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

隨李成棟一起趕到寧武關的除了胡茂楨外,還有李成棟的部將杜永和、閻可義,李部另一悍將郝尚久數月前陣亡於京畿地區。

北京兵政府正按監國諭旨清查自崇禎三年以後同明軍、清軍作戰陸續陣亡的義軍將領名單,爾後將於北京建武勳祠祭奠陣亡將領。第一代闖王高迎祥便是名單中的第一人。

據說,監國曾對左輔顧君說過一句話,是謂:“這些人不僅是我們的先輩,更是人民的英雄。”

除義軍首領及大順陣亡將領外,監國更有特詔,自前明萬曆四十五年以後於東奴(清軍)作戰陣亡的明朝將領,也將於武勳祠有世代香火供奉,現兵政府正在統計相關人員名單。

郝尚久陣亡之後,其子郝堯同接任其父生前標統一職。據說郝尚久可能會被追贈世襲職務,但具體尚未擬定。

郝堯同如今不過17歲,無論是戰功還是資歷都很淺薄,臨戰經驗也是不足,因此郝尚久生前所統的兵馬暫由李成棟直接提調,並將郝堯同留在身邊親自教導。

除李成棟、胡茂楨兩部騎兵外,李成棟之子李元胤也從代州率所部六千能戰精兵前來寧武關,另外還將山西巡撫吳惟華籌措的兩萬石軍糧押至寧武關,確保他爹不會因爲缺糧被迫放棄這六關之首。

寧武關原先駐軍是清朝綠營的幾百營兵,隨着山西巡撫降順,這些綠營兵自然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了大順軍。

李成棟見過這些營兵後卻是將他們全部解散,因爲李成棟認爲這些營兵盡皆老弱,根本不堪大用,與其留在軍中徒耗糧草不如遣散歸鄉。

也好在李成棟趕來及時,否則靠這幾百老弱營兵駐守,寧武關早被西軍一舉攻下了。

寧武關曾被李自成的順軍拆毀過不少建築,這幾年也不曾進行大的修建,很多地方破損嚴重,因此李成棟下令各部馬上加固關隘,並增修若干箭垛,以應對接下來的西軍強攻。

此時寧武關的順軍總兵力連同李元胤帶來的六千士兵,共約一萬七千餘人,相比當年周遇吉的三千餘殘兵,守軍兵力高出五倍有餘。

西軍兵馬雖是寧武關方面的三倍有餘,但精銳西軍只有兩萬多人,其餘多是前綠營降兵,因此只要李成棟憑關固守,糧草不絕,完全可以憑藉寧武關拖跨李定國的西軍。更關鍵的是,老淮軍主力第二鎮也正向寧武關趕來。

然而李成棟在出關探察過地形後,卻認爲可以於關前擇一地形有利之地伏擊西軍,這樣可以大量殺傷西軍士卒,折損其士氣,確保寧武關萬無一失。

胡茂楨同杜永和等人商量之後均是認同此議,別看他們現在兵馬不及李定國多,但騎兵卻有一萬一千人,且都是縱橫北地的精銳老卒,若將此騎兵精銳放在寧武關內棄馬上城,無疑是對自家兵力運用的極大浪費。

最後,衆人將伏擊地點選在了義井屯堡至寧武關的必經之地——摩天嶺。

此嶺雖名摩天,但最高不過四百多米(一米三尺,一丈九尺,文中用米方便計量),然而地形卻是複雜,只有一條小徑穿越當中抵達寧武關。故而若於嶺上兩側埋伏,待西軍通過之時突然殺出,西軍定然不備。

說幹就幹,李成棟當下留杜永和同其子元胤駐防寧武關,同胡茂楨、閻可義領八千將士奔赴摩天嶺。爾後李成棟領一半士卒藏於嶺南,胡茂楨領一半士卒藏於嶺北。

爲免戰馬聲音泄露伏兵使西軍有所防備,李成棟命士卒縛馬嘴,以布包馬蹄,不淮於嶺上生煙火。

可謂是萬事俱備,只待東風。

在義井屯堡休整一日後,急於佔領寧武關的李定國便率所部兩萬餘精銳,連同降將唐通、高勳、康鎮邦、白廣恩四人所部近三萬士卒氣勢洶洶向寧武關進發。

早前探馬有往東邊探查,各路皆報並無順軍動靜,加之自保德出發後沿途根本沒有順軍敢予阻攔,堡寨城池也盡皆望風而降,東征以來也是兵貴神速,所以李定國判斷順軍主力趕來山西最快也要在幾日之後,因此不疑前方有大股順軍已經設伏等他。

浩蕩西軍以降軍爲前驅至摩天嶺時,李定國便見此嶺地形兇險,遂命停止前進,在部將賀九儀、趙得勝、祁三升等人簇擁下打馬來到嶺下,揚鞭環視一圈,問探馬除嶺中這條小道外,有無其它道路可過。

探馬報稱最近的一條路要迂至南方盧溝山一帶,倘若大軍改道便要多走八十餘里地。

“府爺可是擔心這嶺上有伏兵?”

說話的祁三升原是撫南將軍劉文秀的部將,此次卻是隨李定國東征。又因大西皇帝詔令孫可望開東府,李定國開西府,所以將領多稱李定國爲府爺。

27歲的李定國微微點頭,道:“此嶺看着的確兇險,雖入晉以來我軍進展順利,但小心駛得萬年船,也須防順軍一二。”

言罷,與諸將打馬至嶺下細察,一路看來都無問題,但於嶺東南某處山腳卻發現地上有許多足跡。

細細察看,這些足跡明顯除了人的腳印外,還有戰馬的蹄印。並且人馬足跡還被人刻意清理過。

“嶺上有人!”

李定國目中精光一閃,擡頭向嶺上看去,四下裡卻是寂靜無聲,嶺上及半腰也無鳥雀驚起跡象。

“府爺,末將帶人上山看看!”

部將賀九儀擡手招呼一聲,一隊全身甲衣的西軍精銳立時從馬上翻身而下,執刀在手往山上一字排開小心搜索起來。

搜到半山腰時,仍無發現。

祁三升猜測道:“許是本地賊寇土匪聞知我大西軍至,不敢爲敵,又怕我軍剿滅他們這才躲到山上。”

“或許吧,”

李定國點了點頭,小心駛得萬年船不假,但要是因爲疑神疑鬼耽誤奪取寧武關,卻是得不償失了。

當下便欲讓高勳部先行通過嶺下,若高勳部無事其餘諸部再行通過,這樣即便高勳部中伏,損失的也不過是幫降軍,於西軍並無損失。

正要下令時,中軍前來稟報說是有兩個寧武關守軍前來投奔,並說有重大軍情要向大西軍主帥稟報。

“噢,快把人帶來!”

李定國正愁不知寧武關虛實,一聽這節骨眼有人來降,自是心中一喜,命人立即將那二人帶來。

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三百五十六章 豪格大軍南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阻我富貴者,殺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六百八十三章 臨清要來陸親公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五百五十八章 闖王與你們同在!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四子,富貴不能忘本啊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二百零二章 陸爺真反賊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棟、李定國山西會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鳥的監國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順完了,大清也完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那僞後不錯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斬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二百八十五章 沒事,我再問問潞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四子,富貴不能忘本啊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四百六十八章 駙馬爺復都城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二百零五章不跟舅舅造反可惜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聯保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
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三百五十六章 豪格大軍南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阻我富貴者,殺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六百八十三章 臨清要來陸親公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五百五十八章 闖王與你們同在!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四子,富貴不能忘本啊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二百零二章 陸爺真反賊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棟、李定國山西會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鳥的監國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順完了,大清也完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那僞後不錯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斬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二百八十五章 沒事,我再問問潞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四子,富貴不能忘本啊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四百六十八章 駙馬爺復都城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二百零五章不跟舅舅造反可惜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聯保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