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

東征以來,順軍進展順利,早已同西安方面接洽的劉忠在順軍出潼關後立即於洛陽易幟,並迅速派兵沿黃河蒐集渡船,搶佔渡口,爲順軍主力成功渡過黃河出力甚大。

劉忠前番在清豫親王多鐸東返之時率部降清,造成懷慶之役順軍攻取的府州縣重爲清軍所有,並且還派人勸降荊襄軍王得仁,王體中,導致二王於南陽作亂,對李自成的死負有很大責任。

因此,高一功、劉體純等將領建議進洛陽後立即誅殺劉忠,割其首級祭奠先帝。

外號“爭世王”的第十鎮帥藺養成早年曾是義軍革左五營首領之一,與李自成麾下大將劉宗敏關係甚好,而劉宗敏就是因爲二王作亂時來不及撤離被清軍斬殺,因此對勸降二王的劉忠,藺養成真是恨之入骨,勸說監國闖王將劉忠連同其部全部坑殺,以儆效尤。

這個斬盡殺絕的提議得到了不少將領的支持,甚至連持重的高一功也覺得沒什麼不妥。

殺降將這種事,於陸四而言其實也是輕車熟路,前番張國柱便奉他密令誅殺了許定國,因此再殺一個也不是什麼事。

但是,陸四卻沒有這麼做。

因爲,東征是軍事同政治的雙攻勢。

陸四認爲東征北京是對滿洲軍事集團的斬首一擊,是徹底消滅滿洲軍事集團的決定性戰役,此戰役不僅要在軍事上完全摧毀滿清軍事集團的中央首腦,更要形成順軍重新據有天下的席捲之勢,因此軍事打擊固然重要,政治輔助也絕不能缺少。

殺一個反覆小人劉忠,不是什麼事,左右河南府已經爲順軍控制,相鄰的汝州也被第五鎮張國柱部控制,但殺劉忠的後果卻有可能導致大順在政治上被動,極有可能讓本應該大規模倒戈的清軍綠營,甚至是漢軍八旗與順軍死磕到底。

兵力上,滿清現在京畿的總兵力最多隻有五六萬人,其中真滿洲同蒙古兵不可能超過三萬,剩下的是漢軍八旗同綠營兵,也就是說清軍有一半力量是可以爭取的。

如此一來,政治上陸四不能犯錯誤,必須盡最大程度分裂清軍,將主要敵人和次要敵人區別對待。

主要敵人軍事打擊,次要敵人政治爲主。

不殺劉忠,就是爲政治攻勢服務。

一個導致大順差點滅亡、害死李自成的人都能得到新闖王的重新接納,於大順政權有一席之地,此事傳達出的信號對於漢軍同綠營將領將起到正面、積極作用。

莫說劉忠了,就是王得仁、王體中二人,只要二將願意反正歸來,陸四同樣也會接納。

二王重新反正這件事,陸四覺得未必就不可能,因爲王體中就是因爲不肯剃髮被王得仁殺害,而隨後王得仁又同金聲桓叛清降明,引發了李成棟於廣東反正、姜驤於大同反正,由此掀起了大江南北綠營大反正的序幕。

這兩起事件表明二王對滿清的忠誠度都是不合格的,那麼在滿清受到重創後,二王還會不會甘願替沒了根基的阿濟格賣命就是未知數了。

對二王策反工作同對尚可喜的策反工作,陸四都交給了留守西安的孟喬芳負責。

爲了讓劉忠這塊“馬骨”更具效應,也是酬其“讓路”之功,進洛陽城的當天,陸四就以大順監國名義封劉忠爲平南侯,此前李自成封劉忠爲平南伯。

晉爲平南侯的劉忠可能也意識到順軍一些人對自己恨意難消,全賴監國闖王一力“保”他,所以主動請纓願爲大順攻打通往懷慶的門戶濟源城,期以此舉能夠贖前番過錯,換取順軍將領對他劉忠的重新認可。

劉忠部約有萬餘人,大半都是原先的明軍,其主動請令攻打濟源,陸四自是不會不準。

可劉忠雖有戴罪立功、洗心革面之心,但其部戰鬥力着實太差,連攻濟源三日也不曾破城,最後還是第二軍提督劉體統率所第二軍所轄的第十一、第十二兩鎮不計犧牲強攻,再有城內綠營原順軍降兵內應纔拿下濟源城。

此戰,劉忠部損失兩千餘人,第二軍也折兵近兩千,斬綠營兵1800餘人,俘3000餘,清懷慶總兵劉芳名、知府李世爵等人趁夜逃脫。

濟源之戰敵我雙方損失大致相等也讓陸四堅定政治攻勢的重要性,要不然東征路上每遇一城都如此損失,且不說要浪費多少時間,且說真就打到北京城下,恐怕東征的三個軍也剩不了多少人。

與此同時,西安孟喬芳密報西軍出川之後,張獻忠命義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三人各領軍五萬殺向西北,沿途府州縣的清軍大多聞風而降,進展極快,大有席捲西北,攻掠三邊,形成虎視局面。

同陸四本人及孫可望認爲的張獻忠取西北方案乃“短視”不同,孟喬芳卻認爲這位大西賊首乃深謀遠慮,因爲西軍出川之後直面西北,倘取其它方案東進,一來西軍未必敢從順軍控制區穿過,二來也擔心爲順軍作了嫁衣。

畢竟,西軍缺少糧草,真要全軍東進,順軍只要將其後路一堵,西軍便要陷入進退兩難境地。

就算順軍不會背後捅西軍刀子,西軍也沒有自己的獨立地盤,拼死攻打清軍即便取勝,也將是下一個清軍。

所以,孟喬芳認爲張獻忠先圖西北,在順軍不會攻擊他西軍的前提下迅速獲取一塊遠超四川三府的根據之地無疑是極其明智的選擇。

孟喬芳擔心如果聽任西軍掃蕩西北,大順攻下北京之後,西軍必定窺視西安。因此建議監國殿下趕緊招降唐通、白廣恩他們,將西軍勢力扼制在鳳翔以西的西寧、甘州、蘭州、延綏等地。

接到孟喬芳的密奏時,陸四剛剛踏上黃河北岸。

這年頭,沒有誰比誰更聰明,有的只是眼光的長遠而矣。從張獻忠選擇平西北而是不是東征佔大義,入北京先爲天子來看,此人比劉邦還要狡猾。

不狡猾,他張獻忠也不叫八大王,不會在這明末亂世活到現在。

陸四沒有具體回覆孟喬芳如何遏制西軍在西北的發展,只叫其見機行事,並多問興國公,信尾又道:“獻忠自恃武力,以爲西北輕易可定,此麻痹兆也。”

寫完這封信後,前方來報濟源城已下,未過兩日又得報清河南巡撫羅繡錦棄懷慶東走衛輝,遂令全軍速往懷慶。

至懷慶,見城池竟被清軍焚燬,大怒之餘命遼東第七鎮細查所俘人員中有無羅繡錦的家眷、近支族人,原因是這羅繡錦乃是遼東遼陽人。

去年便奉陸四命令北上鋤奸並蒐羅情報的高進這一年多來除了領導各地對清廷官吏的刺殺外,更多是蒐集各地清軍駐兵情報以及將領出身。這些情報通過間道源源不斷送往山東,又匯聚到督府,使得陸四可以隨時知道當面清軍將領的出身底細。

羅繡錦放棄懷慶,固然使得懷慶綠營餘部能夠同東邊的衛輝綠營合兵,從而加強衛輝守軍力量,也給順軍東進造成阻礙,但同時卻讓懷慶府轄其餘州縣在沒有任何援軍的情況下紛紛向大順軍投降。

河內、原武、溫縣,孟縣四縣大抵是在懷慶失守的數天時間陸續開城投降。

第十二鎮趙忠義部未經休整便繼續向東進軍,擋在前面的是武陟和修武二縣。

武陟城中原有的幾百綠營兵都被懷慶總兵劉芳名抽走東撤衛輝,按理這座無兵把守的縣城理當立即開城投降,以保全城中居民。

趙忠義也使人至城下勸降,恐嚇城中限半個時辰開門迎降,但有遲頓,大軍入城之後便斬盡官吏士紳。

內無守軍的武陟知縣最終還是主動開門,但不知什麼原因距離順軍給出的開城時間晚了大半個時辰。

按理說遲大半個時辰沒什麼打緊,只要投降就行,可那原金聲桓親兵出身的趙忠義卻認爲這是城內的官員當他趙鎮帥的話是放屁,是對大順軍威的褻瀆。

入城之後就命將城中官吏、士紳以及有功名的全部抓來,又叫全城百姓都至城門。

“我大順天兵此次東征討滿,乃是爲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爾等漢奸,竟敢視我軍令爲兒戲,是爾等仍想做那漢奸,還是爾等以爲本帥說話不算數!”

言罷,趙忠義竟命軍士當着全城百姓的面將那官吏、士紳及有功名的統統砍殺,又命軍士衝至各家,搜捕家眷,盡行拖出,一個不留。

斬首多達四百餘顆,以竹竿高挑,命人巡行城中,極爲恐怖。城中巡罷,又叫軍士騎馬攜帶這些首級至鄉下,叫四鄉百姓皆知抗拒大順天兵的下場。

未幾,修武知縣主動派人前來,稱全城士紳百姓以備酒肉迎大順天兵,並願爲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大業出錢出人出糧。

前方之事傳入陸四耳中,莞爾一笑,對左右道:“那趙忠義乃我老家之人,果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與我這監國還真是一個脾氣。”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史可法豈非罪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龍氣接上了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四十六章 淮軍的誕生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五百五十七章 大戰爆發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六十六章 淮軍,平亂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從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員的騷操作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九百九十八章 好漢阿濟格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五百五十六章 若能孕,兩國可交好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七百七十一章 一統天下勢已成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順淮揚節度使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不救爹,下一個就是你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刀要見血!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二百零七章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濟格是死的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三百二十章 滿洲威風,令人神往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五百八十一章 李虎子是殺人王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揮使願降大順!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好太后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史可法豈非罪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龍氣接上了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四十六章 淮軍的誕生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五百五十七章 大戰爆發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六十六章 淮軍,平亂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從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員的騷操作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九百九十八章 好漢阿濟格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五百五十六章 若能孕,兩國可交好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七百七十一章 一統天下勢已成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順淮揚節度使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不救爹,下一個就是你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刀要見血!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二百零七章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濟格是死的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三百二十章 滿洲威風,令人神往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五百八十一章 李虎子是殺人王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揮使願降大順!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好太后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