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

經過上次跟美國的戰爭,中國外交官十分清楚,歐洲國家是不可能接受中國在美洲佔領土地的,尤其是在美國,根據當時,以及之後的情報顯示,一旦中國試圖割讓美國西部各州領土,德法俄三國將聯合干涉,英國也會在背後支持。

所以中國外交政策中,並不包括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的政策,僅僅是保護經濟利益而已。

跟英國結盟,會極大的維護中國在東太平洋的利益,讓中國可以騰出手來對抗俄國。

這幾年隨着國力的恢復,美國人越來越不安分了,他們已經鎮壓了南方各州的黑人,目標已經對準了加州的印第安人,而且再次開始用小動作限制華人,一旦他們成功鎮壓了印第安人,下一步很可能就是華人。

跟英國結盟,可以更好的保護當地華人的利益,維護中國太平洋利益鏈的安全。

而英國得到的,不但是短期內中國幫忙對抗德國在東亞地區的擴張,而且也解除了他們對中國向加拿大滲透的擔心,解除了美國一直對加拿大的威脅。但他們付出的更多,因爲自從美國跟大明戰爭之後,美國事實上需要英國的支持來保護中國對他們西部的威脅,美國對加拿大的野心已經大大降低。

但德國越來越強硬的挑戰,讓英國不得不付出這些代價。

雙方達成了最後的共識後,火速完成了條約的擬定。

第一,雙方共同保證,協定內容僅僅侷限在太平洋地區,目的只是維護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第二,雙方原則上不在太平洋地區擴張殖民地和保護國,也反對任何國家在太平洋地區建立殖民地和保護國。

第三,兩國有義務保持兩國海軍力量在太平洋地區的優勢,在任何情況下,兩國海軍力量之和,必須大於其他國家在該地區的海軍力量之和。

第四,兩國中任何一國與第三國發生戰爭,締約國必須保持中立。但如果有其他國家主動進攻印度,或者進攻中國本土,締約國有義務提供經濟援助和允許使用該國港口。如果締約國遭到兩個以上的國家攻擊,另一方必須提供全部的軍事援助。

條約簽訂之後,英國和中國同時向德國提出建議,希望他們立刻撤出菲律賓,不再幹涉菲律賓事務。向西班牙提出要求,西班牙放棄跟德國的轉讓協議,建議西班牙,將菲律賓問題召開國際會議來討論。

德國繼續強硬,他們已經火速替換了西班牙殖民政府,並且在馬尼拉增加了一萬軍隊,不但防守馬尼拉綽綽有餘,甚至開始向菲律賓起義軍反攻。

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統治普遍不得人心,幾乎沒有不爆發起義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在殖民地的統治,尤爲不得人心,據統計,在西班牙殖民菲律賓的300年間,平均每年發生5次起義,規模較大的起義有102次之多。

不過菲律賓人也是夠菜,西班牙在菲律賓駐紮的軍隊只有1500人,其中700人駐在馬尼拉,另有菲籍輔助軍6000人,還有10艘軍艦組成的艦隊,這樣的軍事力量,他們用一百多次起義都沒能怎麼樣,所以在面對一萬武裝到牙齒的德軍的時候,他們很快就潰不成軍。

德國重拾西班牙人的政策,開始組建菲律賓僞軍,以西班牙留下的六千僞軍爲基礎,很快就組建了兩萬僞軍,四處追繳起義軍,很快他們就奪取了甲米地,摧毀了設在這裡的菲律賓共和國政府,將菲律賓共和國趕進了山裡。

德國也西班牙都沒有恢復英國和中國的建議,看到德國人在菲律賓的優勢越來越大,中英雙方商議,認爲繼續任由德國在菲律賓擴大優勢,很可能造成既定事實。英國建議,兩國必須迅速採取實質性措施。兩國海軍聯合封鎖馬尼拉,向德國和西班牙發出通牒,必要的時候,應該組建聯合陸軍登陸。

中國接受了英國的提議,兩國聯合艦隊,以四艘英國戰列艦,四艘中國戰列艦,二十艘重巡洋艦組成,中國艦隊以臺灣和金蘭灣爲基地進行巡航,英國艦隊以新加坡和香港爲基地進行巡航,搜查一切駛往馬尼拉的船舶,禁止任何軍事物資進入菲律賓。

同時兩國聯合向德國、西班牙兩國發出通牒,要求兩國放棄菲律賓轉讓協議,並在四十八小時之內答覆。

不僅如此,中國軍隊還從陸地上包圍了南通,大有趁機拔出德國在中國大陸租借地的打算,日本也行動了起來,目標是釜山無疑。

德國突然看到,大英帝國擁有的,不僅僅是軍事實力,他們的政治力量同樣強大。已經在遠東地區,編織出了一張針對德國的網。

德國是真的想要菲律賓,時至今日,他們尚沒有一塊自然條件優良,人力資源豐富的殖民地,如果能得到西班牙人經營了三百年的菲律賓,可以說大大提高了德國殖民地的檔次,不但有巨大的經濟開發潛力,對德國地位的提升也有幫助,另外菲律賓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一旦德國在這裡立足,將能在遠東地區這個巨大的市場佔據一個極爲有利的位置。歷史上,美國人爲什麼要將菲律賓變爲殖民地,不是爲了菲律賓本身,中國纔是目標。

可強硬下去,德國有可能失去一切,不但菲律賓保不住,南通得被中國政府收回,釜山則會被日本搶走。

此時跟德國在朝鮮問題上有默契的俄國,完全幫不上什麼忙,德國希望俄國艦隊此時能開進釜山,但是考慮之後,俄國拒絕了,因爲俄國認爲,此時俄國太平洋艦隊駛入釜山,一旦爆發戰爭,俄國艦隊毫無疑問將被中日英三國海軍輕鬆消滅。

就在德國決定忍下這口氣,接受中英的聯合通牒之時,突然又一個大國捲了進來。

遲遲沒有動手的美國,終於忍不住介入了古巴革命。

美國以護僑爲名,派一直艦隊進入古巴港口哈瓦那,結果登陸的海軍陸戰隊跟當地西班牙守軍發生了衝突,美國以此爲由,向西班牙發出通牒,要求西班牙允許古巴獨立,還古巴人民自由。

美國的介入,讓德國看到了一個可以拉攏的盟友,德國可以從西班牙手裡買走菲律賓,美國也可以從西班牙手裡買走古巴啊,然後兩國共同對抗中英的壓力,應該會讓英國和中國有所顧忌。

美國的介入讓局勢突然複雜了,西班牙殖民地的起義,迅速成爲了將中國,英國,美國和德國都捲入其中的國際事件。

此時剛剛完成換約,在太平洋地區結成同盟的中英兩國,不得不面對一個複雜的局勢。

英國還在打布爾戰爭,已經增兵到四十萬人,在*迫葡萄牙切斷了跟布爾人國家聯繫的港口和鐵路之後,布爾人斷絕援助,英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在正面戰場上取得了突破,攻入了布爾人放棄的首都比勒陀利亞,布爾人開始轉入全面的游擊戰。

歐洲國家一方面繼續反對英國,另一方面對英國跟德國在菲律賓的衝突,保持了中立,法國巴不得英國爲此跟德國開戰呢,俄國也有同樣的圖謀,沒人見的英國好。

美國在加勒比海發起的挑戰,也讓英國感到捉襟見肘。

甚至對英國或者整個歐洲來說,加勒比海的地位,是高於南洋的,古巴的地位是高於菲律賓的。從勢力格局就能看到,儘管美國很早就宣佈了門羅宣言,反對任何國家在美洲保留殖民地,可加勒比海這裡,不但有西班牙佔領的古巴、波多黎各和牙買加等殖民地,在古巴和佛羅里達之間,距離美國近在咫尺的巴哈馬羣島都還是英國殖民地呢,另外法國、荷蘭甚至丹麥都在這裡擁有殖民地。加勒比海的複雜程度,遠超菲律賓。

英國不願意看到德國佔據菲律賓,也不願意看到美國佔據古巴,有的選的話,他們是選擇維持現狀的,所以跟中國簽訂的太平洋協定中都明確規定,不允許任何國家在太平洋地區建立殖民地或保護國,顯然連中國也不允許建立殖民地。

現在麻煩的菲律賓問題還沒解決,更麻煩的古巴問題就出現了,更麻煩的南非問題還牽扯着英國的力量,整個歐洲都在反對英國跟布爾人的戰爭,可以說這是大英帝國對世界局勢最無力的時候。

大英帝國傾向於妥協,他們提前跟大明商議,他們決定在薩摩亞的問題上讓步,換取德國在菲律賓的讓步。他們接受德國佔據整個薩摩亞羣島,因爲牽扯到剛剛跟中國簽訂的反對太平洋地區建立殖民地的條款,所以英國希望先徵得中國的諒解。

中國也不想因爲菲律賓跟德國開戰,跟德國開戰有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一旦中國跟俄國爆發戰爭,德國站在俄國背後的話,對中國很不利,德國即便不派兵,他們龐大的工業實力支持俄國,也會讓中國很難打。

所以中國同意,如果薩摩亞能讓德國滿足的話,中國不會反對。

對於古巴問題,英國建議與菲律賓等西班牙殖民地一起,邀請相關利益國家討論,中國表示必須參加,理由是古巴有大量華人生活,甚至古巴起義軍中,就有上萬華人蔘加,中國有義務保護華人的利益,所以中國也是相關方,英國認爲引入中國勢力,有助於英國在不利的局勢下,繼續維持地區平衡,所以表示了支持。

兩國很快聯合向相關各方發出邀請,在倫敦討論西班牙殖民地問題。

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44節 逃亡(一)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七節 應募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十七節 取信(1)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上架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三百五十一節 給天王施洗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
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44節 逃亡(一)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七節 應募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十七節 取信(1)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上架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三百五十一節 給天王施洗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