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說

從漸漸收縮到嚴厲禁絕馬市,這是明廷中樞幾乎一致認同的大策,中間只有袁崇煥等少數官員反對,他們認爲可以用糧食收買蒙古部落爲已用,孫承宗絕不贊同這種見解,對蒙古人明廷缺乏真正掌控的能力和手腕,那些書生不過是相當然,比如王化貞現在號稱能號令林丹汗和炒花,孫承宗私下認爲他簡直在發夢。

“先生所說都是。”天啓開心道:“與先生一席談,朕有云霧頓開之感。”

孫承宗神色平淡的回奏道:“皇上只要秉持勤政愛民,至公正大之心,國事無有不恢復之時,臣愚,豈敢當皇上如此誇讚。”

“先生纔是至公至大,”天啓神色微變,說道:“羣臣之中,不如先生者多矣。”

他看到孫承宗有些不安,天啓接着說道:“此事不必多提,大同之事,先生看如何處置?”

“朝廷嚴令大同鎮出兵討虜便是。”孫承宗道:“另外便是宣府,延綏,山西,這三鎮需要戒備,如大同出兵不利,各鎮再出兵同討不遲。延綏需提防套寇,無需出兵,至於具體如何,請皇上還是要問過內閣,臣非閣臣,本兵,不宜多說。”

其實孫承宗也說的不少了,只是沒有把最具體的方法詳細說來,就算這樣,天啓也該知道怎麼做了。

“朕知道了。”天啓含笑應着,孫承宗正要辭出,天啓卻問道:“巡撫韓畦所言商家張瀚多行不法,走私貨物分髒不均乃至虜騎入寇,先生可知情由?”

孫承宗有些猶豫遲疑,走私這事,他覺得多半是真事,甚至文球這個卸任的大同巡撫來京時,見面也隱隱提起來過,孫承宗知道這事牽涉甚廣,甚至會有朝官或是東林黨人牽扯其中,如果自己直言有走私一事,恐怕皇帝會發怒下旨令徹查,倒了一個張瀚不要緊,恐怕要牽出大量的官員,誠爲國朝一大丑聞。

至於走私到土默特,孫承宗也不覺得有什麼,他不知道和裕升恐怖的運力,只覺得是商家聯合起來,買通官員與北虜做些私市買賣,禁絕馬市是大勢,然而邊境商人與北虜牧民仍然各有所需,這一層中樞和地方官員心裡都是明白,大規模互市絕不可能了,不過小規模的走私倒也不必查禁的太過嚴厲,否則就如同當初禁海一樣,最終弄出一大窩的倭寇出來……誰都知道,倭寇就是因禁海而起的大明海商,真正的倭人其實就是給中國海商打工而已。

想了一下,孫承宗又想起茅元儀等諸多瓜葛,同時心中也實在不喜韓畦,自此人上任,弄出諸多事非出來,上月大同總兵麻承恩因病請假,然後韓畦奏請調延綏總兵杜文煥,結果杜文煥上奏委婉拒絕,表示寧願到遼東守備,朝廷一時沒有人手可替,正在兩難之間,這一次北虜入寇,延綏也要防備套寇,各地的總兵都是絕不能動,現在看來,倒不妨把韓畦這個惹事生非不消停的巡撫給換了纔好。

心中計較已定,孫承宗回奏道:“臣以爲巡撫臣韓畦所言多有誇張推諉詞語,兵備道臣鄭國昌所奏屬實。”

天啓又仔細看看兩份塘報,說道:“大同總兵官尚未有奏報,朕意其恐心中有怨氣。”

孫承宗道:“麻承恩世代將門,當會以國事爲重。”

這也是明末皇室和文官的共識,沒有根腳的將領總沒有世家將門可信,九邊重鎮總兵多用將門,事實上也差不多,遼西的將門集團,祖家雖然自私自利,好歹祖大壽也拼到最後,吳家卻是賣國賣的暢快,吳襄卻不是將門,出身是一個商人。

至於江北四鎮的將領和左良玉,均非世代將門,忠誠度除了黃得功都是很低。

“朕懂得了。”天啓和孫承宗一番長談,更是覺得這個老師不僅學識過人,處理實際政務的能力也是遠超內閣那幾個,他心裡已經打算忍痛割愛,如果有需要的話就將孫承宗補入內閣,然後兼理部務,這樣可以爲自己的有力臂助。

皇帝無話,孫承宗便是一拜之後退出,這一番君臣長談,總有小半個時辰,出門之後已經看到宮門各處下鎖,太監們呼喝着在關閉宮門,這時從文華殿中奔出來一個大高個太監,孫承宗認得這是李進忠,原本在李選侍身邊伺候,奪宮之變時這太監是幫着李選待的,按理該被貶落,最少也是在冷宮伺候,再無前途可言,但這太監十分會來事,巴結上了天啓皇帝的乳母客氏,天啓皇帝極重感情,對客氏十分依賴,李進忠交好客氏,同時也巴結上了太監魏朝,魏朝替他向司禮掌印太監王安說情,王安因此原諒了李進忠,再加上客氏努力遊說,天啓便將這人補入司禮監爲秉筆太監並提督寶和三店,是最近天子身邊比較當紅的大太監之一。

爲了叫人不記起自己的過往,李進忠改了一個在後世赫赫有名的名字,叫做魏忠賢。

魏忠賢高叫道:“孫先生。”

“魏公公。”

孫承宗停住腳步,微笑着道:“公公有何指教?”

“咱家豈敢!”魏忠賢臉上滿是笑容,語氣也是十分恭謹謙遜,他半欠着身子對孫承宗道:“皇上說宮門下鎖,先生出去不便,叫咱家安排先生在外廷住下。”

孫承宗道:“公公是司禮秉筆,這便細務豈敢勞煩。”

“哪裡。”魏忠賢笑眯眯的道:“咱家不管在哪個監,總歸就是皇上的家奴,替皇上辦事就是咱家的正經差事。”

孫承宗聽着這話,只得微笑依從,不再推辭。

他知道魏忠賢向來如此,只要是皇帝交辦的事情就一定竭心盡力的辦好,絕不推諉,也不怕勞煩,所以皇帝對這個太監也越來越依賴,這算是一樁優點和長處,孫承宗知道此輩不可太接近,亦不可太遠,所以與魏忠賢說話也很客氣和善,並沒有刻意交好,也不曾刻意疏離。

其實按大明的傳統,內閣是外朝文官之首,但同時也算是皇帝的私人秘書,在外朝要總掌一切,也要代表文官的利益,在內則是要與皇帝有一種親密的關係,要深得皇帝信任,兩個度一定要拿捏好,不然可能就是內外交攻,司禮監是徹底的皇帝私人親信,也是內廷拿來制約外朝的工具,在大明的傳統上,司禮監就是內廷的內閣,而司禮太監不論權勢地位,其實是在內閣之上。

權勢大如張居正者,在內廷也要依靠馮保這個司禮監的盟友,更不論其餘的大學士了。

孫承宗此時還不是大學士,然而魏忠賢已經是司禮太監,卻是對他恭謹異常,光是從這一層來說,這個太監就非比尋常。

魏忠賢果然十分勤謹,帶着孫承宗到宿處,下令小內侍們打掃乾淨,抱來乾淨被褥,預備晚飯,燒洗腳水,還叫一個小內侍到宮門口傳話,替孫承宗帶話回家,一切安排妥當之後,這才向孫承宗告辭,這時內廷的宮門已經快關閉完畢了。

孫承宗拱手道:“今晚勞煩公公,承情之至。”

魏忠賢笑道:“此咱家的份內事,先生不必致謝。”

魏忠賢頓了頓,接着道:“今日諸事,皇上叫司禮擬旨,交代咱家去辦,咱家和先生說說,是不是這幾件?”

魏忠賢將大同幾件事說了,他沒有用擬旨的口吻,但說起來幾乎和正式的詔旨意思相差不多,孫承宗倒有些吃驚,眼前此人素有精明之名,又有記憶力超羣的傳言,雖是閹宦,又識字不多,但真的也不可小視了。

最少眼前這國事,講畫明白,敘述清楚,處斷起來層次分明,先說韓畦,又令總督張曉與卜石兔汗溝通,再令九邊相關各鎮戒備,然後就是大同總兵官麻承恩,幾道詔旨切中要理,從這處置謀劃來說,雖然是孫承宗的意見,但詔旨這般擬法,幾乎是沒有任何問題。

孫承宗聽完道:“公公這般擬旨便可,甚爲中式。”

魏忠賢聞言甚是高興,他爲秉筆太監不久,因爲文化不高,司禮監現在又是王安掌印,內裡的人也多是王安的部下,隱隱約約間都在排擠他,只是礙着他在皇帝跟前受寵,這些人不好明着針對他,不過到了輪值秉筆下旨時,總免不了被人譏嘲,魏忠賢是個好強的,記性又好,每日聽着司禮監的人談論政務,漸漸入了門道,每次廷議他也站在天啓身邊旁聽,對文官那一套也漸漸不陌生,只是他剛入廟堂不久,心裡委實不託底,今天得到孫承宗的肯定,心裡也是着實開心。

不過魏忠賢知道孫承宗不是自己能拉攏收服的,他沒有在這上頭動心思,只是又想着一事,對孫承宗道:“先生,御史王一心奏請將客氏逐出宮外,皇爺爲此不大開心,先生若能說一說,總俟皇爺大婚之後再說這事不遲。”

=--------

今天的更新時間提前了,晚上有事,另外提前來拜一下票。

...

第六百七十六章 雪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聯想第一千四百零四 退走第一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五百二十九章 廢村第五百七十六章 失落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第九百五十五章 重銃第五百二十章 想法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進城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舊居第七百二十四章 內行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戰術第四百九十三章 決斷第二百三十章 叮囑第八百九十八章 朝爭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驚覺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動第二百零三章 工匠們第七百二十六 沉思第六百一十五章 執念第四百六十五章 破爛第九百二十八章 急報第一千三十六 多謝第一百六十四章 先發第七百三十七章 逆流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退卻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山澗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寧錦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四百零九章 蹊徑第七百一十五章 密談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會面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四百三十二章 耗費第三百一十六章 羣臣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奔跑第一千五十五章 迎接第五百九十四章 欺人第九百六十四章 士風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一千三百八十九 傳檄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偉業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三百三十八章 新任第六百五十五章 步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安排第五百二十七章 訪客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一體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虜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順逆第七百五十二章 封丘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一千七百章 撲空第四百四十八章 開戰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急報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一千三百八十九 傳檄第五百九十九章 隊長第七百七十章 黃虎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伏第一千六十一章 夜候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穩住第一千二十四章 有罪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三路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榆林第七百二十七 建議第六百六十三章 拉攏第二章 說賠累第四百九十一章 進堡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九百三十五章 簡報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共治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矚目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野狗第五百二十三章 積重第四十六章 入城(今日第三更)第八百三十九章 圖紙第三百八十九章 細雨第九百一十二章 馭下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六百三十章 小李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六十三章 火炮第八百零三章 書房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酷烈
第六百七十六章 雪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聯想第一千四百零四 退走第一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五百二十九章 廢村第五百七十六章 失落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第九百五十五章 重銃第五百二十章 想法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進城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舊居第七百二十四章 內行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戰術第四百九十三章 決斷第二百三十章 叮囑第八百九十八章 朝爭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驚覺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動第二百零三章 工匠們第七百二十六 沉思第六百一十五章 執念第四百六十五章 破爛第九百二十八章 急報第一千三十六 多謝第一百六十四章 先發第七百三十七章 逆流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退卻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山澗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寧錦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四百零九章 蹊徑第七百一十五章 密談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會面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四百三十二章 耗費第三百一十六章 羣臣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奔跑第一千五十五章 迎接第五百九十四章 欺人第九百六十四章 士風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一千三百八十九 傳檄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偉業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三百三十八章 新任第六百五十五章 步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安排第五百二十七章 訪客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一體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虜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順逆第七百五十二章 封丘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一千七百章 撲空第四百四十八章 開戰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急報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一千三百八十九 傳檄第五百九十九章 隊長第七百七十章 黃虎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伏第一千六十一章 夜候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穩住第一千二十四章 有罪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三路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榆林第七百二十七 建議第六百六十三章 拉攏第二章 說賠累第四百九十一章 進堡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九百三十五章 簡報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共治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矚目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野狗第五百二十三章 積重第四十六章 入城(今日第三更)第八百三十九章 圖紙第三百八十九章 細雨第九百一十二章 馭下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六百三十章 小李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六十三章 火炮第八百零三章 書房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