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沒有說錯,如今德川家光依舊是一頭霧水,如此長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動盪的倭國境內實在是承受不住天皇走丟這種勁爆的消息了。
更關鍵的是一旦承認天皇走丟,那毫無疑問代表着自己之前和那些各地大名所說的天皇下令要求他們交出兵權的事情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德川家光不敢賭,只能儘可能的維持事情不再泄露出去。
同時利用所有能夠調動的力量,就是挖地三尺也要將走丟的明正天皇找出來..這位小侄女,讓德川家光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愁白了頭髮。
反觀東暖閣內。
朱由檢的思緒卻在這一瞬間飄得很遠,錦衣衛的密報幾乎每一天都像雪花一般通過各種方式向京城傳遞。
他知道,如今倭國內部的農民起義與德川幕府組織的武士軍隊之間已經到了僵持不下的境地,實際上..這種僵持不下對於農民起義軍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壞消息。
因爲時間拖得越久,農民們的起義熱情便消散的越快。
畢竟在這一個過程之中,幕府對於農民起義軍內部的滲透和瓦解是無時無刻不在持續的,相比於在戰場上擊敗熱情高漲的農民起義軍。
在背後通過收買、刺殺等手段來解決農民起義。
無疑是一個性價比最高的方式,這一點德川家光也清楚,朱由檢也清楚。
原本對於進攻倭國一直缺少一個合適的理由和切入點的朱由檢,看向不遠處的明正天皇眼睛裡除了震驚以外...就是驚喜了!
明正天皇,倭國名義上的統治者。
如果能夠有這個小女孩的幫助,那朱由檢就可以讓大明徹徹底底的擁有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感覺...雖然朱由檢自己纔是那個天子。
但是對於倭國來說,明正小天皇的地位無疑纔是那個天子。
比朱由檢,可好使多了!
於是朱由檢看向了不遠處的明正天皇,隨後開口說道:“你是說..朕如果能夠叫你興子的話,你會更加開心是嗎?”
柴楠翻譯,興子聽完重重的點了點頭。
朱由檢問興子:你願不願意成爲倭國真正的王。
興子有些迷茫,看向了柴楠,在柴楠的示意下點了點頭說道:“興子願意。”
隨後興子奶聲奶氣的用那並不熟練的漢語問到朱由檢:“成爲..成爲王之後,可以每一天都吃到大明的美食嗎?
朱由檢先是一愣,隨後笑着點了點頭。
“當然可以。朕準了!”
...
第二天大明月報和京師日報的頭版頭條。
就刊發了關於倭國明正天皇代表倭國,向大明求助,聲稱德川幕府掌控了倭國王室,現在請求大明出兵與幕府開戰的消息。
大明山東水師一夜之間雲集於天津港外。
衆多海外商人皆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那整齊劃一的鐵甲艦。
“哇!大明什麼時候有這樣威武的軍艦了!這是鋼鐵製造的嘛?這樣的軍艦在海里爲什麼不會沉沒呢?天啊!”
“我已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這樣的船隻!恐怕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擊沉的吧!這是真正的戰艦!戰艦啊!”
“你們快看!這戰艦,沒有船帆就能夠在海面上航行!”
...
京城內的倭國使臣,在得知消息之後更是大驚失色。
甚至有些驚慌失措起來,誰也沒有想到倭國內幕府正在百般尋找的倭國明正天皇,如今卻出現在了大明。
連忙將消息送回了倭國。
天虎軍大量的開始集結,也是又一次加緊了訓練,畢竟從蒙古之戰之後這些大明所孕育的戰爭機器。
就陷入了全面停滯的狀態下。
如果不是平日裡能夠通過日常的訓練來抒發一下自己內心的心情,恐怕都得有不少的士兵患上心理疾病。
軍人,天生就是在戰爭的硝煙之中生存的!
在大明備戰過程中,德川家光得知了消息後可謂大發雷霆。
但消息不僅僅是倭國在大明的使臣在傳遞,大明月報很久之前就通過翻譯成不同的文字,在農民起義軍所掌控的地區發行。
通過不斷的滲透,不少被圈禁在江戶城內的大名也獲得了這樣的消息。
一時間,紛紛反抗起來。
德川家光只得連夜尋找了一位女童,對外聲稱這一切都是大明的陰謀,明正天皇並沒有丟失。
並且宣揚,大明所說來到大明的明正天皇是假的。
可朱由檢怎麼會錯過這樣的大好機會,於是義正言辭的便開始了向倭國宣戰!
作爲君主國,勢必要爲明正天皇找回場子!
在蓬萊造船廠的加急趕工之下,大明山東水師的規模已經開始不斷的擴大,水師士兵的總人數已經突破了兩萬。
並且不包括已經前往安南和廣東附近常駐的幾艘鐵甲艦。
現存在大明天津港附近的大明山東水師的規模也突破了十二艘鐵甲艦。
新訓練的水師水兵已經通過了新兵操練,逐漸習慣了海面上的生活,畢竟對於這一次山東水師的擴張..就連朱由檢都看得很重。
其中不少的水兵都是從大明的天虎軍序列之中選拔水性較好的將士,抽調至大明山東水師的。
這一次,大明與倭國之間的戰爭。
朱由檢的想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將尚且在廣東一帶駐守的山東水師編爲大明廣東水師,但臨時回到山東一帶..駐守大明海疆。
與這一支大明廣東水師一起回來的,還有大明山東水師的水師總督,也就是趙雲凱。
這一次進攻倭國,朱由檢將海上力量的指揮權還是再一次的交給了趙雲凱。
而接任趙雲凱,成爲大明廣東水師總督的便是在安南紅河入海口擊敗了西班牙人的廖思偉。
不僅僅是軍艦。
朱由檢還調配了大量大明的海船。
這種海船是朱由檢登基之後才進行生產的,並不是在蓬萊造船廠,而是在很久之前便有着極強造船經驗的福建一帶。
大致的模樣,極其類似於鄭和當年下西洋時候使用的大型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