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

伍崇曜立刻着手進行相關工作,根據美國傳回來的電報報告,收購這條鐵路不太容易,但是成爲這條鐵路的大股東卻不難。天籟小說www.⒉

太平洋鐵路,一開始是由兩大鐵路公司共同建設,西段是中國人熟悉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承建和運營,東段是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承建和運營。

東段從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開始往西修建,西段則從薩克拉門託往東修建,相比於奧馬哈以西的大平原地形,西段從一開始就直接是在險峻的內華達山脈穿行,一開始僱傭服從性不強的愛爾蘭勞工,根本就無法正常進行建設,後來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嘗試僱傭華工,歷史上他們用華工的性命成功堆出了一條穿越高山峽谷的鐵路線。

可是在朱敬倫的搗亂下,修鐵路的華工被當成苦力解放了,他們只能用愛爾蘭人。結果就是工程建設舉步維艱,導致鐵路公司財務危機,最後大股東斯坦福壯士斷腕將股份賣給了競爭對手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

因此後來這條鐵路其實就被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所獨佔。

跟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是由加州的巨頭組建不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是美國聯邦政府,主要是由林肯總統通過建設太平洋鐵路法案特許成立的一家鐵路公司。這家公司的政治色彩太濃厚,很多股東都是各個州的議員甚至是國會議員,因此想要收購這家鐵路公司,受到的政治掣肘太大。

林肯當初建立這家公司的目的,是希望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能夠跟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進行競爭,聯邦政府和林肯總統,不想看到加州大亨壟斷這條鐵路。他們的計劃很完美,加上後來的一些特別的政策,讓兩條鐵路公司不得不相互競,因爲誰修的快,誰能佔的鐵路兩側的補貼土地就多,誰將來就能得到更多的財富。

同時聯邦政府還給予財政支持,允許鐵路公司行債券,但是債券行量必須根據鐵路修建長度來按比例行,也就是說誰修的越快,債券的度就越快,資金成本也就越低,斯坦福掌控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就是因爲進展慢得不到財政補貼,最終纔不得不在破產前賣掉了股票。

可林肯想不到的是,他確實讓兩家公司產生了激烈的競爭,但是美國這個時代的流氓資本家,顯然不會那麼乖乖的勤勞致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腐敗的醜聞,這家公司裡有一批流氓資本家股東,這些股東秘密組建了另一家建築公司,然後將工程以乎尋常的高家承包給這家公司,而買單的則是聯邦政府擔保的債券。

其實相當於從政府騙錢。但這家公司背景很深,先是聯邦政府推動建立的,股東中有大批的政治人物,官商兩道通吃。爲了阻止政府調查,這些流氓股東將鐵路股票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賣給一個個國會議員,成功地將司法部門的審查拒之門外。連當時的美國副總統科爾法克斯都收取了大量鐵路股票;此後當選爲美國總統的詹姆斯·加菲爾德也捲入其中。

早在鐵路建設初期,醜聞就爆了一次,引起了公衆的憤怒,此時正是南北戰爭期間,公司因此一度停工,鐵路工人全都加入了美國軍隊,開到南方跟南軍作戰。戰後這條鐵路纔再次開始修建。

跟中央太平洋鐵路一樣,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也主要是僱傭愛爾蘭工人施工,但是跟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困境不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愛爾蘭勞工,雖然也有脾氣暴躁,愛酗酒愛打架的劣跡,但是他們剛剛經歷了戰爭,在戰爭中養成的紀律性,讓他們可以做到像行軍打仗一般工作,避免了西部的中央太平洋鐵路使用愛爾蘭勞工的悲劇。

甚至負責工程的總工程師和管理階層,都是退役的將軍。聯合太平洋對員工的管理繼續延續軍事管理的模式。偵察兵在最前方測定路線,先遣部隊接着修築路基,然後主力部隊鋪設枕木。

在軍事化管理之下,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沒有像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那樣崩潰,哪怕修建到了內華達山區之後,工程進度變得緩慢,但依然在有序的進行。這裡確實很難修,這裡確實很危險,但只要拿人命填,多深的山谷也能填滿。

可問題是度,他們在1869年纔剛剛進入內華達山脈,一年之後開始畢竟分水嶺,這時候他們遇到了巨大的難題,那就是穿越內華達主峰的隧道,歷史上,華人在這裡開鑿了十三條隧道,每一條都是在六七千英尺的半山腰,九月份就開始大雪紛飛,每年能正常開工的時間還不到半年。

哪怕是收過軍事訓練的愛爾蘭勞工,紀律性也比不上華工,尤其是在面對危險的時候,他們開始鬧擺工,堅決不肯去做危險的工作,當年華人可以從山頂峭壁懸吊下來,在陡峭的石壁上開鑿空洞,安放炸藥,然後起爆,愛爾蘭人覺得太危險,不肯幹,在鐵路公司開出鉅額賞金的情況下,纔有人肯冒險去做。

但他們的度還是太慢了,當年華人爲了趕工,吃住都在隧道里,甚至冬季,大雪封山的時候,都住在冰冷的石洞中,繼續趕工。可愛爾蘭人不同意,他們每年只幹六個月,加上來回浪費的時間,真正的施工期還不到五個月。

結果他們修了三年,都沒有貫通這些隧道,而當年華工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打通了這裡,此情此景,跟後世中國的施工隊如出一轍,高效到讓西方人無法想像。

到了1873年九月,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工程還有三條高難度隧道沒有修通,其中就有拉塞嶺隧道、內華達六號隧道以及唐納山口隧道,拉塞嶺隧道要在山壁上扣出一條容納鐵路穿行的路基,內華達六號隧道,要貫穿主峰,而且全都是花崗岩石,每天使用炸藥,也只能進展幾英寸,唐納山頂隧道。

這時候他們已經沒有貫通這三條隧道的機會了,因爲美國爆了鐵路危機,爲了給北方太平洋鐵路籌資一億美元,美國最大的債券公司,傑伊庫克公司被拖累的破產,內戰後美國的鐵路狂熱,讓民間遊資基本上都捲入了鐵路建設中,這一次鐵路危機引起的經濟危機,讓整個美國陷入了漫長的蕭條中。

歷史上,直到188o年,摩根才幫助北方太平洋鐵路成功融資,鐵路纔再次修建。

但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則沒有那麼幸運了,這個鐵路公司中,充滿了流氓大亨,勢力最強的是托馬斯杜蘭,也是該公司的副總裁,雖說是副總裁,可實際上是他控制着這家公司,而公司總裁往往是被這羣資本家捧出來當旗子的,比如亞當斯這樣的名門望族。

結果這個托馬斯在這一年看到鐵路的危機,他自己都將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股票,全都賣掉了。而整個鐵路公司的市值,經過三年下跌,已經成了垃圾股,根本無人問津。投入了上億美元的鐵路,成了一堆垃圾資產。整個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陷入破產邊緣。

此時收購這家公司的股份,不要太容易。

所以這就是一家,不方便讓大明勞務公司收購,但是卻能夠買到大筆股份的鐵路公司。

伍崇曜根據朱敬倫的指示,很快就讓他在紐約的代理人福布斯,開始幫忙購進這家公司的股票,只花費了一千萬美元,就收購了這家公司3o%的股份,然後就停止了收購,因爲在收購的話,恐怕會引起美國政府的關注。

購買債券就無所謂了,爲了修建橫貫美洲的太平洋鐵路,美國政府擔保下,該公司行了過一億美元的債券,此時這些債券跟其他美國鐵路債券一樣,跌得沒跟敢碰,還不到原先面值的五分之一,於是勞務公司只花了一千萬美元,就購買到了五千萬面值的鐵路債券,幾乎將在美國能吸納的債券都吸納到了自己手裡。

只要這條鐵路能夠修通,公衆認爲鐵路公司能夠償付債券,那麼這些債券肯定會重新漲起來,到時候勞務公司手裡的這筆債券就能賺翻。

手裡的股份也會變得更值錢,可問題是現在手裡只有不到三成的股份,而且大半還是通過紐約的一些銀行家代收的,完全讓這些銀行家代理,以避免被美國政府幹涉,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無法控股這家公司,那麼該如何推動這家公司重新進行建設呢?

朱敬倫需要一個合夥人,一個有資本,有能力真正讓這條鐵路完工的合夥人。

在美國找一個合夥人,伍崇曜能找到很多,不管是頗負名望的阿斯特家族,還是對鐵路很精通的福布斯,都跟伍家關係莫逆,可朱敬倫提供了一個讓伍崇曜打破頭顱都想不到的人選,一個這些年給勞務公司帶來無數麻煩的人,美國加州流氓大亨斯坦福!

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六百三十三節 工業革命降臨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上架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七節 丁憂制度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一百九十八節 又送女人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上架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八節 面試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十二節 機會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
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六百三十三節 工業革命降臨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上架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七節 丁憂制度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一百九十八節 又送女人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上架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八節 面試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十二節 機會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