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

不厭其煩的給陳啓沅解釋自己的用意和思路,這是朱敬倫一直以來的習慣,不是他耐心作解釋,而是他希望影響這些官員的思想。

陳啓沅未必真心信服,但是他聽懂了,至於執行,這些人還沒有違抗皇帝的覺悟。

這些東西發到報紙上能夠收到什麼效果,能不能招募到足夠優秀的企業,真不好說,真正的好企業,他們根本不愁機會,比如克虜伯這樣的企業,他們在德國都不會爲生意發愁,讓他們出國的動機真的不大,倒是西門子那樣的新興行業,或許他們更樂意考慮一下。

放下這件事,朱敬倫纔開始關心日本人的動向。

陳啓沅打聽到了,這時代日本人還沒有那麼強的保密意識,直接問他們就套出了話。

這批日本人是日本幕府派來的,使團總裁大隈參議,副總裁佐野常民,另外還有擔任書記官的山高信離、澀澤榮一等人。

但這個使節團非常鬆散,並沒有正式的授權書等等,因此被認爲是非正式使團,主要原因不是日本不懂這些,事實上日本人請了德國人維納作爲他們的顧問,這次帶來了相當多的展品,比如一蹲大佛和一隻金虎鯨。

可是日本幕府大概還是出於跟洋人打交道的顧慮,因此這隻使節團身上沒有任何外交任務,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來學習的。

他們隨行帶來了“工業各科學生和職工70人”,這些人蔘觀完世博會之後,就會留在歐洲學習,比如副總裁佐野常民將會去英國和荷蘭視察海軍和工業;事務官關則明清在倫敦之後留學了三年;山高信離則在法國學習法語和鍊鐵技術。

陳啓沅打探到的消息,讓朱敬倫不由吃驚,他一直以爲日本派出留學人員是明治維新之後的事情,沒想到幕府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事實上幕府時代日本已經建立起了一些兵工廠,根基比洋務運動之前的滿清要雄厚很多,加上他們一直都有蘭學的傳統,日本人對西方世界的瞭解遠在滿清的文人士大夫之上。

“他們沒有軍事使命?”

朱敬倫疑惑道。他專門讓陳啓沅留心這方面的問題,他知道日本前天皇今年1月死了,新繼位的就是明治天皇,這傢伙身邊已經聚集了一批反對份子,對幕府的聲討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反對派開始聯合,這種情況下,幕府派到西方的使團,如果負有軍事使命十分正常。

陳啓沅搖搖頭,不過他突然道:“倒是聽他們說過,有一個叫做福澤諭吉的,帶人去美國買槍炮去了。”

由於日本的國門是美國打開的,古怪的是他們反而對美國格外親密,他們的軍事顧問主要都是從美國聘請的。

朱敬倫點點頭:“給駐美公使發報,讓他們留意這些日本人,能提供方便儘量幫忙。畢竟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嗎。”

陳啓沅點點頭,他是真的覺得在夷人的地方,還能見到熟悉的東方國家的人,是很高興的,儘管那是一羣倭寇,如果在中國的話,他真看不上這些人,可是在夷人堆裡,他難免就對這些人有好感了。

要不是日本人之後奉行的侵略政策,中國人對日本人的觀感還是不錯的,哪怕甲午戰爭被日本打了一頓,可是中國文人不但沒有憎恨日本,反而受到了刺激,後來日俄戰爭中,日本民間輿論是一邊倒的支持日本。

當日本打贏俄國後,無數中國人發自內心的替日本歡呼,當時他們將日本的勝利,看作是黃種人的勝利,因爲當時日本的勝利,確實證明了黃種人不比白種人差,讓很多人心中的心理陰雲散盡,明白原來自己的人種並不是天生不行,原來只要努力,黃種人也能贏。

在日本情況同樣如此,日本人對中國人也有天然的好感,前提是在面對白種人的時候,比如得知英國打敗了清廷,竟然還有一些日本武士寫過一本小說,其中描述的是日本武士幫助清朝軍隊反攻英國,一直打到了倫敦活捉了維多利亞胖妞的情節。

滿清對西方人的失敗,在日本引起的反響除了讓他們看到洋人的強大外,民間還普遍爲清廷的失敗而惋惜的情感。

同樣的感情還發生在其他國家身上,比如越南明命皇帝也寫過許多評論,儘管對滿清的軍隊十分鄙夷,但字裡行間流露的,也是希望看到滿清勝利的情緒。

這其實就是種族的天然親近感,就好像白人在中國就容易形成統一戰線一樣,他們天然就有親近感。可惜的是東亞歷史的不幸,讓黃種人無法聯合起來,主要責任就在日本。

是一場侵華戰爭,徹底讓中日兩個民族成了世仇,無論在任何場合,哪怕是體育比賽,中國觀衆肯定是站在日本的對立面。

日本不止侵略了中國,還殖民了朝鮮,加上後來中國又先後跟韓國和越南爆發過戰爭,這些都導致21世紀的黃種人內部依然矛盾重重。

但作爲這個時代的任務,陳啓沅就算鄙視日本人,可卻不會仇恨。

朱敬倫可不一樣,他太瞭解日本人之後會做什麼了,哪怕這個時代未必還會發生,但他天然就對日本沒好感,所以他嘴上說的是幫助日本人,實際上是打算坑日本人一把。

他說讓駐美公使幫助日本人,幫助日本人幹什麼,日本人是去買軍火的,當然是幫日本人買軍火了。

“告訴日本人我國的大炮質量也不錯,如果他們有興趣的話,我們的大炮可以無限制向他們出口,如果沒錢還可以貸款。”

朱敬倫補充了一句,他覺得美國的大炮也就那樣,南北戰爭中的技術成果基本上都被埃裡森帶到大明兵工廠裡來了。

歐美之間的電報早就接通了,事實上歐洲到亞洲的電報也已經修通了,從倫敦通往新加坡的電報是英國人假設的,而從新加坡通往廣州的電報,則是大明假設的,而大明的電報還延伸到了上海,到了青島、大連。

電報的便利,讓兩個小時後駐美公使就反饋回了消息,日本人到美國的行蹤沒有保密,因爲有無數的報紙跟蹤,這個時代日本人也算是稀罕東西。

他們很容易就在華盛頓找到了日本人,福澤諭吉確實是來購買軍火的,但是他們帶來的錢實在是太少了,而他們想要的東西又太多,跟美國人商談借款一事不太順利。

這時候大明公使找上了他們,告訴他們大明也可以出售大炮,還可以貸款,這種好事,日本人當然不會拒絕,爲了鎮壓叛亂,幕府現在什麼都顧不得了。

只是日本人的胃口有點大,他們希望能夠貸款1000萬兩銀子,他們打算給5萬人裝備上步槍大炮。

如果不是有心使壞,這筆買賣朱敬倫真的不會做,因爲幕府目前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美國銀行爲什麼不敢給他們貸款,不就是怕他們打敗了錢收不回來嗎。

朱敬倫是鐵了心幫助幕府,只要幕府繼續統治日本,日本不搞中央集權,這個國家就沒什麼希望。

所以他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但這是一筆鉅額資金,即便是廣府銀行也不是一下子能拿出來的。

但朱敬倫想到了英國人,英國銀行家族巴林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早就已經跟大明駐英公使聯繫過了,他們希望能在大明皇帝結束訪法,到英國訪問期間,拜見大明皇帝。

銀行家想找朱敬倫,目的當然是爲了生意,不過不知道他們爲什麼斷定大明需要借款,現在倒是可以先將日本這個客戶介紹給他們。

“待會讓英國公使回一下那些銀行家,問問他們,有一筆好生意他們願不願意做。”

決定支持幕府之後,對巴黎的日本使團朱敬倫就不太關心了。因爲他知道這不是一隻正式使團,來的人代表的不是日本政府,連幕府都不代表,儘管大多數都是受到幕府的命令,可他們都是以各自番的名義過來的,甚至不服幕府的薩摩藩藩士在巖下方平的帶領下,自稱薩摩國,是以獨立的身份來的。

其他的比如佐野常民是帶着肥前藩的藩士來的,山高信離是兵鬆藩的,關則明請是加賀藩的,澀澤榮一是武藏國的,直屬幕府將軍領地,他本人更是德川家的家臣。所以這些人成分各異,也真的很難算成正式使團。那麼朱敬倫跟這些人接觸也就沒有了意義,但是見還是要見一下的,因爲已經約好了,晚上他們會來皇宮拜見朱敬倫。

對其他人朱敬倫沒什麼印象,但是澀澤榮一他倒是印象深刻,此人被稱爲日本現代企業之父。

他家是武藏國的豪農,豪農是日本名詞,意思就是他家是農民,但是很有錢。他們家有自己的土地,還經營生意,是當地村子裡的第一副戶。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商人背景,讓澀澤榮一後來放棄了日本政府的大藏省的高官權位,直接去做生意人了。

他在西方遊歷的過程中,對西方商業模式非常推崇,一生創辦了五百多家企業,以一人之力大大推廣了西方資本方式在日本的傳播。

對比一下李鴻章這樣的洋務大臣,恐怕沒人願意放棄政府的高官不做,直接介入商業,而澀澤榮一放棄的,可是相當於滿清的戶部尚書的官職。

在滿清歷史上,跟澀澤榮一比較相似的人物,應該屬後來的狀元企業家張謇了。但可惜張騫出生的太晚,清政府給張謇這種人提供機會的時間也臺灣,滿清最大的敗筆,不是不關心洋務,而在於限制民間的參與,這又正是日本成功的地方。

朱敬倫是以看待張謇的眼光來看到澀澤榮一的,所以當日本人走進他的房間,僅僅是鞠躬的時候,侍衛馬上斷喝他們跪下,這些藩士都是高級武士,往往都有身後的中文功底,他們到時聽得懂中國官話。

日本人被斷喝,馬上一愣,朱敬倫笑着擺擺手,讓他們座。

結果日本人真的馬上跪下,頭地點連連道歉說他們失禮了。

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楔子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七百四十七節 憤怒的美國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四百三十五節 兵工廠的大生意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三百二十三節 爭奪地盤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三百五十一節 給天王施洗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46節 營救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十節 門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一百六十九節 思維定勢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
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楔子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七百四十七節 憤怒的美國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四百三十五節 兵工廠的大生意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三百二十三節 爭奪地盤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三百五十一節 給天王施洗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46節 營救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十節 門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一百六十九節 思維定勢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