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

湯若望等人挖空心思想要傳播天主教,尤其是想讓八旗子弟接受洗禮,因爲這些人數少的八旗子弟就是歐羅巴的貴族。

人數衆多的漢人,只是貴族統治下的農奴,地位和奴隸沒什麼兩樣。

來到這裡已經一年多了,也就洗禮了一名旗主,就連豪格所在的鑲黃旗八旗子弟都沒洗禮幾個。

湯若望等人想盡了各種辦法都沒有成功,誰曾想因爲一句話,皇太極同意他們對於鑲黃旗兩成的八旗子弟,進行洗禮。

話裡涉及了一樣東西,歐羅巴早就普遍種植的土豆,一種畝產二十石的作物。

適合在高寒地區生長。

皇太極許下了重諾,只要湯若望在遼東種出了土豆,就讓兩成鑲黃旗八旗子弟接受洗禮。

京師大學堂,0號實驗小院。

酒宴結束的當天晚上,西法黨人都回去了,徐光啓讓其中一人明天上朝的時候,幫忙告假,住在了0號小院的廂房內。

孫元化爲了伺候恩師,也沒有離開這裡,畢竟恩師的年紀大了,身邊沒有個親人侍奉,他哪能放心。

第二天早上,徐光啓找上了又在研究蒸汽機的朱舜,撫須笑道:“蒸汽機可以推廣使用了。”

朱舜頭也沒回的點了點頭:“是可以推廣使用了,我已經讓北平機械局着手打造第二代蒸汽機了。”

“接下來就是完善第二代蒸汽機,研究出帶動蒸汽火車和蒸汽機船的第三代高壓蒸汽機。”

“你老人家可不知道,第三代高壓蒸汽機的轉速,正常都能達到三百轉以上。”

徐光啓褐斑老臉的笑容,當場就僵住了:“三百轉?”

朱舜鄭重點頭:“一分鐘三百轉以上。”

徐光啓對於蒸汽時代越發的嚮往了,真想坐一坐朱小子所說的蒸汽火車,不過今天他有更重要的事情:“朱小子,老夫之所以沒走,是想找你借樣東西。”

朱舜手裡拿着一支精細炭筆,又開始寫寫劃劃,隨口說道:“徐尚書看上什麼東西了,儘管拿走。”

徐光啓撫着白鬍子,笑了一聲說道:“你的名望。”

名望?我連個鄉紳都不是哪裡來的名望。

徐光啓似是看穿了朱舜的想法,慈祥笑道:“你在大明百姓心裡的名望。”

“你小子可不要妄自菲薄了,因爲求來糧食賑濟災民,還有去年治理旱災這兩件事,你在北直隸老百姓心裡,名望比地方鄉紳還要大。”

每一任知縣知府,甚至是一方封疆大吏巡撫,到了地方上做官,首先要拜會的就是當地有名望的鄉紳。

最大的原因就是鄉紳在老百姓心裡的地位極高,往往一句話,都比知縣知府十句話有用。

朱舜很清楚鄉紳在大明百姓心裡的地位,看來徐光啓所圖不小,放下了手裡的精細炭筆:“徐尚書請講。”

徐光啓從懷裡拿出了一個東西,放在了朱舜手上:“朱小子你應該知道大明經常餓死老百姓,就是因爲糧食的產量很低。”

“就拿冬麥來說,上田一畝地不過出產三四石糧食,中田和下田的出產就更低了,下田一畝地纔出產一石糧食。”

說到這裡,徐光啓臉上的表情突然有些激動:“這種東西叫做土豆,是從西洋傳來的東西,煮熟以後是可以吃的。”

“你可知道這種土豆的出產有多高?”

朱舜的表情有些古怪,很想說我知道,但是爲了配合徐光啓,搖頭說了一句:“不清楚。”

徐光啓忽然按住了朱舜的肩膀,似乎是擔心朱舜因爲接下來的一句話,過度的激動,倒在了地上:“二十石!還是下田。”

朱舜很配合的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心裡卻在想,二十石也就是兩千斤,這有什麼值得驚訝的。

要知道在後世,培育出來的良種土豆,一畝地能夠產上萬斤,也就是一百石土豆。

徐光啓瞧見朱舜不說話了,還以爲朱舜被震懾住了,繼續說道:“所以說只要推廣了這種土豆,就能保證天下的老百姓不再餓肚子。”

“不過,一句推廣,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難多了。”

“老夫這些年也做過很多嘗試,就是推廣不了這種畝產二十石的土豆。”

“一來,老百姓被貪官污吏欺騙慘了,已經不相信官員了,在老百姓心裡畝產這麼高,肯定是假的,肯定又是官員想出了什麼幺蛾子。”

“二來,老百姓不會種植土豆,種植種了一輩子的五穀,產量雖然低了些,但是起碼能夠保證有收成。”

“這種不會種植的土豆,萬一沒能種植成功,就不會有糧食,那麼全家就都要餓死。”

“所以就要藉助你的名望。”

朱舜沒有說同意,或者不同意,叫來了一個人。

大弟子宋士慧。

朱舜拿出土豆交給宋士慧,問道:“會不會種土豆?”

宋士慧放下手裡的菸袋杆子,點了點頭。

朱舜沒想到一直研究棉花的大弟子,竟會種植土豆,看來自己對於這個大弟子的關注還是少了:“先去育種。”

黑瘦的宋士慧接過來土豆,轉身走了出去。

相比較嘴甜,人人都喜歡的宋士意,徐光啓更喜歡這個沉默寡言的宋士慧,轉過臉來繼續說道:“糧食種植說起來簡單,其實很難。”

“育種、播種、耕作、澆水等等,任何一個環節出了錯,都有可能減少產量,甚至種不出糧食。”

“有了這小子的幫忙,老夫也就放心了,過幾日就去找皇上,在整個順天府推廣土豆。”

聽到這句話,一直站在旁邊的孫元化,終於是忍不住了:“恩師可要想好了,真要是捅到皇上那裡,東林黨又不知道搞出什麼幺蛾子。”

“順天府的鄉紳可都很聽東林黨的話,萬一失敗了,恩師就要落下一個荼毒鄉里禍害百姓的罵名。”

“這麼多年的清譽,可就要毀於一旦了。”

徐光啓暢然一笑,坦蕩而又淡然的說道:“聖人有三不朽。”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

“老夫啊,也不想成爲聖人,也不想着立德立功立言,這些對於老夫老說太過無趣了些。”

“老夫這輩子只有一個願望,一個很簡單的願望。”

“讓天下的老百姓,人人都能吃飽飯。”

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五百八十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
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五百八十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