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技術問題如何解決

空中加油,是顯著的提高戰機作戰半徑的一種方式,早在螺旋槳飛機時代,就有人實驗過了,一架飛機拋出油管,另一架飛機的飛行員接住油管,然後就可以進行加油了,純手工操作,相當的原始。

而發展到現在,空中加油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世界上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軟管,就是空中加油機釋放出來一個軟管,軟管的末端有一個錐形套,受油機的機頭前面,有一個加油管,可以是固定式,也可以是伸縮的形式的,飛行員需要用自己高超的技術,就像是張飛穿繡花針一般,把自己的加油口塞到那個錐形套裡面去,對接成功,自動加壓,就可以接受燃油了。

這也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形式,叫做軟管加油,在加油的過程中,加油管是在不斷地飄動的,就像是風箏線一般,會受到氣流的擾動。

另一種,就是硬管加油,受油機只要飛到加油機的後下方就行了,在加油機的尾部,有一個專門的加油員,操作着加油機伸出來的一個硬質的加油管,然後塞到受油機機背上的加油口去。

這種加油方式,不需要飛行員的高超技術,是否成功主要決定於加油員的水平,同時,因爲是硬管,比較粗,內部燃油流動的速度相當快,空中加油作業也就更高效了,不過到目前爲止,只有美國空軍用這種方式,技術難度很大。

現在,秦風提出來了,爲了實現空軍的現代化,己方需要具備空中加油技術。

其實,最新研發的十號工程,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需要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可以延長作戰半徑,提高戰機的留空時間,增加飛機的使用率。

所以,如果現在能夠將這種技術成熟起來,也是相當於給十號工程儲備技術的。

秦風提出來了,現在我們可以上馬這個項目,從這場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戰場上,需要空中加油機的後勤支援!

“不過,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啊。”聽到了秦風的話,試飛院的領導開口了,沒錯,國內是需要這種技術,但是現實的問題是,什麼都沒有。

沒有空中加油技術,沒有加油機,也沒有受油機,什麼都沒有,怎麼辦?

“當然是從國外引進。”秦風說道:“我們從英國,引進他們的Mk32加油吊艙技術,在這個基礎上來研製我們自己的加油吊艙,只要有吊艙了,就能夠解決空中加油最需要的一個裝備了。”

現在,西方的大門是敞開的,但是,放眼望過去的話,和英國合作,是最好的選擇。

很多東西,都是從英國引進的,從最初的斯貝發動機,到後來的殲-7M的改裝,空軍中的很多裝備,都來自於英國。

而在陸軍方面,坦克最需要的105毫米炮,也是從英國引進的,可以說,英國是和中國合作最多的一個了。

法國的合作也不少,比如海豚直升機等等,但是法國的裝備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貴啊!尤其是現在幻影2000的談判破裂,大家都在憋着氣呢,更不可能從法國搞了。

德國方面,德國處於前線,起飛就打仗一類的,幾乎不怎麼需要空中加油機,甚至也沒有合適的空中加油走廊。

秦風曾經研究過這些空中加油技術的,英國的FRL公司,就擁有英國最先進的空中加油技術,他們生產的Mk32加油吊艙,廣泛用在很多種空中加油機上,從他們這裡引進,是最好的了。

聽到了秦風的建議,試飛院的領導點點頭:“是啊,這個加油吊艙,可以通過引進來解決,不過,空中加油機和受油機,也是問題啊。”

誰來當空中加油機?

西方世界,一般都是用客機來充當的,客機本來就有很高的載油量,如果在客機的下層再加上幾個附加油箱,那燃料更是充裕了,比如美國最主要的KC-10空中加油機,攜帶燃料的數量達到了161噸!飛一次,足夠給一個大隊加油了。

但是,國內沒有,國內自研的運十,已經算是徹底下馬了,雖然民航有大量的客機,但是,那些都是民用的,不能用作軍用飛行器。

“用運八。”就在這時,有人開口了:“我們的運八,能夠運載二十噸的燃料,可以作爲一款空中加油機!”

運八,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拿出手的一款運輸機了,這種運輸機是測繪仿製的蘇聯人的安-12運輸機,作爲一款中型運輸機,自重三十五噸,載油量二十多噸,同時還有二十噸的最大有效載荷。

如果把它的貨倉裡再放兩個油箱,也用來運輸燃料的話,那就有四十噸的燃料儲備了,現在國產的飛機,油箱都很小,哪怕是殲八,已經是國內最大的戰鬥機了,也就四噸的內油而已,可以滿足兩個四機編隊的燃料需求了。

先進的電子技術,大家着急也沒用,但是要說空中加油技術的話,努力之後,還是能擁有的,所以,大家討論得又熱烈起來了,軍用飛機裡面,只有運八是最合適的!

從表面上看,這個提議是最好的,運八體型大,載油量高,而且可以完全國產,不會受到制約,只要空軍需要,隨時都能夠大規模生產。

但是,秦風卻知道,這種飛機不是最合適的,因爲,除了這些優點,它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它採用的是渦槳發動機,飛行速度慢!

渦槳發動機,後面是渦輪發動機,但是不是靠噴氣來推進,而是靠前面驅動螺旋槳來前進,這樣擁有不錯的中低空性能,是一些運輸機的首選,甚至有的重型運輸機也會採用螺旋槳推進的方式,起降也很方便,但是呢,螺旋槳會產生阻力,所以這種飛機的速度都不高。

看看世界上主要的加油機,都是噴氣機,因爲要給戰鬥機加油,速度就不能太慢,也有C-130改裝的運輸機,但是這種運輸機,那是給直升機空中加油的!

第七百八十八章 原型機下線第二十五章 一週七天的時間安排第三百三十二章 還有個好消息第六十八章 走出國門第六百九十九章 米格機的歷史第三百九十章 芝麻開花節節高第四百三十八章 出差第四百五十四章 幻影2000的威脅第六百二十五章 掛架的問題第八百零九章 接站第五百二十一章 準備首飛第四百三十四章 先解決有無第六百五十五章 又一扇大門第六百一十三章 生死與共第六百六十四章 輕重搭配第一百一十六章 犯我中華者,雖高必誅第五百一十二章 衍射平顯第三百七十四章 外購和自研第三百五十四章 鷂子翻身第六百七十七章 偏航第三百零二章 一打導彈就停車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算造摩托第八百四十三章 空軍下訂單第四百四十九章 外購數字電傳技術第七百六十二章 會議主講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飛報告第二百四十章 手不離杆第八十五章 幻影4000第三百九十七章 水泥航母第三百三十六章 殲八的發動機第五百六十七章 高風險第四百三十八章 出差第六百三十九章 超音速試飛第四十六章 平淡無奇第四百九十六章 國外取經第四十九章 危險更大第四百一十四章 殲教七飛上藍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風險和擔子都要擔起來第八百四十六章 梟龍01號第二百八十章 惡性事件第十四章 又粗又大第六百零一章 新的選擇第四百八十八章 第一個訓練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的談判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起試飛第五百四十八章 墨爾本號第三十三章 偶遇第一百七十四章 風險和擔子都要擔起來第九十章 餘油報警第三百零一章 打一發試試第六百一十三章 生死與共第三百七十七章 走過艱難的道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如何飛過去第六百四十一章 座艙失壓第六百五十章 殲七E第七百五十五章 全部趴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歷史責任第八百三十五章 心態平和第四百章 介紹方案第二百二十七章 模擬器第四百八十二章 我來負責任第七百九十三章 低速滑跑第六百三十一章 查資料第一百零一章 逼着自己學習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絲的興奮第二百四十四章 最後一次試飛第八章 秦風眼中的殲-9第二百四十一章 外掛能力第三百二十一章 先起飛第五百七十七章 飛過八達嶺第八十一章 哇,哇(加更)第五百七十二章 參觀座艙第三章 空中放油第二百一十九章 7架次的試飛第一百七十章 中國人,夠朋友第五百零七章 我們學習的是如何釣魚第七百一十五章 普加喬夫第九十一章 任何的故障都不能放過第一百九十三章 自研和引進的關係第三百二十三章 貼着客機的肚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近距格鬥第三百一十四章 翼盒的強大第五百九十一章 導彈的問題第五十一章 204雷達的干擾問題第六百一十九章 奮鬥的青春第五百三十八章 運八和轟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市場化第一百二十一章 殲-7III的任務轉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加快試飛第二百零四章 立刻跟我走第五百一十八章 研發的問題第七百七十四章 飛控最難第四百零六章 兄弟情誼第五十八章 我想到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副油箱第七百三十五章 跨進座艙第四百六十三章 米格-23MLD第五百八十六章 標準不統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先進的導引頭第四百七十六章 打破鐵飯碗
第七百八十八章 原型機下線第二十五章 一週七天的時間安排第三百三十二章 還有個好消息第六十八章 走出國門第六百九十九章 米格機的歷史第三百九十章 芝麻開花節節高第四百三十八章 出差第四百五十四章 幻影2000的威脅第六百二十五章 掛架的問題第八百零九章 接站第五百二十一章 準備首飛第四百三十四章 先解決有無第六百五十五章 又一扇大門第六百一十三章 生死與共第六百六十四章 輕重搭配第一百一十六章 犯我中華者,雖高必誅第五百一十二章 衍射平顯第三百七十四章 外購和自研第三百五十四章 鷂子翻身第六百七十七章 偏航第三百零二章 一打導彈就停車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算造摩托第八百四十三章 空軍下訂單第四百四十九章 外購數字電傳技術第七百六十二章 會議主講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飛報告第二百四十章 手不離杆第八十五章 幻影4000第三百九十七章 水泥航母第三百三十六章 殲八的發動機第五百六十七章 高風險第四百三十八章 出差第六百三十九章 超音速試飛第四十六章 平淡無奇第四百九十六章 國外取經第四十九章 危險更大第四百一十四章 殲教七飛上藍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風險和擔子都要擔起來第八百四十六章 梟龍01號第二百八十章 惡性事件第十四章 又粗又大第六百零一章 新的選擇第四百八十八章 第一個訓練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的談判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起試飛第五百四十八章 墨爾本號第三十三章 偶遇第一百七十四章 風險和擔子都要擔起來第九十章 餘油報警第三百零一章 打一發試試第六百一十三章 生死與共第三百七十七章 走過艱難的道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如何飛過去第六百四十一章 座艙失壓第六百五十章 殲七E第七百五十五章 全部趴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歷史責任第八百三十五章 心態平和第四百章 介紹方案第二百二十七章 模擬器第四百八十二章 我來負責任第七百九十三章 低速滑跑第六百三十一章 查資料第一百零一章 逼着自己學習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絲的興奮第二百四十四章 最後一次試飛第八章 秦風眼中的殲-9第二百四十一章 外掛能力第三百二十一章 先起飛第五百七十七章 飛過八達嶺第八十一章 哇,哇(加更)第五百七十二章 參觀座艙第三章 空中放油第二百一十九章 7架次的試飛第一百七十章 中國人,夠朋友第五百零七章 我們學習的是如何釣魚第七百一十五章 普加喬夫第九十一章 任何的故障都不能放過第一百九十三章 自研和引進的關係第三百二十三章 貼着客機的肚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近距格鬥第三百一十四章 翼盒的強大第五百九十一章 導彈的問題第五十一章 204雷達的干擾問題第六百一十九章 奮鬥的青春第五百三十八章 運八和轟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市場化第一百二十一章 殲-7III的任務轉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加快試飛第二百零四章 立刻跟我走第五百一十八章 研發的問題第七百七十四章 飛控最難第四百零六章 兄弟情誼第五十八章 我想到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副油箱第七百三十五章 跨進座艙第四百六十三章 米格-23MLD第五百八十六章 標準不統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先進的導引頭第四百七十六章 打破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