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離去

衆人都是精神一振……和記現在真的是大爲不同了。

兩年前的和記只是正陽門東大街一個較大的商行,在京城算是比較成功和出名,但也有很多商行和店鋪也有不俗的實力,和記只是較爲出名而已。

時隔兩年,和記展露出來的實力已經是普通的大商家拍馬都比不上了

和記的物流能力已經是被認可爲天下第一,哪怕是對和記不怎麼讚賞的官吏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只要和記物流可以抵達的地方,不管是送貨還是帶信,或是帶一些私人物品,只要和記接了單子就會在規定的時間抵達,有時候錯時不超過一個時辰,這在大明來說是比官方驛傳還要給力的多的存在。

和記的鐵器和布匹生意也是京師頭一份了,整個北方的鐵器市場都被和記搶了下來,每天正陽門大街不知道有多少輛馬車來回穿梭,把大量的鐵器從和記在京師的倉庫運走。

不管是望遠鏡還是鐵爐,和記的出產已經是在無形之中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從出行坐的和記馬車,家居用的和記銅器和鐵器,採買的和記雜貨和布匹……最叫魏良卿等人眼紅的還是和記的帳局。

東廠和錦衣衛都做過簡單的統計,估計和記一年收入的帳局銀子肯定是過百萬,具體有多少

誰也說不清楚,但是誰都知道很多!

和記現在就是整個北方商行的龍頭,這一點誰都清楚,可是沒有人敢碰和記!

自永樂年間成立東廠,京師的大商家就是權閹們刀板上的魚肉,任憑宰割,只要隨便找個由頭把商人往錦衣衛北所裡一抓,底下就等着收銀子就行了。

對付文官和勳貴,總得有些顧忌,不小心會踢到鐵板,對付普通的商家,還不是手到擒來?

結果和記就是沒有人敢碰。

有人顧忌的是魏忠賢,也有人顧慮的是皇帝關注着和記的動向,還有人是感覺和記家大業大,和京師勳貴和太監圈子都有交集,李國賓長袖善舞,京師裡有實力的人都是與和記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光是這些是護不住和記的,一般的商家足夠了,對和記這種完全是富可敵國的商家來說,現在的一切還真的是遠遠不夠。

“不能碰和記。”魏忠賢不記得是第幾回了,身邊的這些兔崽子們一心要打和記的主意,他微微搖頭,說道:“皇爺隔一段就問和記的事,知道和記一直在京師安份守法,皇爺心裡就放心不少。”

“既然皇上對和記如此忌憚,”崔呈秀皺眉道:“爲什麼廠公不設法除掉和記呢?”

“和記在京師和直隸還有河南到南直的生意都好剷除,一聲令下就可以關店抓人。但宣大地方的和記怎辦,其在地方上盤根錯節,地方官不能制,除非出動大軍。我大明已經是多事之秋,一旦逼反和記,不要說其在北虜境內的實力,就算是宣大地方,怕也是要興軍才能討平啊。”

在場衆人有人悚然而驚,也有人不以爲然,不過魏忠賢的話卻是沒有人敢不聽的,當下許顯純拱手道:“廠公放心,我等絕不敢打和記的主意,不替朝廷惹事生非。”

“咱說的話,你們不僅要聽着,還要宣揚出去。”魏忠賢冷笑一聲,說道:“朝廷要顧全大局,和記也向來沒有什麼異動,所以皇爺不願生事。頗有一些雜碎,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一心想打和記的主意,你們未必就不是他們鼓動的。要記得,只要咱家在一天,和記就沒有人能動,誰敢上,咱就剁誰的手!”

崔呈秀其實就受人之託,當然自己也是頗爲意動,他想看看廠公對和記的態度是不是有所改變……和記現在養的太肥了,已經到了叫人失去理志的地步,在京師的水面之下,早就是暗潮涌動了。

有了魏忠賢這樣的話,就算再眼饞和記的財富,估計想動手的人也得惦量一下,是否值得冒着魏忠賢的怒火還有和記本身的實力做這樣的事,沒有最頂級的權力支持,和記這樣的商家已經不是普通權貴可以觸及的目標了。

“撈銀子是可以。”魏忠賢半躺在椅子上,由着幾個小火者替自己捏着腿,他眼睛半閉着道:“不過要提防惹出事來,你們這些人千萬要記得,皇爺用咱是爲了咱能辦事,能替皇爺分憂,而不是盡給皇爺添亂子。咱們這樣的人,什麼九千歲什麼秉筆提督,有沒有權,能不能長久富貴,其實就是在天子的一念之間,你們哪,千萬要記得!”

……

“止生哪,錢糧帳目尤其要緊!”孫承宗坐在椅中,長隨送上溫熱的毛巾,孫承宗擦了手臉,對着茅元儀正色道:“交接之時,最忌諱帳目上有大宗虧空。”

茅元儀點了點頭,正色道:“在下知道,一定會做的很好看。再者說,我們經略行轅的帳目一向就是清清楚楚,非可取之銀,從上到下無人敢擅取一文,所以不管是帳目還是倉庫,都沒有什麼叫人可議論的地方。”

柳河之敗以後孫承宗就請辭了,當時朝中突起紛爭,沒有人窮追猛打,天啓皇帝這個好學生當然是將奏摺駁了回來,所請不允。

不過朝廷沒有理會孫承宗的力保,還是派校尉到山海關開讀,將馬世龍給抓進了詔獄……這就是很明顯的跡象了,皇帝考慮到閹黨所請,對遼東經略換人已經板上釘釘的事情。

孫承宗相當識趣,在朝廷相當混亂時沒有繼續堅請離職,入秋之後,開始隔幾天一封奏摺送上去,連續上了七封之後,皇帝終於御筆批覆,同意孫承宗所請,賜給乘傳,加特進光祿大夫,加蔭一子爲中書舍人,賜銀幣,坐蟒,表裡等賜物。

恩旨一下,遼西上下雖然遺憾孫承宗的去職,但從皇帝對孫承宗的恩遇來看,顯然孫承宗聖眷未衰,只是遼西一任數年,去職乃理所當然之事,若朝堂再起反覆變化,孫承宗重返內閣是必然之事。

以孫承宗的身體狀況,再熬十來年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誰知道最終的結果會是怎樣?孫承宗已經是文華殿大學士,加銜是兵部尚書,將來一旦起復可能就是首輔,所以接到詔旨之後,在等候高第來交接的這段時間,孫承宗的日子反而過的比之前還要愜意,各地的官員和鎮守將領都紛紛來送行,帶着各處的土儀前來,對孫承宗還是百般奉承,當然也有很多人表達了惜別之意。

今日就是替此前的幕僚送行……當年赴遼鎮上任,鹿善繼和王則古負責籌畫軍需,沈棨和杜應芳負責維修甲仗,孫元化修築炮臺和鑄炮,宋獻,程侖負責購買戰馬,萬有孚負責砍樹,袁崇煥負責建造營房,後來前去修築守備寧遠。

祖大壽先是和金冠守覺華,後來和滿桂一起去了寧遠。

魯之甲負責搜救沿途逃來的難民。

馬世龍和孫承宗自己沿途巡視,多次前往錦州和前屯一帶巡視。

犒賞在東江的毛文龍,令其騷擾敵後,命沈有容進據廣鹿島,派難民七千人給趙率教,令其編連成兵,守備前屯。

並調來尤世祿,李秉誠,王世欽等各帥鎮守各城各堡,其精銳內丁並部將在內,均受馬世龍節制。

與袁可立,李邦化等巡撫一起,並注重海上與擾敵後方,整個海域經常有官兵水師帶着物資穿梭其間。

天啓三年,驅走不合心意的總督閻鳴泰,調張鳳翼爲遼東巡撫,後來派張鳳翼到寧遠駐防,張鳳翼膽怯不願去,乾脆就上書朝廷,罷去遼東巡撫一職,在孫承宗任上,不設薊遼總督,也不設遼東巡撫,所有大權均歸於孫承宗一人。

沒有掣肘,加上朝中有劉一火景和葉向高,韓爌等大學士和言路的支持,孫承宗諸事都很順手,他剛上任時,王在晉連寧遠也不想要了,直接打算建一道重關,盡棄關外之土了事。

等此時天啓五年的秋季時,遼西失土已經收復了數百里,哨騎又推進到三叉河畔,大淩河城,小淩河堡,收復了錦州這個戰略要地,重築了寧遠,修了六十多個城堡,在覺華島上修築了防禦工程,建成了軍需基地。

安置了數十萬逃難的遼民,組建了十四萬人的軍隊,並且給了這支軍隊大明最好的裝備。

大量的火器,普通的大將軍炮和佛郎機炮,虎蹲炮,盞口炮,鳥衝,神機箭……一個車營擁有幾百輛戰車加上兩千件火器,遠程打擊能力遠超此前所有的大明軍隊的營伍。

還有鐵騎營,更是孫承宗的驕傲。

大量的蒙古戰馬被買來充實營中,騎兵均用遼民遼將,人人皆有披甲,除了綿甲和鎖甲外還有大量的鐵甲。

這幾年大明已經是以一半的國力在支持遼西,所以遼西的山海關鐵騎營的具甲最多最好,兵器也是最爲鋒銳。

這支騎兵,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

“終於是到了要走的時候了……”

孫承宗喟然長嘆,一種難言的情緒涌上心頭。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陣法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善後第八百三十九章 圖紙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方案第二百六十六 困境第一千一十二章 決斷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伏第七百九十七章 放飯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深宮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響箭第一百六十四章 先發第一千八十七章 擺開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小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省悟第七十四章 韓通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郡縣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中心第九十五 炸爐第九百三十四章 調任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送糧第二百五十一章 治療第六十章 會合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冰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枯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老狗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路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奔跑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九百九十四章 黑洞第二十八章 出門押貨第一百一十五章 迷情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心第九百三十三章 明白第二百九十六章 合作第一百五十一章 召見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一搏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三百二十七章 箭雨第三百二十四章 突襲第一千三十章 木頭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倡議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議和第三百四十五章 丈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進城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衆正第七百零二章 故地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異心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選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洗涮第七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婚第二百六十六 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易幟第五百三十一章 故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底細第四十五章 圍店第一千五十二章 跟隨第四百零六章 輜兵第二百三十章 叮囑第九百一十七章 打旗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俱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寶島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歡聲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四百四十四章 止殺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火光第二百二十八章 試水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賦詩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八百一十章 營救第五百二十六章 印象第八百七十六章 衝臺第七百五十一章 圍城第一千九十七章 走路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解決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衝擊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線第五百二十九章 廢村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九百三十八章 良策第八傳百二十八章 傳承第六百零二章 琢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開市第一千章 小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第一百零八章 家常第一百八十二章 又是你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陣法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善後第八百三十九章 圖紙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方案第二百六十六 困境第一千一十二章 決斷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伏第七百九十七章 放飯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深宮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響箭第一百六十四章 先發第一千八十七章 擺開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小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省悟第七十四章 韓通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郡縣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中心第九十五 炸爐第九百三十四章 調任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送糧第二百五十一章 治療第六十章 會合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冰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枯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老狗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路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奔跑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九百九十四章 黑洞第二十八章 出門押貨第一百一十五章 迷情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心第九百三十三章 明白第二百九十六章 合作第一百五十一章 召見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一搏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三百二十七章 箭雨第三百二十四章 突襲第一千三十章 木頭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倡議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議和第三百四十五章 丈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進城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衆正第七百零二章 故地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異心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選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洗涮第七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婚第二百六十六 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易幟第五百三十一章 故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底細第四十五章 圍店第一千五十二章 跟隨第四百零六章 輜兵第二百三十章 叮囑第九百一十七章 打旗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俱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寶島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歡聲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四百四十四章 止殺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火光第二百二十八章 試水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賦詩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八百一十章 營救第五百二十六章 印象第八百七十六章 衝臺第七百五十一章 圍城第一千九十七章 走路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解決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衝擊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線第五百二十九章 廢村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九百三十八章 良策第八傳百二十八章 傳承第六百零二章 琢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開市第一千章 小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第一百零八章 家常第一百八十二章 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