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五節

十月中,關西,桃林塞。

桃林塞座落於枯縱山下,規模不是很大,距離燭水河四十里。

爲了保證天子的安全,張濟把天子營遷到了要塞之內。不久,袁紹攻擊潼關的戰鬥越來越激烈,而北疆軍的華雄也先期撤軍到了弘農城。張濟和王方感到了來自雙方的威脅,隨即又把天子營遷到了桃丘聚。桃丘聚位於潼關和桃林塞之間,北爲黃河,南爲枯縱山,一旦要隘出事,可以挾持天子逃進大山。

在戰事最爲緊張的時候,奮威將軍呂布和揚威中郎將張遼帶着一百悍卒,押送糧草軍械到了桃丘聚。

天子喜出望外,親自迎出了大帳。呂布和張遼受寵若驚,急忙跪倒在地。天子一手扶起一個,連聲問道:“大將軍呢?大將軍在哪?北疆軍何時可以趕到潼關支援?”

呂布臉顯難色,低頭不語。天子心裡一涼,轉頭看向張遼。張遼苦笑,欲言又止。

“大將軍不願救朕?是嗎?他不要朕了?”天子驚慌失措地問道。

“陛下,大將軍正從邯鄲日夜兼程而來。”張遼躬身說道,“左將軍麴大人目前正在陝城和叛軍激戰。叛軍勢大,已經連克新安和澠池,如果再讓他們攻下陝城,關西就守不住了。所以現在北疆軍都在陝城一帶,無力西援潼關。”

“無力西援?”站在天子身後的楊奉冷笑道,“厲威將軍華雄此刻正在弘農,他爲什麼不能前來救駕?”

“哼……”呂布目視楊奉,眼裡突然露出一絲殺氣,鼻子裡發出了一聲冷笑,“華大人的軍隊在新安和澠池一帶連續血戰,損失慘重,已經被打垮了。”

“河東的北疆軍呢?”楊奉毫不示弱,怒聲問道,“河東的北疆軍也被袁紹打垮了?”

“長安一戰,北疆軍損兵折將,你不知道?”呂布雙眉緊鎖,面若寒霜,“胡族鐵騎早就回大漠了,而於毒、苦酋、郭大賢等黑山黃巾舊將對你們恨之入骨。你們臨陣倒戈,致使北疆軍在長安城下遭受重創,上萬條性命就這樣白白地丟了,他們恨不得生吃了你們。這個時候,你敢讓他們來支援?你如果同意讓於毒、苦酋等人率軍來援,我馬上回河東,請徐榮大人下令。”

“不,不……”天子大驚,連連搖手,“算了,算了,大將軍帶來了多少援軍?”

呂布狠狠地瞪了一眼楊奉,然後無奈地說道:“河北受災,大將軍沒有錢糧,無法徵調大軍,只帶了五千鐵騎前來援救。”

天子睜大一雙小眼,又驚又怕,半晌無語。

“臣願意留在陛下身邊,誓死保護陛下。”呂布猛然跪下,大聲說道,“臣懇請陛下……”

“好,好……”天子激動地拉起呂布,“愛卿留在朕身邊,朕就放心了。”

“陛下,萬萬不可,呂大人……”楊奉、董承同時出言阻止。

天子不待兩人說完,揮手罵道:“當年誰殺的董卓?是你們嗎?朕一道詔書,呂愛卿立即從兗州趕到關中來救駕,你們做得到嗎?潼關戰事危急,你們都去潼關吧,不要再守在這裡了。有呂愛卿在,朕死不掉。”

楊奉、董承目瞪口呆。

兩人急告張濟、王方和皇甫鴻。張濟回書,護住天子,監視呂布,防止他禍亂天子營。

十月中,河東,蒲阪津。

八百里快騎飛一般衝進大營。

徐榮終於盼到了大將軍的來信。大將軍同意勤王嗎?徐榮忐忑不安地打開書簡,一雙手竟然有點顫抖。如果大將軍不同意攻殺天子營解救天子,我該怎麼辦?

一行剛勁有力的字躍入了徐榮的眼簾。

“大人,大將軍怎麼說?”河東太守王邑焦急地問道。

“大將軍從不會讓我們失望。”徐榮如釋重負,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王大人,去準備天子行營吧。”徐榮把手中的書簡遞給了王邑,“我去關西救駕。”

王邑匆匆掃了一遍,“殿下也要到河東?”

“殿下和大將軍已經上路了。”徐榮笑道,“這下,你河東府可要花去不少錢了。”

戰鼓擂響,蒲阪津大營頓時緊張起來。

孫親、王當、於毒、苦酋等將領先後衝進了大帳,“大人,去關西嗎?”

“大將軍下令,去關西,救天子。”徐榮一邊戴上戰盔,一邊笑道,“不過大將軍也說了,該殺的還是要殺,絕不要手軟。”

“好,這次定要把張濟、王方、皇甫鴻全部殺了。”於毒大聲叫道。

“皇甫鴻不要殺。”徐榮聞言,急忙說道,“他是皇甫嵩之子,不能殺。”

“是皇甫嵩的兒子,那就更要殺。”於毒瞪着眼睛吼道,“我早就想殺他了,這次絕不饒他。”

徐榮一時無語。皇甫嵩當年殺了幾十萬黃巾軍,這個仇豈能輕易化解。

王當伸手打了他一下,“大人叫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頂什麼嘴?到了戰場上,刀槍不長眼,長箭更不長眼,皇甫鴻能不能活下來,是老天說了算,又不是我們說了算。”

於毒心領神會,躬身謝罪。

徐榮看看自己的部下,暗暗嘆了一口氣。大帳內,清一色的黃巾將領。皇甫嵩和朱儁兩位大人如果還活着,看到今天這一幕,他們心裡會怎麼想?

十月下,關西,湖城渡口。

黃河河面上,數百艘大小不一的戰船正一字排開,船上五彩繽紛的戰旗迎風飛舞,氣勢恢宏。

一艘艘艨艟和槽船先後靠近渡口,把全副武裝的北疆軍將士送上對岸。

徐榮站在一艘三層巨大樓船的甲板上,望着前方熙熙攘攘的人羣,回頭問道,“問之,王當和於毒大人的軍隊已經開始在閿鄉渡口上岸了嗎?”

站在徐榮身後的楊華躬身回道:“大人,他們正在靠岸,到了黃昏時分,大軍可以全部上岸。按照約定,現在孫親和苦酋兩位大人也已經在風陵渡登陸了。”

徐榮點點頭,看着波濤洶涌的黃河水,低頭沉思。

在潼關到桃林要塞這段近百里長的距離內,有三座渡口。從西往東依次是風陵渡、閿鄉渡和湖城渡。爲了確保能把天子完好無損地救出來,徐榮命令孫親、王當各帶一部兵馬,和自己一起從三個渡口同時發起攻擊。閿鄉和湖城距離桃丘聚最近,大約三十多裡,所以徐榮把重兵都放在了閿鄉和湖城兩個渡口上。

孫親、王當這支軍隊在關中連番血戰,尤其是長安城下的一戰,損失非常嚴重,如今能投入戰鬥的不到一萬人。徐榮爲了減少損失,放棄了直殺桃丘聚的計策,轉而改爲固守渡口。

徐榮認爲,只要自己的大軍出現在渡口並登陸,關中叛逆必定魂飛魄散。張濟、王方、楊奉等人爲了搶奪天子,勢必無心守關,這樣,天子營大亂。皇甫鴻和呂布就有機會帶着天子逃到黃河岸邊。徐榮不願意讓自己的士卒毫無價值地死在這場混亂中,他一再警告孫親、王當和於毒,誰敢違令殺進桃丘聚,他就軍法從事,絕不顧惜。

皇甫鴻不會再生變故吧?徐榮憂心忡忡地嘆了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皇甫鴻了。如果皇甫鴻再一次出爾反爾,天子不但救不出來,恐怕連性命都難保。

渡口處突然傳來整齊的喊號聲。徐榮、陳衛、楊華三人同時注目看去,士卒們正在從船上卸下一臺臺的弩炮。

“大人,除了天子和朝中大臣,其它人我們一律誅殺嗎?”楊華小心翼翼地問道。

“叛逆主要是董卓的舊部,普通士卒懂得什麼?他們都是無辜的。”陳衛看到徐榮沒有說括,趕忙勸道,“這些士卒很多都是過去的北軍和西園軍,他們打了很多年的仗,如果能留下來……”

“殺了吧。”徐榮淡淡地說道,“大將軍需要的不是士卒,而是河北的穩定。”

徐榮話中的意思,陳衛和楊華都明白。叛逆們死了,這些兵就成了天子手上的武器,這對河北沒有任何好處。“

“叛軍沒有活路,就會拼命,天子的安危……”楊華吞吞吐吐地說道,“大人,此處距離桃丘聚只有三十里,我們半天就可以趕到,我們可以殺進天子營……”

徐榮搖搖手,“張濟、王方、楊奉這些人爲了爭奪天子,肯定要和我們打起來,這個時候潼關守軍可能會在瞬間崩潰。潼關丟失,袁紹數萬大軍一擁而入,各方隨即陷入混戰,到那時我們就很難脫身了。我們自身難保,還怎麼救天子?不要想太多,把弩炮架起來,在這裡等着。只要張濟這些人自相殘殺,呂布和皇甫鴻就會把天子救出來。”

十月下,桃丘聚。

楊奉、董承聽說北疆軍渡河而來,大爲驚恐。

董承急奏天子,請天子和大臣們速往枯縱山避禍。呂布和張遼苦勸天子,北疆軍是來救助陛下的,陛下何苦要逃亡?

董承憤怒地叫道:“北疆軍如果要救助陛下,應該往潼關打袁紹,而不是跑到湖城和閿鄉。他們來幹什麼?不就是要搶奪天子嗎?”

太尉楊彪等部分公卿大臣也勸諫天子,此時此刻,還有什麼選擇?趁着張濟、王方等人都在潼關的時候,殺了楊奉,會合北疆軍逃往河東吧。

天子無所適從,拿不定主意。他想到河東去,但又怕大將軍會象李、郭汜等叛逆一樣對待自己。

呂布、張遼和董承、種輯、沮俊等堅持不到河東的大臣們爭吵起來。

楊奉急告正在潼關打仗的李樂、韓暹和胡才,請他們速返桃丘聚,先把天子護住。他存了私心,他以爲北疆軍要殺的是張濟和王方,而不是自己。他和韓暹過去都是黃巾軍。現在北疆軍裡黃巾系將領非常多,他認爲大將軍既然不殺黑山於毒,當然也不會殺他們了。等搶到了天子,自己就能趁機要挾大將軍,憑藉着這護駕的功勞,在北疆也能混個人模人樣。

這時,一位和他關係親近的大臣派人來告訴他,呂布、張遼、董承等人正在商議如何殺他,叫他速速逃離天子營。

楊奉大怒,連夜集結了三千人馬,準備在黎明時分突襲董承的軍隊,先下手爲強。但消息隨即泄漏,董承急忙召集了自己的一千人馬,還有一千虎賁、羽林衛士,率先發動了攻擊。雙方在天子營大戰。

天子營大亂,火光沖天,箭矢四飛。哭喊聲和廝殺聲交織在一起,駭人心魄。

呂布再勸。“長公主在河北待了整整五年,一般河北大事,大將軍都要和她商量以後才做決定,她在河北的勢力不可小覷。陛下到了河北,有長公主的支持,陛下還擔心什麼?陛下不相信大將軍,難道也不相信長公主嗎?”

太尉楊彪等大臣也勸,張溫、馬日、崔烈、趙岐等大臣都在河北。這些人難道還會幫助大將軍挾持陛下,禍亂社稷?

天子此時恐懼至極,不假思索地點了點頭,“走,走,衆位愛卿和我去河東。”

呂布、張遼隨即指揮士卒護着天子、皇后和一幫公卿大臣,徒步出營,向湖城方向逃去,所有御用物品、符信典策、車仗輜重全部丟棄。

黑夜伸手不見五指,路途難辨,一行人走得非常緩慢。

北疆軍進駐風陵渡的消息讓駐守潼關的張濟等人非常高興,他們認爲大將軍已經答應了天子的要求,出兵救援了。

當天晚上,幾位將軍在一起喝酒慶祝。

半夜,韓暹接到楊奉的急書後,大吃一驚。他和李樂、胡才帶着五千人馬,飛速回撤桃丘聚。

張濟、王方和皇甫鴻聞訊後,立即感覺事情不對。隨後朝中也有大臣派人前來送信。張濟和王方二話不說,把潼關交給皇甫鴻駐守,兩人各帶大軍匆忙殺向天子營。

張濟於途中急告侄子張繡,不要再守要塞了,立即趕到桃丘聚和我會合。

皇甫鴻先是自告奮勇留守華陰,現在又自告奮勇留守潼關,大家都相信皇甫鴻的忠義。然而,皇甫鴻這次失信了,他沒有率軍駐守潼關,而是下令立即整頓軍民,跟在張濟、王方的後面殺了回去。

他把潼關直接放棄了。

當天負責攻城的高幹兵不血刃,輕鬆拿下潼關。

袁紹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以爲前來報喜的逢紀在開玩笑,“元圖老弟,這種軍機大事怎能隨口亂說?擔心我罰你俸祿。”

逢紀笑得嘴都合不攏了,“大人,我沒有騙你,潼關真的被我們拿下了。”

“我怎麼沒有聽到廝殺聲?”袁紹有點不高興了。

“那是因爲潼關裡的叛軍全部逃了,關隘裡一個人也沒有。”逢紀笑道,“大人,關西已經是囊中之物了。”

袁紹愣了一下,接着,他一躍而起,大聲叫道:“快,快,急令各部,殺進潼關,快,快……”

“大人,大軍連續攻城二十多天,疲憊不堪,此時應該稍事休整,然後再殺進潼關……”

“北疆軍一定殺到了桃林要塞,正在和叛逆們搶奪天子。”袁紹急切地說道,“如果不是北疆軍殺到叛逆後面,這些人怎麼會棄守潼關?沒有活路了,纔會孤注一擲,棄守潼關啊。”

逢紀哈哈一笑,“大人,那就更應該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了。對於我們來說,天子是生是死,無所謂,我們只要關西。北疆軍和這些叛逆越是殺得天昏地暗,對我們越有好處。等到他們奄奄一息了,關西也就唾手可得了。”

“元圖,你糊塗啊。天子對我們是無所謂,但對河北,對李弘來說,那就是無堅不揮的武器。一旦這個武器發揮了威力,對我們威脅可就太大了,所以我們無論如何不能讓李弘搶到天子。這既是爲了日後的霸業,也是爲了江山社稷。你想想,如果李弘沒有搶到天子,如果我們重建了皇統,河北還有什麼優勢可言?”

逢紀笑而不語。

袁紹這話裡的霸業是他自己的,霸業成功了,這江山社稷還是不是大漢的?袁紹不知是故意的,還是有意的,竟然沒有說出大漢兩個字。

逢紀開始有點明白了。當日大帳議事,袁紹說如果天子被弒怎麼辦?耿苞說重建皇統。袁紹當時笑而不語,沒有繼續這個話題。看樣子,逼迫叛逆弒殺天子只是袁紹重建皇統的手段而已,但重建皇統顯然不是袁紹的終極目標。袁紹想幹什麼,已經呼之欲出了。

逢紀望着袁紹意氣風發的背影,嘴角慢慢掀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有些事,該做的要做了。

清晨,桃丘聚。

混戰雙方突然發現天子不見了,公卿大臣們也不見了。

楊奉和董承大驚失色,各自鳴金退出戰場。董承帶着軍隊沿着小道往湖城方向狂追。楊奉也重整軍隊,向閿鄉方向追擊而去。

由於天色太黑,呂布等人迷失了方向。等天色漸亮的時候,他們走上了馳道,這才發現自己走錯了路,這竟然是通往潼關方向的路。

呂布心急如焚,帶着天子和公卿大臣們立刻向閿鄉方向急速而行。

韓暹、李樂、胡才帶着大軍從遠方一路小跑而來。

呂布大驚,“文遠,我們分開。你帶着天子向閿鄉方向逃。我和太尉大人帶着皇后和大臣們向湖城方向逃。我們人多,能把叛軍吸引住,可以給你們爭取時間。”

“不,奉先兄,你武技高,你帶着天子先走。”張遼大聲叫道,“我和太尉大人走湖城。”

“張大人說得對。”楊彪氣喘吁吁地說道,“叛賊要的是天子,不是皇后,也不是我這個五十多歲的老頭。你帶着天子快走吧。”

呂布不再多說,轉身背起天子,象箭一般衝進了路邊的樹林。三十個悍卒緊隨其後,呼嘯而去。

董承越追越覺得不對勁,路上乾乾淨淨的,路邊枯黃的小草上,露珠晶瑩剔透,怎麼看也不象有一幫人剛剛走過去的樣子。

“回頭,回頭,往閿鄉方向追,快點……”

一千多人轉身狂奔。不久,前方傳來猛烈的叫喊聲,間或還能聽到幾聲慘叫。董承睚眥欲裂,恨不得一步跨到敵人面前。

李樂、胡才率軍追上了逃難的人羣,但他們沒有找到天子。李樂大急,追問種輯,種輯不說,李樂擡手一刀把他殺了。李樂拎着血淋淋的人頭逼問楊彪,“快說,天子在哪?”楊彪不說。李樂一揮手,一幫如狼似虎的親兵一擁而上,一口氣砍死了射聲校尉沮俊等十二位大臣,二十多個諸府屬官。

楊彪至死不說。

“再不說,我把皇后殺了。”李樂急了。

正在這時,戰鼓突起,董承帶着軍隊急速殺到。

站在楊彪身後的張遼趁着李樂倉惶回頭之際,突然射出一支冷箭。李樂慘叫一聲,墜落馬下。

韓暹、胡才以爲是北疆軍殺來了,也不細看,打馬就逃。主將一逃,下面的士卒肝膽俱裂,一窩蜂地跟着就逃了。

“天子在哪?”董承高聲喝問。

楊彪正要答話,張遼一把拉住他,指着韓暹逃亡的方向說道:“被韓暹、胡才抓走了。”

董承也不管他們,率軍狂追。

韓暹迎頭遇上張濟,“大人救我。”

“北疆軍在哪?天子在哪?”張濟又驚又怒,大聲問道。

“天子被北疆軍搶走了,他們正追殺而來。”

韓暹剛剛跑過去,董承就氣勢洶洶地殺來了。他看到張濟急忙叫道:“大人,韓暹搶走了天子,快追啊。”

“他哪裡搶到了天子?你瞎了眼啊。”張濟破口大罵。

幾個人隨即湊在一起一合計,上當了。張濟急忙派人告訴後面的王方,立即改道向閿鄉方向追,“我們向湖城追,天子肯定還沒到河東,快。”

張遼看到後面煙塵滾滾,無奈之下,只好大叫一聲,“散開,散開跑……”

張遼背起楊彪,幾位悍卒背起伏皇后、董貴人和淳于嘉等數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向黃河岸邊撒腿狂奔。

其餘大臣有的跟在張遼後面飛奔,有的站在路上不動了,反正也就這麼回事,生死由命吧。更多的人一鬨而散,各自逃命。

張濟、董承、韓暹等人指揮大軍呼嘯殺至。

光祿勳鄧淵、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侍中劉艾、左靈等十幾位大臣先後被亂兵砍殺而死,普通官吏死傷更多,數百位宮女轉眼就消失無蹤了。

楊奉帶着大軍一直追到閿鄉附近。

天子杳無蹤跡,這讓他非常沮喪,於是他率軍返回,準備會合韓暹後再做商議,誰知迎頭撞上了呂布。

這裡是廣闊的田野,想躲都沒地方躲。

呂布望着前方逐漸逼近的大軍,猛然舉起了手中長戟,縱聲狂呼,“護好天子,我們殺過去,殺過去……”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上讖緯與白虎通義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二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上讖緯與白虎通義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二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