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也不能怪黃澎,是首輔史可法自己糊塗。
七月潞王於南都登基時,有關吳三桂降清的詳情基本上就已經傳到了江南。
當時遠在山東的陸四還生怕史可法他們依舊要“聯虜平寇”,所以特地將吳三桂降清始末,及清軍舉國入關詳情編成小冊命人於江南散播。
讓陸四錯愕的是,史可法卻置這個事實於不顧,仍在潞王登基後上書,稱吳三桂借清兵擊敗闖賊,收復神京,是功在社稷的義舉。
並說:“吳三桂宜速行接濟,而又可因三桂以款虜。原任知縣馬紹愉、陳新甲曾使款奴。昔下策,今上策也。當諮送督輔以備驅使。”
大意就是當年兵部尚書陳新甲同知縣馬紹愉向朝廷提出的款奴和談在當時是下策,但現在看來卻是一劑良方。
左都御史劉宗周也上疏建議:“亟馳一介,間道北進,或檄燕中父老,或起塞上夷王,……苟仿包胥之義,雖逆賊未始無良心”。
前番擅自跑到崇明去迎潞王的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王鐸對史可法的上書十分不解,便私下去問史可法何以替吳三桂降清張目。
史可法竟說一無確實證據表明吳三桂降清;二說縱是吳三桂真的降清,此番對其封賞也能讓其感懷故國,起到離間吳與清廷的作用。
“若我國斷絕關寧將士歸國之心,同愚民一般稱其爲漢奸,豈不是讓這些將士甘心爲滿清用命嗎?”
史可法還是相信關寧將士降清有諸多迫不得已,並認爲李闖雖敗於北京,但百足之蟲僵而不死,尤其江北淮、揚、徐數州爲奉李闖的淮賊所據,所以大明眼下最大的敵人還是逼死先帝的闖賊,而非才據北方京畿的滿洲人。
在和東林魁首錢謙益的會面中,史可法及內閣、六部諸決策大臣均認爲應早同吳三桂取得聯繫,借清軍之力共滅“流寇”。
戶部尚書高弘圖尤認爲弘光新朝首要之急便是恢復江北,認爲當起淮西兵於淮左,再遣使至海上北聯清廷,請求派兵南下助戰,事成,可酬以金銀糧草,仿當年南宋請兵蒙古例。
王鐸對史可法的意見深以爲然,便親自寫了“封關門總兵平西伯吳三桂爲薊國公,給誥券、祿米,發銀五萬兩、漕米十萬石,差官齎送”的票擬,原南都守備太監,現爲弘光朝司禮秉筆太監的韓贊周將此票擬呈遞到弘光面前。
弘光讓韓贊周先退下,召來京營統制孫武進詢問其意見。
“這些個吊大褂子想幹什麼?那吳三桂明明勾引滿洲韃子竊我中國,怎的還給其封國公?又送銀,又送米的,這吊大褂子想做什麼?難不成他們還想聯虜平寇不成?”
孫武進好不氣惱,不明白內閣那邊到底在想什麼。
“那批還是不批?”
弘光小心翼翼問道。
他在海州時曾對北京南逃諸官宣稱將至南都擔起抗清重任,只是因前番是監國還是登基稱帝的事情和南都諸公鬧出不快,此後又有馬士英咄咄逼人,及東林黨人試圖掀起“順案”,致使他這天子一直無法公然提出“聯寇抗虜”提議。
但他雖生性懦弱,可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呆傻之人,如何看不出內閣遞來票擬隱含“聯虜”之意。
是聯虜還是聯寇可是潞王能不能做穩皇帝寶座的關鍵,選錯了要命。
“批他奶奶的嘴!這要是給漢奸封賞,叫天下人怎麼看?往後誰還給你明朝賣力殺敵?”
孫武進大事不糊塗,堅決不同意內閣的混賬想法。
“那就不批。”
弘光完全聽從孫武進的意思,叫來韓贊周說此票擬不妥,要內閣再議。
南都的朝堂就跟淮軍都督陸四家的蜂窩牆一樣處處透風,這邊還沒再議呢,關於給吳三桂封國公的消息就漫天飛了。
遠在武昌的左良玉一聽吳三桂個漢奸都能得授薊國公,他這忠於明室的、兵馬又強過吳三桂的不過才寧南侯,自是對史可法等人大爲不滿,認爲中樞毫無進取之意,完全是偏安氣象,不禁有些後悔當初不應該聽何騰蛟他們的開詔拜讀,承認南都的潞王政權。
黃澎得此機會,自然上書攻擊史可法,認爲只要把史可法扳倒,東林黨還想要穩固他們在朝中的權勢,一定要對他背後的左良玉及鳳陽總督馬士英釋放合作的意思,那樣他黃澎就能謀得晉身之階了。
孫武進是同弘光一看起的黃澎上書,他不識字,是弘光一字一句讀給他聽的,聽完就油臉贊同道:“這個黃巡按有見識,真依了史可法那白面書生,你這皇帝就成昏君了。”
說完,想想自己雖被任命爲京營統制,實際負責南都駐軍城防,並且提調親軍,可似乎在朝堂上沒什麼發言權,也就是國家大事都由那幫吊大褂子辦了,他這手握重兵的反而插不上話,哪有半點都督期盼的“權臣”模樣。
於是便讓弘光明日上朝時給自己弄個什麼太子太傅、太保之類的加銜,內閣大學士估計混不上,但兵部弄個堂官做做應該可以吧。
看不懂塘報可以讓人讀嘛,不會寫也可以讓人寫嘛。
只要有真本事,不識字就不能當大官了?
弘光卻是真犯愁,因爲這要求有點離譜。
“不是我孫二郎不敬重你這皇帝,實是你這皇帝如今須和俺一條心,要不然,這皇位能做得下去?”
“你也莫嫌我煩,說我欺負你,俺孫二郎打生下來就沒小心思,做事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真不成了,我屁股一拍大不了走人,可你這皇帝能走得成?”
“......說一千道一萬,這南京城裡你以爲有幾個和你一條心的?除了我和都督死保於你,旁人巴不得你明天就駕崩呢!”
“你自當了這皇帝,心裡難免有些小心思,這是人之常情,我不怪你。但你做事也要有度,真鬧崩了,你那自個籤的東西要流了出來,你看這南京城還有誰支持你當皇帝。”
“......”
孫武進是連嚇帶哄,把個弘光弄得是不斷點頭。第二天果真在朝會上以孫武進護駕南來有功,提議授太傅銜,任兵部尚書。
結果,朝堂一片反對聲,都說本朝沒有武將任職中樞的先例,總之,東林上下沒有人願意和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丘八共列朝班。
要不是朝會的話,估摸都有人要罵娘了。
弘光也沒辦法,祖制朝政由內閣六部負責,他雖是皇帝也不能強硬下旨,於是訕訕退朝,回到後殿看着孫武進十分不好意思。
“孃的,這事不是你的錯,是那幫白麪褂子不識擡舉。”
孫武進早就聽那幫由他部下充任的錦衣大漢將軍們彙報了,氣得連拔了自家好幾根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