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節 兵工廠的大生意

佛山鎮在明清時期的地位比後世顯赫的多,即跟景德鎮等並稱四大鎮,又跟揚州、蘇州這樣的名城放在一起合成四大聚,即是手工業生產的重鎮,還是萬物富集的商業城市,後世將此時的佛山與廣州一起作爲嶺南兩大經濟中心。網

這幾年隨着新安縣融入國際市場飛展,在貨物聚集方面是把佛山比下去了,但佛山依然在廣東排名第三,而在工業品生產上,佛山依靠龐大的手工業作坊,依然是嶺南第一。

佛山的手工工場數量衆多,規模也相當大,僱工數百人的大工場有數百個,主要集中在陶瓷業、絲綢製造業和佛山的名片冶鐵業。

尤其是冶鐵業,在這個時代,佛山是毫無爭議的中國第一,沒有大明出現,她是第一,有了大明,他還是第一。

這座商業繁榮的城市,在此時擁有不輸於廣州的人口規模,城市人口四十萬。

之所以憑藉這麼一個小城能展的這麼大,除了地理位置本身水6交通極爲便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運氣實在是太好。廣東許多城市,在明末清初時候都遭遇到了戰禍,而佛山反而因此而展起來。

當年廣州就被清軍多次屠城,很多人城裡的手工匠人就跑到了佛山,後來三藩中的尚可喜到了廣東,屠戮了廣州城,部下看到佛山繁華也想劫掠,被尚可喜制止了,他說佛山富庶正可爲他所用。

戰亂造成的結果就是,廣州的手工業幾乎都搬到了佛山,佛山就這樣僥倖在戰火中保存並展了起來。

整個清朝,佛山在手工業中的地位,始終牢牢壓過廣州一頭。

尤其是冶鐵業,養活了佛山七成的人口,形成了數百家大型鐵作坊,佛山的鐵鍋甚至被販賣到四川一帶,東南亞就更不用說了,當年洋人的商船是整船整船的進口佛山鐵鍋,這幾年雖然少了,但是越南的市場上,依然被佛山鐵鍋佔據。

每年因爲鑄造鐵鍋就要用去幾萬噸的生鐵。

大明給佛山帶來的影響,也主要集中在冶鐵業,最直接的是捧起了五十多家鐵作坊。

這些鐵作坊當初答應給大明鑄造大炮,兵工廠派來了技術團隊,給他們帶來了新的鑄造工藝,還教會了他們的學徒使用現代機器,至少這些作坊現在都有能使用鏜牀的工人了。

這些答應跟官府合作的作坊,當年可算不上最大的作坊,當年最大的作坊,主要是一些大家族的作坊,他們都屬於中型作坊,不算大,大了不想冒險給造反的大明造炮,也不小,太小了官府還看不上。

結果就是這57家中型作坊找到了機會,他們不但升級了技術,而且真的造了很多炮,而且趕上了好時機。

第一筆生意是大明當時瘋狂造船下的訂單、但之後的訂單遠遠不斷可就不止是大明的了,太平軍是第二筆大生意,他們被大明解除了天京封鎖之後,不要錢一樣的下了大筆的訂單,總計採購了兩萬多門大炮,太平軍的生意纔剛剛做完,日本人又下了一萬多門的訂單,聽說日本國內造反,官府借了大明的款子買炮鎮壓呢。

短短三五年時間,他們造了三萬多門大炮,技術早就熟練,每家平均下來鑄造了五百多門大炮,多的得到了幾十萬的買賣,小的也有兩三萬的進賬,光是利潤家家至少都過萬了。

錢一多,野心就大了,過去他們屬於鐵行中最尷尬的位置,上面是明朝時候就很大的那些大家族,他們完全說不上話,但是那些人推了官府的訂單,甚至是找各種藉口壓在他們頭上,結果卻讓他們做大,現在他們翻身了,就像做一回大人物了。

而且他們也不想光造炮,誰都知道這買賣不可能長久,眼看着仗都打完了,他們也就沒什麼生意了。所以老本行不能丟,鑄造鐵鍋的還鑄鐵鍋,鑄造鐵鐘的還鑄鐵鐘,打農具的還打農具。

老本行不但沒人願意丟,新行業他們也要插一手,那些大家族的作坊,比如在清朝時候給清軍都造過大炮的李陳霍三家巨頭,他們當時推官府的訂單,沒想到官府也好說話,一推就掉,後來他們才知道這是好事,大明官府給錢及時,從不克扣,最關鍵的明軍打贏了,廣東穩穩的是大明的江山了,他們這時候才後悔莫及,但已經晚了,還想給官府造炮,不提官府答不答應,那57家鐵作坊先聯合起來抵制他們,導致眼下他們雙方已經勢成水火,在佛山鐵行內鬥的死去活來。

57家現在已經越來越緊密的聯合在了一起,他們提舉行,組了新的鐵行,稱作炮行,意思是他們是造炮的行會,但中國的行會自古以來就是自的,沒有官府的硬性支持,規矩之類的全靠自覺,加入退出也比較隨意,不像西方的行會,往往有議會的授權,他們對行業擁有管理權,對從業人員、生產品類互相之間定的很嚴格,誰也不能觸犯。

所以炮行不但可以造炮,他們依然可以打造其他的鐵製品,最近他們看上了李陳霍三大家聯合做的機器,主要是茶葉廠要的碾壓機和繅絲廠的繅絲車,都是結構比較簡單的機器,他們現他們也可以做。

而且他們是官府支持的作坊,兵工廠的技術人員都還留在他們作坊裡幫忙,他們請這些年輕但技術精湛的師傅幫忙,很快就仿製出了規格相同,品質甚至更勝一籌的機器,拿到市場上去競爭。

這些兵工廠的技術員,大多是當年朱敬倫招募的第一代學徒工,幾年過去了,他們一個個也都成長爲老師傅了,每人都可以帶徒弟,支援佛山鐵作坊基本就是一個師傅帶幾個徒弟,就將一個作坊的技術提升起來。

這些人對炮行的鐵作坊來說,一個個都是寶貝,雖然他們的工錢兵工廠給,但作坊不但好吃好喝的伺候着,還真是當師傅一樣恭敬有加,在作坊裡,他們所的話,往往跟作坊主一樣有用。

那些作坊,過去也基本都是yie1d師傅,帶幾個兒子或幾個徒弟,在招募一些雜工構成的,所以聰明一些的鐵作坊已經看到,官府不可能一直讓這些技術人員留在他們作坊裡幫忙,現在還沒走,主要是他們還負責監督作坊大炮的質量,不管是給軍隊供應的,還是給太平軍甚至是日本人的大炮,官府都要嚴格把關,他們說不能讓劣質品出國壞了大明貨的名聲。

他們知道,不止是鐵作坊,就是那些繅絲廠,官府都派人去檢查,但跟他們不一樣的是,官府不是派人住在作坊裡,更不會派人幫忙幹活。

那麼一旦這些人走了,鐵作坊還真的覺得可惜,有這些人在,哪怕只有一兩個,也可以教他使用機牀,一旦走了,他們雖然也學會了使用機器,但心裡總覺得不踏實,萬一有的玩意需要新機器,他們又不會用咋辦。

所以把這些人留在鐵作坊是一勞永逸的辦法,因此幾年前就有人看重這些技術員了,有人在造大炮橫財的時候,許諾高薪聘用這些人,誰知道人家根本不動心,最後問急了,人家才說自己是吃公門飯的,他們是公差。

這時候大家才明白,是留不住這些人的,這些人雖然跟他們幹一樣的活兒,但人家是衙門裡的人,身份上不一樣。朱敬倫就始終不太明白,爲什麼兵工廠裡的技術人員不願意出去創業,主要還是這時代的人心中裝着一個當官的夢,這是官本位時代,給官府辦事,比干工匠更有身份。

但也有成功留下了,他們行裡有一個外號癩頭三的傢伙,自己長的醜陋,偏生了一個標緻的閨女,大家過去常笑話他說閨女肯定不是他親生的。這傢伙吃的苦,年輕時沒日沒夜的的幹活,這樣累垮了身子,最後就只落下一個閨女,再也沒有其他子嗣。

他倒是想的開,看好那些兵工廠的技術員後,他現官府派到他家的技術人員沒成親,所幸當時就將女兒許配給了那小夥子。癩頭三現在人前人後的表示,他家的家當,日後都是女婿的。

這時候大家又笑話癩頭三,說他沒日沒夜一輩子,到頭來家當都成了人家的。

笑話歸笑話,其實大家心裡頭羨慕着呢,他們不是捨不得鋪子,很多人都表示子要人家肯來,鋪子直接分一半,主要是大家手裡頭沒個標緻的丫頭。

癩頭三有他女婿幫手,自己反而撂挑子,作坊的事情都是女婿忙前忙後,他還不許女婿辭了公差,大家這才現,這小子聰明着呢,不讓女婿辭公差,不是想佔公家的便宜,而是想掛着那層關係。

這幾年就數癩頭三家的買賣做的大,炮行裡的生意癩頭三家至少做了一半,而他還是最輕鬆的一個,最近聽說又納了一房小妾,玩命的行房想給賴家留一個種。

賴家的成功,讓很多人都有了主意。

張記鐵廠的張有才就有他的打算。

小年夜,他請作坊裡的督導來家裡,擺了豐盛的酒席,這督導就是兵工廠派到他家的技術人員,這幾年幫他將一個三十多人的小作坊,展到了兩百多人,機器添置了幾十臺,蒸汽機都買了三臺,可以說這個督導居功至偉。

張有才很想留下這個才二十歲的年輕人。

酒至半酣,張有才嘆了口氣:“張大人,還沒有子嗣吧?”

督導張富貴忙道:“東家可不敢亂叫,在下可沒有品級,不敢稱大人。”

張富貴是新安縣鄉下木匠家庭出身,他爹當年平時種地,閒時就各村去上門給人家做木匠活,家裡日子過的清苦,後來兵工廠招學徒,還給一兩的工錢,這好事他自然就去了。

在兵工廠學徒,他是很認真的,他爹說了,幹不好被人辭了工,回家打斷他的腿。

認真努力,他成長的也快,三年之後出師,五年之後他就能帶徒弟了。剛好那年就給派到了張有才家幫忙。

張有才道:“這不都遲早的事嗎。你年紀還這麼小,就這麼的有本事,遲早有品的。”

張富貴心裡聽的舒服,嘴裡還是客套,他也有這樣的報復,兵工廠是官府的工場,在兵工廠當了各級管事,在官府那裡也是有品級的,別的不說,只要他在上一層,成了大工匠,就能管一個車間,可就是九品的幫辦了。

這事他算着呢,目前在工廠裡,像他這樣有資歷,還沒當上官的,可不多了,而他覺得他比其他那些個都強着呢。

張有才又道:“這年輕人事業爲重是好事,但也不能不管家事,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啊。張大人可要操點心纔好。”

張富貴嘆了口氣不說話,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悶酒,顯然他也爲這事操心着呢。

張有才趁熱打鐵道:“我有一個侄女,生的甚是標誌。雖說是鄉下丫頭,但請人看過了,八字也好,身子也結實,都說是個能生養的。如果張大人有意的話,小可可以撮合撮合。”

張富貴苦笑道:“東家又不是不知道,在下早已娶妻。”

這纔是他煩惱的,有老婆,卻始終懷不上。

張有才道:“小可當然知道,小侄女家貧,願意做妾。”

張有才當然知道張富貴是有老婆的,還沒來他家的時候就娶妻了,兵工廠的差事優厚,張富貴還是學徒的時候就娶妻了,可是這都五六年了,就是沒生出個一兒半女的。

張富貴一聽,也不由心動:“只怕委屈了令侄女。”

張富貴已經不在乎女方的相貌了,他老婆就很漂亮,是當地一個商人家的女兒,家底殷實,自幼嬌生慣養,雖也謹守婦道,可就是身子骨太弱,懷不上孩子。張有才鄉下侄女,雖然家裡窮,但鄉下人身子骨硬,沒準真的好生養也說不定。

張有才一聽就有戲:“那就這麼說定了,我過年回去就回了兄弟。”

張富貴擺擺手:“不急不急,此事容在下回家稟過父母,年後再說。”

張有才道:“是這個理,那就聽令尊堂的好消息了。哦,對了。我這裡別人送了一兩人蔘,小可這身子骨硬着呢,也用不着,明日你回家,剛好孝敬爹孃去。省的自己賣破費。”

張富貴象徵性推諉一番,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了,這幾年他們這些督導在下面,逢年過節的,錢是不敢收,但是多少都有些禮物孝敬他們,拿了也無礙。

新年過的很快,張富貴再次來的時候,已經是十五以後了,他父母準了他納妾,但還要合一合對方的八字,還打算請媒人認真的去看一看,確定是能生養的纔好娶。

但張富貴還是不能留在張有才家了,新年過後,兵工廠招他們這些在外的督導回廠,以後都不會在駐場了,因爲來了一個新的總辦,要把人都招回去辦大事。

這讓張有才好生的鬱悶,他家侄女的事情,他是磨破了嘴皮子才說通了弟弟,可到頭來女兒是出去了,人卻沒留下,當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他這笑話是被人看定了。

但他嘴硬,誰人問他都不服輸,說是看重的是人,張富貴跟他家是本家,這是親上加親的好事,他可從來沒想學那癩頭三那女兒留人。

張富貴回到兵工廠,還真的時來運轉,他的機會來了,很快上面就派下了差事,要求大家試產機器,給下了圖紙,張富貴一看就知道,這是繅絲機,他在張有才家裡就仿製過。

有經驗,所以做的快,做的也好,一下子就被挑中,張富貴很快就被授命組建一個繅絲機車間,他任幫辦,品級九品,在官府備案。

有品級的好處是,以後張富貴出門可以做轎子了。

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二十節 取信(4)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十九節 取信(3)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七百九十節 給滿遺找個去處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一客卿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一百六十六節 正反割地呢,沒空!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36節 巡撫拉攏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
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二十節 取信(4)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十九節 取信(3)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七百九十節 給滿遺找個去處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一客卿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一百六十六節 正反割地呢,沒空!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36節 巡撫拉攏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