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

赫德連夜開會,向英軍軍官轉達中國人的態度,那就是交出武器,留在軍營。

就好像他們讓八旗和綠營做的那樣,到現在爲之,八旗和綠營還關在永清門附近的協鎮大營裡呢,那些八旗和綠營,每天有足量的物資供應,整天除了吃就是睡,白天則聚在一起賭的天昏地暗,似乎很享受這種生活,除了不能出軍營之外,似乎也沒什麼不好。

既然英軍如此對待過大清國的俘虜,那麼對方向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讓他們也不太好辯駁↑官們只是擔心中國人的信用問題,他們答應了投降的清軍,那些清軍交出了武器,他們就按照約定一直向他們供應食物。可如果他們交出了武器,如何防止中國人不守信用屠殺他們呢?畢竟這次攻城,本就是條約簽訂後的停戰期,中國人已經不守信用了,怎麼還能相信他們。

赫德表示,中國人願意派出一名大官來作保,這位大官將會一直跟英軍宗一起,這都派了人質了,英軍軍官們覺得也可以冒險試一試,只是提出這個官員的品級不能低,他們希望中國的欽差黃宗漢能親自來。赫德表示,這恐怕做不到,告訴軍官們,欽差是代表皇帝的,絕對不可能來做人質。

討論到了後半夜才得出結論,洋人覺得柏貴是一個不錯的瘍,因爲赫德表示說,在廣東這裡,除了黃宗漢,就是柏貴這個巡割大,另外就是廣州將軍,不過廣州將軍一直都被英軍控制着,一開始在廣州將軍府,英軍撤退後也帶到了城南。

當赫德將英軍的要求告訴朱敬倫的時候,朱敬倫心中不由暗叫巧合,他本就打算讓柏貴來做這個人質的,沒想到英軍自己也挑中了柏貴,那就更好了,變數會更少。

第二天一早,出城的就朱敬倫一個人,原因很簡單,他昨天都告訴了赫德,派人質這種事,對於大清朝廷來說太不體面,所以需要保密,而且要暗中進行,告訴赫德說,這是大清官員私下的保證,一定不能聲張。

英軍不會聲張,又是朱敬倫一個人出面,那麼怎麼說還不由他來說嗎,這算是朱敬倫這個雙面間諜當到現在,最得意的時刻了。

朱敬倫以英軍代表的身份,自然而然的有資格跟黃宗漢見面,這一次又是一大批官員,華庭傑他們那些帶兵的倒是沒有出現,廣東布政使江國霖、按察使周起濱都在座。

朱敬倫就當着他們的面,告訴他們英軍提出要黃宗漢親自到城內去談判表示誠意,否則英軍拒絕繼續談判。如果赫德此時聽到朱敬倫會這麼說的話,恐怕得吐血,這不是逼着黃宗漢兵攻城嗎。

黃宗漢還沒什麼表示,周起濱已經拍案而起,大喝英夷大膽,竟然出此拙劣伎倆謀赫差-國霖更是懇請黃宗漢殺了朱敬倫以壯軍威,然後點起大軍,滅此朝食。

真真嚇哭了朱敬倫,連忙表示他只是個傳話的,洋人的事情跟自己無關,都是被逼的。

黃宗漢擺擺手,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讓人送朱敬倫出帳。

接着黃宗漢又請來華庭傑等人商議,大家衆口一詞,那就是欽差大人絕不能輕易犯險,這肯定是洋夷窮極之下的詐術。

黃宗漢自己當然也不想去,但是他還是要找人來商議,讓別人勸他不去,而不是自己決定不去,這樣省的落下一個自己膽新事的口實,表明自己絕對不是一個擔心個人安危而不敢冒險爲國犧牲的人。

現在大家都說這是英夷的詐術,那麼就跟自己關係不大了,自己明明是在衆人苦勸下才不去的。

衆人離開還沒多久,門外就傳來爭吵聲。

“讓我見欽差大人,我要見黃大人!”

黃宗漢皺起眉頭,聽出聲音是柏貴的,柏貴好歹是一個文人,還高居巡撫之職,竟然如此不顧體面大呼行。

他雖然跟柏貴不和,不見柏貴,但是基本的禮數還是要講的,於是喊了一聲,侍衛放柏貴進來了。

柏貴一進來就道:“黃大人,聽說洋夷要大人親自去談判?”

黃宗漢馬上就不痛快了,自己這邊剛剛開完會,轉身柏貴就知道了,看來柏貴的勢力自己還是低估了。而且柏貴闖進來,莫不是逼自己去英夷哪裡談判的?

“英夷是這樣說的』過列位大人都以爲是英夷的窮寇奸計,柏貴大人不必理會!”

柏貴道:“果有此事!大人自然不能輕身犯險』如讓在下去吧。”

黃宗漢沒想到柏貴是來請纓的,不由的詫異了一下。

但還是曳否定:“柏貴大人已經去職,去英夷措法不和。”

柏貴卻笑道:“正是因爲在下已經去職,反倒最合適去。本官去職,夷人卻並不清楚。況且本官已經去職,即便是洋人翻臉扣押在下,大人舊大膽攻城,不過損柏貴一人之身。若能說的洋人投降,則能救千百士卒性命。”

“不行,本官絕不答應!”

黃宗漢堅持道。他一直在跟柏貴撇清關係,好在柏貴倒臺的時候置身事外,所以他不能讓柏貴去,因爲只要柏貴去,別人都會認爲柏貴是替自己去的,畢竟洋人可是要求他這個欽差大人親自去談判的。他沒去柏貴以巡撫身份去了,這不是代替他,還能怎麼解釋?

如果這時候他允許柏貴去洋人哪裡談判,別人都會認爲柏貴幫他做過如此危險的事情,柏貴有難的時候,他卻袖手旁觀,會被人認爲太無情。那以後在官場上,誰還會跟他黃宗漢親近?

柏貴卻道:“黃大人,下官既然已經去職,怕是不需黃大人答應吧?”

黃宗漢一愣,柏貴態度竟然如此堅決。

他馬上就想說即便柏貴去職了,那麼就是民,黃宗漢是官,柏貴依然得聽他的。但是如果柏貴是民的話,似乎該歸父母官管,是華庭傑還是李福泰來管?或者柏貴是旗人,得讓八旗來管?

話未出口,柏貴馬上告辭:“既然黃大人不肯答應,爲了三軍性命,在下也只得自行其是了,放心在下絕對不會連累大人。此去,都是在下一人所爲,在下一定會稟明聖上。”

柏貴說完轉身就走,黃宗漢氣的渾身抖,很想讓人拿下柏貴,但還是忍住了,柏貴能做到廣東巡撫一級,背後不是沒有人的,加上柏貴又是八旗子弟,漢官跟旗人官員起衝突,沒什麼好結果,尤其是他們這樣高的身份,弄不好能撤出旗漢衝突來,那時候不管對錯,皇帝肯定是各打三十大板,他黃宗漢可不想跟柏貴這個待死之人玩命。

“給本官更衣!”

回到自己房中,柏貴心情大好,大聲喊道。

下人很快就伺候他穿上了官服,廣東巡撫的官服。

然後柏貴穿着官服,一臉嚴肅的寫起了奏章,跟黃宗漢這一架不白吵,吵過之後,就有充足的理由把功勞都記在自己頭上,剛纔告訴黃宗漢說,一切都跟黃宗漢無關,那麼功勞自然也跟黃宗漢無關了。

一想到能從黃宗漢手裡把收復城池的大估過來一大塊,柏貴就異常的興奮,這不僅是命保住了,以他的眼光,知道這還是大功一件。

“奴才決意孤身入城,定以大義迫英夷繳兵卸刃。若成,避免刀兵,不廢一兵一卒。若敗,不過老奴一人之身,不足道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奴才叩!”

一封聲情並茂的奏摺寫完,立馬交給一個小人。

“老夫走後,立馬把這封摺子送出去。”

說完甩手走出房間,外面一個老僕已經準備好了一頭瘦驢。

之所以準備騎驢,是因爲柏貴記得他度過一些野史筆記中,很多老文官都是騎着一頭毛驢,孤身一人入山,就勸得一個山寨的土匪從良,覺得這樣很高雅,能爲自己的悲壯行爲壯壯聲色。

於是一人,一僕,一匹瘦驢,就出了。

要是柏貴不穿他的官服,改成破舊的布衣,那就更完美了。

當然他沒忘記大呼一聲,“把洋夷的使者帶過來,帶老夫入城”。

於是一人,一僕,一匹瘦驢,又加上了一個朱敬倫。

在千萬鄉勇,官員的注視下,幾人慢慢的從正東門走入廣州城。

沿着惠愛大街走到番禺直街往南,大大方方的走向邢門,一路上柏貴還不住的向隱蔽在各個角落中的鄉勇表明身份,告訴他們自己是去說降洋人的,如果成了,大家就不用去拼命了,聽完的鄉勇誰不叫一聲好。

柏貴在鄉勇們的讚頌下來到邢門城門下,向洋人士兵高呼“拉老夫上去。”

他不走已經被鄉勇佔領的貢院那邊,偏偏走洋人重兵把守的城門,目的還是爲了裝出一副悲壯色彩,在“裝”的情況下,文人向來比武人還要有“膽氣”。

人可以拉上去,驢子就沒辦法了,老僕牽着驢,原路返回。

反正已經停火了,番禺直街上的鄉勇們也不時大膽的探出頭站在街上看着城門,看到巡撫大人等人登上了洋人把守的城樓。

然後一盞茶功夫之後,洋人宣佈投降了。

整座城市歡聲雷動,只有黃宗漢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裡摔碎了三個茶杯,還喊着石敬瑭云云。

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十四節 行動(2)第43節 實話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一線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
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十四節 行動(2)第43節 實話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一線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