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儘管在心中有些忍俊不禁,但也在暗自驚訝於李嚮明的年輕,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朱由檢對於新學的重視程度有多高。
而李嚮明更是讓大明皇家科學院和大明皇家管理學院都忍不住要將其留在學院內任教的人才。
其更是率先看懂了朱由檢留在皇家圖書館內關於論文編纂的書籍。
在所有人都浮於表面之時。
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肯於鑽研如今大明皇家統計局的統計工作痛點,並將其編纂成文。
而且還在其文章最末尾處,介紹瞭如果想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新學研究體系。
就要重視基礎教育,就要重視創新的重要性。
更是將華夏圖書館中後世不少的思想和做法代入進了大明之中。
結合國情向朱由檢遞交了一份關於更好的構建學術體系的奏摺。
這讓來自後世的朱由檢可謂大驚失色。
當時看到李嚮明其編纂的關於學術體系的種種套路的時候。
甚至都有一種是不是這傢伙也是一個穿越者同行的錯覺。
只不過後來..
“宮廷玉液酒?”
“陛下..您想要飲酒?”
“我是白雲?”
“陛下爲天子...應當自稱爲朕..”
“挖掘機技術哪家強?”
“啊..什麼機?”
...
終於在確認李嚮明是個大明實打實的土著之後。
朱由檢不禁感慨這次的確是撿到寶了。
於是提前結束了李嚮明在管理學院繼續進修。
直接在數次召見之後,將其放在了皇家統計局局長的位子之上。
這一次的任職其實在很多人的眼裡,無疑都意味着猶如空降一般。
而主人公李嚮明更是在一夜之間平步青雲,直接成爲了大明朝廷最核心的一批人之一。
這也是黃立極爲何心驚的緣由所在。
作爲內閣首輔,他熟知現如今所有大明朝新成立的各個司局部的所在層級。
例如最高的農業部,就可以與六部平級,並稱七部。
而兵器總局雖由工部下面一個不起眼的王恭廠發展而來,卻在吸納了兵部的產業之後搖身一變成爲了僅次於七部的部門所在。
當然對此黃立極欣然理解。
畢竟新式火器的重要性是所有人都一清二楚的,如今大明敢於對後金悍然發動戰爭,敢於直接挑開皇太極的底褲。
新式火器無疑是如今大明最大的依仗所在。
也是朱由檢最關心的幾個司局之一。
而爲何要對於教育如此重視,朱由檢還有着更深層次的考慮,那就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今的大明已經開始逐步的與世界脫軌,這種感覺讓朱由檢很是難受。
可又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華夏圖書館的幫助,等到大明與後金的戰爭結束之後。
勢必是要參與到整個世界的爭霸之中,到那時候再去發展科技?
17世紀也就是現在,整個歐洲就像是被人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葡萄牙人控制了印度洋,西班牙人控制了太平洋,荷蘭人控制了大洋洲。
而大明的眼睛卻還只能勉強的盯着沿海和南洋,就算是東南亞大名如今都開始逐漸無法掌控。
這種感覺讓朱由檢感覺自己猶如被鎖住了喉嚨一般難受。
最主要的是如今的大明,似乎很難認同工商業會對一個國家帶來巨大的改變。
而依舊沉浸於農業能夠讓人果腹之中。
而科學家們更是在這個階段層出不窮,歐洲不僅僅有文藝復興,還有伽利略、費馬、笛卡兒。
最重要的是熟讀歷史的朱由檢更清楚如今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儘管與自己之間顯的並不像競爭對手。
而更像是標準的貿易伙伴,像是荷蘭人的大客戶。
殊不知如今的荷蘭人已經在悄無聲息間偷偷佔據了臺灣。
而葡萄牙人則是藉着晾曬那些被海水打溼的遠洋貨物的理由,佔據了澳門。
朱由檢從不認爲自己未來的發展就是盯住後金死磕。
而是想辦法將後金的問題解決,給大明一個更好的發展時間。
要知道,荷蘭作爲世界上一個原本並不起眼的小國家,到如今的世界第一貿易強國,中間有着很多經驗值得朱由檢去學習。
後來的荷蘭人是從葡萄牙人手中一步一步奪取了其原本的亞洲據點。
也就是澳門、馬六甲、斯里蘭卡,而逐步通過這種方式徹底與朱由檢搭上關係,憑藉着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強大影響力獲得了大明國唯一的對外自由貿易權。
荷蘭人很聰明。
從來不會去試圖賺取一些超過自己認知的利潤,比如說對大明貿易,比商船先來的永遠都是精通語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蘭人。
先對當地市場進行細緻的調研,再對物價環境進行細緻的調查。
最後纔會給予自己的國家以參考。
...
朱由檢在臺上說了很多,其中最關鍵的是接下來的大明要制定《大明發展五年規劃》。
將後世的經驗融入到現在的大明之中。
不僅僅讓百姓瞭解朝廷現在到底在做些什麼。
還能夠讓所有大明朝廷官員明白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省府要有省府的五年規劃,州縣要有州縣的五年規劃,只有存在了制定合理的目標,往往才能激發當地官員的積極性。
朱由檢從皇家管理學院回到宮內之後,一邊繼續責令兵器總局儘快完成擴建。
而擴建工程全部交給了原本負責修繕道路的流民。
說起這城外那些被朱由檢所收攏進行修路等基礎設施修繕的流民。
如今他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在大明皇家工商局的有意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流民自發的組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團體。
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種團體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在京師的工商局將這件事彙報給朱由檢後。
朱由檢只是說了一句,:“此事有着極大的好處,稅務局可以給予一定的稅務減免...”
這種建築施工行業的苗頭...
也就是後世俗稱的施工隊,讓朱由檢似乎看到了發展房地產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