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

爲了讓他們更加了解宗教是什麼,陳景恪決定從頭講一講宗教的起源和發展。

“宗教具體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已經不可考,據推測很有可能在部落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當時的人不瞭解大自然,不明白爲什麼會有風雨雷電、日月星轉。”

“就以爲是有偉大的存在,也就是神靈,在操縱這一切。”

“出於敬畏和祈求風調雨順,就誕生了最原始的自然崇拜……”

朱元璋眉頭一挑,一個困擾他許久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陳景恪爲什麼不畏懼神靈?

這特釀的是壓根就不承認有神靈存在啊。

不過還好,中國自古以來就不乏無神論者,其中很多還是知名的大學問家。

所以朱元璋也並沒有覺得,他的這種想法有什麼離經叛道的地方。

不信就不信唄,又不影響什麼。

事實上,他還真想錯了。

陳景恪以前或許是無神論者,穿越後想法就變了。

連穿越都能發生,有神靈也不奇怪。

從此,他對神靈的看法就有所改變了。

更偏向儒家,怪力亂神敬而遠之。

你存不存在,對我來說無所謂,我敬而遠之就行了。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如果真的有神,也是爲了維護天地運轉的,哪有心情去關心一個人的喜怒哀樂?

ωωω ▪тt kΛn ▪℃ O

在祂眼裡,人和螞蟻是沒區別的。

人類的祈求,對神來說壓根就無所謂,又怎麼會給予響應。

既然神靈至高至偉至公,不會因爲我的信仰有所改變,那我爲何還要信仰,爲何還要恐懼?

“最早時期,人類施行的應該是政教合一體制……當然,這只是推測。”

“有些文明一直保持政教合一,傳承至今。”

“有些文明則在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政教分離,也就是世俗化的王權,華夏文明就是如此。”

見他們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陳景恪就知道,他們並不知道政教分離意味着什麼。

就強調道:“政教分離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可以說,直接決定了一個文明未來的走向。”

朱元璋三人都露出不解的表情?有什麼不一樣嗎?

陳景恪想了想,說道:“宗教將一切偉力都歸於神靈,一切榮耀歸於神靈,一切的成績也歸於神靈……”

“神靈就是一切。”

“按照宗教思想,神農嘗百草,那是神靈讓他去做的,功勞是神靈的,和神農無關。”

“人類應該感謝的是神靈,而不是神農。”

“祭祀祖先,也是對神靈的不忠誠。”

“大多數宗教,都反對祭祀祖先。”

“基教明文規定,祭祀祖先就是對神靈的不忠是異教徒,要被處死。”

“死後也要下地獄,永世受苦。”

“伊教雖然沒有強迫不許懷念祖先,卻也反對厚葬,不建議祭祀祖先。”

“就連佛教,最初也不贊同祭祀祖先。”

“後來傳入中原,爲了傳教不得不修改了教義。”

朱元璋勃然大怒:“竟然不許祭祀祖先,簡直就是邪教行徑,此等宗教決不允許踏入我大明半步。”

朱標和朱雄英都深以爲然,別的都好說,不許祭祀祖先絕不能容忍。

陳景恪心下暗暗開心,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對於一個崇尚祖先崇拜的文明來說,不許祭祀祖先簡直無法忍受。

百姓可以不在乎國家,不在乎族羣,不在乎文明,卻不能不在乎祖宗。

至少對於現在的華夏文明來說是這樣的。

“一個文明一旦被宗教思想禁錮,就會變成死水一般,無法再發展出燦爛的文化。”

“所以我們要慶幸,華夏文明早早的就實現了政教分離。”

“我們的祖先擁有自由的思想,去探索世界解釋世界,纔有了現在華夏文明的燦爛輝煌。”

這時,朱雄英突然說了一句:“現在的儒家,和宗教又有何區別?”

朱元璋心頭一震,像,實在太像了。

朱標畢竟是接受過正統儒家教育的,雖然他不是唯儒家論,卻也不想看到別人詆譭儒家。

“莫要胡言亂語,儒家思想乃世俗化思想,怎麼能說它是宗教呢。”

陳景恪也有些驚訝,朱雄英這小子可以啊,竟然能認識到這一點。

“殿下,我倒是認爲太孫說的沒錯。”

“從宋朝開始,真正實現了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和宗教還有區別嗎?”

“尤其是理學出現之後,三綱五常、種種條規,比宗教的清規戒律還要森嚴。”

“孔夫子的話成了真理,任何人但凡質疑,都會被打上異類的標籤。”

“所有的新思想,都要從儒家經典中來。”

“沒有儒家經典做備註的思想,就是大逆不道,就是不尊聖人言。”

“雖然不會被處死,卻也再無容身之地。”

“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華夏的學術界恐怕也會變成一潭死水。”

“這也是爲何我要分裂儒家,要給其它學派提供復興的機會……”

見他都支持朱雄英的話,朱標終於不說話了。

朱元璋深吸口氣,慶幸的道:“咱曾經想將程朱理學定爲儒學真意,要求天下讀書人學習。”

“還好,還好,還好遇到了景恪你,否則險些釀成大禍啊。”

陳景恪心道,上輩子你就是這麼做的。

至於後果,不說也罷。

這話當然不能說出來,所以謙虛了幾句之後,就再次將話題拉回了最初:

“我們的祖先具體是什麼時候實現政教分離的,已經不可考。”

“不過根據神話傳說,顓頊大帝絕地天通,從此人神分離,神再也無法干涉人間。”

“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很可能是從他開始,華夏完成了政教分離。”

“世俗王權壓倒了宗教,這極大的限制了宗教的發展,促進了世俗人文思想發展。”

“但當時的世俗思想還不夠完善,依然需要藉助宗教力量來建立社會秩序。”

“所以,宗教依然有着極大的影響力,甚至能干涉王權。”

“這一點從夏商時期頻繁的人祭就可以看出一二。”

“世俗王權徹底壓倒宗教神權,應該是周朝建立之後。”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世俗思想終於在周朝完成了昇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世俗化思想體系,正式形成。”

“宗教徹底被趕出了歷史舞臺……”

“所以周朝之後,華夏雖然還有零星的神靈崇拜,卻再也沒有系統的宗教組織。”

前世網廟十哲之一的商紂王,被網友譽爲人類最後一任人皇。

還說他因爲反對祭祀神靈,遭到了諸侯王的反對。

然而現實是,出土的文獻資料顯示,商朝頻繁的舉行大規模的祭祀神靈活動。

而且還是人祭。

動不動就用幾千人祭祀神靈。

也就是說,商朝的最高統治者商王,纔是最喜歡祭祀神靈的。

商紂王的具體作爲已經不可考,但現在爲他平反還爲時過早。

至少現在的文獻資料,還不足以爲他平反。

那一個個祭祀坑,反而在佐證他或許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無辜。

“正因爲世俗徹底壓倒了宗教,纔有了百家爭鳴。”

“在那個時期,思想界百花齊放,可謂是最輝煌的巔峰時期。”

“也正是在那個時期,宗教幾乎被擠壓的失去了生存空間。”

“雖然當時的人依然相信神靈存在,相信巫蠱之術。”

“卻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更沒有統一的宗教思想和清規戒律。”

“直到佛教東傳以及道教的出現,才填補了這個空白。”

朱元璋三人回想周朝和秦漢時期,貌似確實是這種情況。

除了一些自稱見過神靈的方士,一些跳大神的巫師,貌似真沒有什麼宗教。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信奉的神靈,但很多神靈其實就是祖先或者當地大賢化成的。

大家祭祀他們,更多的是一種緬懷,遠算不上是宗教。

朝廷確實會祭祀昊天,卻並沒有圍繞昊天形成宗教體系。

直到佛教和道教的出現,華夏纔再次出現了成系統的宗教。

朱標點點頭,問道:“爲何佛教和道教沒有被世俗思想摧毀,反而大興了?”

陳景恪解釋道:“世俗思想是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解讀,宗教思想又何嘗不是呢?”

“所以,我們不能理所當然的認爲,宗教思想就一定是落後的是錯誤的,世俗就是先進的正確的。”

比如前世主流國家採用的一夫一妻制,就是基督思想規定的。

我們在認同一夫一妻制的時候,卻全面否認基督思想,是不是有點吃完飯就砸鍋的嫌疑?

“只是現階段,世俗化思想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化,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文明。”

“所以,我們的祖先選擇了世俗化。”

“我們做個假設,當有一天神靈真的出現了,或者宗教思想在先進程度上超過了世俗思想。”

“那麼形式就會逆轉過來,宗教將壓倒世俗。”

“所以,宗教確實有種種缺點,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全面否定它的積極作用。”

這話有點繞,又有點反常理。

朱元璋三人花了好一會兒功夫,才理解其中的內涵。

但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陳景恪停頓了一會兒,等他們想明白了,才繼續說道:

“世俗思想在不停的進步和完善,宗教思想也一樣。”

“最初只是出於對天象的敬畏,產生的自然崇拜。”

“後來就圍繞這種崇拜,演變出了宗教思想。”

“祭祀儀式、清規戒律等等,都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形成的。”

“政教合一的國家,宗教甚至演變出了一整套的思想和統治體系。”

“最關鍵的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人類對宗教的需求正在改變。”

“爲了適應人類新的需求,宗教的本質也發生了改變。”

“而這種改變,也是佛道能夠昌盛的根本原因。”

朱標好奇的道:“哦,如何變的?現在宗教的本質是什麼?”

陳景恪回道:“前面我們說過,最初的宗教是人類對自然偉力的敬畏所產生的。”

“當時宗教的本質,其實就是人類對未知力量的崇拜。”

“隨着時代的發展,人類對宗教就開始產生了新的需求。”

“這種需求各有不同,有的是祈求平安,有的求財,有的求子……”

“所有的需求,最終都指向了一個目標,希望。”

“人類信仰宗教,就是想獲得一個希望。”

朱標喃喃的道:“希望嗎?在痛苦、絕望之下,神靈、來生,確實能爲人提供最後一絲慰藉。”

陳景恪恭維道:“殿下英明,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苦楚。”

“最無奈的是,大多數人的苦楚終生無法解決。”

“這個時候就需要某樣東西,能給他們一個希望。”

“不論這個希望是欺騙還是麻痹,都比一直生活在絕望中要好。”

“面對人類新的需求,宗教的本質也產生了變化。”

“從原始對力量的崇拜,變成了爲人類提供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

殘酷絕望的真實,美好的虛假憧憬。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一個選擇都沒有錯。

只要不影響到別人,我們沒必要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對別人的選擇橫加指責。

相反,如果我們自認爲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對別人的選擇肆意批判,那纔是真正的狹隘。

朱標漸漸明白了他的意思,讚歎道:“原來如此……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佛道順應了新時代人們的精神需求,所以纔沒有被世俗思想所瓦解。”

朱元璋終於聽懂了,不過沒有插話,而是在一旁暗暗點頭。

陳景恪繼續說道:“不止於此,個人需要宗教,國家也一樣需要宗教。”

“對個人來說,他們想要通過宗教消滅苦惱不安,獲得希望與安心。”

“對於國家和朝廷來說,需要宗教來匡正世道人心,確立倫理道德。”

“還有些國家,需要宗教來麻痹人心,削弱百姓的反抗精神,維護自己的統治。”

“天竺的身毒教就是如此。”

“當然了,華夏文明是特殊的,匡正世道人心,確立倫理道德的任務,由世俗化的儒家來完成了。”

“所以朝廷對宗教就沒有什麼需求和依賴,這也是爲何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數次滅佛行動的原因。”

“在別的文明體系裡,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46章 回家204.第203章 謀高麗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273章 大課堂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218.第217章 無題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87.第87章 病之源第8章 御下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308章 新書構思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296章 博望侯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319章 天竺攻略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13章 思烹狗第341章 挖坑殺人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第266章 破王廷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13章 思烹狗第299章 繼續無題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20章 聽你爹我的禪位大典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304章 氣運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第24章 奇藥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60章 老狐狸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241章 漢四郡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25章 明心志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187.第186章 定黃第47章 貨幣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20章 聽你爹我的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242章 新羅婢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04章 氣運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
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46章 回家204.第203章 謀高麗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273章 大課堂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218.第217章 無題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87.第87章 病之源第8章 御下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308章 新書構思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296章 博望侯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319章 天竺攻略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13章 思烹狗第341章 挖坑殺人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第266章 破王廷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13章 思烹狗第299章 繼續無題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20章 聽你爹我的禪位大典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304章 氣運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第24章 奇藥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60章 老狐狸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241章 漢四郡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25章 明心志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187.第186章 定黃第47章 貨幣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20章 聽你爹我的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242章 新羅婢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04章 氣運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