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風起
“通電!通電全國,我華夏聯盟不承認《璦琿條約》,並保留守衛國家領土的權利,”葉楓對新的機要秘書,從徐家彙公學招募來的年輕人馬建勳說道:“還是先等一下,你去叫……算了,還是我去內閣好了。”
葉楓趕到內閣辦公的地方,王韜和顏永京以外的六部大臣都在,他又讓馬建勳將都察院和三法司的黃勝、容閎、王有齡和譚鍾麟等人都叫過來。
“北京和俄國人簽署了《璦琿條約》,大概的內容大家都看看,然後商議一下我們該怎麼做,”葉楓看着這些中樞大臣,儼然是一個小朝廷,其中大部分都是和他一起創辦華夏的新派知識分子,或者是王運這種後來投奔的,也有譚鍾麟、王有齡、沈葆楨這些被脅迫而後轉變過來的,葉楓不怕這些人反水,他們在華夏已經位居中樞,清廷已經將這些人都列上了反賊頭目的名單,便是他們想投降也不行。
“朝廷急了,”王運捋着山羊鬍子,智珠在握地緩緩說道。
“華夏聯盟挾四省新政自治,蘇南失守,湘軍勞師無功,北京看到情況不好,不得不放棄無足輕重的北方利益,與俄國人妥協,預料中的事情。”
“不管如何,朝廷不應該賣國,絕不應該,”葉楓氣憤地說道,然而他也知道這件事無從過度指責,對朝廷來說,與其喪失江南半壁,甚至是整個江山,自然不如割讓北方的土地以換取俄國人的支持。何況,在很多人看來,葉楓的開放政策多少也是出賣國家利益,而換取西方國家的支持。
“領土絕不應該割讓。所以我的意見是全國通電,表明四省的態度,絕不承認《璦琿條約》地合法性,並保留奪回領土的權益,”葉楓不容置疑地說道。
“可以,我覺得還可以要求北京拒絕這份條約,宣傳司應該進行大肆宣傳,一則調動百姓同仇敵愾之心,二則顯示我華夏立場。以及與北京的不同之處,”黃勝雖然執掌都察院,但是多年辦報的經驗讓他對宣傳這一塊很敏感,葉楓甚至考慮讓他和馮桂芬換個位置,以新學領袖著稱的馮桂芬出任左都御使看上去也不錯,只是華夏的都察院和傳統清流言官聚集的都察院並不相同,所以這個問題還在考慮。
“不但要和北京區別立場,還可以聯絡曾國藩、駱秉章、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人,以大義倡導聯合通電,反對北京與俄國人簽署的《璦琿條約》。”馮桂芬迅速做出補充,若是論及權謀和帝王之術,馮桂芬也只是比王運略遜一籌罷了。
“還可以聯繫英法美等國,對於俄國勢力在遠東、中東和近東的擴張,英法等國都是比較緊張地,”唐廷樞正好也在杭州,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可以。與各國聯絡的事就由商務部外交司負責,輿論宣傳由文教部宣傳司負責,和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聯絡就由王運你來負責,王有齡協助,”葉楓安排道,王運本身是湖南人,也曾經和曾國藩見過面,更擅長帝王之術,是最佳的人選。
俄國人對領土的野心,那是路人皆知。歷史上硬生生從中國割去近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至於外蒙古的獨立也和其脫不了關係,如果從長遠來看,誰對中國劫掠最深重的話,除了小鬼子,就是這個和中國接壤的北極熊了。
俄國地實力,特別是俄國在遠東的陸軍規模,葉楓完全不放在眼裡,所謂對清朝的軍援,自然也不會很多。西伯利亞鐵路還沒修建,俄國國內的經濟都一塌糊塗,也就是北京那個朝廷昏聵無能,纔會被大鼻子敲詐。
《璦琿條約》也給了葉楓一個造勢的機會,雖然英法聯軍這次沒有打到北京去。但是俄國人輕易就獲得了這麼大的便宜。割去了這麼大的領土,這個消息公佈出來。也絕對會震動整個中國地。
雖然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但最後也只是開放了幾個港口,租借香港島,割讓領土可謂是前所未有,在那個時代,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庫頁島在哪裡,烏蘇里江在哪裡,滿清將關外視爲滿族人的私家花園,漢人不得出關,割讓那裡的土地,本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只不過葉楓一直在擴張報紙的影響,華夏四省已經有多家報館,《華夏時報》、《華夏商報》、《強國報》、《時務報》、《海外文摘》、《寧波商報》、《申報》等多種報紙期刊都在商務印書館和華夏時報社的扶持下發展起來,不但在四省有銷售,還通過商人流通到江蘇、湖廣、山東,甚至天津、北京;另外還有《北華捷報》、《時報》等民間報紙或洋人的報紙在流通。
這些報紙的流通區域雖然受到限制,但因爲信息量大,私底下各地都有流傳,另外情報處也在各地建了些暗點,不停將這些報紙和專門的小冊子弄到江西、湖南等地流傳,通過這些渠道,朝廷和俄國人簽訂《璦琿條約》的消息很快就被各地地民衆所知道,連具體的條款都公佈了。
除了這些,大量的小冊子和報刊評論更是將這件事的嚴重性進行大量的敘述和鋪陳,大聲疾呼割讓數十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幾個山東幾個江蘇,“此誠華夏有史以來未曾有也”,“賣地、賣家、賣國,此乃國恥”!
輿論是可以引導的,在鋪天蓋地的小冊子和報紙的宣傳下,老百姓都認識到朝廷把咱的土地給賣了,那個地方從來不準老百姓去種地,只准滿人騎馬,如今還送給了洋鬼子,一送就是幾個江蘇,大家都憤怒了。
太平軍佔領的地方還好,和清朝沒什麼瓜葛,華夏四省雖然宣佈新政,還成立了自己地內閣,事實上獨立,但卻沒有徹底脫離清廷,只是新政自治,經過報紙和廣播的薰陶,大家的民族國家意識特別強烈,很多讀書人第一時間聚集起來,聲討清廷。
對於這種事情葉楓早就駕輕就熟,首先以總督府的名義在報紙和廣播上表明總督府的態度,那就是對《璦琿條約》絕不認同,並反對朝廷這樣做;其次就是通過報紙和廣播進行引導,由強國學會出面,組織大家討論條約地危害,爲什麼會出現這個條約,歸根到底一點,那就是如何強國。
葉楓希望通過這次機會,讓四省地老百姓特別是讀書人放棄對朝廷的幻想,轉而接受西學,真正來尋找強國地道路。
宣傳組織的效果非常明顯,強國學會的外圍研究會迅速擴大,很多青年人都選擇加入這個以強國爲宗旨的會社,並開始逐漸發揮出巨大的能力。
而在江西、湖南、湖北、山東等地,情報處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秘密通道,各種報紙和小冊子出現在市面上,雖然不及華夏四省活躍,但是卻擋不住消息在底下流傳,不打一仗,就割了幾個江西、幾個湖南、幾個湖北、幾個山東,實在是駭人聽聞。
還是讀書人先反應過來,這些年朝廷一直在打仗,國內形勢動亂不堪,老百姓生活也無法得到保證,種種不滿一下子爆發出來,在湖北首先出現了生員聚集在當地官衙門口要求上書,要求朝廷不承認這個條約,並嚴懲相關官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情報處的推波助瀾下面,各地對條約的不滿越來越嚴重,很多省份隨即都出現了相似的羣體性運動,在孔子的家鄉山東甚至發生了流血事件。
“民心可用!”葉楓一直在關注這方面的情報,看到各地讀書人發起的運動,他第一次感覺到中國的傳統讀書人還是十分可愛的,至少在這個時候,他們的身上還流着熱血,還想着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而有些人就未必了。
“葉興華讓人送過來的這封信是什麼意思?”曾國藩將信箋扔給自己的幕僚,皺着眉頭說道,一直以來,他都覺得看不透葉興華:“他不是都自治了麼,朝廷的事情也要管?”
“葉興華就是個曹操,他這是在找出兵的藉口呢,”劉蓉大咧咧地說道。
“葉興華這是試探,試探制臺和列位大人的態度,”曾國藩的首席幕僚趙烈文認真地說道。
“你是說,他這樣的信也會送給李鴻章、胡林翼等人?”曾國藩問道。
“應該是的,”趙烈文點了點頭:“這一下很歹毒,無論如何,我們不互通聲氣的話,免不了會互相猜忌。”
“不過葉興華的根本目的應該不在於此,他還是想要試探或者說勸服制臺和幾位封疆一起走他的共和之路,根據當初的共和宣言,聯盟的各方,可以在地方上擁有一定的自治權,並聯合組成共和政府,其目的不是在於爭霸,而是在於反清!”趙烈文不管自己的話有多驚世駭俗,全部都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