的太祖早就說過,宗室爵位沒有封國封地,也就是爲什麼藍氏宗室一直待在京城陪都的原因了。

很早以前就有人質疑,自己的宗室不用,用外人能守住藍氏的江山麼?而安太祖卻完整的給出了答覆,是肯定可以的,安太祖只用了大約三十年的時間,就讓中原大地從易子而食的年代,恢復到了前定朝時期的盛世情景,家家有餘糧,百姓安居樂業,各行各業各司其職,這是多麼恐怖的文治武功?

要知道在大安建立的三十多年前,前定朝皇室昏庸無道,朝廷官員各個腐敗,各地狼煙四起,土匪造反的不知多少,兵患比匪患還厲害的世道。而安太祖在不用宗室自己人的情況下,將大安的江山打理的固若金湯,時至當時,人人皆可放心的行走各地,也再無官府的欺壓,各種稅收卻和前朝不差多少,甚至還減少了不少。這讓不少想看熱鬧自以爲聰明的宗室啞口無言,至此,宗室之人皆夾着尾巴過日子罷了!

藍承羨卻覺得不得不佩服安太祖的前瞻性的規矩,封建王朝的更替,到了王朝末年,基本都是世家大族佔了很多的田地,其中自然以皇室爲主的宗室爲多,百姓被逼爲佃農,一有天災基本就無以爲繼,也是誘發起義的原因之一,所以安太祖的這招雖然狠辣,但可以說杜絕了後期的土地加速兼併的情況,皇族宗室都是普通人了,世家大族收拾起來自然就順手多了。

所以藍承羨的楚親王的封號看似風光,最多也就他風光而已,到他兒子就只是一個國公了,孫子就是鎮國將軍而已了,重孫那就真的只是屁民一個了,更絕的是,藍氏宗室沒有封地自然就沒有食邑,所有爵祿和府內支出一律由宗人府供應,也就是說宗室是由皇家供養,給不給還得看當代的藍氏嫡族的臉色,怎一個慘字了得。

當然了,宗室是允許經營商道的,不過得報備宗人府,且京城陪都都設有專門處理宗室案件的衙門宗理寺,大安律法自然對宗室也是生效的,如果被人告贏了官司,只能等着申飭削爵位吧,更嚴重的貶爲庶民,流放外地的也不是沒有。

宗理寺有太祖親自書寫的規矩,所以也是爲什麼說,藍氏宗室都是夾着尾巴過日子呢,這可比普通百姓管的還嚴苛,爵祿和支出得看宗人府臉色,有了經商門道還得報備,不得與民爭利倚仗皇族之勢壓迫他人,更不許在城內欺壓百姓,魚肉鄉里,如有發現,這宗理寺的登聞鼓會教你怎麼老實的做一個宗室!

藍承羨想清楚這些之後,這才知道,昨天楚王開府雖然是大日子,可來送禮朝拜的卻沒多少,宗人府的管事來了卻不知道多少,什麼王府的吃用,各房各處的支出,以及王府佔地多少,都一一和新任的王府總管交代清楚。

而他這王府除了總管算的上宗人府派的管事之外,其他的人都不算官面上的人,自然也就不同於前幾朝有王府的長史、士卿以及各種記錄或處理王府事宜的官員了,因爲大安的親王也好還是宗室的國公也罷,都是閒的淡出鳥的人物,哪有什麼事情要處理,更別說封國封地的政事了,在大安,只認朝廷官員,不認識什麼親王郡王的!

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後,藍承羨躺靠在了書房的椅子上,這是王府的書房,也是他的個人書房,裡面有好幾排書架,書很多,但是藍承羨基本沒看過,更何況,書裡的字他還得好好一個個的認,自然不愛看了,書架後面有一張睡塌,累了可以在上面躺着休息一會,只是這會藍承羨不願意躺在上面罷了。

“王爺,小人有事稟報!”

門口的新任事的王府總管說道。

“進來吧!”藍承羨這才坐直了身子,看着進來的楚王府的總管。

“王爺,這是昨天的禮單,您過目一下,待會一併入了王府的庫房,還有這個月宗人府批覆王府支出的單子,還請您蓋章過目,我好差人去領!”這新任王府總管名叫藍士興,也是藍氏皇族的族人,只是早就沒了爵位了,好在父輩還有點香火關係在,讓他在宗人府謀了個差事,昨日被分派到了楚王府裡做了這王府總管!

藍承羨接手王府以來第一次看到這些東西,並不着急的仔細的看了看,發現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在宗人府批覆的支出單子上蓋上了自己的印章,心裡想着,估計其他藍氏宗室每個月基本也就這麼點事做了吧,剩下的時間就是遛狗逗鳥,繁衍後代了吧,唉……

“這王府初成,還有諸多的事宜繁請藍總管多多勞心了,說起來咱們還是同宗,本王自然不會把你當下人看待,這王府有吃喝所用自然也少不了你的!”藍承羨看着藍士興微笑着說道。

“王爺言重了,小人雖然和王爺是同宗,卻早已扯不上關係的了,至於王府的事宜,自然是小人的分內之事,自當奮力而行!”藍士興看起來也到中年了,自然不會聽不出這話裡的意思,不露痕跡的小聲回道。

“嗯,還有,王府初建,但規矩得立起來,雖然現在內宅主人目前就本王一人,但是後院之地非傳不準外男入內!”藍承羨一口老練的說道。

“這個自然,小的待會馬上就和各處的管事說道,必不會有人擾了後院的清淨!”藍士興也恭敬的回道。

“嗯,沒事你就去吧,這幾日勞煩你了!”藍承羨知道要管理這麼大的王府,還得靠他這個總管幫着,雖然不知道這人是誰派來的,不過看着還算順眼,用着還算順心,也就不打算自己再培植一個人了,那藍士興又恭敬的回道不敢就離開了這書房,到前院去吩咐管理王府事宜去了。

眼見了沒事可做,想了想,前院有藍士興管着,這後院還得有人幫着管理啊。

出了書房,王府前院裡熱火朝天的,不比昨日開府的時候熱鬧,卻也是人來人往,搬東西的小廝,掃地整理的丫鬟,立規矩的管事,見了藍承羨出來,都一一拜頭問好,藍承羨都擺了擺手示意無事自去。

過了抄拱走廊,進了垂花門,就是王府的後宅了,有假山垂柳,自然也有魚池花園了,端的是王府深門,大的很啊,藍承羨邊走邊想,這麼大的王府,如果子孫的爵位變低,該怎麼去向宗人府報支出啊?難道就該搬離這裡了?又想了想,自己在世時應該還不至於此吧,至於子孫後代,他們自有自己的福分,想這些也沒用,再說現在自己還沒成家呢,怎麼就想起子孫來了?

不一會就到來正房,後宅雖然不比前院熱鬧,卻也不少的管事婆子丫鬟進出,看到藍承羨進了正房,幾個跟着他出宮的宮女自然也就進來服侍起來。

捶背端茶的一併都有,藍承羨擺了擺手,“都停一下,幾位姐姐都是跟着我從宮內出來的,規矩自然是極好的,只是這王府初建,外面有王府總管看着,這內宅的規矩自然也得人管着,你們幾個都是跟着我有段時間的,管事的位置想做的就提出來,不願管事,仍舊留在我身邊服侍,不過也就是日常端茶倒水的功夫,可沒有那管事的威風!想清楚就說!”

堂下的四個宮女都是在宮中的時候留下的,也是爲了照顧他的起居,分別是春柳,夏禪,秋書,冬屏,四個宮女相貌自然是一流的,在宮中的女子,都是經過篩選,王皇后精心細選之後纔給他分配的宮女,自然也是給他找的通房宮女,倘若能結珠胎,自然身份也就高了,開府之後自然也能立側妃了,只是前面那個藍承羨不在此道,而這會這個藍承羨卻纔剛到大安的世界,還沒來的及,這時可以說才直面她們四個。

“奴婢願意幫助王爺分擔事務!”不一會,考慮了許久的四人,站出來了三人,藍承羨倒是沒想到,這四人當中果真沒有願意留在他身邊,除了夏禪,看其他三人面色都是很平靜,顯然是早就做過決斷的了。

“行,你們三人以後就通力管理這後府之事,當以夏禪爲主,有什麼事情多多於她商量!”藍承羨接下來的話卻讓三人面色瞬間變成了土色,吶吶的不在出聲。

而一旁的夏禪自然也沒有想到這只是藍承羨的一個試探罷了,“王爺?”有心提醒一下,卻見藍承羨無可質疑的眼神,又欲言又止了!

其他三人卻沒想到一向對她們很好的皇子殿下,這次竟然來了這麼一出,看來以後在他心中只怕只有夏禪一人了吧,幾人看着藍承羨的眼色,自不敢再有異議,退後拜道,“奴婢遵命!自當以夏禪姐姐爲主!”

“嗯,下去吧,夏禪留下,你們去招呼管事婆子,將後院的規矩立起來,可別被人家賣了還背後說我這個年幼的主子好欺負!做好了,自然少不了你們的好處!”藍承羨似笑非笑的吩咐了下去,三個宮女應承着退了出去。

第六十二章 張燈結綵第二百零三章 事情變大第三百五十三章 強勢如此第一百九十七章 印子錢由來第五十七章 偶感風寒第三百四十章 不撞南牆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四十五章 觀見諸親第一百九十九章 南鎮撫司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二百五十八章 朝天新知第三百三十六章 查缺補遺第三百七十五章 引而後發第五章 姐妹第二百四十二章 鹽商總會第四百零九章 信與不信第三百五十八章 帝王心思第二百八十七章 三地告急第二百二十七章 接連而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歧第二百五十四章 迫使持新第四百一十二章 半功半過第一百二十五章 東安郡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迴歸第七章 直達聖聽第一百二十三章 觀望第四百四十五章 據足林東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二百三十五章 陳年枉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爲情而殤第一百二十章 臨走第二百九十三章 聞夷人說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負苦心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及時救場第七十九章 大案了結第四百三十二章 北出定京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二百九十五章 繼續進剿第六十一章 辭舊迎新第一百五十二章 求見第二百零三章 事情變大第七章 直達聖聽第七十五章 才子之觴第二百七十章 海寇來襲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言不合第一百一十九章 相認不得第六十章 新年將至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三百七十二章 閒逛所得第四百零四章 各有缺陷第三百零七章 關稅革新第五十章 密謀謀天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三百七十七章 嶽中書邸第三百八十四章 雙山關前第三百九十六章 趨於明朗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三百六十六章 補償條例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財無人繼第二百九十二章 路遇夷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權勢漸顯第一百二十四章 主僕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林新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一百四十章 贖銀上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朝儀彈劾第二百五十六 再次支持第七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一百九十章 陸鳶歸家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言淡語第四百四十五章 據足林東第二百九十一章 擔憂排解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三百八十二章 名義巡撫第八十五章 面目揭開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一百四十九章 暢聽第三百二十三章 漠語言情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林新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鶴第二百七十三章 險要奪船第一百三十五章 相爭第二百零二章 閣內互諷第二百七十三章 冒險計策第二百七十三章 冒險計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北征後定第四百一十六章 窮禁途遠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四百二十章 舊世族家第四百三十三章 謹小連大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擔第三百六十八章 甲申年末第一百九十六章 當堂再審第二百二十八章 鎮撫使解職第三百九十四章 趕赴前線
第六十二章 張燈結綵第二百零三章 事情變大第三百五十三章 強勢如此第一百九十七章 印子錢由來第五十七章 偶感風寒第三百四十章 不撞南牆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四十五章 觀見諸親第一百九十九章 南鎮撫司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二百五十八章 朝天新知第三百三十六章 查缺補遺第三百七十五章 引而後發第五章 姐妹第二百四十二章 鹽商總會第四百零九章 信與不信第三百五十八章 帝王心思第二百八十七章 三地告急第二百二十七章 接連而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歧第二百五十四章 迫使持新第四百一十二章 半功半過第一百二十五章 東安郡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迴歸第七章 直達聖聽第一百二十三章 觀望第四百四十五章 據足林東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二百三十五章 陳年枉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爲情而殤第一百二十章 臨走第二百九十三章 聞夷人說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負苦心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及時救場第七十九章 大案了結第四百三十二章 北出定京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二百九十五章 繼續進剿第六十一章 辭舊迎新第一百五十二章 求見第二百零三章 事情變大第七章 直達聖聽第七十五章 才子之觴第二百七十章 海寇來襲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言不合第一百一十九章 相認不得第六十章 新年將至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三百七十二章 閒逛所得第四百零四章 各有缺陷第三百零七章 關稅革新第五十章 密謀謀天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三百七十七章 嶽中書邸第三百八十四章 雙山關前第三百九十六章 趨於明朗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三百六十六章 補償條例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財無人繼第二百九十二章 路遇夷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權勢漸顯第一百二十四章 主僕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林新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一百四十章 贖銀上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朝儀彈劾第二百五十六 再次支持第七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一百九十章 陸鳶歸家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言淡語第四百四十五章 據足林東第二百九十一章 擔憂排解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三百八十二章 名義巡撫第八十五章 面目揭開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一百四十九章 暢聽第三百二十三章 漠語言情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林新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鶴第二百七十三章 險要奪船第一百三十五章 相爭第二百零二章 閣內互諷第二百七十三章 冒險計策第二百七十三章 冒險計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北征後定第四百一十六章 窮禁途遠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四百二十章 舊世族家第四百三十三章 謹小連大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擔第三百六十八章 甲申年末第一百九十六章 當堂再審第二百二十八章 鎮撫使解職第三百九十四章 趕赴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