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藩禁

第263章 藩禁

大殿之中,討論激烈。

除了中山侯所提到的生育率外,羣臣還就此想到了其他方面。

比如新任刑部尚書王鑑之提出的犯罪率,無疑得到了羣臣的一致認可。

這些大明宗室的犯罪率,那可是一直居高不下,偏偏因爲其宗室身份,朝廷顧忌到天家臉面和皇室威望,所以不得不硬着頭皮昧着良心冷處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除非是這些宗室成員犯下了什麼不可饒恕的大罪,其他小事基本上都是小懲大誡。

可是這樣一來反倒是助長了這些宗室成員的囂張氣焰,他們搶劫、詐騙、偷盜、私鑄、故意殺人等無惡不作,給地方百姓、朝廷管理統治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尤其是執掌天下刑罰的刑部,更是因此而頭疼不已。

現在得了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新任刑部尚書王鑑之哪裡肯放過,直接就慷慨陳詞,希冀着將這個司空見慣的刑部難題給徹底解決掉。

“陛下,諸位,太祖高皇帝制定了英明的王府教育體系,遴選朝中賢才出任文武雙相,他們以儒者風範來教授諸王,王府長史司總管王府大小事宜,凡請名、請封、請婚、請恩澤及陳謝、進獻表啓、書疏,長史爲王奏上。”

“更爲嚴重的是,一旦各親郡王犯了較嚴重的過失,皇帝陛下就會責問、懲罰王長司,這也促進了王府官員的盡職盡責,其它的如典善、紀善、典儀、工正、伴讀、教授等官都有各自明確的分工和責任,從而促進王府教育機構的有效運轉。”

王鑑之話鋒一轉,略顯有不敬之語。

“然而永樂之後,藩禁措施大力加強,這使得宗室子弟沒有機會再入仕途,其從教的積極性日益變淡,爲藩府宗室教育的沒落埋下了禍根。”

“於王府官員而言,大明初期的王府官員可以任中央要職,並和朝官更互除授,經朝廷嚴格選拔,王府教職人員大多是品行學術兼優的宿儒老生,他們文化素養較高,再加上朝廷輔以問責制度,所以能夠盡心盡職從事教育事業,因此王府官也得到朝廷的賞識信任,形成頗爲穩定的大好局面。”

“但自天順朝開始,隨藩禁的日益加劇,王府官員的選任發生巨大變化,因爲官員一旦進入王府爲官,一生都不能升遷,仕途之路自此被阻隔,在這種情況下,王府官員便失去了先輩所擁有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他們大多精神懶散,行爲荒誕,碌碌無爲度過一生,另外在進士不願擔任王府官的困境下,朝廷只能選庸劣之才充任之。”

“如此一來,這一不成文的選官制度,直接就造成了王府官員整體上的才學淺薄、素質低下,阿諛奉承、玩忽職守、老態龍鍾之輩更是多見,更爲嚴重的是其中某些人藉助職權斂財傷民,忽視國家法律,這就嚴重阻礙了王府官對宗室子弟的正確引導教育。”

王鑑之此話一出,在場頓時鴉雀無聲。

實在是他這話說得太過直白了一些。

這就好比之前的運司遴選制度,誰都知道那鹽場運司是污穢貪腐之地,所以官員們爲了潔身自好,又或者說爲了以後的仕途前程,都不願意去這污穢之地佈政爲官。

那麼同樣的道理,這王府官員與運司官員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旦去了各地王府爲官,那這輩子幾乎都會陷進去,沒有任何升遷仕途可言,別說什麼意氣風發的正科進士了,就算不是進士出身的官員,都不願意去這種地方爲官!

正科進士可入翰林院,熬幾年就可入東宮,或者說外放爲地方長官,去哪兒不比去這王府爲官好?

再者這些個藩王子弟一個個的全都是些囂張跋扈、目中無人之輩,教授他們進學修德,人家壓根就不樂意學,而且還不能打罵責罰,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傻子才願意去做。

此外,一旦宗室成員犯下什麼罪過,朝廷還會率先問責王府官員,連帶着受到牽連!

所以,不管怎麼說,官員不願意前去王府爲官,那確實是有道理的。

不過你王鑑之這麼堂而皇之地說出來,羣臣臉上就有些掛不住了。

人家畢竟是大明宗室,皇帝陛下就在面前,你這麼直白地說出來,不是在指責文臣縉紳懷有私心,不願意爲國朝分憂嗎?

果不其然,朱厚照臉色立刻就沉了下去。

“什麼叫做“不成文的選官制度”?”

“朕怎麼不知道朝廷還有這種制度?”

“進士就不可前去王府爲官嗎?這是哪個混賬定下的規矩?”

皇帝陛下勃然大怒,羣臣頓時噤若寒蟬。

湯昊在一旁陰陽怪氣地嘲諷道:“陛下,進士可是精英中的精英,哪能放到王府裡面去蹉跎人生呢?”

“王尚書不是說了嗎?自天順以後藩禁措施愈發嚴格,這文臣縉紳把持朝政之後啊,但凡有點前途的新科進士,那可都是他們的潛力後輩,自然要大力培養,熬熬資歷就可以步入朝堂了,怎麼可以丟去王府浪費青春呢……”

聽到這話,楊廷和目光不善地看向一衆文臣,尤其是內閣首輔楊廷和和吏部尚書王鏊。

王鏊感受到了皇帝陛下那不善的眼神,心中忍不住對湯昊破口大罵。

這個狗賊中山侯,真是出了名的狗賊,端得是個混賬噁心人,一旦抓住機會就要給皇帝陛下上眼藥!

連帶着這個新任刑部尚書王鑑之,王鏊心裡面也難免心生怨念。

你個混賬爲了解決刑部難題,直接把不該說的話全都說出來了,那我們可怎麼辦?

你刑部的麻煩是解決了,現在麻煩卻成大家的了,哪有這樣不顧大局之人啊!

奈何這種情況之下,王鏊也不得不開口。

“陛下,情況確實如此,官員大多都不願意去王府爲官,即便吏部做出調令,但官員也會以各種理由拒絕推辭不願前去赴任,所以吏部不得不遴選其他官員……”

王鏊也沒什麼好解釋的了,只能順着這麼說。

畢竟王鑑之把實話都說出來了,他還能說什麼呢?

朱厚照反倒是抓住了機會,對着一衆朝臣破口大罵。

“原來如此,朕總算是明白了,爲何我大明宗室越發不成器了,原來竟是因爲你們這些文臣縉紳的故意放縱!”

“你們還真是做得出來啊!爲了自己的私心,挑選些才學淺薄、素質低下,阿諛奉承、玩忽職守、老態龍鍾之輩去王府爲官,給宗室成員做先生,這樣的廢物能教出什麼好學生來?”

“平日裡爾等不是天天高喊什麼“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嗎?不是天天高喊什麼“忠君愛國捨生取義”嗎?怎麼落到實處卻一個個地都退縮了,都他娘地玩起陰謀詭計了?”

“還什麼不成文的選官制度!朕今日就要改改這選官制度,那個閔珪也別緻仕歸鄉了,朕給他一個機會,就去魯王府爲官佈政,什麼時候把兗州府治理好了,什麼時候可回朝堂!”

聽到這話,羣臣都是臉色微變。

王鑑之說實話的後果,就此誕生了。

皇帝陛下得知這不成文的選官制度,那麼後果就是,他開始將部分朝堂官員直接一腳踹去各地王府爲官!

這個先河一開,那麼以後肯定就剎不住了。

湯昊忍不住向朱厚照豎起了大拇指,因爲他這一手確實很是噁心人。

昔日的刑部尚書,變成了魯王府長史,且不說閔珪心裡面會作何感想,他就算再怎麼覺得噁心,也只能乖乖地前去赴任。

因爲先前被剝奪功名官身,閔珪基本上就已經廢了,他想重新起復就只能抓住這個機會,前去魯王府做好這個長史,還有希望可以重返朝堂,否則一輩子就只能在那魯王府幹到死了!

“陛下,大學士李東陽可是天下名士,他如今也賦閒在家,不如……”

湯昊緊隨其後地開始了舉薦,他這一開口直接把所有人都給噁心壞了。

天下名士李東陽,這倒不是虛言。

不過問題在於李東陽是個閹黨,早就被朝堂縉紳所不容。

嗯,踢到地方王府爲官,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隨便他李東陽去王府怎麼勾心鬥角,反正影響不了朝堂大局。 朱厚照看向了王鏊,笑着開口道:“此事就交給王尚書安排,務必要給李學士安排一個好去處。”

王鏊聞言立刻會意,躬身領命。

對於朝堂縉紳而言,李東陽滾出京師,纔是最好的選擇。

王鑑之眼見事情就要這麼結束,哪裡肯錯過大好機會,再次開口進言。

“陛下,於宗室子弟而言,藩禁政策下的宗室子弟不能入仕,學習動力不足,從而導致宗室子弟犯罪現象日益嚴峻。”

“太宗文皇帝爲了徹底杜絕藩王危害,就大刀闊斧實行藩禁政策,其中就規定了所有宗室子弟不得入仕當官,不許從事工商業,就連進京入朝都要得到批准後才能被允許。”

“作爲藩禁政策的受害者,諸王往往是才智能力得不到施展,理想抱負不能實現,在這種困窘下,宗室子弟自然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在藩府內享受俸祿,他們無需爲生計擔憂,慢慢就失去人生的方向目標,如此一來宗室犯罪現象自然而然就增加了。”

“他們搶劫、詐騙、偷盜、私鑄、故意殺人等無惡不作,不但給朝廷管理統治造成很大負面影響,而且地方百姓也因此受苦受難,飽受藩王宗室之苦!”

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那就是藩禁政策。

一如湯昊先前所說的那般,宗室子弟不得參與四民之業,不得步入仕途,如此一來他們爲什麼還要老老實實地進學修德,辛辛苦苦地勤學苦練?

反正人家又不用爲生計發愁,有這閒工夫吃這些苦,還不如去吃喝玩樂玩女人!

所以大明宗室爲什麼會爛到骨子裡去,這藩禁政策纔是主要原因!

當一個人失去了所有目標,人生看不到任何希望,一眼就能望到頭,那他們自然而然地會自暴自棄,墮落下去。

王鑑之把話說得很明白了,與先前湯昊所言遙相呼應。

羣臣一時間議論紛紛,都將目光放在了這個藩禁政策上面。

不過他們也不敢開這個口,改動朝廷的藩禁政策。

爲什麼?

因爲靖難之役啊!

現在的天家,可不是正統天家。

真要是說起來,懿文太子朱標那一脈才應該是大明王朝的正統皇室!

而燕王朱棣是造反篡位奪得天下,之後吸取自身經驗教訓,所以才推行嚴苛無比的藩禁政策!

在這種前提之下,誰敢開這個口,去解除這嚴苛藩禁?

事涉太宗文皇帝,以及那靖難之役中的蠅營狗苟,所以誰都不敢做這個出頭鳥。

他們不敢,湯昊卻敢。

“陛下,其實只要奪了這些藩王宗室的兵權,然後給予他們生活保障,那大明就永遠不可能再會有靖難之役!”

開玩笑嗎?

真以爲靖難之役是說有就有的嗎?

人家燕王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打贏整個天下,難道真就是可以複製的嗎?

要是大明宗室裡面真有這樣的雄主,真來上一場靖難之役,推翻這個爛到了骨子裡的朝廷,那大明也不會就此轟然崩塌了!

靖難之役,本身就是一場不可複製的奇蹟!

“是以不管是爲了這些宗室成員好,還是爲了他們封國內的百姓好,亦或者說對朝廷本身而言,臣也希望陛下可以稍稍放寬一些對這些宗室成員的藩禁限制。”

“他們可以不參與四民之業,但他們可以擁有某種愛好,比如求仙問道,比如參禪禮佛,再如丹青之術,亦或是鑽研醫道……此類種種,可以做的太多了,對於他們而言,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和財富,那爲何不讓他們把這時間財富,浪費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面呢?既可以避免他們淪爲一個個廢物一頭頭豬玀,又可以造福黎民百姓,如此朱明皇室纔會真正受到百姓愛戴敬重!”

“再者,我們方纔提及的宗室年終獎裡面,也可以設置一個宗室貢獻率,方纔我們也說了,這些宗室成員要錢有錢要時間有時間,正因爲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所以才只能吃喝玩樂生孩子,或者是搜刮民脂民膏禍害百姓,那朝廷就得給他們找點事幹,即所謂的貢獻!”

“比如發掘恢復先賢古籍,這可是大功一件啊,那朝廷得賞,貢獻上記一筆;再比如某位王爺愛好醫術,他可以不去行醫,但他可以整理編纂醫科典籍嘛,然後刊印成冊造福黎民百姓,這同樣也是大功一件,貢獻率必須給優;再如某位郡王喜好繪畫,唔也就是丹青之術,那朝廷可以僱傭他嘛,也就是花錢請他,去邊塞之地繪製佈防圖什麼的,若是做成了那也得賞,記上貢獻……”

“還有此次平叛過程中,表現優異的魯藩歸善王朱當沍,其人驍勇善戰,又在此戰中立下了功勳,那麼爲國朝做出的貢獻自然要記住,年終獎多給魯藩一份,此外朱當沍也可視爲一員驍將,遇到戰事朝廷也可徵召他統兵出戰,戰後解除兵權便是!”

湯昊索性把話說得直白一點。

“國朝現如今可堪重用的將領,本來就沒有幾個,若是因爲宗室身份而將朱當沍棄之不用,那纔是最大的損失。”

“大明永遠不可能再出現靖難之役,既如此又何必繼續執行嚴苛藩禁呢?”

“藩禁嚴苛於國不利於百姓不利,當因時制宜地做出改變!”

其實湯昊之所以要說出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語,要謀劃改革藩禁措施,還是因爲百姓。

歷史上朱明皇室的名聲,那可真是臭不可聞爛大街的那種。

從第一代諸王開始,大多就不是什麼好東西,一個個暴虐不仁,一個個視人命如草芥,在封國內欺壓百姓,草菅人命,生殺予奪,予取予求!

等到永樂皇帝進行二次削藩,徹底將這些宗室藩王削廢之後,宗室藩王是有所收斂了,不過全都把那些勾當轉到暗地裡做了,侵佔莊園良田,搜刮民脂民膏,奴役壓榨百姓……

方纔刑部尚書王鑑之說的,可不是什麼空口白話,而是記錄在案的宗室犯罪行爲,並且正在逐年增加!

比如那大明蜀王一脈,到了萬曆年間,已經離譜到了什麼地步?

蜀王府霸佔了成都平原百分之七十的田地!

剩下那百分之三十的田地,還有百分之二十是軍戶的是朝廷的。

那也就是說,成都數百萬的百姓子民只佔了百分之十的田地進行耕種!

百姓拿什麼養家餬口,又拿什麼繳納沉重賦稅?

這宗藩政策再不改革,遲早都會走到那一步!

朱明皇室啊,不該是這樣的啊!

太祖朱元璋那麼愛民如子,可到頭來他的子孫後人,卻是成了大明王朝最大的毒瘤!

朱厚照陷入了沉思。

他當然信任湯昊,那種可以託付生死的絕對信任。

湯昊此刻說出來的這些建議,朱厚照也真的聽進去了,也真的聽明白了。

但是問題在於,朱厚照並不能立刻就開口答應。

因爲,他要對這皇位負責,對子孫後人負責!

一旦開了這個先河,放開了藩禁,那誰能夠保證日後會不會再來一場靖難之役?

你湯昊說不會,就真的不會了嗎?

誰敢做出這個保證?

這可是皇位啊!

這可是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啊!

所以朱厚照不得不深思熟慮。

“諸位愛卿,湯侯所提,議一議吧!”

第191章 王鏊第37章 文臣縉紳的退讓!第93章 彈劾!首輔倒戈!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103章 廷審!楊源的巔峰時刻!第114章 小皇帝發威!劉大夏致仕!第148章 老國公的請求!突如其來的噁心!第221章 剝離權柄第249章 焦芳第268章 朱宸濠第6章 劉瑾的狠辣!小皇帝的智慧!第266章 背刺第1章 暴躁小皇帝!野人湯日天!第42章 中山侯!湯昊!第305章 粉墨登場第19章 土木之禍的真相!第141章 颳起了一陣風!吹動了士紳的心!第238章 鋼鐵!第176章 打草驚蛇!地方三巨頭!第165章 梟首示衆!剝皮實草!第236章 鐵廠第278章 出兵倭國第9章 皇權半步都不能退!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303章 信息交換第126章 革除功名?絕不能開此先河!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35章 司禮監的職責!第55章 新軍提督中山侯!第17章 勳貴武臣要給人當狗咯!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166章 停擺!他這是在逼迫朝廷改制!第133章 謀算倭國!你不會是個抖M吧?第186章 把柄!可笑的伎倆!第174章 抄家!士紳纔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101章 大逆不道!歪理邪說第一人!第197章 萬勝第183章 收攏兵權!你們這是在找死!第151章 天津衛!賣傘的人最希望下雨!第213章 陳寬出手第12章 精緻宅院!立足京城!第265章 宗藩新制第113章 致命疏忽!心狠手辣的對手!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117章 反腐政策!都察院的第一把火!第235章 規矩!第175章 備倭都司!錯的人不是你!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269章 心比天高第237章 鍊鋼第168章 籌碼!學習做一名成熟的帝王!第73章 這一手髒得很!第29章 大小攪屎棍!第122章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92章 衛所第80章 選鋒結束!先登先登!第235章 規矩!第315章 東海貿易與刺殺第99章 思想改造!記得多讀書!第190章 剝皮實草!王鏊抵達戰場!第130章 倭國使團!殺了又如何?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53章 與內閣首輔的對話!第39章 激烈交鋒!第249章 焦芳第134章 爲什麼和有什麼!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275章 一場鬧劇第115章 新任大司馬!割裂文臣縉紳!第319章 京軍譁變第137章 無妄之災!李東陽氣得吐血!第40章 講規矩那就講三楊!第163章 屠!雞犬不留!第196章 血戰第285章 九邊將種第319章 京軍譁變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268章 朱宸濠第150章 漕運!那就換個平江伯!第260章 恐懼第263章 藩禁第237章 鍊鋼第75章 感謝元輔大人送來的大禮!第68章 鹽政!快去請中山侯!第322章 爲什麼第218章 開宗除籍!第298章 走肖爲王第307章 朝堂爭鬥第252章 宗藩第258章 末日第246章 霸業第190章 剝皮實草!王鏊抵達戰場!第302章 海權與西方第278章 出兵倭國第300章 添丁進口
第191章 王鏊第37章 文臣縉紳的退讓!第93章 彈劾!首輔倒戈!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103章 廷審!楊源的巔峰時刻!第114章 小皇帝發威!劉大夏致仕!第148章 老國公的請求!突如其來的噁心!第221章 剝離權柄第249章 焦芳第268章 朱宸濠第6章 劉瑾的狠辣!小皇帝的智慧!第266章 背刺第1章 暴躁小皇帝!野人湯日天!第42章 中山侯!湯昊!第305章 粉墨登場第19章 土木之禍的真相!第141章 颳起了一陣風!吹動了士紳的心!第238章 鋼鐵!第176章 打草驚蛇!地方三巨頭!第165章 梟首示衆!剝皮實草!第236章 鐵廠第278章 出兵倭國第9章 皇權半步都不能退!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303章 信息交換第126章 革除功名?絕不能開此先河!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35章 司禮監的職責!第55章 新軍提督中山侯!第17章 勳貴武臣要給人當狗咯!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166章 停擺!他這是在逼迫朝廷改制!第133章 謀算倭國!你不會是個抖M吧?第186章 把柄!可笑的伎倆!第174章 抄家!士紳纔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101章 大逆不道!歪理邪說第一人!第197章 萬勝第183章 收攏兵權!你們這是在找死!第151章 天津衛!賣傘的人最希望下雨!第213章 陳寬出手第12章 精緻宅院!立足京城!第265章 宗藩新制第113章 致命疏忽!心狠手辣的對手!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117章 反腐政策!都察院的第一把火!第235章 規矩!第175章 備倭都司!錯的人不是你!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269章 心比天高第237章 鍊鋼第168章 籌碼!學習做一名成熟的帝王!第73章 這一手髒得很!第29章 大小攪屎棍!第122章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92章 衛所第80章 選鋒結束!先登先登!第235章 規矩!第315章 東海貿易與刺殺第99章 思想改造!記得多讀書!第190章 剝皮實草!王鏊抵達戰場!第130章 倭國使團!殺了又如何?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53章 與內閣首輔的對話!第39章 激烈交鋒!第249章 焦芳第134章 爲什麼和有什麼!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275章 一場鬧劇第115章 新任大司馬!割裂文臣縉紳!第319章 京軍譁變第137章 無妄之災!李東陽氣得吐血!第40章 講規矩那就講三楊!第163章 屠!雞犬不留!第196章 血戰第285章 九邊將種第319章 京軍譁變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268章 朱宸濠第150章 漕運!那就換個平江伯!第260章 恐懼第263章 藩禁第237章 鍊鋼第75章 感謝元輔大人送來的大禮!第68章 鹽政!快去請中山侯!第322章 爲什麼第218章 開宗除籍!第298章 走肖爲王第307章 朝堂爭鬥第252章 宗藩第258章 末日第246章 霸業第190章 剝皮實草!王鏊抵達戰場!第302章 海權與西方第278章 出兵倭國第300章 添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