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雄主之治國,則爲之計深遠(4k)

“咱都已經把那幫子胥吏打成賤籍了,怎麼可能還會有胥吏之害?”朱元璋臉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反問道。

那表情彷彿是在說,咱都已經把那幫子胥吏的地位拉到與倡妓同等了,還要怎麼做。

歷史上,朱元璋也是第一個對胥吏這個集團下如此重手的皇帝,可在楊憲看來,這遠遠不夠。

楊憲輕輕搖了搖頭,開口道:“陛下確實是把那些胥吏打入賤籍了,可這在臣看來,這做法只能治標,卻遠遠無法治本。”

“因爲胥吏變的只是他們的身份地位,可他們手中的權利,並沒有變。位卑,而權重”

後世,曾做過一個社會實驗,展示一項關於地位與權力共同產生之心理傾向的研究成果。在實驗中,位高權重者、位高權輕者、位卑權輕者表現差別不大,而位卑權重者的表現則明顯更爲惡劣。

簡而言之,就是心理會更容易偏激與扭曲。

楊憲接着開口道:“被打入賤籍,也就意味着胥吏們後代三代都不得參加科舉。”

朱元璋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得意之色,這是他認爲做得最正確的決策。

一臉疑惑地看着楊憲。

朱元璋聞言不由得一愣。

而且到了三代天子之後,屆時新的大明天子對於各地衙門的掌控勢必要遠不如朱元璋。

整個衙門,那些胥吏,別看人家是賤籍。

因此賤民只有在自己內部通婚。

州縣衙門中,糧庫是胥吏徇私舞弊、發家致富的重災區。因爲糧庫裡面全是穀物,倒騰抽換的餘地比銀庫、料庫更大。縣糧庫也叫“常平倉”,一箇中等人口、收入的縣,一般存量維持在3000至5000石不等。

朱元璋的臉色也是逐漸地陰沉了下來。

各胥吏家族不斷通婚,他們的兒女繼承胥吏的職位,繼續與其他胥吏家族通婚。

與賤民爲婚這種行爲,看作是破壞倫常、有辱祖宗、混淆血統的行爲。

楊憲在一旁,將如今大明胥吏政策下的胥吏之害,一一剖析在朱元璋面前。

誠然,按照如今大明的律令。

絕大部分的胥吏一旦成爲胥吏後,也別說什麼三代之後脫離賤籍了,基本上他們整個家族就世世代代在公門中充當胥吏的角色,或是手拿水火無情棍的衙役,或是看牢房的獄卒,或是文員刀筆吏

既然考不了科舉。

那麼他們便會更加絞盡腦汁地在各大衙門裡盤根錯節起來。

這樣來看的話,他的辦法可不就只能是治標嗎,只不過是在自己在位的時候,見不到胥吏之害而已。

他們才真正明白,一個人,即便是做到了縣令的位置,他想要做的事情和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

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衙門中只有胥吏這個羣體是鐵打不動世代經營!

大明後期。

在朱元璋看來,元朝正是因爲讓這些胥吏有了做官的機會,才讓他們做大。

可這幫子傢伙是世代傳承的。

屆時,手中握有不亞於地方父母官權利的胥吏們,由於無法晉升,他們到時就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爲自家謀取私財這上面來。

結合胥吏這個特殊的職業,此時就會造成一個奇特的現象。

只要堵住胥吏們的上升渠道,那麼就能將胥吏之害減到最少。

輕則受到輿論斥責,重則受到法律懲處。

朱元璋正得意之時,楊憲忽然開口問道:“陛下有沒有想過,你在徹底地堵住這些胥吏們的上進之路後,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一旁的朱標聽到這,腦海裡忽然一道靈光閃過,脫口而出道:“他們會變本加厲!”

而如今他不僅堵住他們胥吏,而且連這些胥吏的兒子、孫子、曾孫子的未來,一併判了死刑。

以此往復,最多隻需要三代人。

整天琢磨的就是如何從朝廷、從百姓手中榨取錢財,在他們眼中完全沒有天地良心這一說法,無所不用其極以撈錢爲畢生之事業。

朱元璋臉上露出一絲怒容,可順着朱標的話一想,他也意識到了事情好像有些不對勁。

一個地方衙門裡的胥吏,就會變爲互爲姻親的胥吏的天下!

一旦成爲了胥吏,就等是整個家族的希望都會湮滅。

等於說朱元璋原本用來制裁這些胥吏的手段,反倒是逼他們抱團。

真的到了那個時候,這各地衙門,怕是真的要讓這些胥吏世家給操控了。

可當他們真正坐到縣令這張椅子上的時候,他們才知道,就算是要一縣管好也是要殫精竭慮,小心翼翼的。

而他縣令呢,只不過是一個流官而已!

要知道,大明一朝胥吏是賤籍。

對於這些胥吏,縣令們是既要倚重,又要提防,稍微一個拿捏不準,就要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明朝中後期,很多縣官在上任之前,也是滿懷壯志,覺得自己是一縣之長、百里之侯,可以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拳腳,匡濟天下了。

還能發生啥,咱都把他們能夠做大的路都給堵死了,他們還能掀起什麼風浪來不成。

而良賤不婚!

良民和賤民是不能通婚姻,實行良賤不婚的規定,這是社會等級制度的反映。

“他們敢”

而等到三代之後,胥吏之害真正爆發之時,只會比原先任何朝代都要來得兇猛。

糧食有一個固定的保存期,因此就給胥吏們留下了很大空間。他們通常會以穀物存放時間過久容易黴變爲由,向知縣老爺建議賤價出賣,然後再換同等數量的新谷。

從程序上來講,這種以舊換新的做法是被法律所允許的,知縣也都會照章辦理。可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就走樣了,糧庫中很多好谷也被充賤谷賣掉,而陳谷也會以新谷被買進,這一進一出便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庫吏在期間,還會上下其手。

可只要不是做得實在是太過分。

縣官們即便是發現了有庫吏虧空的事情,不但不會追究,還會想方設法給他們瞞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彌補虧空。而且千萬不能逼得太急,一旦狗急跳牆,福禍真是難以預料。

這可都是各地歷任縣官們,總結的血一般經驗教訓。

一開始也不是沒有正直的知縣,可他們無不是付出了慘痛的教訓。

因爲像這樣的庫吏,不碰他,還能保證離任辦移交時有個賬目與實物相符。如果堵死了他們的發財之路,到時就會弄點麻煩給你瞧瞧。

他們反正是賤籍,捨得自己身上一身膘。

可對於這些縣官來說,縣令只是從政生涯的第一步啊,之後還有更好的前途等着他們,犯不着因爲這件事把自己拖下水。到了清朝,胥吏之害則更是變本加厲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這些胥吏在一邑則蠹一邑,在一省則蠹一省,在一部則蠹天下。

嘉慶皇帝曾有一句名言,叫做“本朝與胥吏共天下”。

因爲嘉慶皇帝清楚地知道,整個帶清朝廷就是建立在一個又一個這樣的胥吏上面。

朱元璋越聽,臉色就越難看。

又是好心做了壞事嗎?!

又是一股自己極力打壓的勢力,結果反而因爲自己的所做所爲,讓原本那團自己想要撲滅的火,反而是越燒越旺!

當初低俸,非但沒有治好貪腐,反而肥了天下官員,讓官員們越來越貪。

如今將這些胥吏打成賤籍,反而是埋下更大的胥吏之患!

如果不是楊憲今日提出來,日後真到了他哪個後世子孫在位時,胥吏之害徹底爆發,到時候不知道要多埋怨他這個老祖宗呢。

朱元璋原本以爲,自己只需要在律法上,將所有的禁錮全都拉到了極致,就可以輕鬆地將這些人控制在朝廷的掌控之下,不讓他們爲非作歹,禍害家國百姓。

制定最嚴苛的懲處貪官的律法,剝皮萱草,將胥吏打入賤籍。

這些所有動作,朱元璋都是按照這個來的。

只是他忘了四個字。

這四個字,叫做物極必反!

官員們拿着最微薄的俸祿,卻有着最嚴苛的懲處,這就造成一個情況,他們爲了活下去(薪俸不夠)就會去貪,而且一貪就是鉅貪,反正都是個死字。

胥吏同理,老朱將他們所有上升的通道盡數堵死,無路可去的他們,便只會選擇利用手中的權利牟利。

洪武年紀,胥吏之害根本還看不到一絲半點的影子。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如日中天的大明朝。

可雄主之治國,則爲之計深遠。

聽到楊憲的各種描述之後,朱元璋和朱標腦海裡幾乎已經看到了幾十、上百年後,大明朝各處衙門之中,充斥着胥吏與主官叫板的畫面。

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標,都是當世英傑。

他們自然不會以爲楊憲是在危言聳聽,他們心中十分清楚,如果沒有外力干涉,大明就這樣按部就班發展下去的話,楊憲先前所講的胥吏之害的場景是絕對會發生的。

要知道一個縣,朝廷命官就寥寥數人而已。

除了縣令,縣長書記於一身。

剩下的還有縣丞,相當於後世副縣長兼政法高官;主簿,秘書長;典史,公安局長,教諭(教育局長)等等,他們和縣令一樣,都是朝廷命官,在吏部裡面掛號,穿官袍,戴官帽。

除此之外便全部都是胥吏。

拿現在一個縣來說,公務員上萬人,可正科級(縣局、鄉鎮長)領導纔多少。

如果下面的人,全都是姻親關係,鐵板一塊的話,上面這些領導的政策又怎麼能暢通執行。

朱元璋眉頭緊皺,看着楊憲,開口問道:“楊國公,那麼這胥吏之害,要如何根治呢?”

楊憲聞言,輕輕一笑,開口道。

“陛下是否還記得,你召我過來,最初是談論什麼事情。”

事情繞了這麼久,終於又是給繞回來了。

要不是楊憲開口,朱元璋和朱標都已經被胥吏之害的問題給吸引住,而忘了如何安置那些讀書人的事情。

朱標有些不確定地開口問道:“楊卿的意思是讓這些讀書人去代替衙門裡的那些胥吏?”

楊憲點了點頭。

要論綜合素質而言,原本這些胥吏也就識兩個字而已。

而這些書生不僅識字,而且還知農時,曉天倫,顯然要更加適合這個位置。

讓這些讀書人去當胥吏,等於是讓他們下基層鍛鍊,直面老百姓。

也有助於,改一改他們身上那股略顯腐朽的儒生氣。

朱標開口問道:“可那些讀書人願意去做胥吏嗎?”

正如朱標所說的,讀聖賢書出來的讀書人,往往自視甚高,這些低賤的胥吏,他們根本就不放在眼裡,又怎麼可能會去做呢。

“以如今胥吏的地位,這些讀書人自然不可能會去當。”楊憲輕輕搖了搖頭,開口道。“這種情況下,就算有人願意去當胥吏,我也只會懷疑他的初衷。”

“一個好好的讀書人,如果不是想着去做拿徇私枉法,中飽私囊誰願意由良變賤呢?”

楊憲頓了頓,接着開口說道:“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胥吏從賤籍之中給擡出去,並且不限制胥吏之後參加科舉。”

“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宗旨,打通胥吏們的上進之路,讓胥吏們有希望上進,只有這樣才能讓胥吏這一潭死水,給盤活,讓他們流動起來。”

“一個池子想要保證不渾濁,那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必須保證,這是一潭子活水。”

活水!

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倆,眼睛都是一亮。

是啊,這樣一來,兩難自解。

等於是同時解決了兩個難題。

楊憲果然還是那個楊憲。

這天底下,就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得住他。

朱元璋不由看了楊憲一眼,七年前,也就是洪武三年。

在那座破敗的揚州城,第一次見楊憲時,這小子正在燉一鍋子雞湯在分給揚州城僅剩的那十幾口百姓。

一轉眼,七年時間過去了。

楊憲還是那個楊憲,而且好像變得越發年輕了,只有那雙眼眸能夠看出一絲歲月的痕跡。

就在朱元璋感慨時。

一旁的朱標卻仍舊皺緊了眉頭。

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第33章 各自滿意241.第239章 滿載而歸!第59章 只要是有關百姓的事,沒有小事201.請病假一天第103章 不戰而勝而屈人之兵第301章 雄主之治國,則爲之計深遠(4k)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370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162.第162章 報紙的威力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157.第157章 壽宴第29章 稻香粥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122章 被算計的李善長(第三更)165.第165章 用距離換力第45章 田園之樂第142章 大明的神劍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280.第278章 洪武海戰!(4k)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13章 奇貨可居第312章 高麗新的王(4k)第85章 揚州大開發第104章 野望第139章 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346章 黑袍僧人(4k)第64章 本來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們相處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205.第204章 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226.第225章 幹他孃的小日本!第352章198.第198章 父與子(4k)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兒子!(4k)第24章 秋收第349章 完美的軍糧(4k)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第125章 看懂也得說看不懂,這纔是懂(第三第138章 殘次品第346章 黑袍僧人(4k)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第116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第10章 驕兵悍將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112章 朕有降龍之力?!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第62章 大明之幸第98章 賑災的兩道生命線第85章 揚州大開發第38章 醉話成真,無煙竈298.第293章 高麗王,別光喝酒,吃菜啊!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第333章 島是寶島,但需要清清藤壺(4k)第76章 下面沒有了第36章 民風193.第193章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4k)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第130章 一條鞭法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232.第230章 比起邏輯,我更願意相信楊憲201.請病假一天第51章 你這新鮮韭菜味不對啊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第66章 新的可能184.第184章 北伐(4k)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251.第249章 輕工業區的設想第128章 稅制改革!(第三更)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第368章 做這個時代的太陽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224.第223章 燒鵝第26章 十三粒糧食164.第164章 神蹟第84章 奶香炊餅第352章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207.第206章 失敗與失敗的相遇189.第189章 此事再議(4k)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206.第205章 無鞘的刀(4k)第13章 奇貨可居
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第33章 各自滿意241.第239章 滿載而歸!第59章 只要是有關百姓的事,沒有小事201.請病假一天第103章 不戰而勝而屈人之兵第301章 雄主之治國,則爲之計深遠(4k)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370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162.第162章 報紙的威力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157.第157章 壽宴第29章 稻香粥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122章 被算計的李善長(第三更)165.第165章 用距離換力第45章 田園之樂第142章 大明的神劍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280.第278章 洪武海戰!(4k)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13章 奇貨可居第312章 高麗新的王(4k)第85章 揚州大開發第104章 野望第139章 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346章 黑袍僧人(4k)第64章 本來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們相處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205.第204章 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226.第225章 幹他孃的小日本!第352章198.第198章 父與子(4k)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兒子!(4k)第24章 秋收第349章 完美的軍糧(4k)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第125章 看懂也得說看不懂,這纔是懂(第三第138章 殘次品第346章 黑袍僧人(4k)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第116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第10章 驕兵悍將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112章 朕有降龍之力?!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第62章 大明之幸第98章 賑災的兩道生命線第85章 揚州大開發第38章 醉話成真,無煙竈298.第293章 高麗王,別光喝酒,吃菜啊!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第333章 島是寶島,但需要清清藤壺(4k)第76章 下面沒有了第36章 民風193.第193章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4k)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第130章 一條鞭法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232.第230章 比起邏輯,我更願意相信楊憲201.請病假一天第51章 你這新鮮韭菜味不對啊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第66章 新的可能184.第184章 北伐(4k)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251.第249章 輕工業區的設想第128章 稅制改革!(第三更)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第368章 做這個時代的太陽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224.第223章 燒鵝第26章 十三粒糧食164.第164章 神蹟第84章 奶香炊餅第352章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207.第206章 失敗與失敗的相遇189.第189章 此事再議(4k)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206.第205章 無鞘的刀(4k)第13章 奇貨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