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靈丘地震

靈丘,農曆六月初五日丑時,震中烈度,震級7級,距東河南村約30裡。距震中約6裡的縣城受災情況,“全城盡塌,官民廬舍無一存者,壓死多人,枯井中涌水皆黑”,古東門全城崩圮,四牌坊、登雲坊均震毀。縣城東南二十里覺山寺,因地震“廟貌摧殘,鍾篪寢廢,遺址故墟,杳莫可尋”。

“城關一時盡塌,衙舍民房俱毀。自六月初一始居住在城外之人,所支簡易帳篷俱倒,但無人傷亡,然觀城關俱倒,家園被毀,哭哭啼啼,又有人感到天神之努威力如斯,若無皇上庇護照拂,恐已成死人,開始衝京師方向跪拜謝救命之恩。”

(摘自《靈丘縣誌》)。

距震中45裡、與東河南村較近的渾源縣王莊堡的受災情況,“天飛雲氣一塊,明如星色。從乾地起,聲如巨雷之狀,連震二十餘頃,至辰時仍不時搖動。”本堡男女羣集,涕泣之聲遍野,搖倒內外女牆及裡大牆二十餘丈。倉庫公署、軍民廬舍十頹八九,一副人間末世,慶幸人員俱被官府強滯留堡外空曠之處,故無人員傷亡。”

渾源縣城的情況,“城撼山搖,聲如巨雷,將城垣大牆、四面官牆震倒甚多”。

相鄰淶源縣的情況,“四鼓地震,搖倒城牆,開三大縫”

“接壤靈丘,城垣屋舍一概傾塌,無人員傷亡,該鎮撫院俱有章以聞。”

相鄰的蔚縣受災情況,“地大震,城垣頹壞,官民廬舍搖毀無遺,地裂水涌,數日始寧”。

大同府的情況,“搖塌城樓城牆二十八處,死傷兵丁達三百餘人”。

時任宣(化)大(同)總督的張樸進京向崇禎皇帝報告了地震情況,“靈丘縣六月初五丑時至今一月,地震不止,日夜震搖數十次,城郭廬舍先已盡皆傾倒。”

地震波及當時四省六十餘府州縣。

靈丘縣令蔣秉採主管避震,此時正衣衫完整但已經被大雨全部淋溼了,衙役們雖然拿着傘給他打,但哪裡能夠站的穩穩的打傘呢?蔣秉採站在靈丘城外感受着天威,感言着靈丘一朝被毀,何日能夠爲百姓重建家園,同時又深深的感到了皇上的高深莫測,連如此天災都能夠做到天人交感,提前預知,這還是人嗎?

魏良卿、倪文煥、孫雲鶴三位來執行避災、救災、賑災皇差的官員,也是目瞪口呆,真的有地震?!雖然先前利用蔣秉採來試探皇上的底線,已經感到皇上此預言並非無的放矢,但心裡當然的是半信半疑,誰又不是傻子,會相信有人預言災難?但災難卻就在眼前,讓人無法有任何的不信,三人均感受過地震,就在前不久的京師王恭廠大爆炸和現在是一樣的徵兆。三人極力的控制着搖晃的身子,向着蔣秉採的方向靠攏。

現在他們都對魏忠賢欽佩的是五體投地,在大家都不信的時候,是魏忠賢力挺皇上,信與不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說的就要貫徹到底。這得有多大的忠心,這一下無論是什麼人表現的再出彩也無法和魏忠賢比忠心了。

魏良卿現在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臉龐,那是被叔叔打的地方,現在想想,真是該打啊,自己搞政治實在是太嬌嫩,從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民,一步蹬天,成了人上人,這都是叔父的功勞。叔父因無子,待自己如同已出,但自己卻不爭氣,沒有才能爲其分憂,卻因被打而心生怨恨,真是不孝啊。

倪文煥倒沒有什麼想法,這次魏公給機會表現,雖然讓蔣秉採分去了大半的功勞,但知足常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種事情也是不可強求的。身體雖然一搖一晃的,但並沒有什麼切實的危險,真象蔣秉採說的一樣,只要不碰上大地陷,在空曠地帶地震並沒有什麼危險。

但同樣往蔣秉採方向去的孫雲鶴此時的心情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沒有地震,他可以輕鬆的玩死這個蔣縣令,但現在,除非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把蔣縣令弄死了,推在地震的災難之上,但天下悠悠衆口如何能夠堵上?蔣縣令的身邊可還是有衙役的,百姓們又如此的擁戴,更何況魏良卿和倪文煥也不一定同意啊。但不弄死他,自己這段時間一直給他扭着,甚至在大同那邊,由於他的阻撓,蔣縣令主持的避震根本就一點沒有實行,如果一旦那邊也象這裡一樣那責任又由誰一負呢?

所以心頭相當的焦急,如若想辦了蔣秉採,那隻能是偷偷進行了,於是孫雲鶴想到了下毒,不管怎麼說,先弄死他,來個死無對證再說,否則真相大白之日,估計也就是他授首之時了。

四位主官地震避災事宜的官員終於走到了一起,相互問候着,祝賀着。這段時間吃的苦,受的百姓的白眼已經夠多了。如今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看看周圍百姓投來的感激涕零的目光,其中還摻雜着乞求,多少都讓自己有些滿足,是他們救了這些百姓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救了這麼多,該怎麼算。所以四人雖然時不時的被地震弄的站立不穩,但心中卻充滿着得意。

告急文書已經寫好了,這時候寫個字還真不容易,四人一共兩封信,一封是給皇上的,一封是給魏忠賢的。考慮到可能有什麼山體滑坡泥石流什麼的,這個雨天還真不一定發生什麼,所以派了四隊信差,以六百里加急送進京城。靈丘離京師也就是五六百里地,順利的話下午之時就能到達。

京師,百姓們當然同樣感受着地震帶來的危機,但只是震感強烈一些而已,並沒有什麼傷害,畢竟離震中距離太遠了。

清晨,人們一樣的生活着,但談論的內容幾乎全是地震之事。慢慢的就不免議論到了皇上的預言之上,如果真是山西那邊地震的話,那意味着什麼?

老百姓們想到了這點都不敢繼續往下說了,皇帝是活佛在世!?難怪他要搞義賣、免農稅,難怪他用一千人就能打敗五六萬人(擴大是所有傳言的本質),難怪他能讓井水自己流上來,難怪創匯惜巨資白送給百姓們壓水井、、、、、、皇上種種的不可思議的行爲,一下子就得到了最圓滿的解釋,而且這種解釋是越說越明。

“你知道嗎?皇上曾經拒絕給雨神乞求降雨,知道爲什麼嗎?”

“聽說皇上說降雨的事不是雨神或者龍王、河神乾的,是自然形成的,對嗎?”

“老弟,你還個解釋已經過時了,是因爲皇上就是神仙轉世,當然知道風雨雷電是怎麼形成的,有沒有雨神之類的神,他老人家是經歷過的,當然清楚了,你說對不?”

“說的也是啊,平常人怎麼會知道這種事情呢?聽說皇上還建了個求極宮,寫了一本書,專教那些招收的小孩子們學這些知識,我姨丈姑姑家裡的小孫子,就入選了那個求極宮,聽說這幾天正拿鍋煮水試驗呢。”

“神仙轉世就是不一樣啊,我們大明百姓有福了。”

“是啊,天可憐見的,有這樣的活佛,還真是大明之福啊!”

、、、、、、

幾乎整個京師都在推測是不是山西的地災,官員們當然也不離外,特別是張瑞圖,他可是當時真斥皇上的急先鋒,程度幾乎是大罵皇上是頭蠢豬了,他清楚的記得皇上當時說出了‘智商’兩字,雖然沒聽過這兩個字,但也大體知道是說頭腦聰明不聰明的意思。如若此次真是山西那邊發生了地震,那這智商兩字,可真成了赤果果的羞辱了,想到此處,不由的老臉通紅,這可怎麼見人啊!

而其他官員,想的當然也是不同,如果說皇上能讓水從井裡的流出來,那是奇淫巧技;一千戰好幾萬,那是軍事才能;種種賺錢的手段,那是商賈之能;但這預測地震怎麼算?本來以爲是皇上的荒唐言辭,或者是爲了轉移視線,以免受王恭廠爆炸事件的牽連才混淆視聽的說法,但現在的跡象卻表明並不是這樣,而是實實在在的預測。這應該如何定性皇上的本事呢?

更有受到皇上警告三個月自動退髒的一些官員,心中更是惶惶不可終日,連地震這樣的未來的大事都能預測出來,真把這心思用在了過去發生的事上,那自己豈不是根本沒有秘密?不會是皇上蒙的吧?但蒙一次可以,當時皇上可是誓言旦旦的說還有常州風災、水災呢?皇上如此能掐會算,自己該怎麼辦?

宋應星本質上是個科學家,對神鬼說從來是不信的,他一直對王充的‘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隨行而應人’的思想是相當認可的,認爲社會的政治、道德與自然界的災異無關,所謂";天人感應";的說法只是人們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擬天的結果。

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214章 銀錢雙贏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166章 宮廷政變11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724章 一場小火災第172章 早朝之前第49章 皇莊改制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90章 氮磷鉀肥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672章 爲了報仇第371章 宗室無賴第158章 宮廷政變3第213章 銀行擠兌第390章 淨軍哭了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778章 紅顏薄命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126章 終見沙發第697章 建奴遷都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577章 天津港口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464章 談不誤戰第595章 一夜之城第239章 自如自首第34章 親力而爲第73章 義賣現場2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658章 心膽俱喪第667章 撲朔迷離第382章 值得一提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669章 恩養漢人第305章 大同將集第797章 傳奇華人第159章 宮廷政變4第777章 萬般無奈第755章 請求入遼第536章 歌功頌德第188章 兩臣勸帝第205章 張嫣從商第327章 驚人逆轉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220章 處置戰俘第363章 圍追堵截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375章 張嫣船隊第246章 阻擊顯威第564章 對付遠程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403章 救援來到第741章 海選過八關第443章 廢除宦官第356空中飛人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98章 亂點中醫第281章 山海關內第288章 錦衣屠奴3第238章 留聲制謠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3章 判斷形勢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34章 親力而爲第781章 有所失效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164章 宮廷政變9第144章 大名官田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27章 同樂酒店第295章 錦衣屠奴10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290章 錦衣屠奴5第61章 大明求極第31章 五金零件第589章 食肉才需爲國謀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555章 明臣憲之第781章 有所失效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777章 萬般無奈第780章 錦衣開查
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214章 銀錢雙贏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166章 宮廷政變11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724章 一場小火災第172章 早朝之前第49章 皇莊改制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90章 氮磷鉀肥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672章 爲了報仇第371章 宗室無賴第158章 宮廷政變3第213章 銀行擠兌第390章 淨軍哭了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778章 紅顏薄命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126章 終見沙發第697章 建奴遷都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577章 天津港口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464章 談不誤戰第595章 一夜之城第239章 自如自首第34章 親力而爲第73章 義賣現場2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658章 心膽俱喪第667章 撲朔迷離第382章 值得一提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669章 恩養漢人第305章 大同將集第797章 傳奇華人第159章 宮廷政變4第777章 萬般無奈第755章 請求入遼第536章 歌功頌德第188章 兩臣勸帝第205章 張嫣從商第327章 驚人逆轉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220章 處置戰俘第363章 圍追堵截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375章 張嫣船隊第246章 阻擊顯威第564章 對付遠程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403章 救援來到第741章 海選過八關第443章 廢除宦官第356空中飛人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98章 亂點中醫第281章 山海關內第288章 錦衣屠奴3第238章 留聲制謠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3章 判斷形勢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34章 親力而爲第781章 有所失效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164章 宮廷政變9第144章 大名官田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27章 同樂酒店第295章 錦衣屠奴10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290章 錦衣屠奴5第61章 大明求極第31章 五金零件第589章 食肉才需爲國謀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555章 明臣憲之第781章 有所失效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777章 萬般無奈第780章 錦衣開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