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

陸雲起的報告引起了兵部的爭議。

現在兵部的權力變得極大,他們直接向戰時內閣負責,他們的意見可以直達皇帝耳中,這種直線型的權力結構,讓效率變得極高,只要能得到皇帝的支持,他們可以得到任何資源。

兵部的結構也跟平時不同,陸海軍參謀部變得極爲重要,陸軍和海軍參謀長直接歸屬兵部尚書管轄,共同制定的計劃,經過兵部尚書審議之後就能行動,只有戰略方向上的調整,才需要有朱敬倫的同意。

陸雲起的行動建議雖然規模不大,牽扯的不過是登陸加州的三個軍,可是卻要打亂兵部之前的計劃。

尋常情況下,陸海軍都會制定一些針對性的計劃,模擬跟某些可能發生戰爭的敵人作戰之時的情況,甚至需要進行相應的軍事演習。

大明之前先後制定過對法國、對俄國,甚至制定過對英國的作戰計劃,可唯獨沒有制定過對美國的作戰計劃,因爲在這場戰爭之前,誰都沒想過大明會跟美國開戰。

所以計劃其實是在決定開戰之前才制定的,一共做了三個計劃,是三套不同的方案。

第一個方案,就是登陸美洲,那些美國西部沿海地區,軍政兩屆高層都認爲,只要大明能夠拿下這些地方,美國必然會尋求和解,然後通過談判來保證華人在美國應有的權力。

這個方案只需要動用十萬兵力即可。

第二個方案,是第一方案失效之後,或者美國人不願意和解,或者談判破裂,這時候明軍就要跨過美國西部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和落基山脈組成的複雜山地,進逼美國大平原,最終進兵至密西西比河。這時候美國無論如何都應該妥協了,這時候明軍將不再只要求華人的合法權利,而是要進一步謀求割讓美國領土和賠款。初步目標是取得加利福尼亞州,如果在國際形勢不允許的情況下,則退而求其次要求租借舊金山。

這個方案需要投入的兵力在一百萬,陸軍需要進行一定的動員。

第三個方案,是進兵美國大平原不順利,或者美國始終不願意和解,或者有其他意外的情況,讓戰爭必須以戰爭的方式來結束。此時大明軍隊將繼續向美國東北進發,目標是華盛頓。第三個方案,還有兩個備案,一旦在向東進軍不順利的情況下,允許改變進軍方向,可以向美國東南發展,向墨西哥灣進軍,攻打德克薩斯等州,然後積極謀求墨西哥加入戰爭。

在第三方案之下,是要進行全面戰爭,此時大明陸軍需要進行最大限度的動員,預備兵全部進入現役,總兵力擴張到三百萬人,並且視情況進行下一步動員。

現在第一方案進展的很順利,還沒等到美國求和,陸雲起就要求立刻開進大平原地區,顯然跟軍事計劃是衝突的。

可現在美國沒有求和,洋務司的態度是,應該由美國首先提出和談,這樣能夠在談判上佔據主動,更容易達到戰略目的,如果由大明提出和談的話,會暴露大明的戰爭意圖,讓對方察覺到大明沒有進行全面戰爭的打算的話,他們很可能不會在談判桌上做太多的讓步。

至於美國人是怎麼想的,在美國的情報機構由於排華問題,起到的作用不大,情報工作主要是通過收買的一些洋人傳來的,可信度有待商榷,總之美國政府公開的態度是憤怒,他們將大明的入侵做了大範圍的宣傳,已經引起了整個美國的同仇敵愾,政府藉此進行了大規模的動員,招募了大批士兵,顯然美國有打大仗的打算。

這倒也沒有超出朱敬倫的預計,美國人如果那麼容易屈服,也不會成長到後來的地位,任何一個強大的帝國,必然有其內在的雄心壯志。只靠局部的襲擊式的戰爭手段,是很難讓美國人屈服的,反而會激發其怒火,就像二戰時期日本人做的那樣。

“我看不如就准許陸雲起出擊,趁美國無法在西部集中兵力之前,佔領更多的戰略要地,以此給予美國巨大的壓力,逼迫其早些就範。”

“不行,登陸部隊第一要務是要肅清反抗力量,現在四處都有反抗的情況下,怎麼能夠冒進?”

“海軍目前還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證,在我們徹底消滅美國太平洋地區海上力量之前,不建議陸軍進行大規模戰鬥。”

“可現在如果不搶佔有利地勢的話,那就錯失良機了。現在只用一萬兵力能拿下的地方,也許今後得幾十萬人才能拿下。與其到時後悔,不如現在克服一下困難。”

有兩派態度僵持不下,說的還都很有道理。

連朱敬倫都不知道該支持誰了。

他折衷了一下意見:“我看不如這樣,等第二期部隊登陸之後,在准許陸雲起前進。讓他儘快肅清抵抗力量,做好進軍的準備。”

朱敬倫對前來彙報的梅啓照說。

梅啓照點點頭,再去進行協調,與其說是協調,不如說是傳達皇帝的態度的。

但是反對派依然不罷休,反對派的骨幹請求面見皇帝。

朱敬倫不由有些不滿,他堅信自己的態度已經兼顧了各方意見,算是一個穩妥的方案,怎麼還要反對。

反對者是鄧世才,以他的身份來反對很奇怪,目前主要的激進派是陸軍,主要的保守派是海軍,陸軍看到成熟的果子而不摘,這很難,而海軍則出於後勤補給考慮,反對陸軍速戰的傾向,如果陸軍打贏了,跟海軍沒有半毛錢關係,如果打輸了,沒準倒要怪海軍沒有負責好補給。

鄧世纔是陸軍出身,以他的身份,應該支持陸軍的態度,可他偏偏是最激烈的反對速戰的軍官。

“叫他進來!”

鄧世才進了戰時內閣的辦公室後,一圈敬禮,這裡所有人的職位都比他高。

“你反對進兵?”

朱敬倫張口就問。

鄧世才毫不客氣:“是的,陛下!”

朱敬倫問道:“說說你的理由。”

鄧世才道:“因爲我軍現在極其危險。”

朱敬倫一愣,不由皺起眉來。

“危言聳聽,直接說你的道理。”

他不太喜歡這種一開口就唱高調的,像極了春秋時期的縱橫家口氣。

鄧世才道:“目前的戰局,看起來對我軍極爲有利。可這本就在意料之中,美軍已經三十年沒有打過大戰了,高級將領還都是南北戰爭時期的老將。中下層軍官幾乎沒有任何與強國對陣的經驗,而我軍幾年前纔在越南與法軍血戰過,所以取得目前的戰果並不值得驕傲。”

朱敬倫催問道:“還有呢?”

鄧世才道:“目前我們連基本的情報真實性都無法保證。美國國內情況一無所知,所有的情報要麼就是從美國的內線發出來的零零散散的消息,且不說真實性如何,這些消息自身就很矛盾。最有用的信息,反而是從歐洲傳過來的,可這些消息,也不過是一些美國公開的新聞報道,其中對美軍的信息,對美軍的消息,目前根本就無法保證。深入敵國,卻不知敵情,這本身就是危險的。而且還要深入腹地,後方還不穩固,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朱敬倫道:“我不是說讓後續部隊登陸後,才准許陸雲起進軍的嗎?”

鄧世才道:“即便後續部隊到了,也應該以穩定後方爲要,不能急着進攻。目前當務之急,是儘快恢復情報網。上次我們能打贏法國,英國人提供的情報至關重要。可這次英國不會向我們提供情報。一切消息都經過歐洲來蒐集的話,恐怕準確性和失效性都無法保證。”

朱敬倫冷靜了一下,鄧世才說的不是沒有道理,深入敵國,後方不穩,一旦稍有敗績,則進退失據,進不得,亦退不得,倒時候就沒有了迴旋餘地。

朱敬倫發現他也犯了錯誤,那就是看到目前進軍太過容易,而輕敵冒進,實在是不願意看到那麼容易摘的果子錯過了。

“倘若我們一直都無法恢復情報網,那我們就不進攻了嗎?”

朱敬倫反問道。

鄧世才道:“如果無法恢復情報網的話,微臣以爲,必須做到三點方可進兵。”

朱敬倫道:“哪三點?”

鄧世才道:“其一,海軍攻佔夏威夷,從而徹底將美國海上力量趕出太平洋。這樣確保兩條運輸補給線路,一條從上海往西北至阿拉斯加中轉,一條從臺灣出發經夏威夷中轉。其二,必須肅清敵後力量,徹底穩定後方,才能放心前進,否則容易重蹈拿破崙侵俄之覆轍。其三,必須得到墨西哥的支持。”

輕敵冒進導致徹底崩潰的例子朱敬倫知道,還知道很多。鄧世才舉的拿破崙的例子是一個,拿破崙一路進兵至莫斯科都勢如破竹,可就是因爲始終無法肅清反抗力量,結果一旦前方受挫,連一個後退的機會都沒有。另外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統治者或者軍官都受不了擴大戰果的誘惑,結果導致擴張過大,最後造成了整個局面的崩潰。從古代的亞歷山大帝國,到二戰時期的德國,日本無不是這樣,後世有無數的推論,假如德國不進攻蘇聯如何如何,加入日本只佔領滿洲和華北如何如何,都是這種擴張過速導致消化不良的結果。

這些朱敬倫冷靜下來能夠理解,但墨西哥對這場戰爭有這麼重要?

“墨西哥與戰局如此重要?”

朱敬倫不解道。

鄧世才道:“關乎勝負!”

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症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41節 大計劃(一)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一客卿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八節 面試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一百六十四節 我叫何士文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十八節 取信(2)
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症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41節 大計劃(一)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一客卿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八節 面試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一百六十四節 我叫何士文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十八節 取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