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驚滿堂

朱由校這番直接的反問,使得在場諸臣無言以對,那時候的朝中局勢不穩,諸黨各派也好,其他文官也罷,精力和注意皆聚焦於朝堂,誰有心思去理會別的啊。

不說過去的朝局怎樣,就說現在,天子乾綱獨斷下,向遼東頒佈密詔,使得大批援遼精銳分赴北直隸各地,讓原本混亂的時局轉瞬間發生逆轉,大批貪官污吏被逮捕,牽扯倉場虧空的諸多羣體被抓,這看起來對朝廷百利而無一害。

只是在文官羣體的眼裡,武將統領麾下精銳插手地方政務,難保期間不生別的風波,萬一有人生出不該有的心思,在地方擁兵自重的話,這對朝廷的臉面和威儀來講,損失可就太大了。

對於上述這些想法和觀點,其實朱由校一眼就看透了,不過爲北直隸整體發展與治理,更爲後續謀劃部署的推進,有些風險是值得去冒的,畢竟在朱由校的心裡,對接下來的謀劃已有定數!

“既然都不說話,那便先聽聽朕的敕賞決斷吧。”

見眼前諸臣沉默不言,朱由校倚着軟墊,語氣平靜的說道,隨後便看向一旁的劉若愚,而劉若愚見狀,當即便朝一處走去,準備宣讀敕賞詔書。

東暖閣內安靜下來。

朱國祚、錢謙益、孫如遊、畢自嚴等一衆閣臣廷臣京卿,各異的目光看向劉若愚及身後宦官,看到那一道道聖旨時,衆人心裡都明白一點,這場御前廷議啊,說是要商榷評功授賞之事,可實際上天子早就有決斷了。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建虜背信棄義,以下犯上,背離朝廷安穩建州三衛之策,蓄意挑起戰端,先後擊敗葉赫等心向大明諸部……”

迎着殿內諸臣的注視,劉若愚打開第一道敕賞詔書,神情嚴肅的宣讀着旨意,開篇就將建虜定性爲反叛大明,建虜之亂乃是內亂,是大明必須要鎮壓的叛亂。

朱由校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建虜之叛必須要鎮壓,且在鎮壓下來以後,建虜所佔建州三衛及別的疆域,都將納歸大明統治!

在朱由校的內心深處,大明的疆域版圖不該這樣,重現秋葉海棠版圖,乃是大明要走的第一步!

待到秋葉海棠版圖重現,等大明解決掉滋生的弊政與毒瘤,國內經濟構架初步實現改變與發展,海陸軍事力量得到提升,圍繞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四角的擴張勢頭,便會逐步推動起來。

特別是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的南洋諸島,朱由校無論如何都要將其納歸到大明的統治下!

幅員遼闊的大明既然擁有內河內江,那就應該再多一個內海,這樣才符合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的特性!

“……熊廷弼自危難出鎮遼東,以強硬姿態震懾宵小,統率戍遼各部保衛明疆,粉碎建虜進犯之妄想,朕決意敕封熊廷弼爲侯,授奉天翊衛推誠守正文臣,升授光祿大夫,允襲爵三代,賜號鎮虜,加太子少傅,欽此!”

一言激起千層浪。

東暖閣所聚諸臣聽聞此詔,無不露出震驚的神情,這開什麼玩笑啊,就擊退建虜進犯之勢便敕侯爵,這賞賜未免太過豐厚了吧!

自萬曆朝以來,過去這數十載間,除一個李成樑被敕寧遠伯,期間就再沒有敕爵,他熊廷弼憑什麼啊!

就憑他嗓門大?

就憑他性子急?

這還是熊廷弼是文官出身,在場諸閣臣廷臣京卿都這般反應,這要敢是武將的話,那難聽的話更多。

不過就算是這樣,熊廷弼的賞賜也太豐厚了,授奉天翊衛推誠守正文臣,在大明敕爵禮制中,共計分爲四等,一等是開國輔運推誠,這是屬於開國纔有的。二等是奉天靖難推誠,這是屬於靖難功臣的,三等即奉天翊運推誠,四等是奉天翊衛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此等敕賞詔書頒佈天下,那他熊廷弼便躋身勳貴之列,今後三代只要不犯大錯,像謀逆這等死罪,熊家的殊榮與昌盛,是誰都他孃的擋不住!

“陛下,遼左大捷是有熊廷弼之功不假,但是敕賞爵位過重,臣懇請陛下三思而行!”

“陛下,遼左大捷非熊廷弼一人之功,縱使是要厚賞,也不可獨熊廷弼一人,此等詔書頒告天下,恐引非議啊。”

“陛下三思啊……”

跟朱由校所想的一樣,召至御前的這幫閣臣廷臣京卿,不少在聽到這份敕賞詔書後,不少都跳出來反對了。

不過對於眼前諸臣的規勸,朱由校根本就沒有在意,不這般厚賞熊廷弼,他怎樣能敕賞武將呢?

大明勳貴羣體必須更新換代,那批不中用的勳貴,斷不能叫他們一直躺在功勞簿上,不能給國朝社稷分憂,那就哪兒涼快哪兒待着去,爵位是要授予有功之輩的,今後大明的爵位制度會更嚴苛,動輒想要一直承襲下去,斷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遼左一戰能取得大捷,彰顯我大明國威軍威,非一部之功,在遼左局勢激變之際,朕着戚金、秦邦屏……”

見天子沒有理會諸臣,劉若愚遂拿起第二封敕賞詔書,用近乎喊的方式宣讀着,以壓制住羣臣的聲音。

這一幕讓諸臣皆表情凝重起來。

可是當聽到敕戚金爲平虜伯,秦邦屏爲定虜伯,陳策爲撫順伯,童仲揆爲蒲河伯時,不少大臣站不住了,武將封爵本就備受他們忌憚,天子一口氣封了四尊,這不是擺明要重武嗎?

不行!

斷不能這樣!

不就是一部突襲建虜賊巢,攻克赫圖阿拉,俘虜不少建虜家眷嘛,不就是一部死守渾河,確保瀋陽城安穩,與建虜展開鏖戰嘛,即便是要敕賞,晉升他們的職務就成了,大不了多賞賜些金銀,哪有敕爵的道理啊!

“陛下!!”

“陛下!!”

一時間不少大臣紛紛出言規諫,而像首輔朱國祚、次輔錢謙益、羣輔畢自嚴、王象幹、孫承宗幾人,則靜靜的站在原地,可他們的心裡卻明白一點,天子恐想通過這次敕賞,來拉攏武將的心,以此來重整大明軍威啊!

奈何朱由校理都不理。

他就倚着軟墊不言,坐看這幫大臣出言規諫,一旁站着的劉若愚,則繼續拿着敕賞詔書宣讀。

你吵你的。

我宣我的。

對於眼前這些大臣的反對,朱由校根本就不會在意,哪怕他們不承認敕賞詔書,但該頒還是要頒。

朱由校想要通過這次敕賞,促成部分軍改的謀劃,更要促成大明勳爵的革新,僅有國公、侯爵、伯爵這等劃分,在朱由校看來遠遠不夠,他要對爵位進行嚴格細分,以此來激勵文武立功,今後大明授爵會明確爲社稷立功, 不侷限於哪個領域,不過今後的爵位敕賞,將不再包括土地賞賜一項。

想要賞賜土地可以,那就只能是到海外範疇,大明本土不可能有了,而且朱由校還會明確各等爵位的土地上限,以此扼制土地兼併!!

當然這些構想與謀劃,要逐步的去推行起來,路是一步一步走的,誰都不可能連走都沒學會,便想着去跑。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在這等混亂的場面下,劉若愚聲音很大的宣讀着,而保持沉默的朱國祚、錢謙益、畢自嚴等人,在聽到說宣讀的旨意內容後,一個個都算是篤定了心中所想,只是即便是這樣,他們依舊很震驚。

因爲接下來的敕爵,再度翻出子、男兩爵,且細分爲四等級,繼敕封一尊侯爵,四尊伯爵之後,在遼左大捷一戰中,天子還敕封十二尊子爵,二十三尊男爵,可以說參與到遼左之戰的有功將領,都得到了多數人難以想象的殊榮!

只不過從所敕封的伯爵算起,皆是隻敕一代,襲爵這種恩賞,朱由校是不會輕易便授予的,人不能得到的太多,否則就會生出惰性心理的,朱由校還需要這些將領去帶領着大明軍隊改變。

“該敕封的爵位都宣讀完了。”

待劉若愚唸完以後,朱由校伸手掏掏耳朵道:“至於沒有到線的那些賞賜,該晉職晉職,該賜田賜田,該賞銀賞銀,對了,朕要重申一點,賜田與賞銀只能要一項,具體的賞賜明細朕已擬定,到時直接在歸京諸部及在遼諸部頒佈宣讀即可,這裡就不宣讀了。”

第155章 富可敵國第119章 功是功,過是過第311章 津門變局(2)第101章 武威第309章 楊漣之怒第8章 人人皆處大勢下第302章 財相出手第22章 召見第79章 思變(3)第41章 態(1)第232章 書生之見第337章 在變革中求發展第141章 白綾了恩仇第14章 朕的內廷,朕說的不算?!第103章 明君與暴君(1)第99章 罪卒營第203章 人活着,總要做點什麼第246章 密詔離京第31章 天子揮拳!濃瘡就要拔第143章 陛下何故造反第84章 遼局(1)第265章 熊洪會晤第76章 福王進京第337章 在變革中求發展第45章 上醫醫國第238章 後宮(1)第341章 殺得好!第118章 大明之擎天柱!第64章 觸目驚心第299章 集約發展(4)第204章 風骨第70章 豐臺與西山第178章 殺他個朗朗乾坤第236章 康莊大道第89章 敢爲天下先第287章 興工第117章 論道西南第213章 行路難(2)第363章 巡按第19章 召川浙兵進京第1章 帝國的黎明第313章 爆!爆!爆!第132章 山東巡撫第217章 白杆揚威第305章 殺手鐗第150章 打得一拳開第158章 戶部沒錢?朕就有了!?第215章 赫圖阿拉第330章 驚滿堂第72章 尊儒,不代表崇儒!第261章 這不可能第250章 國本,斷不可動搖第17章 權力洗牌!天子怎能孤行第183章 血洗瀋陽!第257章 文鬥(1)第351章 查!第246章 密詔離京第193章 一場大火第291章 朱由校的教育第219章 潰了第133章 風起第77章 思變(1)第83章 文與武(2)第248章 天津一十三行(2)第46章 大明武夫第355章 風起於川第65章 這天下,朕先反了第40章 紫禁之巔(2)第195章 東林決斷第33章 詔修實錄!翰林諸官第107章 廷推(1)第338章 財源滾滾第218章 明威第110章 水太涼!第84章 遼局(1)第186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64章 觸目驚心第18章 廣撒網,聚英賢第218章 明威第193章 一場大火第306章 這招夠狠第206章 國事,家事第174章 風起遼西第202章 怒第322章 裂變第335章 糧食豐產第36章 都是朕的錢!第180章 廉政院第116章 巾幗英雄第178章 殺他個朗朗乾坤第71章 書生意氣第361章 再出手第174章 風起遼西第59章 蓄勢第179章 厚黑天子第137章 粉墨登場第218章 明威第109章 大明財相第10章 國事堪憂第203章 人活着,總要做點什麼
第155章 富可敵國第119章 功是功,過是過第311章 津門變局(2)第101章 武威第309章 楊漣之怒第8章 人人皆處大勢下第302章 財相出手第22章 召見第79章 思變(3)第41章 態(1)第232章 書生之見第337章 在變革中求發展第141章 白綾了恩仇第14章 朕的內廷,朕說的不算?!第103章 明君與暴君(1)第99章 罪卒營第203章 人活着,總要做點什麼第246章 密詔離京第31章 天子揮拳!濃瘡就要拔第143章 陛下何故造反第84章 遼局(1)第265章 熊洪會晤第76章 福王進京第337章 在變革中求發展第45章 上醫醫國第238章 後宮(1)第341章 殺得好!第118章 大明之擎天柱!第64章 觸目驚心第299章 集約發展(4)第204章 風骨第70章 豐臺與西山第178章 殺他個朗朗乾坤第236章 康莊大道第89章 敢爲天下先第287章 興工第117章 論道西南第213章 行路難(2)第363章 巡按第19章 召川浙兵進京第1章 帝國的黎明第313章 爆!爆!爆!第132章 山東巡撫第217章 白杆揚威第305章 殺手鐗第150章 打得一拳開第158章 戶部沒錢?朕就有了!?第215章 赫圖阿拉第330章 驚滿堂第72章 尊儒,不代表崇儒!第261章 這不可能第250章 國本,斷不可動搖第17章 權力洗牌!天子怎能孤行第183章 血洗瀋陽!第257章 文鬥(1)第351章 查!第246章 密詔離京第193章 一場大火第291章 朱由校的教育第219章 潰了第133章 風起第77章 思變(1)第83章 文與武(2)第248章 天津一十三行(2)第46章 大明武夫第355章 風起於川第65章 這天下,朕先反了第40章 紫禁之巔(2)第195章 東林決斷第33章 詔修實錄!翰林諸官第107章 廷推(1)第338章 財源滾滾第218章 明威第110章 水太涼!第84章 遼局(1)第186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64章 觸目驚心第18章 廣撒網,聚英賢第218章 明威第193章 一場大火第306章 這招夠狠第206章 國事,家事第174章 風起遼西第202章 怒第322章 裂變第335章 糧食豐產第36章 都是朕的錢!第180章 廉政院第116章 巾幗英雄第178章 殺他個朗朗乾坤第71章 書生意氣第361章 再出手第174章 風起遼西第59章 蓄勢第179章 厚黑天子第137章 粉墨登場第218章 明威第109章 大明財相第10章 國事堪憂第203章 人活着,總要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