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

搜狗中文網..,最快更新大國崛起1857最新章節!

按照劉危的建議,鄧世纔將支持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獨立人士建國的報告回報了回去。

朱敬倫看到這些報告,才知道原來美國也有分離主義啊,不過想想就能明白,這幾個南方州,過去都曾作爲美國南方聯盟國的成員,跟美國北方作戰過,也許不是所有當地人都想要獨立建國,但總是有一部分對現狀或者歷史不滿的人物存在,總之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中國的林子是這樣,美國的林子也概莫能外。

於是他立刻就批准了,尤其支持鄧世才提到的組織黑人民團,向美國南方腹地滲透的計劃,他建議鄧世才優先支持這種滲透,在必要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爲這種計劃提供軍事上的配合行動。

比如美軍如果在集中兵力鎮壓當地黑人,明軍可以趁機發動大規模攻擊,支援這些起義的黑人,如果黑人逃入明軍控制區,則給與大力支持,幫助他們恢復力量,給他們提供軍事裝備,進行軍事訓練,甚至派遣軍官作爲他們的顧問,幫助他們進入美國腹地招募兵員,佔領地盤。

朱敬倫聯想到中國後世打土豪分田地的威力,他十分期待這種方式運用到美國的時候,能激發出多麼強烈的社會力量,爲此他一改始終不幹澀鄧世才軍事行動的態度,破例提供了大量的意見。甚至告訴鄧世才,也不要光顧着照顧黑人,那些美國底層白人也值得爭取,有些白人也欠下了大筆的債務,日子過的未必比黑人好多少,總之凡是對之前的美國社會有怨氣的,明軍都應該支持。

朱敬倫相信,在美國工業高速發展的鍍金時代,也是流氓大亨崛起的時代,社會財富集中,貧富分化等等社會問題肯定積壓了大量的社會矛盾,將這些矛盾都引爆,足夠美國人喝一壺的。

如果能引發後世越戰時期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那這場仗就好打了。

發完這些意見之後,朱敬倫開始不再幹涉鄧世才的行動了,依然告訴他他擁有全權,這場仗所需的一切,政府都會盡可能滿足他。

然後朱敬倫就去關心另一件事了,這是一件讓他十分矛盾的事情,因爲有歷史經驗,朱敬倫很少遇到讓自己矛盾的問題,在相當多時候,他都是遊刃有餘,可在這件事上,他確實矛盾重重,始終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這就是朝鮮的東學道起義。

今年1月份的時候,數千東學道徒在全羅道參禮驛集會,展開了“教祖伸冤”運動。

所謂教祖伸冤,其實就要求給他們東學道的教祖崔濟愚進行平反,崔濟愚在1860年,爲了對抗傳播入朝鮮的西方宗教,也就是所謂西學,創立了融合儒釋道以及朝鮮民間信仰的東學,與西學對立,俗稱東學道。

崔濟愚周遊各地,宣傳東學思想,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朝鮮王國擔心此人藉機興風作浪,形成類似白蓮教一樣的反政府力量,1863年將他逮捕,次年以傳播邪教的罪名處決。

崔濟愚雖然死了,但是他創立的學說反而影響力更大了,這就是歷史上常見的悖論,往往某種宗教領袖活着的時候影響力未必很大,一旦死了,反而越傳越邪乎,活着只是人,死了反而成了神。

主要原因就是,這種人物的死,容易將各種反政府的力量集中起來,大量對政府不滿的力量都希望打着這種人的旗號,所以影響力反而會變大。

崔濟愚死後三十年,朝鮮的東學道已經發展出了幾十萬信徒,這些年東學道不時的對抗政府,抗捐抗稅之類的時間從未斷絕,但大都是在鄉下幫助普通百姓主持公道性質的,尚未發展成全面對抗政府的行爲。

直到去年年底到今年初,積累了三十年的東學道和積累了三十多年的朝鮮社會矛盾結合起來,終於到了爆發的邊緣。

1893年3月,東學道信徒集中在首都漢城,在王宮景福宮光化門前“伏閣上訴”,並不斷舉行威示活動,要求政府爲其教祖崔濟愚平反並承認東學道合法地位,以及驅逐在朝鮮的外國人(除中國人以外)。

1893年4月,上萬名東學道信徒在忠清道報恩郡舉行大規模集會,公開揭起“斥倭洋倡義”的大旗,後來被朝鮮政府以軟硬兼施的方式強制解散。

雖然朝鮮暫時壓制住了這種對日本和洋人入侵不滿的民間組織行動,但一場大規模的反政府行動正在醞釀,東學黨起義的大局已經無法改變了。

朱敬倫知道,就是這場起義引發了滿清和日本的戰爭,當然日本蓄意找藉口,跟滿清的戰爭遲早要爆發,這只是一個機會,如果沒有這個引子,日本遲早還是會找藉口開戰,但又能推遲幾年。

因爲根據大明的情報,日本人的備戰還在進行中,自1890年後,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軍、陸軍,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元,再從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補充造船費用。

今年纔剛剛掀起了第二輪省錢造艦運動,顯然日本覺得自己的準備還是不夠充足,要知道李鴻章的北洋水師看着還是很唬人的。

李鴻章在這個歷史上,依然打造了一隻規模相當的北洋水師,跟歷史上的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概是受到大明的刺激,北洋水師的主力艦是四艘,兩艘德國建造的定遠、鎮遠,還有李鴻章挪用鐵路借款向英國訂購的兩艘噸位更大的萬噸鐵甲艦安遠和撫遠。

不得不說國家龐大有國家龐大的好處,隨便擠一擠建造軍艦的資金就有了,儘管滿清的財政比歷史上更困難,但他們沒有打那場成本高昂的新疆之戰,節省了上千萬兩軍費,加上比歷史上遇到的海上威脅更大,但是大明就多次進軍渤海灣,給滿清朝廷上下帶來了巨大的海防壓力,李鴻章藉助這股壓力,就打造了比歷史上規模還要龐大的北洋水師。

相對北洋水師,日本的艦隊則變化不大,依然是以巡洋艦爲主,速度比較快,火炮比較新。因爲一艘鐵甲艦動輒上百萬的成本,讓日本有些消受不起,因爲滿清的財政困難,日本的財政其實也很困難,由於受到大明的強勢擠壓,歷史上原本讓日本收穫了大部分外匯來源的茶葉和生絲產業,始終舉步維艱不成氣候。

在明治維新的大方向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財政比歷史上還要緊張的條件下,日本依然能打造出一隻以裝甲巡洋艦爲主的艦隊,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這樣的日本,真的有勇氣跟滿清開戰嗎?

朱敬倫很懷疑甲午戰爭是否會再次爆發。

這就是他矛盾的地方,因爲他實在是判斷不出這件事的好壞來,歷史上這一仗,就是打醒滿清士大夫迷夢的一仗,此戰過後,滿清文人士大夫興辦實業的風氣纔開始打開,這個歷史上,由於大明的帶動作用,滿清士大夫比歷史上要開明一些,鼓勵創辦洋務的呼聲更高,但僅限於官辦的洋務運動,即便是山西土財主開辦的煤礦,其實也是加入了大量官股,官府派人監督的官督商辦企業,雖說商辦,其實那些監督在企業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中飽私囊的現象十分普遍,搞的土財主們紛紛撤資,撤不出來的,也基本上不再願意繼續增資了。

如果不讓日本打醒滿清的文人和精英,即便大明統一了全國,還得在北方重新進行現代啓蒙,重新推動北方人工業化的熱情,那實在是費時費力,沒準還要引起怨忿,帶來民族分裂的危機。

可如果讓日本這個打手出面,狠狠的打擊一下滿清士大夫階層的腐朽思想,在他們大受震動,士大夫階層普遍接受引入西方科技的理念之後,大明在一統全國,在思想上的阻力就會小很多。

而且朱敬倫還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甲午戰爭之所以在士大夫心中引起強烈的反響,正是因爲大家難以接受日本這樣一個小國,一個被中國人蔑稱爲倭寇上千年的“下等國家”,竟然能過打敗大清上邦,這是一種強烈的屈辱刺激。

在士大夫階層對滿清政府的戰敗感到最爲屈辱的時候,也是他們對這個政權最不滿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大明能夠站出來,讓他們擺脫這種屈辱,他們必然心向大明。

所以說甲午戰爭,其實也是大明統一中國的一次最好的機會。

趁着滿清戰敗,李鴻章簽訂屈辱條約,全國上下一片反對聲浪,慈禧太后***鴻章平息衆怒,滿清朝堂最爲混亂,社會矛盾最爲激烈的時候,如果大明突然兵臨北京城下,似乎極有可能逼迫滿清統治者放棄權力,就類似袁世凱時代逼迫隆裕太后一樣。

那時候的隆裕比慈禧要弱,可這時候的大明卻比袁世凱更強,而且強的多的多。

所以此事未必不能成功。

這樣就避免了朱敬倫統一全國最大的一個擔心,那就是流血漂櫓的現實,唯一讓朱敬倫憂慮的是,藉機一統全國後,如何應付可能發生的地政緣治崩潰問題。

在纔是讓他矛盾的地方,讓他不知道如何取捨的地方。

於是他決定賭兩把,一賭日本敢不敢借機開戰,如果日本開戰,大明全力支持李鴻章,再賭日本會不會勝利。

如果日本真的開戰,而且再次取得勝利,並且同樣的要求割地賠款,同樣的刺激了整個滿清的民衆和士大夫,朱敬倫就決定抓住這次機會,一統全國。

而在甲午戰爭之前,大明希望能夠解決美國戰事,從而在甲午戰爭之後隨時可以北伐,朱敬倫相信,今年鄧世才就應該能夠解決美國了,不是直接滅了美國,而是取得足夠美國做出讓步的勝利。

陸地上,攻下休斯敦,並且再打贏一兩個大會戰,大海上,海軍能成功進入墨西哥灣,並以武力對抗,或者靈巧遊動的方式,在美國東部保持存在。

朱敬倫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大明願意撤出美國領土,美國人即便再死硬,也應該接受給予大明移民以歐洲移民同等的權益了。看深夜福利電影,請關注微信公衆號:ok電影天堂

看清爽的小說就到

高速首發大國崛起1857最新章節,本章節是,地址爲//,如果你覺的本章節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羣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

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七節 應募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五節 離開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三百節 歸程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十八節 取信(2)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六百零三節 生命之路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
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七節 應募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五節 離開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三百節 歸程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十八節 取信(2)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六百零三節 生命之路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