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

南京城一片狂熱之下,亦不乏清流。

這股清流以南京中下級官員及北來官員爲主,他們的代表人物是吏科都給事中章正宸、兵科給事中陳子龍、翰林學士陳名夏、工科給事中於允中等。

在過往有關國策到底是“聯虜平寇”還是“聯寇抗虜”,章正宸、陳名夏等與當政諸公進行了激烈的爭執,又由於他們的官位相對都不高,所以被朝堂稱爲“小臣派”。

這個“小臣派”成員也比較複雜,南逃官員有之,東林黨人也有之,復社、幾社等江南新興社團成員也有,甚至還有一些是從江北“賊區”被釋放回來的官員。

對應的,以東林黨人爲主的朝廷重臣們則被世人稱爲“大臣派”。

弘光皇帝乃潞王遠藩承繼大統,起初東林黨對這位潞王擁立也不甚積極,後來因爲北兵保了潞王到了南京這才被迫開門迎立潞王,但此後朝堂依舊被以史可法爲首的東林黨勢力掌控,而弘光爲了朝廷的穩定性也不得不依賴於東南極有影響力的東林黨。

但出於某些特殊原因,亦或帝王心術,好佛的弘光帝支持了“小臣派”的聯寇抗虜主張,後來更是在“小臣派”掀起的輿論大潮中以督兵名義將史可法攆出了朝堂。

史可法出外也是“小臣派”取得的一次重大政治勝利,史可法的出外也讓其一直主張的“聯虜平寇”主張被擱置,隨後北方形勢大變,北京的滿洲朝廷都叫流寇一鍋端了,“聯虜平寇”自是無人再提。

然而,以滿洲英親王阿濟格爲首的清軍餘部向大明乞和,讓差不多已蒙灰塵的“聯虜平寇”再次被端到了檯面上。

自與阿濟格使者密商之後,史可法及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章曠、偏沅巡撫傅上瑞等“一線”督撫便不斷上書朝廷,請求收編合營滿洲兵,供給錢糧,以爲大明北伐先驅,“化不利爲有利”。

爲了讓朝廷同意收編清軍,湖廣總督何騰蛟更是誇大北方戰報,稱順軍已今非昔比,足有百萬大軍,內中精兵強將如雲,並且順賊新的首領、原淮賊陸文宗不日就將在北京登基,屆時百萬順軍便將大舉南下攻打大明。

因此,大明的形勢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若朝廷不收編阿濟格部,則恐該部迫於順軍壓力轉而降順,屆時必爲順賊南侵先鋒。面對近二十萬原清軍南下,大明如何抗爭?

遠在安慶的史可法也上疏闡明必須納降清軍的意義。

疏中道:“先帝以聖明之主,遘變非常,即梟逆闖之頭,不足紓宗社臣民之恨。是目前最急者,莫逾於辦寇矣。然以我之全力用之寇,而從旁有牽我者,則我之力分;以寇之全力用之我,而從旁有助我者,則寇之勢弱...”

史可法的意思很清楚,若不納阿濟格、吳三桂,則二人必爲順軍禍害大明。

若朝廷不計從前,誠意收編,則立時便得二十萬精兵,只要供給些錢糧就能使這二十萬大軍爲大明出力殺賊,爲先帝報仇,有何不可?

“予以義名,因其順勢,先國仇之大,而特宥前辜;借兵力之強,而盡殲醜類,亦今日不得不然之着數也!”

爲了讓朝廷不要再磨磨蹭蹭,速定此事,史可法疏中更是直言“流寇即將南下,未見廟堂之上議定遣何官,用何敕,辦何銀幣,派何從人對敵?”

更是痛斥朝中小臣清流,道:“本朝所重者皇上之封疆,所輕者先帝之仇恥,既示我弱,益長虜驕,不益嘆中國之無人,而北伐之無望邪!伏乞敕下兵部,會集廷臣,既定應遣文武之人速往滿營宣旨,應給若干廩費,一併料理完備。”

接替首輔王鐸爲禮部尚書的東林黨人、原禮部侍郎姜曰廣同史可法關係最爲密切,二人時常書信往來,因此在史可法上書後也立即上“陳恢復大計”,說:“阿濟格、吳三桂當速行接濟,叫湖廣先行撥給糧草,另可冊封阿濟格爲郡王,吳三桂爲國公。二人麾下將士升賞任用,朝廷絕不能吝嗇封爵。”

大臣派們的主張立時引發了小臣派激烈反對,他們紛紛上書朝廷,認爲東奴禍亂中國長達三十餘載,致使中國軍民死傷過千萬,今東奴力衰,朝廷當乘機予以徹底殲滅,不使引狼入室,重現“侯景之亂”。

侯景本爲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樑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以清君側爲名義在壽陽起兵叛亂,攻佔樑朝都城建康,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樑朝軍政大權。後被樑朝駐守嶺南的陳霸先與王僧辨等人消滅,叛亂方纔平息。

但“侯景之亂”卻讓江南之地幾成赤地,加劇“南弱北強”形勢,也徹底終結了樑朝。

“小臣們”中堅人物、吏科都給事中章正宸上疏道:“今日江左形勢視之晉、宋更爲艱難,肩背腹心,三面受敵。”

請求朝廷既需“念先帝、先後殉社稷之烈”,又應“念三百年生養黔黎盡爲被髮左衽”。

章正宸指責當國大臣收編滿洲餘部乃是引狼入室,因那滿洲阿濟格同那羯族侯景一樣都是異族,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今虜之朝廷覆沒於流寇之手,虜王阿濟格進不可恢復其朝廷,退無地據守,不得已方向我朝乞降,然其部盡皆滿洲精兵,多達十數萬,軍力之強遠非我朝各鎮可比,若冒然援引爲我朝之兵,將其視爲中興依助力量,將來中國必有披髮左衽之險。”

給事中馬嘉植也上言:“昔滿洲禍我中國,爲害甚烈,今不加以殲除,反引爲義師,如同乞師突厥,召兵契丹,自昔爲患。萬一滿洲趁我不備,飲馬長江,侈功邀賞,將來亦何辭於虜?”

因爲“小臣派”背後有些弘光帝心知肚明的影響力所在,因此也是拿不定主意,便召集羣臣討論是否收納滿兵一事。

“幾社”中人、兵科給事中陳子龍於朝會中認爲當國大臣求好太急,遂“飲鴆止渴”將那滿洲餘部視爲救國力量,此絕非明智選擇,而是自取禍端。

義憤之下,更是振臂於朝堂高呼:“膽敢引滿洲於我國者,實乃通敵,可稱漢奸!”

陳名夏出班泣奏:“陛下,自強纔是本計,臣懇乞嚴諭地方督撫不得納編滿兵,朝廷更要大誡疆臣急修武備事,如此方是我大明中興之道。”

“今滿兵阿濟格有衆十萬,又有吳三桂、王體中、王得仁等兵數萬,近二十萬衆,朝廷根本制之不得。且如此衆多兵馬,要耗多少兵帑?”工科給事中於允中也是痛心疾肺。

“我朝之有流寇,根本在於遼事,中國之難源於東奴,今國家當政大臣不思剿滅根本,反而蓄謀引賊,執詞甚正,實在荒唐,爲本朝立國兩百餘年來第一醜事!”

“小臣派”的激烈反駁自是引來“大臣派”的橫加指責,怒罵他們不當家不知國家利害關係,更說這些小臣清流只顧口頭,不顧實際。真滿兵鬧將爲流寇所用,打來長江,小臣是不是都披掛去殺敵。

朝堂之上,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當真是東林黨人對東林,復社對復社,清流對清流,烏煙瘴氣,鬧得不可開交。

氣得弘光連連拍案,最後也是議不出個子卯寅醜,弘光便命內侍召來京營孫大將,詢問北邊那位可有甚說法。

孫大將便將北邊回信取出,稱可予阿濟格親王之封。

弘光聞言心中一動,趕緊仔細看信,確認北邊那位真的允許他收編二十萬清軍,心中是驚喜交加,同時也難免生出一絲不甘的異心。

先前沒有機會,不甘也要受制,哪怕爲此葬送祖宗江山。但如今二十萬大軍唾手可得,佛天子總要爲朱家的列祖列宗想一想。

孫大將對大都督的回信也是充滿疑惑,不明白大都督怎麼就要南京這邊把那幫韃子給收了。

按正常道理,不應是極力阻止此事,然後南北夾擊將韃子斬草除根麼。

此間寇娘娘卻是啓程前往北方,大將一時半會也沒個知心人能嘮嘮,尋思既然都督有令,他就照做便是。

又想着都督是要他在南京做秦檜的,那秦檜是幹什麼的?

議和,殺大將唄。

嗯?

殺大將?

孫大將心中泛起漣漪:都督爺是不是叫俺把阿大將弄死?

是咧,八成是這樣!

那阿韃子雖說山窮水盡,可手下也有十來萬韃子兵,都督這會恐怕是吞不掉阿韃子那夥人,這才順水推舟讓阿韃子他們降了明朝。

既做了明朝的親王,那阿韃子要不要來南京覲見天子?

他要敢來我這個秦檜的地盤,弄死他還不是跟捏螞蟻一樣?

孫大將越想心思越熱,便琢磨怎麼才能把阿韃子同吳漢奸弄來南京搞死。

那邊佛天子只覺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繩子鬆動了好大一截,唯恐北邊那位反悔,趕緊命內閣起草加封阿濟格爲大明忠王,封吳三桂爲薊國公,其下將領名單着報兵部,另給阿濟格坐蟒一襲,紵絲八表裡,銀一百兩,示寵異也。

又旨湖廣總督何騰蛟速籌措糧草二十萬石、銀三十萬兩接濟犒勞,使忠王、薊國公部暫駐荊襄,何時北伐則待朝廷另旨。

北伐不北伐的,佛天子眼下還真不敢尋思。

第五百七十二章 馮銓的苦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四百六十九章 斬首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二百七十九章 微山湖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二十四章 寧殺一萬,不亂數萬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爲騎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五百七十九章 太尷尬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聯保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一百六十二章 扒我祖墳 不共戴天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羅八里鋪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咧,殺咧,殺咧!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關者,斬!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八章 挑動運河天下反?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八百零七章 知根知底的國公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八百二十一章 孝兒接老爹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董、呂、陸北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刀要見血!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二百七十五章 賭品好,放手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五百七十五章 晚降者皆戮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
第五百七十二章 馮銓的苦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四百六十九章 斬首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二百七十九章 微山湖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二十四章 寧殺一萬,不亂數萬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爲騎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五百七十九章 太尷尬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聯保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一百六十二章 扒我祖墳 不共戴天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羅八里鋪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咧,殺咧,殺咧!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關者,斬!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八章 挑動運河天下反?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八百零七章 知根知底的國公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八百二十一章 孝兒接老爹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董、呂、陸北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刀要見血!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二百七十五章 賭品好,放手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五百七十五章 晚降者皆戮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