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

旗艦廣州號乘風破浪,這艘船上裝備了一百二十門各型火炮,根本就是一座一動堡壘,除了作戰,她還肩負着其他的使命,搭載着伍崇曜手下得力助手,從上海請來的買辦徐榮村。

徐榮村是香山人,第一批買辦去上海做買辦的廣州商人之一,也正是從他開始,香山縣涌現了許多買辦。上海開港之處,最早的一批買辦,幾乎全都是廣東人,二十年後寧波和無錫等地的買辦才能跟廣東買辦分庭抗禮。

而廣東買辦多出自香山,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廣東在一口通商時代,儲備了最多的懂外貿的人才,之所以是香山,因爲澳門本就屬於香山,另外就是徐榮村這第一批人帶出來的。

徐榮村在後世籍籍無名,無法跟徐潤、盛宣懷等一大批官商買辦相比,但是在這個時代,他也是一個能人,腦子非常好使,善於抓住商機,英國舉辦第一屆世界貿易博覽會的時候,徐榮村聽到消息,立馬自家的“榮記湖絲”送去展覽,最後獲得金獎,但是遺憾的是國際展覽局竟然沒有記錄,導致後世一直以爲中國人沒有參加這一屆博覽會,更不用說得將了,爲什麼博覽局沒有記錄,要麼是徐榮村沒能以官方身份參加,要麼就是英國人的民族歧視。

但好在這一屆博覽會的文獻報告中有記載,最終纔在上海舉辦博覽會的時候證實了。

徐榮村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了,作爲買辦之前,他是幫行商做事的,因此跟伍崇曜是有生意往來的,伍崇曜組建外交部,當然需要懂外語、懂洋人的人才,這些買辦是最佳的選擇,於是四處聘請買賣,已經掙了很多錢的徐榮村,也想獲得身份上的提高,想要光宗耀祖,這是這個時代商人的通病,所以他就接受了任命,拿着一份對普通人來說相當體面,對他來說聊勝於無的工資,開始履任。

他的工作不能說出色,只能說中規中矩,現在的廣東還培養不出堪稱出色的外交官來,有這些稍微規矩的就不錯了,徐榮村這次的任務是,拿着照會的副本,到上海要求各國洋人保持中立,不要干涉中國內戰。

“陳大人,聽過您過去賣過菜?您別誤會,在下是一販布的,都是生意人啊。”

外交特使徐榮村在艦長室跟艦長陳阿達套着近乎。

陳阿達只輕輕的點了點頭,一臉沉靜,都說這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看來沒說錯。

徐榮村心想着,一路上就沒見他怎麼說過話,就一個勁的看地圖。

他根本不知道陳阿達心裡裝着什麼,當年他確實是一個菜販子,他那時候年紀還不大,遠沒有現在看起來這麼蒼老,他剛剛結婚,妻子剩下一個兒子,全家都很高興。

他是陳家子弟,讀過幾年書,識字,但讀的不好,家裡條件也不好,所以娶妻之後,就放棄了學業,跟人學做生意,往新安一帶販菜爲生,日子倒也過的下去。

因爲地頭熟,所以當朱敬倫帶兵攻打新安城的時候,他就給當了嚮導,可那時候洋人卻跑去打沙井去了,陳阿達當時十分交集,他擔心父母妻兒,擔心什麼來什麼,後來當他回去的時候,他家的房子被人燒了,他老爹老孃給燒成了焦炭,他妻子抱着幼子倒是逃了出去,可是當他找到妻子的時候,妻子已經傻了,衣冠不整,蓬頭垢面,懷裡抱着死嬰傻笑。

陳阿達一夜就老了十歲一般,二十多歲看起來像三十多的人,兩鬢染上了白霜,可他的災難還沒完,當他從妻子懷中拿走死嬰埋葬之後,回來才發現,他妻子跳河了。

家破人亡的打擊,讓陳阿達也險些尋死,那時候他很恨朱敬倫,如果能早點回去,或者不讓他做嚮導,也許他家人就不會有事,又一次他喝醉酒跟人發牢騷的時候,被族長陳芝廷聽見了,狠狠打了他一頓,告訴他,要不是他去做嚮導,他也跟着一塊死了,還說要怪就去怪洋人,別是非不分。

於是陳阿達恨上了洋人,然後他就當兵了,他晉升很快,別人都以爲他是因爲讀過書,還懂得算數,所以洋人教的東西學起來快,可沒人知道他下了比別人多了無數倍的苦功,當年學習的時候,他一天只睡兩個時辰的覺,再多就睡不着了,睜開眼睛就覺得洋人欠了他一筆血債,他就繼續瘋狂的學習。

後來因爲他生在沙井,不但水性好,還懂得駕船,送菜時候學到的本領,就被選作了海軍軍官,一開始就是艦長,當時是在那艘小船零號上,等軍艦越來越多,他的職位也就越來越高,現在是旗艦的艦長,整個海軍的統領。

龐大的廣東,不,應該說是大明艦隊抵達上海的時候,當地的道臺都嚇傻了,竟然沒有做出任何措施阻擋這隻艦隊靠岸,徐榮村從容的上了上海的港口,到外灘跟各國領事交涉,而艦隊加煤、加水之後,則浩浩蕩蕩再次出發。

此時海軍心氣正高,臨行前,每一艘軍艦上都有三個軍官接受了朱皇帝的宴請,宴會上告訴他們,等待他們勝利歸來的凱歌,並且邀請他們帶着勝利來參加開國大典,皇帝希望將士們能用勝利給他的登基大典增光添彩。

這是何等的榮耀,好似皇帝爲了等他們勝利的消息,寧可延後登基一樣。

儘管大多數士兵還是抱着當兵吃糧的心態,軍官的認同感卻要高一些,因爲大多數軍官都是從陸軍中挑選的,水性好的,生活在海邊的,其中黑狗旗下的疍民軍官,就有二十多個是艦長,品級相當於旅帥級,旗艦的艦長品級甚至是統領級相當於軍長了,也是整隻艦隊的指揮官。

全軍出擊,務求必勝,但美國人說根本就不需要全軍出擊,長江江面雖然寬闊,但是五十多艘軍艦,也施展不開,反而窩了兵力。

目前軍中最小的噸級炮艇,平均長度30米,總共30艘,500噸級炮艇長達40米,總共20艘,光這50艘小軍艦連起來就有1700米,算上之間的距離,綿延超過兩公里,加上其他鉅艦,到時一字排開就長達3公里,這根本無法作戰。

但是朱敬倫堅持全軍出動,目的不是軍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他要震懾湘軍,同時給太平軍以信心,朱敬倫的命令,陳阿達一定會遵守。

這一個來月在珠江上他沒少試驗,他決定採用倒v形陣,也就是楔形陣,以旗艦廣州號爲鋒銳,兩翼側後方分列,如同雁陣一般向前推進,用兩翼火力摧毀兩岸防禦。

此前他們已經偵查過一次了,發現湘軍封鎖天京,在陸地上採用長壕圍困,在江岸上,則使用水師封鎖,從燕子磯到大勝關,湘軍500餘艘戰船來往梭巡,根本不給太平軍任何機會。

湘軍水師數量雖多,但大都是中國帆船,每艘船上平均裝炮4門,總計2000門大炮,大炮性能一般,個別裝備西洋火炮,大多數還是自己鑄造的土炮,炮彈主要是實心彈,這種炮彈砸在大明軍艦上,一般造不成什麼損傷。

最需要擔心的是,湘軍在長江兩岸構築的炮臺,有的炮臺大炮重達萬斤,還是能給軍艦造成致命損傷的。

所以陳阿達決定以自己的旗艦作爲突防尖刀,因爲旗艦不但排水量大,船殼也最厚。

陳阿達的望遠鏡中已經看到了燕子磯,也看到了上面的炮臺,這裡是封鎖天京的最遠端,湘軍不但修建有炮臺,還建造了水寨等工事。

但這些工事主要是防內的,他們根本沒想到有人會從海上來進攻。

陳阿達突然看到對面湘軍突然動了起來,知道對方也發現自己這隻艦隊,他並不着急,從容不迫的下令:

“升戰旗,準備戰鬥!”

一面大寫的陳字旗緩緩升起,陳阿達徑直站上了甲板,沒帶任何武器,手裡只捧着一隻望遠鏡,靜靜的看着對方的炮臺。

美國顧問根本就不搭理陳阿達這種犯二的舉動,老老實實待在艦長室,他們能跟着參戰就已經違規了,按照跟廣東政府,現在叫大明政府的協議,他們是不介入中國內戰的。

很快美國顧問聽到了炮聲,敵人先開炮了,炮術一如既往的臭,在江面上砸出高高的水柱,但連軍艦的邊兒都沒擦到,距離至少兩百多米。

軍艦還在繼續前行,十分鐘之後,才感到一陣晃動,軍艦竟然拋錨,側身,緊接着就感覺到船身巨震,彷彿齊齊向後漂移了一步一樣。

32磅巨炮的齊射,不是開玩笑的。

廣州號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屬於英國海軍規定的一等戰列艦範疇,64磅炮是重短炮,置於艦艏和艦爲,三層甲板分別安置着40門32磅炮,50門24磅炮,60門18磅炮,主力重炮是32磅加農炮,威力大,射速高,用來破甲最合適,即便只能放在最下層甲板,可是反震力量依然很大。

旗艦開火之後,很快其他軍艦也行動起來的,六艘千噸和3千噸鉅艦,在旗艦兩側擺開側舷也跟着開始開炮,3千噸級戰列艦,沒有5千噸級的炮多,只有120門,但同樣裝備了30門32磅炮,還有40門24磅炮,50門18磅炮威力不容小覷。千噸軍艦,只相當於英國的三級戰列艦,甚至還稍差一些,只裝備了20門32磅炮,20門18磅炮,18門9磅炮。

即便這樣,這些主力艦的火力也遠超湘軍的炮臺,湘軍的炮臺上就沒幾門炮,顯然他們的對手不值得他們投入太多,只有稀稀拉拉十來門大炮迴應,很快就被壓制了下去,但陳阿達命令繼續炮擊,同時命令使用開花爆炸彈。

他的望遠鏡則看向了長江上游,看向了一艘艘正在趕過來的湘軍帆船,而此時一艘艘己方炮艇,正一艘接一艘的從主力艦背後駛過,徑直衝向湘軍水師,看似好像是爲了保護主力艦一般。

可就在他們越過主力艦之後,卻不急着前進,反而在不遠處排成兩列縱隊,陣勢着實古怪,連湘軍都知道擺開大炮轟他孃的時代,他們竟然沒采用側舷炮擊戰術。

稀稀拉拉的水師炮火響起,曾國藩的水師顯然沒有他的陸軍精銳,拖拖拉拉陣形很不整齊,一直到衝近炮艇1000米內,依然還沒列好陣勢,但他們的數量是真多,至少有兩三百艘。

這時候陳達的主力艦卻突然起錨,汽笛嗚嗚聲中,煙筒冒起滾滾黑煙,他調轉船頭徑直從炮艇編隊中間穿過,帶着六艘大艦,猛衝向湘軍水師,蒸汽船全速前進,滾滾向東流的江水都擋不住他們的勢頭。

越過炮艇編隊之後,七艘大船,旗艦在中間,兩側分別是3千噸和1千噸級的軍艦,果然擺成一個楔形,他們駛過之後,炮艇編隊順勢就跟了上去,他們是楔子的兩根尾巴。

這根楔子在半小時之後,成功的扎進了湘軍水師之中,然後兩側萬炮齊鳴,長江上升起滾滾白煙,遮住了一切。

————————————

不太會寫戰爭畫面,大家將就着看啊,總之就是風帆蒸汽船虐小舢板而已,沒什麼值得寫的。

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三百二十三節 爭奪地盤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十六節 行動(4)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三百五十一節 給天王施洗第十六節 行動(4)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五百六十六節 規範鄉村自治 1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六百三十五節 法國的困境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一線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九節 翻譯官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一戰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第四百零九節 變化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六百三十七節 英國的小動作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
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三百二十三節 爭奪地盤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十六節 行動(4)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三百五十一節 給天王施洗第十六節 行動(4)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五百六十六節 規範鄉村自治 1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六百三十五節 法國的困境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一線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九節 翻譯官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一戰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第四百零九節 變化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六百三十七節 英國的小動作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