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

到時候派人去沙井哪裡請求回援也就順理成章,朱敬倫也就完成了解救沙井的任務。

至於朱敬倫自己:“黑狗做先鋒,帶你的營趕往九龍城。我跟魁哥爲後援,緩緩開進。一路多打旗幟,廣造聲勢。”

任務分配停當,立刻行動起來。

黑狗出發後半個小時,朱敬倫胡亂扯的那些旗幟也做好了,紅的、黑的、黃的都有,花花綠綠極爲扎眼。還拖拉着十門步兵炮,帶這些炮不是爲了去打仗的,真打仗,九龍山炮臺上的大炮更有用。帶這些大炮就是爲了證明自己真的是去攻打香港的,增加香港的恐慌。一旦真的開戰,朱敬倫會毫不猶豫的第一時間丟掉這些大炮,因爲無論如何這些大炮,都不可能跟香港島上的英軍炮臺對轟,就是九龍城炮臺都不行,所以英軍纔敢放着九龍炮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而沒有拆毀,因爲他們有信心一個火力覆蓋就讓這個炮臺啞火。

出城過沙河,經福田村過深圳河,一路南下,聲勢很大,還不斷的派人跟周邊村落聯繫,告訴大家我們要去打香港了,歡迎各村民壯共襄盛舉。一路過元朗、沙頭角、大埔等村,各有一些民壯匯合。

九龍半島這裡的村子對香港的洋人並無好感,原因有很多種,在鴉爿戰爭之前,到還無所謂,英國人佔了香港島之後,九龍半島上有些地主在香港有土地,租給了一些佃戶,結果香港割讓之後派人去收租,對方拒絕付租,在洋人法庭打官司也打輸了,因此半島上的士紳階層對香港異常不滿。而這些士紳,也是團練、鄉勇和公局等組織的頭目,手裡都有些兵。

等到傍晚,朱敬倫趕到九龍城寨外的時候,已經匯聚了十幾個村子的上千號鄉勇,加上自己的士兵,人數兩千人,還真有點攻打香港的樣子。

這一天,朱敬倫緩慢行軍,香港政府則吵成了一鍋粥。

負責香港防務的格蘭特將軍和港督包令意見不一。

格蘭特是陸軍司令,但在英國陸軍向來沒有海軍地位高,是從屬於海軍的,所以上次進攻廣州東炮臺,這次進攻沙井都是由海軍司令西馬糜各釐指揮,但格蘭特的身份擺在哪裡,他在香港,香港防務自然應該由他來負責。

倆人的爭吵是從收到楊以德轉交的那封信後開始的,包令認爲香港對英國重要無比,現在還是整個遠征軍的後方基地,不能有失,主張立刻派人通知西馬糜各釐回援,暫時放棄攻打沙井的計劃。

而格蘭特則認爲,岸上的清軍不過是虛張聲勢,但是他同意召回部分英軍救援香港,但是不能停止攻打沙井的行動。他認爲放任沙井有一隻清軍軍隊,十分的危險,長久看來,對香港更爲不利。同時格蘭特還有額爾金的尚方寶劍,額爾金纔是對華全權公使,他們從sh南下前,額爾金可是主張進攻的。所以他們回來後,才第一時間選擇發兵廣州,給中國人一個教訓。

由於有額爾金的支持,在香港的防務問題上,包令、格蘭特和西馬糜各釐一直都是共同決定,現在包令和格蘭特意見不合,西馬糜各釐又不在。最後吵到午後,倆人誰都說服不了誰,決定寫一封信去給西馬糜各釐,由西馬糜各釐決定是抽調部分兵力回援,還是放棄軍事行動全軍回援。

對於倆人來說,這個折衷的方案是倆人都能接受的。包令認爲,如果西馬糜各釐知道香港的重要性,一定會支持自己。格蘭特認爲,西馬糜各釐作爲一個軍事將領,會根據戰場的情況做出自己的決定的。他相信,如果西馬糜各釐全軍回援,那麼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已經徹底摧毀了沙井的反抗力量。

當朱敬倫在香港人驚慌之中,帶兵聲勢浩大的進入九龍城的時候,包令和格蘭特的信已經送到了西馬糜各釐手中。

朱敬倫需要走一天的路,人家兩三個小時就能到,雙腿和英國人的火輪船相比,實在是太沒優勢了。

朱敬倫並不知道港督和格蘭特的爭吵,也不知道一切決定權都在西馬糜各釐手中,更不知道西馬糜各釐那邊攻打沙井的軍事行動進展的如何,他只知道楊以德對他進攻香港的計劃十分不看好。

楊以德倒是熱情的把朱敬倫迎進了他的巡檢司衙門,可是卻一個勁的訴苦,強調英國人的兵力強大,香港島上的炮臺如何犀利等。

這傢伙明顯是在爲英軍說話,試圖打消或者拖延進攻香港的行動,朱敬倫不認爲這傢伙已經叛變了,只是他的立場明顯出了問題。

一來他跟香港有共同利益,而來也是出於清朝官員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外交觀念,不太樂意招惹洋人,一旦朱敬倫在這裡跟英國人打起來,楊以德敢肯定最後最倒黴的會是自己。

朱敬倫打不過洋人,大不了一走了之,九龍城打爛了,可是他楊以德的損失。朱敬倫如果帶種,把英國人打敗了,攻佔了香港島,對他楊以德也沒什麼好處,功勞肯定都被朱敬倫拿走了,以後朱敬倫留在這裡,他楊以德如何自處,當慣了土皇帝的他,也不想屈居人下。

反正楊以德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不希望朱敬倫在這裡跟英軍開戰。

朱敬倫認真的聽着楊以德的理由,不住的點頭,但就是不下決定,他在等一個消息。

而這個消息跟沙井的戰況息息相關,只是沒人知道,此時的沙井已經岌岌可危了。

...

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六百三十三節 工業革命降臨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43節 實話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44節 逃亡(一)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
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六百三十三節 工業革命降臨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43節 實話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44節 逃亡(一)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