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長城鎮靖堡,望着內外白茫一片,於長城之上遠眺的陸四不禁想到那首《沁園春·雪》,初讀此詞便覺豪邁萬分,今居長城之上內外遠眺,身臨其境,更使胸間豪情萬丈,如紅日東出,霞光萬千。

當真是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大丈夫,當做風流人物!

鎮靖堡段長城是前明九邊長城的樞鈕段,西連寧夏三衛,東連延綏重鎮,直面河套地區。

“四爺爺,風大。”

侄孫義良見四爺爺凝視北方久久不語,擔心長城上的大風會凍着四爺爺,趕緊將前天四奶奶從京裡派人送來的狐襖披風給四爺爺披上。

陸四倒也沒有拒絕,由着侄孫替他披上披風,繫上扣帶後,對左右隨行感慨一聲,說道:“可惜了河套啊。”

“河套實,則無邊患。河套虛,則邊患烈。”

兵政府尚書陸之祺嘆息一聲,河套地區實是太過重要,此地位處蒙古草原與黃土高原交界之處,黃河三面環繞,憑藉黃河灌溉之利,河套地區物產豐富,土地肥沃,又兼得陰山、賀蘭山之地利,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戰國時,趙國在此設雲中郡,後秦改置九原郡,漢則爲五原郡。唐時設朔方軍,至唐末藩鎮割據,河套遂爲党項佔據,並以此爲基業建國西夏。元滅西夏,河套爲甘肅行省所治。

明朝驅逐胡元於塞外,光復河套地區並設東勝左右二衛管治,從此河套爲長城北部重要屏障。只要河套一日不失,便不虞有胡虜寇邊之患。

然而當年成祖靖難時曾得蒙古兀良哈相助,靖難成功後成祖將大寧都司內遷,又將河套的東勝二衛裁撤用於酬謝兀良哈,結果導致河套地區脫離明朝統治,、北京以北幾百裡也爲蒙古人佔據,爲後來明朝不斷的邊患埋下伏筆。

“朱棣雖是聖君,但聖君也有自大不足之處,輕以邊塞重鎮相酬異族,自以爲明朝強大,異族不足爲慮,卻不想他死後這大明便一日不如一日,當年不過酬謝之物卻成了明朝百年禍患...此事也當爲我後人鑑,你們記住,日後邊塞大事,大到一城一地得失,小到一堡一塞存亡廢撤,都須三問朝堂方可決斷,絕不可因我一言而得失。”

陸四所言,邊上自有行營學士記錄,這些不僅將作爲實錄留存後世,也將定期整理成冊供大順軍民學習,有的更要成爲朝廷定製。

“不過也是爲君者的權術之道。”

長城上的風真是很大,陸四打了個噴嚏,卻不在意對衆人道:“朱棣以邊塞重鎮相酬助他一臂之力的蒙古人只是表因,內在卻也是他這篡位之君怕漠南諸王及塞王異動,學他也來個靖難...所謂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想要龍椅坐得穩實,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削奪兵權了。”

陸之祺微微點頭,監國所言有理,當年的大寧都司及東勝二衛分別由寧王、晉王據有,二王兵強馬壯,成祖豈能不憂。索性便將這塞外重鎮全部裁撤,軍民內遷,如此便使寧、晉二王羽翼皆折,不復威脅。

“我這幾日讀書,仁宣棄地讓人扼腕,土木之變讓人心驚,不過正統初年明廷倒也氣象一新,有進取精神,可惜前人因果,後人無法不受。”

陸四一邊往堡城走去,一邊對衆人說道。

其言指的是正統三年明朝曾重新在河套地區設立東勝衛,但因新設東勝衛孤懸草原、糧草不濟,守禦困難,又遷至延、綏地區。期間河套地區防務空虛,逐漸爲漠南蒙古諸部佔據,成爲其侵擾明朝內地的基地。

“河套之重要,朝堂有識之士不是不知,明朝與蒙古人爲這河套爭了一百多年,成化、弘治、正德三朝頗有收穫。嘉靖年間總督三邊侍郎曾銑力主收復河套,上疏《請復河套疏》得到內閣首輔夏言的支持。

但權臣嚴嵩爲打擊政敵,稱收復河套會輕啓邊釁,同時勾結敗將仇鸞,誣告曾銑對俺答實敗未勝,剋扣軍餉,賄賂夏言以求加官進爵。後爲嚴嵩勾連誅殺,自此,明朝內部無敢言邊事者。此後,明朝對蒙古完全採守勢,河套也完全落入蒙古諸部的手中,遂使邊患愈加嚴重。”

賈漢復揣磨上意,在知監國要往直面河套第一堡的鎮靖堡時,便知監國許是對河套地區有些想法,因此連夜翻案查史,又找了好幾個人詢問,這才做到對河套地區的往事瞭如指掌。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番準備沒有白費心機,聽得監國不住點頭。

“黨爭誤國!”

陸四停下輕拍城垛,面上無比痛心。

河套地區毀在黨爭,遼東地區也是毀在黨爭,這明朝的黨爭實是可惡的很。然而這世上只要有人就必有派系,有派系就必有利益牽扯,想要世上無黨,等於癡人說夢。

他這大順監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大順日後的“黨爭”框起來,並不斷給出引導方向,如此才能確保黨爭再烈,對國事的損害也有限。

稍後,又搖了搖頭,對衆文武道:“嘉靖這個皇帝說不上好,也說不上有多不好,施展權術平衡朝堂也是一種本事,然而其在位期間將河套,哈密兩地拱手送人,使北方屏障盡失,虜患加劇,進而催生遼東禍事,實爲國家之罪人。”

“監國所言甚是!”

衆文武齊致附和。

陸四微一點頭,指了指北面的河套地區,道:“河套事關我大順北方屏障,不能同前明一樣拱手送人,給我大順子民留下禍患,故我思來想去,決定重設五原府,遣大將征伐此地,並以五原、靈州、平羅、鎮戎、平虜五府爲寧夏省境,省治便爲五原,爾等可有異議?”

“用兵河套?”

兵政府尚書陸之祺一驚,脫口便道:“不可!臣以爲殘明尚未滅亡,監國若對河套用兵勢必使蒙古諸部與我大順爲敵,將來蒙古諸部也必牽制我南征,用兵河套也需大量錢糧物資,非短期就能平定...”

既是“兵部尚書”,陸之祺考慮的就是現實問題,眼下大順雖兵強馬壯,可實際也有點強弩之末,畢竟北方殘破空虛,難以提供大軍用兵北方的錢糧,要是用兵河套深陷進去,恐怕南征之事便要一拖再拖了。

“尚書所說,我自是清楚,國庫眼下是空乏,但也不是同崇禎朝一般。錢糧方面,我另有籌備...”

陸四也不是心血來潮就要用兵河套,而是再三斟酌的結果。眼下河套地區蒙古勢力相對而言比較弱小。而蒙古人的主力漠北蒙古又正在對漠南蒙古用兵,因此現在用兵河套戰事規模較小,不會太過激烈。

另一個原因是河套地區原本是明朝冊封的順義王卜失兔的地盤,也就是原來的韃靼俺答汗所屬的鄂爾多斯部,後來蒙古林丹汗崛起打敗了卜失兔,佔領河套地區。

後金崛起,洪太率軍攻打林丹汗,吞併了林丹汗的察哈爾故土,林丹汗便只據有河套及土默川一帶。林丹汗與明朝關係也惡化,曾率軍入侵大同,殺死明朝軍民數萬人,並險些攻佔大同。可惜林丹汗辛苦一番還是給後金做了嫁衣,其被洪太擊敗逃到青海後,河套地區的蒙古人都降了後金。

雖說如今清廷已亡,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大概是因爲訊息落後或者說不知道怎麼辦的原因,河套地區那些蒙古僞軍還奉着滿洲。

首領是被滿清封爲郡王的塔什海同虎魯克寨桑,二人原先都是林丹汗的兩翼大總官。

據高進派到塞外的細作稟報,河套地區現在的蒙古人不會超過十萬,能上馬的士兵也不過萬餘人,甚至只有幾千人。並且由於後金在崇禎年間的數次打擊,以及明朝對河套的物資封鎖,這些殘留在河套地區的蒙古人嚴重缺少鐵器,弓弩什麼的裝備極少。

因此過去清軍入關抽調蒙古人隨軍時,河套地區的蒙古兵十分踊躍,原因便是能夠隨滿洲大兵到中原搶劫,哪怕只得些殘湯剩羹也讓他們極爲滿足。

而河套地區地域遼闊,土地肥沃,可容數百萬人於此繁衍生息。

不到十萬蒙古人於此居住放牧,好比一大片湖泊,只有幾千只野鴨,此時不將這這千隻野鴨捕殺,等他們繁衍幾萬甚至幾十萬只出來,再想去撲滅無形之中就增加了若干困難,也會多增傷亡。

故,陸四決意用兵河套,收復這一自古漢家必爭之地,並將寧夏省府放在更名爲五原府的河套地區,以此來確保大順對河套地區的永久佔領。

他意由高一功率第一軍出河套,除了解決掉塔什海同虎魯克寨桑這兩個滿清僞官外,也能通過對河套地區的佔領徹底讓西軍的孫、李集團被圍死,連跑出長城的機會都沒有。

糧食方面,陸四擬讓中央政府解決三分之一,其餘由高一功自己想辦法就食於當地。軍餉這一塊,卻是要着落於正在青海拆寺的辛思忠頭上了。

衆人見監國連領軍出征的人選都已定下,哪裡有人還敢說不可用兵。

“你們要記住,恢復故土是我們每個漢人的使命!”

陸四突然於風中將手執馬鞭朝北方一指,擲地有聲道:“我之馬鞭所指,便是大順!”

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從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關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中豪傑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六百四十五章 順太祖?順世宗?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五百七十二章 馮銓的苦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第七百二十章 雪冷血熱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關者,斬!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沒事,我再問問潞王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二百零四章搶劫又叫捐輸(謝盟主無淚懶蟲小)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七百零二章 生擒張獻忠,封親王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七百五十一章 請典史出山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九十七章 天道輪迴好滅明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三百二十二章 奪濟南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三十四章 咱們要比官兵更狠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幫爛魚蝦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人命換勝利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幫爛魚蝦
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從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關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中豪傑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六百四十五章 順太祖?順世宗?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五百七十二章 馮銓的苦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第七百二十章 雪冷血熱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關者,斬!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沒事,我再問問潞王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二百零四章搶劫又叫捐輸(謝盟主無淚懶蟲小)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七百零二章 生擒張獻忠,封親王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七百五十一章 請典史出山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九十七章 天道輪迴好滅明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三百二十二章 奪濟南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三十四章 咱們要比官兵更狠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幫爛魚蝦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人命換勝利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幫爛魚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