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

有這個想法的不只是他們幾個,跟着皇太極南征北戰多年的貝勒貝子們,也很清楚這個八叔八弟或者是八哥是個什麼脾氣。

看起來平和的很其實內心十分的殘暴,又是魯莽貝子突然站了起來,不顧被兄長踹了一腳大喊道:“趕緊跑啊,八叔要殺人了。”

說完,不等他的兄長拉着他坐下來,魯莽貝子喊完這句話直接跑掉了。

魯莽貝子已經跑了,開了這個先例其他貝勒貝子哪兒還坐得住,紛紛站了起來隨便說了一個理由,就腳步匆匆的離開了這裡。

家中有事的,福晉要生的,甚至還有人說自己喝醉了,喝醉了一般都是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你這是怎麼的一回事。

皇太極召集這些貝勒貝子們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現在半盞茶功夫還沒到,就全部跑的乾乾淨淨。

只剩下范文程和親王們還坐在苑林內,親王們不知道範文程是怎麼想的,反正他們也是不想坐在這裡,免得受到皇太極的遷怒和他打起來。

別的滿清權貴害怕皇太極,這幾位親王卻不怕,每人手裡都掌握着八旗的一旗,兵權在握。

等到所有貝勒貝子們都已經離開了,皇太極只說了一句話:“你們也走吧。”

第二天,盛京流傳的一個讓滿清權貴們譁然的消息。

凡是能夠把工業侯朱舜抓到大清國的人,漢人賞一頂頂戴花翎,滿人直接賞一個十萬人的部族。

這個消息不僅讓盛京內的所有人一片譁然,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大清國,大清國的所有臣民都是一片了譁然。

皇太極的懸賞未免也太豐厚了些,已經超過了當初的遼東督師袁崇煥,那可是明廷在遼東唯一的國之柱石。

半個月以後,這個消息傳到了大明京城。

此時的朱舜正在暖閣內站着,他是接到崇禎的詔令,叫來商量怎麼應對三順假王那件事。

這些天來,基本上每天都會過來商量應對這件事的良策,卻從來都沒有說過一句話。

因爲說了也沒用,事情都嚴重到這種地步了,東林黨官員們還在那吵來吵去。

像一羣蒼蠅一樣讓人心煩意亂,一個月的時間了,什麼也商量出來,朱舜倒是見識了怎麼罵人不帶髒話。

崇禎也是心煩意亂,每次想要詢問孫承宗朱舜這些真正爲國操操勞的重臣想法,全都被東林黨以各種手段堵了回去。

手段高明到崇禎都忍不住想爲他們叫好了,接連商討了這麼多天,始終沒找到一個妥善的辦法,就連一條有用的下策都沒有。

煩不勝煩的崇禎,今天沒有叫來一名東林黨成員,只叫來了內閣首輔溫體仁、孫承宗、朱舜三人。

一位是文官,一位是武臣,還有一位是他提拔的新貴。

三人基本上就能代表大明所有的官僚權貴了,再喊來一些其他官員,今天又是一場吵來吵去你罵我我罵你的吵架。

於國事無益,只不過又是一場明面上吵架,實際上卻是一場明爭暗鬥的官場爭權奪利。

在幾位重臣還沒有開口說話以前,崇禎先詢問了另一件是:“溫愛卿,京城因爲因爲造紙作坊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能否給朕講一講這裡面的來龍去脈。”

一副富家翁模樣的溫體仁,抄着袖口正在笑眯眯的思索對策,其實對策早就有了。

只要老督師孫承宗也就是袁崇煥的恩師前往山海關,擔任遼東督師,就算是不能擔任遼東督師給一個山海關總兵也好。

有這位軍方老供奉坐鎮山海關,絕對能鎮住那幫驕兵悍將,不會有任何一人敢投降滿清了,最起碼要把年事已高的老督師先給熬死了。

從朝廷目前的形勢來看,老督師孫承宗如果重新擔任遼東督師,對於東林黨危害極大。

孫傳庭已經是三邊總督,老督師孫承宗再成爲遼東總督,邊關三大總督就有兩個落在工業派手裡,東林黨怎麼會同意這件事。

說起治國來,東林黨難能有幾個人擔當大任,但要說起黨爭和罵倒某位一心報國的大臣,東林黨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溫體仁聽到崇禎的問話,收起了自己腦子裡的思索:“說起這件事,還要先談起另外一件事,不知道皇上有沒有這個閒心。”

那何止是有閒心,在黨吵來吵去中他已經閒了快一個月了,不差這點時間。

崇禎面無表情的說道:“愛卿請講。”

溫體仁不留痕跡的看了一眼朱舜,見他沒有一點反應,心裡笑罵了一句這小子還挺能裝相。

溫體仁開口說道:“皇上這一個月以來一直在憂心國事,想必是不知道京城內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件細說起來甚至不亞於孔有德三人成爲滿清假王的大事。”

崇禎本來只是隨口一說,畢竟這件事在京城內鬧得沸沸揚揚,宮裡的太監宮女甚至是嬪妃們都在議論這件事。

沒想到扯出來這麼大的一件事,崇禎看了一眼低眉順眼站在旁邊的王承恩。

王承恩其實早就把八大晉商之一的範家暗地裡掌握京城所有的造紙作坊這件事,呈了上去,只是因爲這段時間以來崇禎一直在憂心孔有德三人的假王,並沒有在意這件事。

溫體仁繼續說道:“兩個月以前,範家就在不停的接觸京城的各大造紙作坊,意圖把造紙作坊全部買下來。”

“謀劃這件事的範家長子也着實是個人才,有些真才實學,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京城內所有的造紙作坊全部聚攏在手裡。”

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五百八十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
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五百八十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