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

四月初,董卓到達長安。

公卿百官相迎於長安城三十里以外。董卓下馬和衆人一一見禮,互道辛苦。

看到御史中丞皇甫嵩,董卓非常抱歉地說道:“義真兄,洛陽之事尚請原諒,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希望你能諒解。”

皇甫嵩一笑置之。回城的路上,董卓特意邀請皇甫嵩與其共乘一車,徵詢解決京畿危機之策。若論打仗,董卓自認不比皇甫嵩差,但若論治國,董卓還是很敬佩皇甫嵩的。當年黃巾暴亂,京畿告急,社稷動盪,先帝急召皇甫嵩問策。皇甫嵩不慌不忙,獻了四條平叛之策。後來的事實證明,先帝當時如果全部聽從了皇甫嵩之議,社稷也許早就穩定了。

皇甫嵩嘆了一口氣,“要解今日危局,就看大人能不能忠心輔佐天子,以德治天下了。如果大人還是不能放棄嚴刑峻法,血腥殺戮,甚至肆意踐踏大漢律,胡作非爲,其後果……”皇甫嵩看看面帶笑意的董卓,繼續說道,“在前朝的歷史上,這種敗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大人應該非常清楚。”

董卓揮揮手,無奈地說道:“以德治天下?我倒是想以德治天下,可我總要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吧?我如果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保障,我還治什麼國?義真兄,我是真心求教,你就不要拿這種話來敷衍我了。現在的形勢你都知道,我爲什麼這麼早回長安,你大抵也能猜出幾分。我已經走到絕境了,再無退路了。你以爲我真的願意回到長安?我真的願意接受豹子的制衡之策?我堂堂大漢國的相國,握天下權柄,掌十萬雄兵,竟然受制於一個武夫,被一幫叛逆任意凌辱,眼看着社稷傾覆卻無力挽救,我這也算是輔弼重臣?我當真無力迴天了?”

皇甫嵩專注地看着他,連連搖頭,“我不是敷衍你,如今真的只有這個辦法了。”

皇甫嵩接着把三方制衡的後果詳細說了一遍。北疆左右逢源,一家獨大,實力越來越厲害。關中被困,受制於人,越來越窮苦。州郡失去制約,權勢膨脹,聯盟勢必要解散。最後的結果是皇權沒落,關中崩裂,州郡互相征伐,而北疆也將因此失去對制衡的控制,陷入生存絕境。豹子所建議的這種外部制衡雖然可解一時之戰亂,但它的確是一個亡國之計。所帶來的將是無窮災難。

皇甫嵩提出了自己的內部制衡之策。這個建議他在給李弘的信裡曾經說過,但李弘沒有聽他的。反而反其道而行之,走上了根本相反的一條路。內部制衡是董卓、李弘和士人在朝堂上的三方權力制衡,也就是說,董卓要做出巨大的讓步。皇甫嵩說,周公、伊尹、霍光之所以能夠成功輔佐幼帝治理天下,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爲他們的威望和權勢,而是因爲他們都是天下最厲害的權術大家,他們知道何時應該制衡權勢,何時應該獨攬大權,何時應該適度放權。治國和打仗有時候很相似,都要根據不同形勢迅速制定出以最小代價換回最大勝利的決勝之策,而今天的決勝之策就是內部制衡。

董卓沉思良久。皇甫嵩這個辦法是有道理,如果今日朝堂上的相國大人是皇甫嵩,那麼這個辦法的確能挽救目前的危局,可惜,今天的相國大人是董卓,沒有人相信他,包括皇甫嵩自己。那皇甫嵩提出這個建議幹什麼?董卓笑着問道:“義真兄能說得具體一點嗎?”

“聯合袁紹袁術,打擊掣肘李弘。”

皇甫嵩解釋道,相國大人退出洛陽,看上去暫時擺脫了危機,掌控了主動,但其實是把自己送進了絕境,把主動讓給了北疆。北疆一旦解決了災民、屯田和戍邊問題,實力大增,他想幹什麼都可以,無論是打長安還是佔洛陽,都是舉手之勞,所以當前最迫切問題是制約北疆。

大人把朱儁留在洛陽幹什麼?當真是因爲朱儁的子弟都在北疆,可以取得李弘的信任?大人顯然另有目的。大人一定知道朱儁根本不贊成北疆的做法,他會想盡一切辦法破壞制衡,而大人正是想利用朱儁破壞制衡,從而有效牽制北疆。另外,大人還想利用朱儁的種種做法激怒李弘,挑起北疆內部的爭鬥,迫使李弘和李瑋、朱穆等人反目成仇,大幅削弱北疆的實力。李弘沒有了李瑋,也就等於斷了一隻胳膊,成了三條腿的跛腳豹子了。不過,大人的這個計策只能應急,不能徹底解決危機。

要想徹底解決危機,大人必須要聯合袁紹袁術,慫恿他們攻佔洛陽。外部制衡的關鍵就是洛陽,誰都不能進洛陽,誰進洛陽,制衡就要被打破,所以李弘會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洛陽。只要雙方在洛陽打起來,李弘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北疆的兵力和糧餉損耗也會越來越大,北疆將變得步履維艱,岌岌可危,而李弘將因此陷進洛陽那個泥譚無法自拔。尤其重要的是,洛陽戰事一起,大人就把當前的危機悄悄轉嫁給了李弘,大人可以迅速掌控主動了。

大人和袁紹袁術聯手,肯定要做出很大讓步,但這種讓步是值得的。大人可以因此得到各地州郡的糧食和物資,可以迅速恢復朝廷因爲遠征大漠而遭受到的巨大損害。朝廷有實力了,天子有威勢了,那時,無論是北疆還是各地州郡,迫於大漢天威,只能低頭認罪。如此一來,內部制衡就可以迅速實現,而社稷也能因爲大人的天縱之才得以迅速穩定下來。

董卓對皇甫嵩所描敘的美好前景沒有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和袁紹、袁術握手言和。

正如皇甫嵩所言,董卓爲了牽制和打擊豹子。他在離開洛陽前下令殺了袁隗一家,想以此來激怒袁紹袁術向洛陽發起猛攻。同時,他爲了給雙方創造攻擊的機會,又故意留下了朱儁。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這種辦法竟然是轉嫁危機,控制主動,把外部制衡轉化爲內部制衡的先決條件。他有點洋洋得意了,對皇甫嵩也更加佩服,只是他對聯合袁紹袁術沒有信心,對割讓權柄的事更是一百個不願意。洛陽之禍歷歷在目,如果自己不是及時獨攬了大權。恐怕現在早就象何進一樣給埋在北邙山下的亂墳崗裡了。朝堂之上的確需要權勢制衡,但那是大臣之間的制衡,而不是大臣聯合起來和自己對着幹的制衡。

皇甫嵩先勸說自己以德治國,然後又拋出這個建議。無非就是想削弱自己的權勢,打擊豹子的勢力,扶植袁紹袁術等士人,然後等將來天子長大了,主政了,時機成熟了,再把自己和豹子當作逆臣賊子給殺了。

董卓暗暗地罵了幾句,臉上堆出景仰之色,連聲誇獎。然後問道:“義真兄,此時,袁紹和袁術會願意向天子請罪?我看很難啊。”

皇甫嵩拱手說道:“只要大人忠心爲國,這事就不難。”

===

董卓拜見了天子,然後和三公大臣、尚書檯諸臣商議了一下朝政,深夜時分方纔回到相國府。

他連夜召見了劉艾和田儀,把皇甫嵩的建議說了一遍,“內部制衡的事,我們先撇開不談,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糧食,要解決糧食問題,我們就要利用豹子和叛軍在洛陽糾纏不休的時候,伺機招撫叛軍。你們看這事應該怎麼辦?”

劉艾和田儀對皇甫嵩的建議大爲敬佩。劉艾讚道:“皇甫大人的確是國之棟樑。如果豹子早在正月的時候得到了皇甫大人的這個計策,然後他下定決心放棄北疆,那今天的洛陽就是大人、驃騎大將軍和袁隗三人共掌權柄了,我大漢社稷也就不至於出現今日的危局……”

董卓不滿地罵道:“你什麼意思?皇甫嵩想我死,你難道看不出來?”

田儀苦笑道:“有驃騎大將軍在朝,大人穩如泰山,無論如何也不會象今天這樣……”他遺憾地搖搖頭,接着說道,“皇甫大人雖然沒有說出如何招撫袁紹和袁術,但其實他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

董卓疑惑地看着他,“叔平,你快說,繞***幹什麼?”

“皇甫大人現在說出此計,是因爲他非常有把握我們能招撫袁紹和袁術。”田儀說道,“原因就在於青、兗、徐、冀四州爆發的蟻賊叛亂。據我們的消息,這場叛亂的規模非常大,有數百萬人蔘加,黑山蟻賊也已經下山了,其危害和波及的範圍和中平元年爆發的那場叛亂相差無幾。如果各地州郡不能及時剿殺,其後果非常可怕。到了今年冬天,假如蟻賊未平,袁紹他們不要說攻打洛陽了,就連他們自己都要找地方存身了,而更爲嚴重的是,北疆如果因此而崩潰,驃騎大將軍勢必要盡起大軍,包括大漠上的數萬胡族鐵騎,一起南下平叛。大家都沒有吃的,不打怎麼辦?到時,大漢社稷不是能不能存亡的問題了,而是大漢社稷根本就不存在了,大漢沒了。”

“袁紹也罷,袁術也罷,韓馥、孔伷也罷,他們舉兵叛亂其實不是爲了社稷,而是爲了門閥家族的利益,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爲了權勢,但一旦社稷沒了,哪裡還有權勢?”田儀手捻短鬚,十分自信地說道,“現在憑袁紹和袁術的力量無法攻佔洛陽,久攻不下之後,他們肯定要怨恨李弘,而他們的後方戰火紛飛,情況又非常危急,叛軍因此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內部分裂也就成了必然。此時,只要天子以平定蟻賊叛亂、拱衛社稷爲藉口,派人出關招扣撫,一定能成功。”

董卓恍然大悟。

田儀繼續說道:“只要韓馥、橋瑁、孔伷這些人同意和我們聯手壓制李弘,那就算受撫了,我們不但可以赦免他們的罪責,還給他們加官晉爵,這樣糧食問題也就解決了。袁紹和袁術沒了這些人,兩個人還玩什麼?就算袁紹和袁術不願受撫,不願回京,我們也一樣赦免他們,一樣給他們加官晉爵,只是如此一來,兩人叛逆的嘴臉就暴露無疑了,必將受到天下人的指責。”

“我們還可以藉此招撫的機會,以離間之計分化袁紹和袁術,讓他們互相猜忌,這樣將來大人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控制朝堂上的權勢制衡。”劉艾笑道,“幾個月後,當我們回到洛陽時,也許他們都已經不在了。”

董卓大笑,“哪有這麼便宜的事,你們想得太美了。”接着他擔憂地說道,“就算我們招撫成功,又如何逼迫李弘放棄三方制衡,接受我們的建議,回朝任職呢?這頭豹子可不好馴服啊。”

“大人怎麼把大司馬劉虞劉大人忘記了?”劉艾提醒道。

“你不說,我真的忘記了。”董卓笑道,“他跑得太遠了。”

шшш. тtkan. c○

===

過了幾天,天子下旨,轉拜大司馬劉虞爲太傅,接旨後立即趕赴長安任職。

天子下旨,以驃騎大將軍李弘領大將軍事,暫駐於晉陽主掌北疆軍政。

天子下旨,以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毋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環等五人爲招撫使,到冀州、兗州、河內等地招撫袁紹、王匡、韓馥、橋瑁、張邈等人,希望他們能以社稷爲重,立即罷兵,各自率部平定境內的叛亂。

天子下旨,以宗正馬日磾、御史中丞皇甫嵩、尚書令丁宮爲招撫使,出武關到南陽、穎川等地招撫袁術、孔伷、李旻、孫堅等人。天子同時下旨,以後將軍袁術兼領南陽太守,拜孫堅爲破虜將軍。

天子下旨,由於益州牧劉焉給朝廷及時送來了糧食,極大地解了關中糧荒,勞苦功高,特加封其爵位和食邑,並拜其子劉範爲左中郎將,劉誕爲治書御史,劉璋爲奉車都尉。劉焉的三子現在都在長安。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