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

大漢國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三月。

三月初一,凌晨,清亭。

公孫瓚就象一頭暴怒的猛虎,高聲咆哮着,聲嘶力竭的叫聲隨着呼嘯的寒風傳出很遠。

守衛在大帳四周的衛士們神情很緊張,一個個忐忑不安。

“袁本初這個混蛋,竟敢騙我。我要立即殺回去,我要剝了他的皮,滅了他的族。”公孫瓚睚眥欲裂,不停地揮動着雙手,一邊高聲怒罵,一邊激動地在大帳內走來走去。

嚴綱、單經等人也在一旁罵罵咧咧。一個盔甲不整的軍司馬跪在地上,關靖正俯身低聲問話。

公孫瓚今天率軍一路攻殺,連續推進四十里。到了清亭後,他看到暮色將臨,隨即命令大軍紮營,準備明天再戰。由於大軍攜帶的糧草輜重非常有限,入夜之後,他急忙命人連夜趕回甘陵城催運糧草。

關靖提醒他,說大軍現在在界橋作戰,距離甘陵城有一百里,無法保護甘陵城,因此甘陵城的駐防非常重要。爲了不讓城內的駐防軍隊減少,還是派一部兵馬回去押送糧草前來爲好。於是公孫瓚就派一位軍司馬帶着兩千人急返甘陵城。到了夕烽亭,這支軍隊突然遭到了伏擊,差點全軍覆沒。

“你看清楚了,確實是冀州的軍隊?是袁紹的人馬?”

那位軍司馬膽怯地看看公孫瓚,連連點頭。關靖揮手讓他退下,“大人,再派人到夕烽亭打探。”

“士起兄,我們是不是連夜再打回去?”嚴綱問道,“我們糧草不多,恐怕很難堅持。”

“不行。”公孫瓚大聲說道,“再打回去,我們正好中了李弘和袁紹的詭計。”公孫瓚用力拍拍案几上的地圖,“此處距離雲亭三十里,距離夕烽亭四十里。如果大軍被困在雲亭和夕烽亭之間,我們就死定了。”

“大人的意思是……”嚴綱疑惑地望着地圖,小心翼翼地問道,“繼續攻打李弘?”

“對,我們一直打過去,打過界橋。”公孫瓚咬咬牙,“不惜一切代價,先突圍。只要過了清河,我們就可以經安平國北上,迅速脫離險境。(79文學網)”

“大人的想法很正確。”關靖非常贊同,“此處距離界橋十里,突圍的路程很短。另外,北疆軍雖然今天是詐敗誘敵,但他們爲此付出了很大代價,兵力有一定折損。相比起來,我們打李弘要比打袁紹更有把握些。”

“打界橋,我們和李弘誓死相搏,這是袁紹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短期內他不會積極參予圍攻。”關靖指着地圖,繼續說道,“我們立即派一支人馬到雲亭阻擊冀州軍。明天,我們集中所有力量攻擊清河,爭取儘早渡河北上突圍。”

單經提出了不同看法。北疆軍的實力有目共睹,而且他們還有清河這道天然屏障,一旦大軍攻擊受阻,被擋在清河南岸,我們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

袁紹的兵力只要三萬,最多不超過四萬。他又要包圍甘陵城,又要在夕烽亭阻擊我們,兵力明顯不足。另外,從夕烽亭方向突圍,地形更有利於我們的進攻。從這裡到甘陵國,沒有河流,大軍可以順利推進。我們擊敗袁紹後,可以迅速得到甘陵城糧草輜重的補充,可以重整兵力,和李弘、袁紹再戰。後期我們即使要退兵渤海,也可以很安全地退回去。

關靖反對。對面的北疆軍只有兩萬多人,兵力比袁紹更少。我們打李弘,袁紹不會立即傾盡全力參予圍攻,但我們要打袁紹,李弘卻肯定要趁機撲過來吃掉我們。至於糧草,大軍本身所帶的加上北疆軍丟棄的,大約可以支撐五六天。這五六天內由於我們要連番激戰,軍隊人數會急劇減少,這樣我們支撐的時間會更長。有這麼長時間,難道我們還不能擊敗北疆軍,越過界橋?

“但是三四天之後,如果我們還沒有渡過清河,袁紹定會發動攻擊,那時我們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如何應對……”單經憂慮地問道。

“按時間推算,黃河很快就要開河,田楷和劉備馬上就能趕到甘陵國。”公孫瓚冷笑道,“高唐城距離甘陵國只有一百里,田楷和劉備轉瞬及至,我就不相信袁紹有這麼大的膽子,敢在這種情況下還對我發動圍攻。”

“袁紹是頭狐狸,不會做吃虧的事。”關靖笑道,“我們只要在雲亭堅守不退,大量消耗他的兵力,袁紹馬上就會縮回去。我們退兵渤海、河間,北疆軍佔據冀州西部的四郡,袁紹佔據魏郡、安平和甘陵。冀州就此一分爲三,將來熱鬧了。”

“立即派人趕到高唐,請田楷和劉備急速來援。”公孫瓚大手一揮,毅然說道,“天一亮,我們猛攻界橋。”

凌晨,避風亭。

昨天,劉備帶着兩千人馬率先渡過黃河,越過緊貼黃河的大河故瀆,平安到達避風亭紮營。

大帳內,燭火通明。翅備、關羽、張飛、簡雍等人圍坐在一盆炭火四周,低聲笑談。

去年十二月,田楷和劉備率軍殺過黃河後,大大小小打了數十戰,非帶艱苦。許多時候將士們都是在冰天雪地裡和黃巾軍浴血奮戰,由於幽州將士比黃巾軍更適應這種嚴寒氣候,他們連戰連勝,一路高奏凱歌。

田楷和劉備率軍殺到齊國的臨淄城後,出城迎接他們的是校尉鄒靖。老友相逢,大家都很激動。經過鄒靖的介紹,他們才知道青州刺史焦和已經在去年秋天病逝了。青州黃巾軍的勢力太龐大,焦和無法擊敗他們,只好帶着青州軍據城死守,天天焚香求神,日夜盼望援軍來救。援軍沒有盼到,焦和卻因爲憂鬱成疾,一病不起,死了。

焦和病逝後,老將鄒靖勉強支撐大局。鄒靖資歷很老,他曾隨前護羌校尉段熲參加過平定西涼的羌人叛亂,後在京中任職北軍中候、屯騎校尉。段熲任職太尉後不久因罪下獄自殺,鄒靖受到牽連,被朝廷罷職歸家。黃巾起事後,再次被朝廷徵辟到青州任職校尉,負責平定黃巾之亂。

在鄒靖的幫助下,盤駐在青州北部四郡國的黃巾諸部遭到了沉重打擊。黃巾軍無法抵擋,加上士氣低沉,紛紛逃入兗州境內的泰山避難,或者到東郡、濟北國等地會合大帥司馬俱。二月上的時候,鄒靖在田楷和劉備等人的擁戴下,暫領青州刺史,大力安撫青州百姓,重建郡國府衙。

這時,公孫瓚的書信送到了,他在沒有任何聖旨的情況下,以自己奮武將軍的身份,任命田楷爲青州刺史,劉備爲平原郡太守,鄒靖爲濟南國國相。一個將軍竟然任命自己的下屬爲一方州郡大吏,這還是聞所未聞的事。袁紹任命州郡大吏,好歹還有個“承製詔書”充充門面。公孫瓚乾脆連門面都不要了,我的拳頭硬,我說了算。

鄒靖當然不能忍受,也不能接受,但面對青州滿目瘡痍,餓殍遍野的現狀,面對幽州郡千里救援之情,在田楷和劉備等人的勸慰下,他也只好眼含淚水,步履蹣跚地帶着數千人馬去了濟南國。國將不國,民生凋敝,生靈塗炭,此時此刻,再爭這些毫無意義的祖制、律法還有什麼意義?先讓百姓安寧修養,吃飽穿暖再說吧。

公孫瓚同時在書信中詳細敘說了冀州近況。驃騎大將軍已經到達界橋,北疆軍和幽州軍之間的大戰已經不可避免,請兩位兄弟速速北上相助。

田楷、劉備隨即商議出兵北上相助公孫瓚攻打李弘和袁紹一事。

在三個月的轉戰征伐過程中,田楷和劉備的軍隊都有不小的損耗。兩人爲了補充兵力,一路上從黃巾俘虜中徵募了大約兩萬多人,使青州軍的兵力迅速達到了三萬人。田楷手頭拮据,他直言不諱地告訴青州軍的將士們,目前社稷危難,大漢傾覆在即,我等身爲大漢臣民,當以拯救社稷爲己任。既然此身都可以爲國捐軀,還要錢財幹什麼?所以你們回去告訴士卒,沒有軍餉,現在大家能吃飽肚子就非常不錯了。將來青州穩定了,社稷安定了,大家也就有錢了。

軍隊是有三萬,但不能都去北上支援,考慮到青州的安全,考慮到在一旁虎視眈眈的黃巾軍,必須要留一部分軍隊駐防青州,否則這幾個月白忙了。田楷決定留一半軍隊駐守青州四個郡國,劉備率五千軍先到平原郡做好渡河準備,自己領一萬大軍隨後就到。請鄒靖回臨淄城主持青州諸事。

劉備到了高唐城沒幾天,黃河就開河了。

劉備和大家閒聊了一會,話題隨即轉到冀州戰事上。

青州這兩年烽煙四起,百姓不是逃了死了就是被黃巾軍裹挾而去,田地荒蕪,顆粒無收,根本沒有錢糧。青州要想恢復生機,必須要得到冀州的幫助。

目前這一萬五千大軍所需的糧草要到甘陵國才能得到補充,所以大家都非常急於趕到甘陵城和公孫瓚會合,不過想到驃騎大將軍李弘就在界橋,劉備和衆人心裡都有點不是滋味。

早在李弘率風雲鐵騎南下冀州攻殺張牛角的時候,自己和關羽、張飛等人就認識了李弘,雖然只是匆匆一面,但卻給自己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後來薊城大戰,攻殺張純張舉的時候,雙方再次見面,但那時李弘已經是聲名顯赫的將軍了。再後來發生的事,讓自己和部下們既遺憾也很感動。

自己在中山國安熹縣殺了中山國府的督郵之後,率衆潛逃,身爲徵北大將軍的李弘不但派人在太行山一帶四處尋找自己,還親自上書先帝爲自己求情。自己後來被先帝特赦,並且效命於大將軍帳下。當大將軍何進把這一切告訴自己的時候,自己當時真的非常感動。

不過,讓自己引以爲憾的是,早知道徵北大將軍這樣看重自己,爲什麼自己當初不到北疆避禍呢?如果到了北疆,追隨李弘征戰塞外,征戰大漠,笑飲胡虜血,揚鞭狼居胥山下,建下蓋世功勳,也不枉爲人一遭。終身的遺憾啊。

無論爲公爲私,自己都不願意和李弘爲敵。當初自己極力勸說公孫瓚出兵青州,就是存了很大私心,但此事過去幾個月之後,自己再一次踏足冀州,並且直接面對驃騎大將軍李弘。我該怎麼辦?

李弘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像董卓一樣的禍國奸侫還是一心要拯救社稷的大漢柱石?他是不是象過去一樣,依舊是大漢國的英雄?

沒有人知道答案。今日天下一片混亂,像自己這樣的人根本不知道詳細情況。由於戰火四起,消息閉塞,自己甚至不知道天子是活着還是死了。這兩年到處都有人傳言天子死了,漢祚已經斷絕了。自己位卑權輕,平時接觸的也是一般官員,哪裡知道這消息是真是假?

自己曾問過公孫瓚,公孫瓚非常肯定地說,天子早就死了,早在董卓廢黜少帝之前就被殺了。他還告訴自己,劉虞、張溫、盧植、李弘等人之所以要在晉陽重建朝廷,以長公主代領國事,就是因爲天子死了,大家才這麼做的。否則,誰敢另建朝廷?那可是叛逆大罪。難道你不相信老師盧植?

公孫瓚認爲李弘和董卓、袁紹一樣,都是禍國奸侫.真要說起來,李弘的罪狀還不止十條。遠征大漠前,他兵逼京畿,從天子和朝廷手上搶去了北疆十六郡的軍政大權。從大漠歸來後,他遲遲不願出兵洛陽攻殺董卓。後來李弘出兵了,但他不打董卓,反而打袁紹,令人匪夷所思。接下來他又搞什麼制衡,妄圖瓜分社稷,割據一方。再接下來他所做的禍國之事就更多了。這種人如果不是大漢逆賊,誰是?

我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不會錯的。既然公孫瓚這樣說,那自己還能說什麼?

自己心存疑慮,曾託人給劉虞帶去一封信,問的也是這事。老大人,我到底應該怎麼做?怎樣才能拯救社稷?但此信一去杳無音信,石沉大海。

既然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那就只能跟在公孫瓚後面,走一步看一步了。

帳簾掀開,寒風呼嘯,炭火火苗“呼”一下衝向劉備。正在低頭沉思的劉備駭然心驚,猛地擡起頭來。

一個渾身汗透的斥候半跪在地上,氣喘吁吁地說道:“稟報大人,大事不好。”

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中)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轉貼東漢和帝后鹽鐵不再官府專賣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正視歷史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
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中)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轉貼東漢和帝后鹽鐵不再官府專賣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正視歷史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