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算計

李國賓大喜,起身揖道:“多謝張東主!”

張瀚含笑道:“其實不是我大方,實在是在一旁聽着,咱們李東主和馬東主已經出盡全力,諸位也說的累了,不如我出來充這個和事佬,大家省事。”

衆人聽了都笑起來,李大用起身開門,叫外頭的店家上酒上菜,那店家掌櫃知道這幾個都是豪客,不敢怠慢,早就將酒菜備好了,一時間川流不息的送上來。

各人談妥了正事,心情都很放鬆,均是放量喝起酒來,幾巡過後,李大用笑道:“這時才知道張東主說完正事再喝酒的真意,果然喝這酒時不用在算計李先生,喝起來輕鬆愉快,酒的味道也好多了。”

各人聽了均是大笑,李國賓連稱不敢,這時候他還是小心翼翼,顯然這種場合是經歷的多,不會因爲交易談成就徹底放鬆。

“張東主,”李國賓又敬張瀚一杯,說道:“靈丘供鐵,未知走哪條官道?”

張瀚沉吟道:“若是成熟的路線,當然是從靈丘先到新平堡,從新平堡到張家口,再由張家口到京師,這條官道是我和裕升騾馬行慣常走的,路線熟,地方分店多,易於補給,安全上也有保障。不過此次我打算從靈丘往東到廣昌,穿過石門峽,過紫荊關,易州,再直入京師,這條線路,比從張家口那邊走節省不少路程,只是一路要翻山越嶺,而且往東去我們騾馬行分店路線只到廣昌,再往東和往京師需開闢新路線。”

李國賓道:“未非是張東主的那些大車做的更好了?”

張瀚笑道:“果然是李先生,確實一語中的。”

李國賓說的不錯,近來工匠們士氣很高,在馬車固件的幾個關鍵點上又有新的突破,新車的車身做的越發牢固,在承接處主要也是使用精鐵部件,以前馬車的成本主要是這些零部件的成本高,如果定型生產,又有靈丘供鐵,成本也會大爲下降,在修理和損耗上,馬車會越來越低,最終騾馬行的利潤也會大大增加。

張瀚在騾馬行的事情上毫無疑問是開啓了一個新的模式。

在大明並不是沒有物流,事實上大明的物流方式十分豐富,光是在江南的運載船隻就有多種,從漕船到沙船,江船,林林總總有十幾種之多,根據水流和運程遠近,還分爲載人或是載物多種,南人行船,北人用車,只是因爲道路限制和馬車製作水平的原因,北人的車輛水平遠不及南人的船隻,大明帝國分佈在全國的驛站和官道猶如人體中的毛細血管,不停的向身體供給養份,而北方的官道和車馬的做用很小,大明帝國最重要的主動脈就是京杭大運河。

故元時因爲統治方法粗暴,政治荒疏,大運河堵住了不少,元時的漕運主要就是海運,到大明時疏浚了運河,這條大運河就成爲明清兩朝最重要的物流通道,南北的物流主要仰賴這條運河,如淮陰,臨清,德州,通州,這些沿河的城市也因此而變的十分繁榮富裕。

運河上船隻成千上萬,不僅

是官漕,也有民間的商業活動,南北的人員往來和交流,均是在這條運河上完成。

運河也有嚴重的缺陷,每年都會有相當長時間的枯水期,到了枯水期,漕船大量積壓,依靠行船販運的貨物也會堆積在船上,任你急的要上吊,河水不漲,誰也走不成。

每年都要開挖河段,清理淤泥,這對地方上毫無能力的明政府來說是一件很爲難的事情。每隔一段時間,中樞的工部和地方就要打官司,經常有一些重要工程陷在扯皮之中,缺乏資金和人力,也缺乏有能力的地方官員主持。

在隆慶年間,前大學士首輔高拱試圖改河漕爲海漕,當時已經有了動議,要大量修建海船,從長江口出海,沿海北上,這其實是十分正確的方案,但在張居正驅走高拱後盡廢高拱之政,海運之事也就做罷了。

在北方,大量的車馬都十分簡陋粗糙,民間用大量的獨輪小車進行短途運輸,少量的兩輪或四**車來做長途運輸,成本極高,時間極高,效率也是極低。

在張瀚整合騾馬行之前,各地的腳行混雜不堪,缺乏規矩,特別是長途運輸十分混亂,不僅運輸能力低下,安全性也十分堪憂。

現在和裕升的騾馬行已經名聲在外,張瀚藉着運鐵的機會主動出擊,開闢北直隸到京師的線路,也是十分合宜。

李國賓道:“京師大商家也有很多議論和裕升,他們有一些往遼東和河南的貨物,運輸起來十分困難,多半是各地的商人自己設法,若是能有和裕升這樣的大騾馬行進入,恐怕大家的生意就要好做的多。”

張瀚道:“暫且還不能往河南腹地。”

李國賓會意道:“河南內境親藩衆多,關卡多若牛毛,如果張東主沒有切實的關係,暫時還是不去爲好。”

張瀚微笑,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心省力。

李國賓又道:“靈丘出鐵,光是和裕升現在就有數百萬斤,京師主要是要方毛鐵,未知一年供給的方毛鐵,有沒有確實的數額?”

張瀚和李大用馬化先兩人對視一眼,轉頭向李國賓道:“兩千萬斤以上到兩千五百萬斤,亦有可能更多。”

張瀚接着道:“明後年可以更多。”

李國賓吃驚道:“靈丘一地,竟可供給這麼多方毛鐵?”

方毛鐵是初步熔鍊的精鐵,也是熟鐵的一種,也正是和裕升用雙室法熔鍊出來的熟鐵,這種鐵不比生鐵,既然是熟鐵,就需要提取掉一定的雜質,需要初步的熔鍊,所需要的爐房和工人數量也是天文數字。

李國賓道:“京師那邊當然是多多益善,不過這麼高的數字,在下擔心那些大商行急切之間未必能全部出脫。畢竟閩鐵還有相當大的份額,擠佔市場,尚需時間。”

李國賓說的也是張瀚擔憂的,他現在其實非常缺現銀,擴大生產需要,李莊那邊也需要,和裕升與範永鬥代表的範家的商戰現在已經進入刺刀見紅的階段,張瀚軟一下,立

刻就會崩盤,和裕升商戰的失敗肯定是災難性的,首先是主店的走私業務徹底黃菜,然後就是帳局生意會大受影響,接着週轉失靈,李莊那裡維持不下,然後就是鐵場這裡得縮小規模,追求更大的利潤而不是先擴大規模來發展。

可能不大受影響的是騾馬行,但騾馬行也就沒有辦法開闢新的路線。

整個商戰是一個大型的連環,缺一環都可能使整個戰線失利,張瀚這幾年的苦功完全白費。

張瀚需要現銀,大量的現銀!

李國賓眼神十分毒辣,張瀚沉默了一小會兒,他便略帶緊張的道:“其實張東主可以設法與朝廷打打交道。”

張瀚面露思索之色,馬化先說道:“李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賣鐵給工部?”

李國賓道:“正是,現在我知道因爲遼事,兵部和工部都要鑄打大量的鎧甲和兵器,要緊的是鳥銃等火器,特別是火炮,用鐵料銀甚多,每月均要買進大量鐵料。現在工部主要是買福建的方毛鐵爲主,若是張東主能說動工部官員,採買晉鐵,恐怕每年百萬精鐵一下子就能出脫不少。”

張瀚道:“李先生果然好算計,這也算給我們點了一條明路,在下等人謝過。”

其實不僅是李國賓所說,這一陣子靈丘商會的幾個重要的理事也在擔憂產量過剩的問題。民間當然大量缺鐵,不過利潤最高精鐵在民間需求量並不如普通的生鐵大,精鐵質量很好,但用它的定是中產或富戶,晉鐵如果慢慢搶佔市場,這一塊遲早能搶過來,但對張瀚來說有些過於緩慢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子……”李國賓有些猶豫,但還是接着說道:“現在頗有一些商家暗中備辦海船,在天津或是江南一帶出海,有人往南洋,北方船多半往倭國去。江南的船,多以瓷器,生絲料,絹綢和茶葉爲主,往倭國去的,有各種皮貨,也有大量的鐵器。一船貨去,獲利最少一倍到兩倍,再帶回倭人或紅毛番人的貨物,比如自鳴鐘,毛料,倭扇,刀,俵物等貨物,獲利亦是不小,一來一返,獲利頗豐。鐵料一塊,如果以現在靈丘精鐵的價格,製成各種鐵器,船到日本後,獲利最少在兩倍。”

張瀚聞言,倒是真的眼前一亮!

對日本的貿易在崇禎中期才被鄭芝龍壟斷,現在應該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南洋海面是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爲主,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則是後來居上,荷蘭人的海軍實力已經遠超那些老牌帝國,以共和國爲核心的荷蘭其實也是一個超大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由商人組成的商會勢力構成,和歐洲的銀行業行會一樣,荷蘭人的海上公司也是彼此制約,儘可能的把利益最大化。

短短時間,荷蘭就擁有幾萬艘商船,其實也就是幾萬艘隨時可以武裝的艦艇,戰艦的數量也在歐洲稱冠。

後來制霸海洋,殖民地遍及全球的英國剛剛擺脫了西班牙人的制約,開始後來居上的奮起直追。

(本章完)

...

第四百三十五章 狠手第三百八十五章 巨利第六百六十七章 刺頸第一千七十八章 新編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引子第一百零九章 忙碌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一千八十五章 黎明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報知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九十三章 玉娘target=_blank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奔走第三百七十五章 背影第七百九十五章 揹負第五百五十六章 遇伏第四十七章 黃榜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震動第四百一十章 微笑第一百九十二章 歸來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晨曦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動員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福肉第六百八十一章 血泊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悲鳴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黑潮第七百五十三章 城下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駕崩第一百四十六章 心如鐵第四百零九章 蹊徑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波瀾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高舉第七百一十一章 客人第九百八十五章 團園第三十九章 獎賞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九百八十四章 一晃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府第五百八十八章 軍醫第六百一十六 招牌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一千六十二章 備貨第六百三十八章 觀訓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洗涮第五百六十五章 巡視第四百七十四章 缺口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二百八十二章 鉅變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斷流第六百三十章 小李第五百零五章 斟酌第三百九十八章 暴疾第四百四十六章 拖累第七百七十六 戰兵第四十三章 叔侄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貨物第六百八十六章 遷移第五百零八章 論田第三百二十五章 披甲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九百九十九章 稅額第一百三十章 遇伏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說兵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等候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厭惡第一百八十二章 又是你第六百七十六章 雪中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二百四十一章 臨戰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割首第一千零九章 縱帆第七百零八章 反應第三百五十五 私門第三百二十六章 炮組第九百九十二章 清戶第二百零九章 方陣第六百九十二 求見第四百四十六章 拖累第九百五十四章 閒棋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一千章 小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調防第七百七十三章 鹽池第四百七十二章 辦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動第八百八十八章 趨勢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效法第一百零七章 窘迫第七百一十四章 中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
第四百三十五章 狠手第三百八十五章 巨利第六百六十七章 刺頸第一千七十八章 新編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引子第一百零九章 忙碌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一千八十五章 黎明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報知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九十三章 玉娘target=_blank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奔走第三百七十五章 背影第七百九十五章 揹負第五百五十六章 遇伏第四十七章 黃榜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震動第四百一十章 微笑第一百九十二章 歸來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晨曦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動員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福肉第六百八十一章 血泊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悲鳴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黑潮第七百五十三章 城下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駕崩第一百四十六章 心如鐵第四百零九章 蹊徑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波瀾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高舉第七百一十一章 客人第九百八十五章 團園第三十九章 獎賞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九百八十四章 一晃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府第五百八十八章 軍醫第六百一十六 招牌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一千六十二章 備貨第六百三十八章 觀訓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洗涮第五百六十五章 巡視第四百七十四章 缺口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二百八十二章 鉅變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斷流第六百三十章 小李第五百零五章 斟酌第三百九十八章 暴疾第四百四十六章 拖累第七百七十六 戰兵第四十三章 叔侄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貨物第六百八十六章 遷移第五百零八章 論田第三百二十五章 披甲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九百九十九章 稅額第一百三十章 遇伏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說兵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等候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厭惡第一百八十二章 又是你第六百七十六章 雪中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二百四十一章 臨戰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割首第一千零九章 縱帆第七百零八章 反應第三百五十五 私門第三百二十六章 炮組第九百九十二章 清戶第二百零九章 方陣第六百九十二 求見第四百四十六章 拖累第九百五十四章 閒棋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一千章 小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調防第七百七十三章 鹽池第四百七十二章 辦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動第八百八十八章 趨勢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效法第一百零七章 窘迫第七百一十四章 中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