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興學之議

就在劉三吾等人奉命離京、京中開始準備第二次專爲招募北上教諭的恩科時,此時的西安城,正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態。

夜校的開辦,可謂是在西安工人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這些工人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在工廠裡做工,竟然還有讀書認字的機會。

這個時代對於讀書識字的認知,畢竟還是仰視的。讀書認字就等於有能耐,讀書認字可以考科舉做官……即便做不了官,認得字的人走到哪兒都不會餓肚子:哪怕只是給人代寫些書信,甚至是賣賣字,都足以養家餬口。

因此,對這夜校,工人們亦是十分踊躍。

即便覺得自己學不會這高深學問的,也都想盡辦法,把自家的半大小子給塞了進來。讀書啊!這是多好的機會!

太上皇體恤我們這些人是個睜眼瞎,給咱們這些苦哈哈辦學堂,這是多大的恩德!

家裡有人能讀書識字,說不定日後,就有人能當了官人……即便不能,仍在廠裡做活,能識字的大師傅,那待遇也比大字不識的他們好的太多了!

他們的願望其實很樸素,只是爲了能過,日子能夠過的好些,若是祖墳冒青煙,或許還能一步登天,成爲官宦之家……就只是因爲這樣勢利的期望。

“雄英,你要記住。因勢利導,沒什麼不好的。”

“即便日後當真開啓了民智,人人皆識文斷字,人人皆有書讀……真正懂得天下大義者,又有幾人?”

“許多人,其實仍舊是不知義,仍舊是不懂禮。很多人仍舊會貪,仍舊會小肚雞腸,仍舊會自私自利……但只要懂得大義的人能多出來幾百個,幾千個,就會有更多的人爲這個天下的正道站出來,這個天下自然就會越來越好。”朱肅道。

今日,卻是朱雄英來尋朱肅爲他解答一些心中疑惑。而今作爲太子的朱雄英,手下自然也是有自己的一套人手的。

這些太子府儒生,大多也是有學之士,此次隨架,大多也是用以教授太子朱雄英儒學,並隨時解答太子疑惑的。這些人中,也有人心中還念着那一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道理,對於老朱和朱肅在這西安開設夜校一事,心下深爲排斥。

開啓民智,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他們暗中影響朱雄英,希望使朱雄英能成爲排斥開啓民智計劃之太子。朱雄英當然不會被他們蠱惑,轉頭就將這件事告知了老朱。

老朱的手段可比朱標酷烈多了,這些搖脣鼓舌,試圖影響老朱好大孫的儒生,如今已經全家遭遇了發配,被送到偏遠的北疆由徐家接手了。

朱雄英行事果決,甚有其祖風範。但畢竟年紀尚輕,對於那些儒生提出來的“這些人心中只想富貴,朝廷花費國帑教他們讀書沒有意義”這個觀點,還是多少聽進去了些許。

除卻祖父朱元璋,他素來與朱肅最爲親近,而朱肅頭上又頂着一個新學創始者的大儒名頭,此時便過來問。

“再說‘只想富貴’,天下讀書人,又有幾個心中沒有想着富貴?你日後是要做皇帝的人,更是切切不能被那些讀書人大義凜然的模樣騙倒。”

“宋朝皇帝的勸學詩裡都寫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

“若書生們不是因爲這些東西而讀書,那皇帝何必這般勸學?”

朱雄英低頭想了一陣,隨後擡起頭來:“五叔,若是這樣,莫非天下就沒有真正爲國爲民而讀書的人嗎?”

朱肅沉默了一下,而後道:“有,這樣的人若能始終不忘初心,往往就會成爲華夏脊樑的一部分……”

“但作爲管理者,不能以這樣的偏來概全,我們需要的是結果。他們的出發點與我們無涉,我們需要的,只是整個華夏,能出現更多的能人,無論他們是爲了錢財,還是爲了大義。”

“李太白詩曰,‘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若是當了皇帝,莫非都要用完人聖人治國不成?天下幾百幾千年纔出一個聖人。做爲上位者,甭管底下是不是完人,物盡其用,纔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朱雄英又想了一陣,終是眼神清澈的點了點頭。朱肅笑道:“當然,我們這一次開啓民智,也是要把德放在才前。德才兼備,德在才先,這樣的人才會更好的爲這家國天下盡力。”

“趁着開啓民智,我們正巧能給儒家繼續引入新鮮的血液,掃除儒家發展至今的一些苛疾。比如……別看儒家一直講究綱常,似乎把君父放在了最緊要的位置,可實際上,儒士更在乎師徒傳承,更講究知恩圖報。結果就是形成了一堆朋黨,彼此門戶之見,新舊之別,鬥得不亦樂乎,什麼家國天下,都是內鬥的工具罷了。”

“這一次,按照父皇他老人家的主意,派了不少武人過來,我看就是個好機會……我們可以把歷史部分,抽離出來,編寫成教材,然後由這些武人專門負責,對這些來自於百姓之中的學員們宣講……”

“學史,正人心,開智慧,明是非,辨對錯,我們要把德行培養的這一塊,收歸朝廷。在教育當中,要多提倡忠,忠於君父,忠於大明,忠於百姓,要嚴厲批評門戶之見,要防止師生門徒抱團,要真正讓這次的開啓民智之策,面向天下,爲華夏培養才俊!”

“哈哈,說的好!”外間,卻是老朱轉了進來,也不知蹲在牆角偷聽了多久。

朱雄英和朱肅見他進來,忙站起身來,向他行禮問候。老朱擺了擺手,道:“都是一家人,不用多禮。”說着轉向朱雄英,道:“你心中有疑惑,知道去問你五叔,這很好,咱很欣慰。”

“孫兒所思過於稚嫩,幸有皇祖父和五叔時時提點。”朱雄英十分謙卑。

老朱點了點頭,對這個好大孫更加滿意。隨後轉頭對朱肅道:“應天那邊,對北方士子的恩科已經開始了。”

“這一次主考的是茹瑺……這個老狐狸是個聰明的,必然能好生安撫住那些士子。”

“嗯。”朱肅點了點頭,和朱雄英一起左右伴着老朱,坐了下來。

“士子們的怨忿已是無礙,但……還有其他棘手的事。”老朱道。

“這一次推動開民智之事,是咱藉着南北士子之間的矛盾,加上你大哥他的手段,四兩撥千斤,拔除了朝中對於南北之別,欲袖手旁觀甚至是有地域歧視之人。”

“但這事,日後定然還有餘波。朝中的官員你大哥篩了一遍,但反對這事的儒生,定然還有千千萬萬。”

“就像大孫身邊的那幾個混賬……他們甚至還算是有官身的。其他沒有官身的混賬,必定更多,咱只怕也管不來。”

“日後,這些人挑動了自己的弟子,和出自這些學堂學院的弟子們對立,咱大明,只怕又要陷入新一輪的黨爭中去……你準備怎麼做?”老朱看着朱肅。

黨爭……可以說是而今老朱對於大明未來最爲擔心的問題之一。後世把持大明、挑動黨爭的東林黨,就是出自於民間的東林書院。

一家書院尚且如此,若是大明儒生當真分成了民間和官學兩派,彼此之間互相仇視,日後,大明的黨爭,恐怕也無法避免。

“父皇不必擔憂。誰說這些學堂,和他們儒生有關係了?”朱肅道。

“我們設立學堂,本就是爲了興盛華夏學風。但這興盛學風,與興盛儒學之風,卻是有很大的差異。”

“學問不止有儒門一家,我們的學院,也不是要將所有人都培養成皓首窮經的儒家門人。”

“我們設置的這一批學院,分爲兩個學部。我暫時將其稱之爲小學和大學。”

“小學設置的廣泛些,可以嘗試在每個學府之中皆設一個,暫時只爲百姓開蒙、只教讀書識字,常識算術。這樣,我大明需要投入的教學資源,自會大大降低。”

“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教材的設置,將各種希望百姓們知曉的基礎的道理、眼界,全都融會貫通到教材中去。”

“這些教材宋師已經在帶人編寫了……從這些小學裡畢業出來的學子,識文斷字,同時又知曉些粗淺的道理,有着較高的眼界,不至於是個睜眼瞎……但卻也不是儒家人。”

“小學學完之後,這些人有了識字的基礎,已經足以推動我大明許多方面的進展。之後再設置中學,而中學之中,教學則更加細分:除儒學外,格物、經濟、海事、醫療、天文、用兵、甚至是耕地之類的事,都能入內學習。”

“我新學早年間便曾提出過,‘專人專用’,讓專業的人去幹專業的事,杜絕外行指導內行……然而現在我大明的問題是,外行太多了,內行往往只有零星的那麼一兩個,所有事情,幾乎都是讓學儒的文官們去做。”

“一個讀了論語的官員,朝廷讓他去治水……他能治嗎?治不了。沒那個能力好吧!”

“偶爾有幾個治水的官員,總結出了一些治水的經驗的,往往又在卸任之後,或者殯天之後,就把這經驗給丟了。不重視啊!即便偶爾有重視的寫成書冊流傳下來,後世往往也沒有太多人去看去學。”

“所以,朝廷不止要培養當官的儒生,也要培養各方面的人才,我華夏千年,流傳下來的各種學識經驗,非止儒學,我們都要用這個學堂制度,將他給保護、傳承下去。”

“若是各行各業都有學識被傳承下來,我大明日後,才能在面對各種狀況之時,始終有得力之人可用。而這樣的學堂,那些腐儒反對作甚?”

“他們只會覺得,農學,醫學,工學,商業……這些小道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並且赫然成爲學堂主要內容。斯文掃地!”

“不會承認他們是儒學門人,自也不會對他們起對抗之心。即便對抗那也無妨,在專人專用的場景下,學儒的自然有學儒的去對抗。”

“而他們的弟子……他們難道,還能和專門學治水的比治水麼?不是一條賽道了,自也不用理會他們。”

老朱點了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他的眼睛微微有些亮光,朱肅所說的,其實只是一個極爲粗糙的框架,但即便只是框架,但卻也足夠讓人耳目一新。

“專人專用……大明是該走上這樣一條路子。似前宋那般,一股腦的將事情全交給讀書人做,最後搞砸了天下,咱大明可不能重蹈覆轍。”老朱道。

“咱和標兒準備革新翰林之制,使各行各業翹楚在朝中皆能做翰林,打的也就是這個主意。”他解釋給朱雄英聽。

這改革後的“翰林”,該是和後世“專家”差不多的定位了。朱雄英點了點頭表示明白,老朱滿意的點了點頭。

不過,世上仍舊是以學儒做官爲主流風氣,要想引導百姓們注目於其他學識和行業,還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

當下,還是主要先開設用於啓蒙的小學……大明能用來推進專科教學的人力資源,其實不多,沒有餘力去好高騖遠。

至於士林之中的反對之聲,暫時還能借助宋濂等大儒的名聲進行打壓。反正朝堂之上的反對者,已經被一次性打包處置完畢了。其他在野的陳腐儒士,短時間內仍只是跳樑小醜。

老朱和朱肅又商討了一些興學的細則,隨後,便說起了在西安的諸事。朱肅突然想起一事,問老朱道:“父皇在西安已逗留考察數月,莫非是已矚意,要遷都於此了麼?”

老朱北巡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爲了大明尋找一處適合遷都的場所……在西安忙了許久開啓民智的事,險些要將這事忘了。

“西安……工廠林立,百姓也算安居。”老朱坐在椅子上,捋了捋已經花白的鬍子。“但咱卻覺得,還不算特別適宜遷都。”

“且再看看……過幾日,咱們便出發順天,怎麼樣?”

第776章 談判第636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1020章 野心第542章 倭王朝賀第409章 宋濂問罪第263章 武德?不存在的第203章 羅貫中與高啓第449章 受氣尚書第807章 功虧一簣第9章 老朱勿憂,傅友德會出手第124章 不吝封王!第1075章 將計將計就計第356章 張玉起事!第672章 西征亦力把裡第830章 海上堵截第1024章 航海時代的序幕第83章 上架感言第429章 李善長:臣有良法,可解國庫之困第632章 哈密圍城第780章 天威浩蕩第486章 籌建報社第42章 倭國有黃金,東陸有神種!第38章 沒想到濃眉大眼的標兒,竟然第223章 重開絲路第1067章 殺敵!立功!第468章 把這個刺客給本王拿下!第974章 第二口錦盒第467章 敢參加恩科者,當受萬世唾罵!第87章 孤家寡人第21章 汝等,可知道建州女真!第86章 而誠純孝好太孫第442章 官員親眷,先行加稅!第953章 反思第1124章 惡魔火炮第370章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第1040章 驅狗咬狗第1104章 新的綱常第169章 軍演定勝負第229章 御前奏對第76章 字輩第62章 朱老四的密旨第1001章 大唐故地第652章 老朱開盲盒第323章 烽火遼東(衆)第508章 倭國諸事第895章 單騎入寨第339章 我乃燕王朱棣(下)第569章 威化島回軍第555章 各懷心思第417章 原初之儒第298章 天下還有這樣的賤皮子?第666章 解縉劃策第612章 東洲鳳鳴第386章 空手套中兩隻狼第155章 與姚廣孝的談話第890章 狼子野心第211章 本王要你的兵符印信第168章 爲非作歹的勳貴子弟第360章 朵顏三衛第167章 其實那個是恭桶第359章 老朱的謀算第137章 殿中遭劾第867章 不教而誅第657章 人人有書讀第449章 受氣尚書第227章 張陳後嗣第347章 星星之火第1012章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第723章 牽制第756章 戰後安置第1120章 康居城的自救第351章 明軍主帥的腦子莫非是傻的?第407章 坑師孝徒第295章 天皇近臣第476章 朱肅授徒第514章 少年華夏,其心可用!第759章 司馬倫第1093章 科舉異動第1136章 孤要他死第574章 李善長之志第201章 深山高人第654章 賭約第316章 赴倭屠龍第1章 一本論語,愣是被你解釋成掄語了?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第534章 萬戶故事第852章 本王有錢第993章 安南有請第1053章 武曲守城戰第221章 負荊請罪第332章 五殿下的分兵昏招第451章 朱樉妙計第276章 五徵漠北是窮兵黷武?第130章 找你借一樣東西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847章 養寇自重第577章 耍弄李成桂第35章 槓第654章 賭約
第776章 談判第636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1020章 野心第542章 倭王朝賀第409章 宋濂問罪第263章 武德?不存在的第203章 羅貫中與高啓第449章 受氣尚書第807章 功虧一簣第9章 老朱勿憂,傅友德會出手第124章 不吝封王!第1075章 將計將計就計第356章 張玉起事!第672章 西征亦力把裡第830章 海上堵截第1024章 航海時代的序幕第83章 上架感言第429章 李善長:臣有良法,可解國庫之困第632章 哈密圍城第780章 天威浩蕩第486章 籌建報社第42章 倭國有黃金,東陸有神種!第38章 沒想到濃眉大眼的標兒,竟然第223章 重開絲路第1067章 殺敵!立功!第468章 把這個刺客給本王拿下!第974章 第二口錦盒第467章 敢參加恩科者,當受萬世唾罵!第87章 孤家寡人第21章 汝等,可知道建州女真!第86章 而誠純孝好太孫第442章 官員親眷,先行加稅!第953章 反思第1124章 惡魔火炮第370章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第1040章 驅狗咬狗第1104章 新的綱常第169章 軍演定勝負第229章 御前奏對第76章 字輩第62章 朱老四的密旨第1001章 大唐故地第652章 老朱開盲盒第323章 烽火遼東(衆)第508章 倭國諸事第895章 單騎入寨第339章 我乃燕王朱棣(下)第569章 威化島回軍第555章 各懷心思第417章 原初之儒第298章 天下還有這樣的賤皮子?第666章 解縉劃策第612章 東洲鳳鳴第386章 空手套中兩隻狼第155章 與姚廣孝的談話第890章 狼子野心第211章 本王要你的兵符印信第168章 爲非作歹的勳貴子弟第360章 朵顏三衛第167章 其實那個是恭桶第359章 老朱的謀算第137章 殿中遭劾第867章 不教而誅第657章 人人有書讀第449章 受氣尚書第227章 張陳後嗣第347章 星星之火第1012章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第723章 牽制第756章 戰後安置第1120章 康居城的自救第351章 明軍主帥的腦子莫非是傻的?第407章 坑師孝徒第295章 天皇近臣第476章 朱肅授徒第514章 少年華夏,其心可用!第759章 司馬倫第1093章 科舉異動第1136章 孤要他死第574章 李善長之志第201章 深山高人第654章 賭約第316章 赴倭屠龍第1章 一本論語,愣是被你解釋成掄語了?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第534章 萬戶故事第852章 本王有錢第993章 安南有請第1053章 武曲守城戰第221章 負荊請罪第332章 五殿下的分兵昏招第451章 朱樉妙計第276章 五徵漠北是窮兵黷武?第130章 找你借一樣東西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847章 養寇自重第577章 耍弄李成桂第35章 槓第654章 賭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