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一節

馬日?看到韓馥痛心疾首,心內也很難受,但他還是勉強做了一番解釋。

從董卓進京到現在已經一年零兩個月了,這期間發生了太多的事,一件接一件,讓人應接不暇,根本沒時間坐下來靜心思考一下現在和將來。爲什麼會造成今天這個局面?爲什麼社稷傾覆在即?如何拯救搖搖欲墜的大漢?沒有答案,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這個以長公主主政在晉陽建立朝廷的想法,最初是由張溫、崔烈、楊彪和皇甫嵩四個人在張溫的書房裡想出來的。後來這四個人陸續召集自己和陳紀等十幾個老臣籌劃了很久,中間也有過激烈的爭論,爭論焦點也就是朝廷到底設在何處,是北疆的晉陽還是冀州的鄴城?

以張溫、皇甫嵩爲首的老臣要求設在晉陽,因爲劉虞和李弘兩人是目前在外官職最高的大臣,這個朝廷也主要圍繞着他們兩人構築。如果設在冀州,就等於把李弘變相地擠出了這個朝廷,那構建朝廷的主要目的就失去了。張溫和皇甫嵩的想法是,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平叛、討董、穩定,那就必須要倚仗李弘強悍的武力。

以崔烈、楊彪爲首的老臣要求設在冀州的鄴城。要想以最快速度平叛、討董、穩定,決定因素是錢糧,而不是軍隊

。李弘如果忠於大漢和先帝,他即使不願竭盡全力,但他爲了北疆的生存,也不會從中作梗。崔烈和楊彪認爲,倚仗各地州郡的軍隊,也一樣能實現這個目的。另外,如果李弘居心叵測,挾持了公主和這個在外的朝廷,那就等於造就了第二個董卓,其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把這個朝廷設在冀州,是個萬全之策。

雙方各不相讓,爭論沒有結果。最後張溫說,我們反正都要先到晉陽去,因此我們可以先試探一下李弘,如果李弘忠心耿耿,我們就把朝廷設在晉陽。他相信李弘能做出正確選擇。畢竟,董卓的現狀擺在這裡,堂堂大漢國的相國大人,只控制着關東、關中五個郡,不能不說是走到窮途末路了。李弘如果驕縱枉法,把持權柄,以北疆之地抗衡舉國之力,下場不問可知。

張溫的試探結果完全出乎幾位老臣的預料,李弘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而且他在給張溫信中說,除了軍屯和民屯,北疆十六郡的軍政他可以立即還給朝廷,而且他要求北疆不再設州牧,朝廷直接督領十六郡。也就是說,在北疆,只有郡和縣兩級府衙,州一級府衙撤銷。這也就避免了李弘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從而挾持長公主和朝廷的可能。李弘算是徹底把十六郡的軍政還給了朝廷。

李弘的這種態度足以證明他的忠誠,朝廷當然要設在晉陽。

馬日?最後說道:“文節,大漢的命運就在你手裡,懇請你早下決斷。”

劉恭、耿武、閔純、李歷、審配等人圍坐在韓馥四周,沉默不語。

“你們說說,冀州怎麼辦?”韓馥問道,“本來是個非常好的振興之策,但因爲把朝廷設在了晉陽,結果好事變成了壞事。”

朝廷設在晉陽,等於被李弘所控制。董卓之禍還沒有結束,長安朝廷的一幫大臣們卻又造出了一個新禍患。韓馥無法理解。既然想拯救社稷,既然有前車之鑑,大臣們爲什麼還要重蹈覆轍?

晉陽朝廷不是一個獨立的朝廷,而是從長安朝廷分出來的,是長安朝廷的一部分,主要構架是長公主、長公主府、太傅府、驃騎大將軍府和監御史府。以長公主和四府代替朝廷處理國事,換句話說,除了韓馥兼領監御史外,冀州和各地州郡沒有一個人在這個朝廷裡。

冀州和各地州郡本來就是隸屬大漢朝廷的州、郡、縣三級府衙,各府諸吏當然沒資格要求進入這個朝廷。即使要進,也是這四個府裡的掾屬,成了長公主、劉虞和李弘的僚屬,這肯定沒人願意。晉陽朝廷裡既然沒有各地州郡的人,沒有討董聯盟的人,那這不是擺設是什麼?我們憑什麼要聽李弘的?這和讓我們聽董卓的有什麼區別?

這個朝廷如果設在冀州,等於就是受過去討董聯盟的控制,那各地州郡官吏當然能接受它。但現在沒有人願意接受晉陽朝廷的指令,因爲大家都認爲那是李弘控制下的朝廷,是受李弘挾持的朝廷。這其實很好理解,如果朝廷設在冀州,李弘不可能放棄北疆獨自到冀州來,而且那時李弘也不可能放棄北疆軍政了。

李弘之所以願意放棄北疆軍政,其目的顯然是想留住長公主,挾持朝廷。北疆十六郡的太守幾乎都是李弘的人,而且北疆大軍遍佈各地,這個北疆軍政李弘可以隨時拿回去,他交不交其實都是一回事。韓馥很難理解的是,這個北疆軍政是去年李弘從朝廷手上搶去的,現在李弘交出來了,怎麼反而成了李弘對朝廷忠心耿耿的證明?

長安朝廷希望靠太傅劉虞來制約李弘,這簡直是個笑話

。董卓的例子就擺在那裡,他是怎麼攫取權柄的?就是拿刀砍去的。你不給我,我就殺你。前太傅袁隗應該比今太傅劉虞有權有勢吧?結果如何?袁隗還不是敗在董卓的刀下。李弘比董卓更加兇殘陰毒。董卓還沒有進洛陽的時候,李弘就帶着大軍南下威脅天子和朝廷了,就這種人會拱手放棄權柄?至於什麼故主之情,那都是狗屁。和李弘談什麼故主?他就是一個鮮卑人的奴隸,是個蠻子,你和他談什麼故主之情?和一頭豹子談故主之情,還不如拿一把刀直接去砍他來得實在。

韓馥說了一大堆,最後的意思是這個機會萬萬不能錯過。長公主和朝廷必須要設在冀州。北疆錢糧緊缺,冀州供應有限,李弘看樣子馬上就要打洛陽了。等他打洛陽的時候,我們再談這個事。那時,由不得他不答應。至於北疆軍政,他還不還都是一回事,我們也不會主動派人到北疆去招惹他,去奪他的權。只要他攻打董卓,我們就給他供應一部分錢糧。不管怎麼說,大家都是一殿之臣,都是爲了討董興國嘛。

劉恭、耿武、閔純、李歷三人支持韓馥的意見,尤其是劉恭,言詞非常激烈,對李弘和朝中的一幫大臣大肆抨擊。

審配出言反對。

當前的形勢很明顯。晉陽朝廷要立即建,爲什麼?討董聯盟經過黃巾軍暴亂、袁閥分裂、袁紹和長安朝廷決裂後,已經成了一盤散沙,急需有人出面再次把各地州郡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以便應對明年嚴峻的局勢。明年和今年一樣,有黃巾軍之禍,有董卓之禍,但更嚴重的是有流民之禍和糧荒之禍。所以,各地州郡必須要抱成一團,度過難關。長公主和晉陽朝廷的建立,正好給了各地州郡一次重新集結力量的契機。

冬天馬上就要到了,黃巾軍要休戰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得到一段時間的修整。趁着這個機會,我們可以利用晉陽朝廷來重新整合各地州郡的力量。這樣到了明年春天,我們就能以最強悍的實力攻擊黃巾軍。如果按照大人的辦法,等到李弘攻擊董卓之後,我們以錢糧來威脅李弘把長公主送到冀州,再把朝廷建在冀州,那時間和機會就都錯過了。

其實,大人對這件事過慮了。李弘和董卓要兩虎相爭,李弘暫時對冀州沒有危險,而且他爲了緩解北疆的財賦錢糧危機,無論如何都不會爲了權力分配的事和冀州鬧翻,這個朝廷暫時設在晉陽並沒有什麼關係。

過一段時間後,他會很自覺地把長公主和朝廷送到冀州。爲什麼?

張溫等老臣把長公主和朝廷留在晉陽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是制約和削弱李弘的權勢,利用他的武力振興社稷,最大程度地減小李弘對社稷的危害。李弘不是白癡,他怎麼會拿刀割自己的脖子?他怎麼可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權勢被奪,部下離散,一步步走上必死之路?

李弘於是想了個以退爲進的辦法。李弘爲什麼要主動放棄北疆軍政?他不是爲了要留住長公主和挾持朝廷,而是爲了要逼走長公主和朝廷。

李弘放棄了十六郡軍政,撤銷州一級府衙,那劉虞呢?劉虞行丞相事,他主掌權柄,他不能不帶頭響應。以劉虞的爲人和宗室大臣的身份,他必定會放棄幽州軍政,主動撤銷幽州牧府

。那麼,還剩下誰?剩下大人、兗州牧劉岱和豫州牧孔?。兩位上卿主動放棄各自手中的地方軍政大權,你們三位怎麼辦?不放?顯然不可能。放,大家又擔心朝廷被李弘所控。尤其是冀州,冀州牧府一旦被撤銷,冀州軍政到了朝廷手上,李弘就徹底控制了冀州的錢糧,我們也就再也無法制約李弘了,因此這冀州的軍政大權是萬萬不能放。

那怎麼辦?只有朝廷讓一步,把長公主和朝廷遷到冀州。長公主和朝廷到了冀州,李弘又要吵了,他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再把北疆軍政要回去。其實,就象大人所說,這個北疆軍政不管李弘還不還,都是他的,誰願意到北疆去招惹他?

朝廷設在晉陽,就象長公主拿着一把刀架在李弘的脖子上,李弘避之惟恐不及,怎麼會留下?所以大人不要擔心朝廷的事,你什麼事都可以答應,只要不答應放棄冀州的軍政大權就行了。

韓馥和劉恭等人不得不承認審配分析的有道理,但李歷的一句話讓韓馥疑心大起。

“正南兄,大將軍對你有救命之恩,你可不能因此幫助大將軍欺騙大人,耽誤振興社稷的大業啊。”

韓馥頓時疑心大起。

審配無奈說道:“這樣吧,我代大人到河內去一趟,問問袁大人的意見。不管怎麼說,現在大人還是尊奉‘承製詔書’,聽從袁大人的調遣嘛。”

韓馥臉色更加難看了,他十分不高興地揮手說道:“那你就去跑一趟,快去快回。”

十月下,河內,懷城。

黃巾軍要準備上山過冬了,黃巾軍諸部在各地戰場上隨即轉入了守勢,連通冀州和河內之間的馳道逐漸被官軍控制。

審配一路暢通無阻地到了懷城。袁紹聞訊,和許攸、郭圖、荀諶等人到城外相迎。衆人互相寒暄一番後,袁紹笑道:“正南是不是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消息?”

審配搖搖頭,“好消息是大人心願得償,壞消息是社稷前途渺茫。”隨即他把張溫等老臣準備在晉陽建朝的事詳細說了一遍,“長安朝廷巧妙地避過了皇統之爭在外建朝,這是我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不過,能迅速建朝,終歸實現了大人重新整合討董聯盟的想法,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啊。”

“看樣子我那一刀沒白砍。”袁紹笑道,“長安朝廷裡的那些大臣們總算頭腦清醒了。這個辦法不錯,社稷振興有望了。將來社稷穩定了,我們給冤死的四位大臣樹個碑,以感謝他們爲大漢社稷做出的犧牲。”接着他問道,“正南,你剛纔說前途渺茫是什麼意思?是說我嗎?”

審配點點頭,“從馬日?走進鄴城開始,他自始至終就沒有提到過大人。關於建朝的事,大人更不在他們的視線之內。也就是說,大人和討董聯盟已經被長公主和這個即將籌建的朝廷代替了。大人在他們眼裡,不過就是個渤海郡的太守而已。我親自趕到河內來,就是想問問大人,大人打算束手待斃?”

袁紹神色略顯尷尬地笑笑

審配隨即把韓馥和冀州府的意見說了一遍,“我說要到河內問問你,韓大人顯得極爲不高興。大人,如果長公主和朝廷遷到了冀州,你的處境……”

袁紹和衆人互相看看,鄙夷地笑道:“你們說,我叔叔怎麼會看上韓馥?怎麼會把他安排在冀州?”

“走吧,我們回城再說。”

審配的意見沒有得到許攸等人的完全同意。

許攸、辛評、逢紀、郭圖等人認爲把長公主和朝廷放在晉陽好,荀諶、陳琳兩人則同意審配的意見,他們認爲放在冀州好。但所有人都有個共識,那就是冀州牧韓馥無法利用冀州的錢糧控制這個朝廷,控制整個大局。這幾年冀州對於振興社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控制了冀州,也就等於控制了這個朝廷,控制了國家權柄。無論長公主的身份多麼尊貴,太傅劉虞的權勢多麼顯赫,驃騎大將軍李弘的武力多麼強悍,最後都要錢糧,沒有錢糧,說什麼都沒用。

袁紹揹着手,一直低頭來在回踱步。許攸看着他,低聲問道:“大人,你看,是不是應該動手了?”

“不,不要急,還沒到時候。”袁紹搖手說道,“我們首先必須考慮清楚,晉陽朝廷的權力應該怎麼分配,這非常重要。”

這幾年,我們不是平叛就是討董,還要預防天災人禍,相當於在三個戰場上同時作戰,所以我們要想盡快穩定社稷,必須要整合所有力量。如果動亂時間太長,根基被毀,社稷恢復起來就難上加難了。驃騎大將軍的武力是我們能否儘快振興社稷的決定性力量,因此,我們現在不但不能壓制和掣肘他,反而要儘可能幫助他,讓他發揮最大的武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董卓。

董卓的勢力只是京畿一地,十幾萬大軍,但黃巾軍遍佈三四個州,上百萬兵力,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在朝廷衰微,錢糧匱乏的情況下,我們再想象幾年前一樣輕鬆擊敗黃巾軍已經不可能了。所以我們只有先擊敗董卓,等董卓敗亡後,我們再集中所有力量平叛。基於這一點考慮,我認爲,冀州要以最大的力量幫助北疆,但韓馥這個人辦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這個人必須要拿掉。但現在拿掉韓馥,阻力太大,必須要得到李弘的幫助,也就是說要得到晉陽朝廷的幫助。但李弘不可能幫助我,在我和韓馥之間,他更願意選擇韓馥。我們應該怎麼辦?

“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皇統之爭,讓李弘背上挾持公主和晉陽朝廷的罪名,讓李弘成爲第二個董卓,讓長公主和朝廷失去作用。”袁紹看看衆人驚異的目光,微微一笑,“如此,則大事可定。”

何謂皇統之爭?我們重建皇統。重建皇統有什麼好處?可以重建真正意義上的朝廷,天子、三公、九卿、百官俱齊。從社稷到黎民,人人可以從中收益,所以沒有人會不答應。那誰做皇帝?太傅劉虞。劉虞乃東海恭王劉強的六世孫,宗室中聲望最隆之人,擁戴此人爲帝,必定振興我大漢。

問題是,劉虞會答應嗎?不會。長公主會答應嗎?不會。驃騎大將軍李弘會答應嗎?他傻了。反對?他不敢。冀州和我們都竭力擁戴劉虞爲帝,劉虞又是他的故主,對他恩重如山。他敢說什麼?答應?他更不敢?先帝的兩份遺詔就在他手上,他敢答應?他只有不說話

好,我就是要他不說話。

我們一旦要擁戴劉虞爲帝,劉虞必定要匆忙逃離晉陽。將來勤王討董成功,天子主政,劉虞死定了。劉虞逃離洛陽,晉陽朝廷由誰主掌權柄?驃騎大將軍。

長公主、劉虞、張溫等等,包括北疆諸吏,他們在驃騎大將軍不敢說話的時候,怎麼想?

好,至此爲止,驃騎大將軍的真面目暴露於世,他是董卓第二,而且比董卓更加殘暴,更加狠毒,更加卑鄙,他不但背叛先帝,還陷害自己的故主,這就是我大漢國的驃騎大將軍。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晉陽朝廷瀕臨崩潰,冀州斷絕對北疆的支援,我還是討董大軍的車騎將軍。到了那時,驃騎大將軍就要和我談談了。

我的條件很簡單,拿掉韓馥,我做冀州牧,我成爲晉陽朝廷的三公之一,我代行丞相事,我和驃騎大將軍共掌權柄。

晉陽朝廷一分爲二。我居冀州,主掌大漢行政;驃騎大將軍居晉陽,主掌大漢軍事。長公主和長公主府居晉陽。這個代理國事的長公主,還是留給驃騎大將軍爲好,這可以讓他天天想起先帝對他的恩寵,讓他誓死效忠於大漢效忠於天子。

書房內靜寂無聲。

良久,荀諶才輕輕問道:“大人,如果驃騎大將軍憤而駁斥呢?”

“那時,他在河東,不在晉陽。”袁紹說道,“劉虞到了晉陽,李弘就不會留在河東了,難道他還不相信劉虞?”

“韓馥會擁戴劉虞爲帝?”許攸懷疑地問道。

“這件事,子遠和正南去辦,我相信你們會有許多辦法,會讓韓馥高高興興地答應。”袁招望着他和審配笑道,“另外,我會派人告訴劉岱、袁遺、張邈、王匡等人,我會聯合各地州郡一起聯名上奏。”

“如果驃騎大將軍和我們再度決裂怎麼辦?”

“不可能的。”袁紹自信地笑道,“李弘要想得到冀州的錢糧,要想緩解北疆危機,只有和我聯手,舍此以外,別無他途。”

“這件事你們要秘密進行,千萬不要走漏了風聲。”

“正南,你先回鄴城。”袁紹說道,“你告訴韓馥,我渤海郡鼎力支持韓大人。”

審配躬身答應。

“前段時間,我請你幫我徵辟沮授和田豐兩位先生,這事怎麼樣了?如今社稷危難,他們怎麼能待在家裡看書唸經,不問國事?”

審配笑道:“過完年,大人去信催一催,他們應該會來的。”

袁紹大喜,“好,好,多謝正南了。”

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六節經學與周禮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正視歷史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四節
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六節經學與周禮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正視歷史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