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只知東林,不知朝廷

“陛下……這……”朱由校此舉分明是要將趙南星放在火上烤,查案之前是少保,案件結束就是太保了,這讓其他人如何想,但趙南星又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趙南星猶豫了一會,才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東林黨一脈結黨營私,在朝廷勢力太大,不利於朕治國,在現在這個時間,朕不會允許有任何人能挑戰朕的權威,東林黨的東林書院也必須解散。你是東林的領袖之一,自然知道應該如何處理。”朱由校坦白地說道。

“臣明白,臣請告退。”趙南星哀聲說道。

……

朱由校終於要對東林黨動手,這是趙南星的第一個想法。趙南星明白現在的朱由校一邊要用東林人,一邊又不想東林坐大。這就讓朱由校產生了解散東林書院的想法。東林書院是東林人的精神象徵,一旦解散勢必對東林人產生巨大的影響。

這次山西的鍋,朱由校故意讓趙南星來背,就是有意造成東林人與天下官紳階層對立的局面。現在楊漣出任左都御史,依照楊漣的“眼睛裡揉不進一粒沙子”性格,在朱由校的支持下,勢必會掀起更大的官場地震。

趙南星在離開大同之前,他決定一定要去見見楊漣。

“大洪,你現在出任左都御史,掌管督察院,可謂是位高權重,其職之重要性不在六部尚書之下,你是如何看待的?”趙南星問道。

“不知大人此話何意?”楊漣疑惑地問道。

“督察院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爲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可當今天下之勢,正如陛下所言,官員貪污成風,非一朝一夕才能扭轉,需要循序漸進,急切不得,有時候退一步是爲了向前走兩步。”趙南星勸說道。

“孔子云:‘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今陛下賢明,勵精圖治,誅奸邪,清吏治,據外虜,眼看我大明中興有望,我等身爲臣子,豈可畏首畏尾,漣只願國家強固,聖德剛明,海內長享太平之福。此癡愚念頭,至死不改。今漣得陛下重用,漣自當爲陛下先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楊漣慷慨說道。

“大洪,可知陛下要解散東林書院?”趙南星輕聲問道。

“爲何?”楊漣驚訝地問道。

“東林勢大,陛下以爲東林人會威脅到皇權。”趙南星說道。

“下官即刻去求見陛下,請求陛下收回成命。”楊漣說道。

“你們去吧,我已經不在廟堂之上了,此事我就不參與了。”趙南星苦笑道。

……

聽到朱由校要解散東林書院的消息,楊漣、左光斗和黃尊素三人不敢有絲毫遲疑,他們立刻就去找朱由校求情,希望朱由校能收回成命。

看着跪在地上給東林書院求情的三人,朱由校冷聲說道:“世人都說‘東林勢盛,衆正盈朝’,朕一直不以爲然,現在朕只是想解散東林書院,你等就立刻前來阻止,難道是朕錯看了你們嗎?”

“東林人一直以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爲己任,不敢有任何私心,還望陛下明鑑。”楊漣直言道。

“那好朕問你,士農工商中,每年誰給國庫繳得賦稅最多?”朱由校問道。

“農乃國之根本,自然繳稅最多。”楊漣說道。

“士農工商中,誰最有錢?”朱由校問道。

“這……自然是商人。”楊漣猶豫了一下說道。

“這天下最窮的人承擔了最重的賦稅,最有錢的人卻是少繳稅,甚至不繳稅,這是爲什麼?這是哪裡來的道理?”朱由校問道。

“這……”楊漣一下被朱由校問住了。

“趙南星曾經說過‘士農工商,生人之本業’,這句話朕是認可的,李應升希望朕‘愛商恤民,上不妨工而下利於途’,朕也認可,但絕不是給商人免稅,天下財富十之五六皆在商人之手,三十稅一,如此低的稅收,依然還有這麼多人卻是想盡辦法不繳稅,爲這些人爭辯的大多就是東林人,你以爲朕不知道,許多東林人只知東林,而不知朝廷嗎?”朱由校冷聲說道。

“陛下,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黃尊素剛說了一句就被朱由校打斷了。

“現在國庫空虛,爲什麼國庫空虛?你們總是在說不可與民爭利,要朕節源,但節源也要開流,你們告訴朕怎麼開流?”朱由校問道。

朱由校見三人都不說話,他又說道:“朕養新軍十萬,每年所費就高達上百萬兩,養新軍是貴,但是卻有用,大同之戰我們所有人也看到新軍的厲害之處,朕如果有一百萬這樣的新軍,別說建虜了,就算任何敵人朕都不怕,朕定可橫掃六合,享萬世之太平。可是養新軍的錢應該從哪裡來?你們告訴朕,難道一直要靠內努來支持嗎?”

“朕告訴你們,錢從哪裡來?京師對商戶徵稅以後,京師去年賦稅就翻了一倍,今年朕預計最少可以翻三倍,如果全國的商人都繳稅的話,那就意味着國庫收入一年可以翻三倍。現在士人不繳稅,商人少繳稅,卻只有最窮的農民在繳稅,你們這是在逼着他們造反,如果明亡,百年之後定會有人說明亡在於對士人過寬,與庶民過嚴。你們以爲朕說得有道理嗎?”朱由校問道。

“陛下,東林人中的確有部分人貪贓枉法,違背了東林當初的宗旨,但這一切絕對跟東林書院無關。”左光斗說道。

“東林書院朕可以答應你們暫時不解散,但你們東林人必須得改,從今日起,左光斗出任陝西巡撫,黃尊素出任河北巡撫,楊漣協助你們兩人,你們兩人與徐光啓治理的山西做一次比試,朕明年年初就要看到結果,如果你們都贏了,東林書院朕就不解散,如果你們兩都輸了,可見朕說的就是對的,東林書院就必須解散。”朱由校說道。

第二百一十六章 開平衛大捷第三百三十七章 罷市第二十三章 小小(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七章 京師的房價第一百五十一章 蠶吃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陰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寶鈔第四百三十九章 發行國債第四百七十七章 出使大明第五十五章 按規矩辦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這就是在搶劫!第一百五十五章 兀良哈朝貢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儒報》第三百六十二章 炮戰第兩百九十九章 貴族院第十四章 操勞過度第四百零六章 四國的戰報第兩百六十七章 帝國女子學校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洲國第三章 張嫣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啓大爆炸第三百九十三章 糧食保護價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十娘第三百六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鳳求凰,你值得擁有!第二百二十三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第四百九十九章 邊界勘定協議第三百零七章 賞賜第兩百六十九章 遼東用兵之事第四百五十章 託木斯克第四百四十三章 妃嬪們的安排第五十三章 臉盲(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二章 奪取馬來城第三百七十章 經濟危機對大明的影響第八十九章 財政預算第四百一十八章 第九條新政第三百八十八章 陳圓圓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條件(求推薦)第一百二十章 搶購第三百八十八章 陳圓圓第兩百六十九章 遼東用兵之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月山富田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絕不後退一步第兩百零五章 寧錦大捷第兩百四十一章 內閣波動第四百二十五章 處置多爾袞第兩百五十章 圖謀馬尼拉第四百七十四章 駐紮京都第三百零九章 真正的原因第四十四章 矛盾第十章 狡辯第四百八十二章 統一東瀛第四百九十八章 朱慈炅南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拍賣第兩百零一章 《專利法律》第兩百一十八章 血雨腥風第兩百零八章 行刑第七十七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四百九十二章 哥薩克騎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次生擒皇太極第九十三章 發媳婦第二十六章 遼東對策第四百二十一章 影響第六十二章 連衣裙第四百二十二章 東渡美洲第四百八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兩百一十一章 第一次北伐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不了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北伐喀爾喀第二百二十三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第兩百章 封閉東林書院第一百五十五章 兀良哈朝貢第七十七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四百二十四章 北伐俄國的計劃第三百六十章 巨型步兵方陣第兩百二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國船長第三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七十九章 屠戮熊本城第兩百四十七章 學術討論會第三十三章 思想文化教育第四百二十二章 東渡美洲第兩百八十三章 近衛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抓捕第六十四章 市舶司第兩百零八章 行刑第四百二十四章 北伐俄國的計劃第兩百四十三章 流放冷洲第三百三十三章 天啓曆法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城迎戰第四百零九章 斬殺蝗神第三百九十一章 瀨戶內海海戰第三章 張嫣第一百七十七章 新政十條第四百三十三章 布拉茨克第一百四十一章 抓捕第兩百零三章 巡視遼東第四百八十五章 票選太子第六十一章 通商協議
第二百一十六章 開平衛大捷第三百三十七章 罷市第二十三章 小小(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七章 京師的房價第一百五十一章 蠶吃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陰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寶鈔第四百三十九章 發行國債第四百七十七章 出使大明第五十五章 按規矩辦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這就是在搶劫!第一百五十五章 兀良哈朝貢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儒報》第三百六十二章 炮戰第兩百九十九章 貴族院第十四章 操勞過度第四百零六章 四國的戰報第兩百六十七章 帝國女子學校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洲國第三章 張嫣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啓大爆炸第三百九十三章 糧食保護價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十娘第三百六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鳳求凰,你值得擁有!第二百二十三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第四百九十九章 邊界勘定協議第三百零七章 賞賜第兩百六十九章 遼東用兵之事第四百五十章 託木斯克第四百四十三章 妃嬪們的安排第五十三章 臉盲(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二章 奪取馬來城第三百七十章 經濟危機對大明的影響第八十九章 財政預算第四百一十八章 第九條新政第三百八十八章 陳圓圓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條件(求推薦)第一百二十章 搶購第三百八十八章 陳圓圓第兩百六十九章 遼東用兵之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月山富田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絕不後退一步第兩百零五章 寧錦大捷第兩百四十一章 內閣波動第四百二十五章 處置多爾袞第兩百五十章 圖謀馬尼拉第四百七十四章 駐紮京都第三百零九章 真正的原因第四十四章 矛盾第十章 狡辯第四百八十二章 統一東瀛第四百九十八章 朱慈炅南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拍賣第兩百零一章 《專利法律》第兩百一十八章 血雨腥風第兩百零八章 行刑第七十七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四百九十二章 哥薩克騎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次生擒皇太極第九十三章 發媳婦第二十六章 遼東對策第四百二十一章 影響第六十二章 連衣裙第四百二十二章 東渡美洲第四百八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兩百一十一章 第一次北伐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不了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北伐喀爾喀第二百二十三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第兩百章 封閉東林書院第一百五十五章 兀良哈朝貢第七十七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四百二十四章 北伐俄國的計劃第三百六十章 巨型步兵方陣第兩百二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國船長第三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七十九章 屠戮熊本城第兩百四十七章 學術討論會第三十三章 思想文化教育第四百二十二章 東渡美洲第兩百八十三章 近衛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抓捕第六十四章 市舶司第兩百零八章 行刑第四百二十四章 北伐俄國的計劃第兩百四十三章 流放冷洲第三百三十三章 天啓曆法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城迎戰第四百零九章 斬殺蝗神第三百九十一章 瀨戶內海海戰第三章 張嫣第一百七十七章 新政十條第四百三十三章 布拉茨克第一百四十一章 抓捕第兩百零三章 巡視遼東第四百八十五章 票選太子第六十一章 通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