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

英國人不肯讓他們的公使沒有保護留在一個危險的地方,因此普魯斯留在北平後,五百個英國兵也留了下來,奕欣又不敢說什麼,他現在手裡沒有半個兵,皇帝也不回京,很多事情根本就處理不過來。

他對他那個哥哥徹底沒有辦法了,聽皇帝身邊一些人秘密傳回北平的情況,現在的皇帝暴躁的很,誰的話都不聽,而且不但精神不好了,身子更是極壞,肺癆十分嚴重,御醫讓皇帝節制,可是皇帝偏偏連天的臨幸宮妃,聽說身邊的宮女沒一個放過的,甚至還下密旨讓人在附近給他蒐羅一些蒙古秀女。

作爲一個皇帝,做這些事情雖然有些荒唐,但還算不上什麼大逆不道,可是咸豐始終拒絕回京,無論是大臣勸說,還是擒王勸說,臣子們把腦門都磕爛了,咸豐也不改主意,說他身子不適,不宜擺架,正好在承德靜養。

皇帝走的時候,是自己帶人匆匆跑的,大臣都沒有帶走,只帶了幾個親近的妃子,圓明園裡的宮女、嬪妃都留了下來,最後這些女人跟太監一起,都死在了圓明園的大火中。

皇帝不在京師,大臣都在,基本的辦公還是不妨礙的,可問題是,皇帝不在,北平城中地位最高的人,就成了他奕欣了,當年他跟咸豐可是爭過皇位,儘管沒有康熙、雍正時代的爭位那麼兇狠,可雙方也都想盡了辦法向道光皇帝展示自己的能力,到了最後咸豐利用表現仁慈壓過了奕欣表現出來的勇武,當上了皇帝,之後對這個弟弟就嚴加防範,可如今卻把他一個人留在京城。

奕欣自從爭位失敗後,就一直小心翼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北平城中最爲低調的親王,只想安安生生當一輩子太平王爺,可就跟這個時代一樣,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什麼人也都可能有。

就在咸豐不在京城的這段日子,奕欣收到了不止一封的勸進信,不但有一些不得志的文官的,竟然還有八旗中的權貴們的,這可嚇到了奕欣,尤其是一封密信希望他能效仿前朝明景帝,稱帝建號。

奕欣小心翼翼了半輩子,什麼風吹草動他都要琢磨三分,讓他當明景帝,明英宗親征瓦剌大軍被俘,于謙等大臣推明景帝登基,後來明景帝什麼下場,英宗復位之後很快就不明不白的死了,給他出這個主意的人,是不是在試探他,是在警告他不要輕舉妄動,是不是皇帝的人?

奕欣疑神疑鬼,趕緊給哥哥寫了一封奏章,說想到熱河來看看兄長,叩問起居。

結果咸豐還不同意:“別經半載,時思握手而談。惟近日咳嗽不止,時有紅痰,尚須靜攝,未宜多言,且俟秋間再爲面話。”

咸豐說他開始咳血了,需要靜養,不適合多說話,讓奕欣等到秋天再去叩見。

至於咸豐爲什麼不肯回來,奕欣知道絕不是有病這麼簡單,如果說有病,那也是心病,圓明園被燒了,這個園子是康乾盛世的標誌,是皇家的私家園林,爲了修這個園子,朝廷耗費了鉅額財富,歷代皇帝都很看重他。

多年前圓明園九州清宴等殿堂失火,他們的父親道光是一個多麼節儉的皇帝,咸豐和奕欣都很清楚,可是道光還是撥錢重建,完工後發文,表示不是爲了享樂,而是爲了繼承祖宗家業。

祖宗家業啊,咸豐和奕欣小時候就在這裡張大,他們都喜歡這裡,這裡的規矩沒有皇宮裡大,他們可以稍微放肆一下,絕對不會有老夫子跳出來指責他們失儀,咸豐繼位之後,也很喜歡在這裡辦公,一年中大半時候反倒是在這個園子裡。

可現在這個園子被燒了!

燒的時候奕欣就在城外,他寫信給咸豐描繪過圓明園大火的情景,咸豐表示了沉默,此後再也沒有問過圓明園的事情。

但奕欣知道,他哥哥心裡忘不了,讓他回京他去哪裡?他過去經常住在圓明園,現在圓明園沒了,他會想起來,他不想回來。洋人不但燒了圓明園,燒了咸豐皇帝的家宅,也燒沒了他“天嘲上國”皇帝的尊嚴。

奕欣一直在等秋季,到了秋季他就可以去面見皇帝了,他覺得他很有必要勸勸皇帝,一定要把皇帝勸回來,不然他都不知道那些有野心的大臣和權貴會做出什麼事來,再逼他當皇帝就等於是殺他啊。

奕欣沒這個野心,關鍵是更沒有膽子,他只希望皇帝歸來繼續當皇帝,他回到王府繼續當親王。

此時在美利堅合衆國,這個新生的,生機勃勃又矛盾重重的國家,朱敬倫派出的使團經過一百天的海上顛簸之後,終於在三月中旬來到了這個國度。

美國人一個月前就知道有一隻中國的道歉兼貿易使團會前來訪問美利堅合衆國,一週前剛剛就職的美國總統林肯,也是共和黨歷史上第一任總統,當然共和黨也是剛剛建立,從此代替了輝格黨成爲美國新的,跟民主黨抗衡的政治組織。

林肯把中國使團的到來,看成是他就職的最好禮物,他原本還希望這隻使團能在他就職那天到達,這樣他們就能出席他的就職典禮了,可惜大海是那麼的無測,儘管明尼蘇達號已經盡力了,但還是晚了一個星期多。

不過林肯還是高規格接待了他們,儘管這不是一隻正規的使團,但林肯太需要一場像樣的外交成果了,因爲這段時間他聽到的壞消息太多了。

去年他競選成功,第二個月南方的南開羅萊納州就宣佈脫離聯邦獨立,在他3月4日宣佈就職前,密西西比、佛羅里達等蓄奴州相繼脫離聯邦成立了一個美利堅聯盟國。

這時候中國人來了,就顯得尤爲重要,因爲他們來的是華盛頓不是里士滿,他們出訪的是美利堅合衆國而不是美利堅聯盟國,這可以算作是中國這個東方國家對美國的政治態度,至少林肯可以讓美國人民這麼理解,那就是“中國人是支持聯邦政府的”。

中國使團,也就成了美國分裂之後,第一個到訪美國,並表達態度的使團。

林肯高調歡迎,當明尼蘇達號載着使團和美國公使華若翰停泊在港口的時候,無數禮炮響起,熱情的歡迎這個來自遙遠東方神秘國度的使團到來。

之後林肯親自接見了使團,但是他很遺憾的表示,使團的外交任務,也就是向沉默的密西西比號巡洋艦的家屬道歉的任務無法完成了,因爲該戰艦的家屬都在南方。

林肯非常忙,不可能跟使團做太多的交流,但是他早就做好了周密的安排,甚至在他就職之前,就想好了如何對待這個封閉國家的使團,他得給這個使團看看“文明”世界最美好的事物。

於是有專門的人,帶着他們密集的訪問美國最發達的新英格蘭地區,訪問哪裡出現了大型紡織廠,機械製造廠,參觀伊利運河,乘坐紐約的火車,參觀城市高樓,參觀大學和圖書館,遺憾的是美國政府沒有安排他們參觀繁榮的紐約交易所和華爾街,因爲在這個時代,華爾街的名聲比後世更臭,美國上層精英全都認爲哪裡聚集的是一羣最沒有道德的混蛋,所以他們不可能把美國的“傷疤”給東方的客人看。

儘管如此,代表團成員已經看的目不暇接了,他們從來沒見過棉花能那麼容易變成棉紗,然後紡織城各色布料,簡直難以想象一個人能夠織出兩百個人才能織出的紡織物,但更讓這些自幼苦讀或者混吃的富商子弟們不理解的是,爲什麼那些轟轟作響的恐怖鋼鐵怪物,能夠做到這些工作。

他們看了機械廠,驚恐於鋼鐵可以被隨意的拉扯、碾壓,如同柔軟的麪條一樣,被加工成各種奇形怪狀的工件,最後竟然就能組成一個個不一樣的機器怪物。

坐火車的時候,一路上都有人驚恐的尖叫,也有人趴在窗子上放肆的歡呼,這種不用馬拉,飛快的在兩條鐵軌上奔跑的鋼鐵怪物,讓有的人感到恐慌,也讓有的人感到刺激,總之沒有人無動於衷。

美國人最在乎,最引以爲豪的大學和圖書館,反倒沒有太讓他們吃驚,與那些工業文明的產物相比,這些書籍和上課的老師和學生,多少還在他們的認知範圍內,至於伊利運河,沒人覺得那比京杭大運河有什麼特殊之處,他們未必見過京杭大運河,但是他們知道那條河至少比這條運河長一百倍。

總之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衝擊,每個人每一天都是亢奮的。

明治維新後,日本人派出了一半的政府高官周遊了全世界,他們的使團對西方文明的感觸,留下了六個字:始驚、次醉、終狂。日本人一開始是震驚,之後是迷醉,最後是瘋狂的學習。

這些商人子弟,應該來說觀念比農民子弟比地主階層要靈活的多,但是他們依然做不到日本人那種看到更新的東西,立刻就能拋棄自己的文化,苦心學習的態度,因爲他們國家的底蘊比日本要深厚的多,一向都只有別人學習中國的份,這讓他們的腦子一時之間轉不過這個彎。

但是已經有人開始沉默了。

沉默就意味着思考,其中有一個三十來歲的商人,他是農桑世家,家有田產,雖不能大富大貴,卻衣食無憂,能讓他從容的讀書,他讀的是諸子百家,腦子裡裝的是孔孟之道。

他家裡也做生意,在越南做生意,做的是雜貨和絲綢生意。他有商人的眼光,但考慮問題的方式依然是孔孟之道。

他看過美國人的紡織廠後,晚上住宿酒店的時候,用他孔孟的士大夫世界觀不無低落的記下了這樣的話:如果他們一個人能幹兩百個人的活,拿三十個人的工資,怎麼能說他們的奇淫巧技就是蠻夷之道呢?

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一線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九節 翻譯官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杆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三百二十三節 爭奪地盤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一客卿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43節 實話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十節 門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
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一線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九節 翻譯官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杆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三百二十三節 爭奪地盤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一客卿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43節 實話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十節 門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