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

bookmark

“皇上..你怎麼來了..”數日大病,讓周氏每天總是迷迷糊糊的,微微睜開眼看到朱由檢正在牀邊。

忍不住開口說道。

“朕來看看朕的皇后啊,這有什麼問題?!”

軟玉在懷,朱由檢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周氏身體的虛弱。

“近些日子這宮裡的事情就先交給王承恩管上幾日,你好好在寢宮之中休息養病..多的事情不要操心。”

周氏點了點頭,眉間微微皺起,似乎是又難受了。

“好好休息..明日朕再來看你..”

周氏聞言,似乎還想起身相送。

朱由檢哪捨得:“好好躺着,朕走了..”

...

剛剛回到東暖閣,王承恩便貼近朱由檢身邊輕聲說道:“皇爺..東廠那邊來報,嘉定伯府已經被控制住了..周家老小所有人已經被禁足在府中..”

朱由檢輕輕嘆息一句,如今的周奎還沒有到崇禎朝末期那般囂張跋扈。

但已然有了明顯的苗頭,這種苗頭在自己還未登帝位之時,周奎還能有些許收斂,如今則是毫無收斂的意思。

恨不得讓身邊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朱由檢的老丈人,是如今最大的外戚,是國丈。

這不是明擺着挑燈進茅房,找死?

這一次責罰處置周奎,朱由檢有着很複雜的情緒,他甚至都在內心之中做好了周氏大病初癒,得知這個消息來責怪自己的準備。

但如果歷史的軌跡沒有偏差,周皇后還是會原諒自己,只不過會爲自己的父親求情。

是啊..只要這周奎不犯了賣國求榮的罪名,說白了只要不叛國。

朱由檢很多時候都拿他沒有辦法,當然朱由檢也不是真的想要賜死周奎,畢竟現在的周奎還沒做出那等骯髒之事。

何等骯髒事呢?

歷史曾記載,崇禎末年,朝廷缺銀,崇禎帝朱由檢更是窮到每日在宮中喝着稀飯爲了省錢,而周皇后殿下之軀殼,甚至親自縫補衣物貼補國事,朱由檢在這時號召朝廷官員捐錢捐物。

而周奎原本想着捐一萬兩銀子,然而骨子裡帶着的吝嗇讓其實在肉疼,原本歷史上的朱由檢都想着,只要國丈周奎願意捐一萬兩,自己就從內帑之中再擠出一萬兩來,對外就能夠稱自己國丈捐資兩萬兩銀子。

然而周奎的吝嗇再一次超乎了朱由檢的想象,捐資開始,自己這位國丈率先哭窮。

不僅如此,還跑到周皇后面前哭窮,周皇后面對自己這無賴老爹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本就清貧的周皇后拿着自己價值五千兩的金銀首飾就給了周奎,讓其帶頭去幫崇禎帝一把。

而周奎呢?

這位嘉定伯竟然連這筆銀子都要下手。

五千兩到自己手裡竟然還貪了兩千兩,最終哭哭啼啼的捐了三千兩。

其他官員見狀更是紛紛效仿起來,一時間京城之內所有官員都開始不坐馬車,改爲徒步上朝,周奎爲了演出那種貧窮的感覺,甚至在上朝的時候都穿着打上了補丁的官袍。

..這樣的周奎,下場又如何呢?

當朱由檢吊死煤山,大明朝原地塌陷,自己的女兒在宮中自盡後,周奎卻猶如鐵血心腸一般,滿心只想着如何保全自己的家產。

卻沒承想,李姓快遞員不給他這個機會,大順的亂民猶如拖拽死狗一般將這位前朝國丈拖了出來。

拷打數夜,得銀三百萬兩。

其後,更是有心狠手辣之人,接着拷打周奎,其妻、其子皆被殺,最後還能拷打出一百萬兩的下落。

只不過剛一說完,沒多久,人便死了...

朱由檢可不想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讓大明的皇親國戚們都養的越來越肥,成爲侵蝕國本的碩鼠。

大廈將傾之時,周奎都能貪財無度。

如今不加以管制,不給予敲打,將來一旦觸犯到更深的逆鱗之中,朱由檢...又該如何給周皇后交代自己下旨殺了她的父親呢?

..數日後。

當魏忠賢帶着刑部和東廠共同的調查結果找到朱由檢的之後。

神色淡漠的朱由檢似乎早已經猜到了一切一般,只是淡淡的說道:“朕的國丈就留一命吧,至於那周定遠..白綾賜死..也算朕給嘉定伯府的最後一個交代了...”

賜死小兒子,留下大兒子。

周家不至於斷了香火,而周定遠一死,也算將這件事情蓋棺定論。

朱由檢不願意再深究在其中,更重要的是眼下大明事務繁多,他實在沒工夫了...

..京師內,人聲鼎沸。

周家二子被皇上賜死的消息被刊登在京師日報之上。

“好啊!皇上聖明,皇上聖明啊!”

不少百姓爲此歡呼,朱由檢的心情卻很沉重..

而在京師城門處,更重要的消息已經到了..

“陛下..遼東密報,金州城已破!”

“什麼?毛文龍把金州打下來了?”朱由檢從東暖閣內的椅子上坐了起來,難以置信的看着眼前的魏忠賢..

“東廠之報..不會有假,但老奴不懂,以毛文龍的東江軍爲何有實力拿下金州城?”

說着,魏忠賢將手中的密報送交給了朱由檢,畢竟他也只能知道個大概。

具體毛文龍和朱由檢說了什麼。

只能在密報中看到了。

朱由檢迫不及待的接過來,拆開之後:“啓稟陛下!皮島東江軍於大明崇禎元年五月末擊敗後金賊首之一多鐸,攻克金州城,斬殺後金滿蒙漢敵軍共計兩萬餘,因刀劍無眼、火炮無度,故無後金俘虜在此期間存活,後金賊首多鐸率一萬餘八旗賊兵向蓋州方向逃竄..微臣唯恐其中有詐..故便未追擊,原地駐守金州..”

“好啊!毛文龍這又是大功一件!”

不過,話剛剛說出口,朱由檢又有些疑惑的看向魏忠賢:“你可知西線朕的天虎軍如今到了什麼地方了,怎麼好久沒有他們的消息了...”

魏忠賢面色一滯,開口說道:“回稟陛下..據東廠情報,西線的戰鬥,不太順利..蒙古人利用騎兵靈活的優勢,不斷迂迴進攻我天虎軍的步兵方陣..畢自肅大人正在想辦法..”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一百七十四章 復州大捷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一百一十二章 變幻的海外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四百三十二章 打!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荷蘭也瘋狂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專利事務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四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一百七十四章 復州大捷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一百一十二章 變幻的海外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四百三十二章 打!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荷蘭也瘋狂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專利事務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四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