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大計劃(二)

林福祥的大計劃其實朱敬倫早就給他提過了,這也是來他找朱敬倫商談的原因之一。

大計劃就是誘敵,早在劫持巴夏禮之前,朱敬倫就通過林莊向林福祥提議過,他早就提醒林福祥指望通過巴夏禮讓廣州的洋人投降不現實。朱敬倫既然能夠幫林福祥真的劫持了巴夏禮,那麼朱敬倫提出過的誘敵出城伏擊的建議,似乎也就很值得考慮了。

另外,除此之外巴夏禮好像也沒有其他價值了,起碼林福祥看不到一個不肯投降的賊酋還能有什麼價值。

這個計劃很誘人,但是也很危險。

“你們有多少人?”

朱敬倫問道。要伏擊英法聯軍,至少是伏擊英軍,沒有強大的實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林大人手下有一千五百人,敢戰的精卒也有五百餘人。”

林福祥的水勇是十幾年前組建的,第一次大煙戰爭時期,他授命從香山、順德等地招募五百七十二人,組成平海營。所謂敢戰的精卒,大概就是這些老兵吧。

可是五百人就打算伏擊英軍,這太過於異想天開了。

朱敬倫搖搖頭:“欽差黃大人哪裡怎麼說?”

城外的鄉勇中,林福祥的兵勇是最積極主戰的,但是實力最雄厚的,還是三鄉紳和地方官主持的團練,這些人都聽命於欽差黃宗漢,如果黃宗漢能出面主持大局,伏擊英軍也就有了可能。

林莊卻搖了搖頭:“此事黃大人尚不知情。”

“什麼!”

朱敬倫不但驚訝,甚至有些憤怒,他理解爲林福祥想要貪求功勞,竟然打算憑藉自己手裡那點兵力蠻幹。

林莊嘆道:“如果黃大人知道了,黃大人不會同意的。”

朱敬倫疑惑:“莫非黃大人收到了聖旨?”

朱敬倫知道,此時英法聯軍恐怕已經跟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皇帝如果不打算繼續打仗了,很有可能會給廣東地方官下命令讓他們不要在招惹洋人。

林莊搖頭:“還未有卻旨,但已有傳言。陛下旨意,若無必勝把握,不可攻城。”

其實朱敬倫這一點倒是誤會滿清皇帝了,6月26日清政府和英法聯軍在天津簽訂條約,但是7月5日咸豐還給黃宗漢下旨,不是讓他不做軍事準備,而是讓他穩妥形式,如果沒有必勝把握不要攻城。

這主要是咸豐並不是完全相信洋人,就好像皇帝也沒打算好好遵守條約一樣,

一切都是權宜之計,他並不相信洋人會按照條約乖乖讓出廣州城,只想用一份條約把洋人打發走,讓洋人賴在天津皇帝確實有些睡不安穩。

可是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了廣州,這讓黃宗漢等一干文官有了心思,攻打廣州城,勝了確實是功勞,可如果敗了呢,中國的文官向來是寧可不做事也不肯做錯事的,能稀裡糊塗矇混過去的事情,他就絕對不願意大張旗鼓的真槍實幹。

所以黃宗漢這些人就有了一些龜縮之意。可林福祥一向主戰,而且他確實需要功勞來加官進爵,黃宗漢已經是兩廣總督,沒有上升的空間了,可他林福祥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管帶,他很渴望通過這次戰爭染紅自己的頂戴。

手裡又有巴夏禮這樣的奇貨,他就有了冒險的本錢。

“我家大人說了,洋兵也不可能全軍出城,如果來個兩三百人我們還是有的打的。”

林莊解釋道。

朱敬倫點點頭,伏擊兩三百個洋兵,確實有可能打贏,雖然全殲是困難了些,但只要打退了,那也不失爲一場三元里一樣的勝利,可大可小就看怎麼渲染了,如果朝中有人,就能誇耀一番,足以讓林福祥再升上一級。

但朱敬倫還是覺得冒險:“若是能說服黃大人就更好了,即便黃大人不會派兵伏擊,只要能派兵逼近廣州城,就能牽制洋人,讓洋人不敢空城而出,林大人的機會就更大了。”

林莊道:“若是黃大人知道了,怕是巴酋就得送往黃大人哪裡了。”

“無論如何,黃大人必須得知道巴夏禮已經被我們擒住了!否則林大人日後不好交代。”

朱敬倫想了想,必須有黃宗漢的參與,否則根本無法調動城外所有的軍事力量。

林莊道:“我家大人並沒有打算隱瞞黃大人,只想告知黃大人前,在立新功。若是巴酋交給了黃大人,我家大人怕就無法誘敵了。”

劫持巴夏禮的事情,連廣州城的人都知道,黃宗漢哪裡肯定也清清楚楚,只是暫時還不知道是林福祥乾的,林福祥也不可能永遠瞞住,他只是需要在把巴夏禮這個奇貨交出去之前,在最後利用一把而已。

朱敬倫在未多說什麼,(ww.uuans.com他心裡已經知道,林福祥這個主戰派成不了事。

不是因爲他以小貪大,而是因爲擒拿巴夏禮這麼重要的事情,他竟然都敢瞞着黃宗漢。

林福祥的想法很明顯,他想佔有更多的功勞,甚至獨吞這筆功勞,可是這不是他能吞下的,這說明林福祥這個人真的很不會做官,難怪二十年前他是一個小小的水營管帶,二十年後他依然是一個小小的水營管帶。

林福祥其實應該在巴夏禮成功被劫持的第一時間,就派人去給黃宗漢報功,而不是把巴夏禮捏在手裡,想在立其他功勞,立功只是做官的一部分,真正能夠升官發財的,絕大多數都沒有什麼真正的功績,而是人情做的好。

但林福祥想打仗這一點,朱敬倫是贊成的,不打仗怎麼把洋人趕出去,聽到黃宗漢等一批文官開始觀望,朱敬倫已經有些危機感了。

如果不能儘快的鼓動城外的鄉勇攻城,怕是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他們就更沒有勇氣了,尤其是當英法聯軍進入北京的時候,鬼知道他們會怎麼想。

但是林福祥顯然已經很難幫上大忙了,朱敬倫迫切的需要黃宗漢那一級的配合。

可是林福祥在伏擊洋人之前,顯然不可能把巴夏禮交出去,那麼黃宗漢哪裡就不可能有所行動,朱敬倫覺得他有必要幫一下忙,而且他覺得他似乎能夠幫得上忙,他決定請柏貴出面再次說服黃宗漢向廣州進兵。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十二節 機會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三百節 歸程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36節 巡撫拉攏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請假幾天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38節 救人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十一節 謀城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十節 門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
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十二節 機會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三百節 歸程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36節 巡撫拉攏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請假幾天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38節 救人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十一節 謀城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十節 門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