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駕崩

不管怎樣,信王知道此時不必與皇兄硬頂……當下垂首應道:“皇兄,弟已經知道了。”

天啓說了這麼許多,也是疲憊不堪了,他原本就是迴光返照,精力體力都相當的有限,說了這麼許多已經接近耗盡體力,但此時不說,恐怕再無機會,當下又細細說了幾句魏忠賢的好處,敢於任事,雖粗魯不文但心細如髮,能夠馭下,身邊能籠絡着一羣人效力……這種人是天生的政客,雖然是太監也遠比普通的文官要強的多了。若能善用之,崇禎施政可以減少很多滯礙……天啓甚至告訴信王,如果對魏忠賢不是太信任,可以在內廷中略作梳理,同時斬斷魏忠賢伸向京營和上三衛禁軍的手,只要兵權始終由皇帝和勳貴還有御馬監來掌握,那麼魏忠賢權勢再大也無所謂,只要皇帝一個心念轉變,隨時都能將其拿下。

就算是魏忠賢聚斂財貨,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水至清則無魚,吾弟一定要記得,哪怕是滿嘴大道理的士大夫也是要銀錢的。這些人,進錢則喜,損銀則怒。爲帝王者要擅長觀察時勢,太祖年間因爲國家初定,如新植入土的小樹不可搖晃,所以吏治要清,管制需嚴,不得叫此輩壓榨百姓。現在國家承平日久,各家均富,若還叫百官以俸祿來過活,則絕無可能……爲上位者,當掌握大權,分配財富,而不是想着從臣下手中去奪財富,否則,人心盡失,只在朝夕之間。”

“臣弟明白了。”

天啓完全躺下來,他腦子動的多,又在嚴重缺氧,現在已經不太能講話,嘴巴一張一張的,似乎想努力再掙扎着坐起來,信王見狀忙道:“皇兄有話躺着說吧,臣弟聽的到。”

天啓略點點頭,黑紫色的臉龐上已經有了垂死之人特有的氣息,在吃力的喘了一陣氣之後,天啓又道:“今日與五弟說的多了,其實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本吾會推薦魏忠賢,但用或不用,在五弟自己,今日說這麼說是因爲和記……東虜不足慮,只要我大明內部不亂,東虜沒有機會對我大明如何。而內部不亂,得看和記。只要吾在,僵持下來,大明會越來越強,和記未必有什麼機會向大明揮刀。而吾不在,擔心的就是五弟你力圖振作,動靜太大,動靜大了易生事端,容易給人以可乘之機……張瀚此人,器宇不凡而傲睨萬物,以今思之,當初他見吾時就心存傲氣,連帝王也並不放在眼中。回想起來,其十年不到就有這般成就,其也有傲氣的本錢。這般的人,無法久居人之下,對付他的唯一辦法,就是鎮之以靜。用時間來消融他的雄心壯志,最少也是消磨他部下的雄心壯志。若能再拖上十年八年,其內部安穩,人心思定,那時候最少能維持一個南北並立的局面,王號,甚至汗號,都能給他,甚至他若在草原稱帝,也要承認。以兄弟之國相處,大明爲兄,其國爲弟就可以……五弟你不要太要強,時勢變遷,有的事不能堅持的。都說只有中國而餘者皆蠻夷,其實宋人與遼人並存是聰明之舉……”

天啓呼吸開始困難,兩眼微閉,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了。

信王又等了一會,見兄長已經陷入昏迷,太監們開始慌亂,急傳太醫來救冶,而皇后也從外殿重新進來,滿面淚痕面色愁苦的坐在天啓皇帝身側,看到皇嫂將皇兄的手緊緊握在一起時,信王悄然退出外殿。

因爲皇兄命在頃刻,信王當然不能出宮離開,只能在外坐着等消息。

十七歲的少年心中既有傷感,也有不屑。

皇兄真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治政之道,親賢臣,近君子,遠小人。這是最基本的標準和要求,皇兄不僅辦不到,還有那麼多的歪理邪說!

怪不得皇兄成天打木匠活,簡直是昏聵可笑!

回想起來,孝宗皇帝纔是自己心中最合格的大明帝王,每日早朝不綴,任用賢臣正人,所謂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聖天子在朝,舉朝皆正,從內閣到各部尚書和都憲御史均是賢臣,從當時百官的傳記來看,幾乎沒有奸邪小人,宦官當然不能作惡,世道清平,孝宗成就聖君功業,到現在還被士大夫所稱頌。

要當皇帝,當然就是要當孝宗那樣的!

少年信王緊握雙拳,時而傷感,時而慷慨激昂!

時而也是面露懼色,緊張的掃視着四周。

乾清宮分爲正殿和東西暖閣,這是大殿,從高大的殿門平臺向下,還有一座形同大殿般的巍峨宮門。

從宮門出,則是東華門和西華門所在,也有文樓和武樓,這是內廷和外朝的分界線。

大殿之中,可謂人來人往,此時也顧不得避忌,太醫院正帶着一羣太醫給皇帝灌藥搶救,殿中幾乎時不時的傳來喊叫和驚呼聲。

信王的心跳較往常幾乎快出一倍,他感覺自己的心臟都要跳出來了……

大約在下午三四點鐘的光景,乾清宮內外聚集的人羣越來越多,正殿和兩個暖閣,平臺和乾清門內外幾乎都站滿了人。

穿着蟒服的大太監們,穿着各色袍服的有品級的少監和監丞,還有奉御們,還有那些沒名份的小宦官們更是一路排開,擠在了乾清門外的廣場上。

人雖多,卻是寂寂無聲,沒有人敢在這種場合說話,連半個字也不敢吐露。

只有一些參與搶救的太監和宦官們來回的奔走,但他們多是神情灰敗,面色緊張,天氣又很炎熱,幾乎人人都是滿頭大汗,衣袍都很快被汗水所溼透。

魏忠賢和客氏也都是趕了過來,但客氏素不爲皇后所喜,這種時候皇后不可能允她進內殿,這個婦人不停的流淚,向着東暖閣的方向張望。

甚至有一些在乾清宮左右和後方配殿之中伺候的也都跑了出來,整個宮室之中,連西苑在內怕有六七萬人,這是相當高的數字,太監有五萬人左右,還有一萬多人的宮女,此時聽聞到消息的人多半都是站在各處宮室之外等候。

如果在萬歲山上眺望,可以看到整個龐大的宮殿羣幾乎處處都有聚集的人羣,人們面色都極爲不好,幾年之前,光宗皇帝在即位半年多之後驟然崩逝,消息來的太突然,原本光宗身體不好,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丸,光宗服用之後精神大好,嘉獎了李可灼,但再次進紅丸之後,光宗暴崩,幾乎沒有給宮中反應的時間。

而在此之前,是萬曆皇帝崩逝,統治大明四十八年和掌握內廷多年,萬曆皇帝可謂深入人心,在其崩逝時,宮中的人未必有多傷感,雖然萬曆還不到六十歲,就民間來說算正常年齡逝世,在士大夫之中算短命,在大明皇帝來說,則是相當不錯的長壽年齡了。萬曆的逝世,給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衝擊,畢竟一個皇帝的年號用到四十八年,這是相當罕見的事情,人們已經習慣了萬曆的存在,而一旦老皇帝駕崩,給人帶來的心理衝擊當然不小。

當今皇帝的病重垂危,卻是給人更加難過和難以接受的感覺。

皇帝是在二十來歲的年齡到如此地步,而平素的爲人來說,天啓給人的感覺相當的厚道,皇帝不輕易處罰宦官和宮人,在內廷中也很少多事,皇帝更長的時間是在幾個偏僻的殿閣中打造自己的作品,安心做木匠活的天子根本就是沒有任何危害,能叫所有人都感覺心安。

現在才天啓七年,皇帝在壯盛之年,猶如一株剛長成了形的樹木,就要被無情的砍伐了。

很多人感覺悲傷,在他們心裡也有對未來不可測的惶恐。

即位的肯定是信王了,對這個少年親王人們所知不多,但對信王的評價都是普遍一般。信王在少年時在東宮居住,並沒有展現出什麼良好的性格,在宮中也沒有什麼傳言來肯定他的品性如何。

更多的傳言是這位親王偏激而固執,而不是更好的評價。

一旦信王即位,宮中不知道會是如何的情形。

不管是萬曆還是天啓,對宮人總還是不錯,但宮中一些老人還記得嘉靖年間的事,也是一位偏激而聰明,且殘忍和固執的帝王。

如果嘉靖皇帝不是這種個性,恐怕也不會引發宮女刺殺他的血案,堂堂帝王,被幾個宮女在半夜勒頸,要不是宮女打了死節,後又慌亂之中沒有用力,嘉靖早就被一羣小女孩用繩子給絞死了。

信王會不會是下一個嘉靖,人們都不敢說,但在總體的氣氛上,宮中上下已經極爲壓抑……

“皇帝!”

暖閣內傳來一聲悲泣,卻是張皇后的聲音。

信王一激靈,一下子站起身來,但卻又緩緩坐了下去。

過不多時,太醫院正滿頭大汗的從暖閣中出來,看到信王就跪了下去,叩頭道:“殿下,恕臣無能,皇上已經殯天了。”

“起來!”信王強忍悲痛,沉聲道:“皇兄患疾已久,非汝等可以挽回天心。”

“是,是。”太醫院正叩頭道:“臣等要出去擬最後的脈案和成方,然後向宮外公佈,請殿下示下。”

“好,去吧。”

這時不僅太醫院正要向信王請示機宜,看看是不是能夠外出公佈天啓皇帝已經崩逝的消息,就是一羣大太監也從暖閣中出來,各人緩緩分成扇形,站在端坐不動的信王身邊兩側。

信王不動聲色,但他兩手緊緊握着椅柄,指頭的骨結已經握的發白……這顯示了信王相當激烈和混亂緊張的內心。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異心第一千零二章 財貨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四百五十四章 搜撿第四百七十六章 炊兵第九百八十四章 一晃第七百九十六章 遺憾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第一千九十八章 獻俘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千八十三章 停步第八百七十一章 三人第四百零一章 礦場第一千三十章 木頭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線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一千七百章 撲空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八百八十六章 斷絕第五百三十四章 天街第七百九十章 變招第一千四十一章 重甲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婦人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二百五十五章 車隊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求去第一千八十一章 排陣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力第一百四十六章 心如鐵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道消息第五百七十六章 失落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七百零一章 濟農第七百三十九章 禁閉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厚甲第七百五十六章 銃手第九百三十四章 調任第六百四十四章 謠言第四百四十章 不甘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歡聲第四百三十二章 耗費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賊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請罪第九百二十章 不足第三百七十八章 放賑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撲空第二百二十七章 算計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三百零九章 威風第六百九十二 求見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路邊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河邊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營(昨天是三十九)第九百一十九章 穿行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傷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開城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私掠引子第一千一十一章 物資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七百零五章 奔逃第六百一十五章 執念第二百一十七章 爭水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九百五十四章 閒棋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第四百一十八章 擴招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功業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水門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如火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突擊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紅雲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行程第一千六十四章 配額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屋裡的溫柔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火炮第六百八十八章 槍騎第一千二十七 糧荒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撥付第四百八十四章 繳械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詢問第一千三百一十五 傳播第四百零七章 點醒第八百九十三章 定律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逢第六百六十九章 攀山第四百六十六章 拖行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積弊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檄文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異心第一千零二章 財貨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四百五十四章 搜撿第四百七十六章 炊兵第九百八十四章 一晃第七百九十六章 遺憾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第一千九十八章 獻俘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千八十三章 停步第八百七十一章 三人第四百零一章 礦場第一千三十章 木頭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線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一千七百章 撲空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八百八十六章 斷絕第五百三十四章 天街第七百九十章 變招第一千四十一章 重甲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婦人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二百五十五章 車隊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求去第一千八十一章 排陣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力第一百四十六章 心如鐵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道消息第五百七十六章 失落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七百零一章 濟農第七百三十九章 禁閉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厚甲第七百五十六章 銃手第九百三十四章 調任第六百四十四章 謠言第四百四十章 不甘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歡聲第四百三十二章 耗費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賊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請罪第九百二十章 不足第三百七十八章 放賑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撲空第二百二十七章 算計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三百零九章 威風第六百九十二 求見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路邊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河邊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營(昨天是三十九)第九百一十九章 穿行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傷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開城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私掠引子第一千一十一章 物資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七百零五章 奔逃第六百一十五章 執念第二百一十七章 爭水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九百五十四章 閒棋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第四百一十八章 擴招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功業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水門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如火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突擊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紅雲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行程第一千六十四章 配額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屋裡的溫柔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火炮第六百八十八章 槍騎第一千二十七 糧荒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撥付第四百八十四章 繳械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詢問第一千三百一十五 傳播第四百零七章 點醒第八百九十三章 定律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逢第六百六十九章 攀山第四百六十六章 拖行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積弊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