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判斷形勢

廷擊案、紅丸案的最大嫌疑人鄭貴妃現在還住在宮中,雖然平時不顯山不見水的,但誰能保證不是他想着把自己這一脈斷絕了好讓福王得利上位?

眼前這個皇后張嫣就一定沒有殺自己的嫌疑嗎?她可是在自己死後力挺小叔子朱由檢的,而崇禎上位後對她的安置工作也做的相當好,都說老嫂比母小叔子是兒,但搞叔嫂戀的可並不算什麼稀罕事,信王朱由檢現在已經十七歲了吧,還賴皇宮裡,就他這年紀、皇后那長相,誰敢擔保不搞出點風流韻事出來,畢竟這個時代還是比較看重才子佳人的。後世多少論壇小說都描寫了她和崇禎有一腿的,舌頭底下壓死人,跳進黃河洗不清。自己就是個幹木匠的料,一個手藝人,放在民間就是一匠戶,而弟弟朱由檢那文采風流甩自己幾條街還是不成問題的。雖然上位以來朱木匠憑着聰明伶俐的頭腦也算學的不錯,但畢竟還是喜歡木匠活多一些,身上匠人的色彩比文人更強一些。這要是姦情似火的一對狗男女上演一出潘金蓮怒殺武大郎,這還真不好說。

“皇上!”張嫣看着臉色陰霾的朱由校,從來沒見過皇上發這麼大的火,不由的提高了聲音提醒一下,不可否認她的聲音真是好聽。

“哦,皇后,我、朕沒什麼事了,你先去休息吧,朕要去現場看看災情。”面對着眼前的嫌疑人,還是離的遠遠的好,朱由校本身對美女也有一定的免疫力,打死不做**和**。從‘我’到‘朕’這第一人稱的改變也是對自己的認同,哥們兒現在是皇上了,也算國家的元首,無論怎麼說稱個孤倒個寡還是可以的。

“那臣妾告退,還請皇上保重龍體,”既然皇上已經下了逐客令了,張嫣只能告退了,眼神表露出的關切之情也相當的真切,但朱由校依然心不在‘嫣’的想着問題,嘴裡含糊其辭的說着什麼一路走好之類的話。

朱由校對着魏忠賢吩咐一聲,老魏立刻要阻止,這外面‘兵荒馬亂’的要是真出點什麼事,那可不是他能擔得起的。“現在朕要去現場看望災民,難道你要抗旨不成?”朱由校現在的心情非常不好,小臉氣的鐵青,沒辦法,這命運的起伏也太大了,根本死裡逃生是件極大的幸事,但這具身子的壽命也就一年的時間,還不知道到底是誰害了自己,這倒記時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了的。

“奴才不敢,”老魏那察言觀色揣合逢迎的本領是絕對到了默契神會的地步,一見皇上動怒,哪裡還敢堅持,立刻安排了車駕儀仗,準備出宮巡視。

坐在車攆裡的朱由校連平時最喜歡的欣賞文物都放棄了,要是放在以前,如此華美的龍車鳳攆放在眼前,他都能看一天不帶餓的,但現在是思緒萬千,沒辦法,小命要緊啊!有殺他理由的人實在太多了,雖然朱由校的歷史不是太好,但在網絡時代,太多的大漢主義者反覆的討論着明末那些事情的功過,基本上把每次事件都翻了幾萬遍的在網上曬,討論清朝得江山的偶然再偶然,概率實在太小了。後世的老百姓又有幾個不知道明末的那些個名人呢?

但明未的事實在太混亂了,什麼東林黨,齊黨、楚黨、閹黨、遼東派、農民軍等等,亂成了一鍋粥。雖然後世對魏忠賢的爭議很大,把他頭上的屎盆子摘了不少,相反對東林黨倒是大批特批,但魏忠賢最後的下場真的很不好,離開了他這個木匠,他什麼都不是倒是真的,所以應該可以爭取過來。

遼東那些將士也不要有什麼指望了,看看他們最後的表現,漢八旗不都是他們補充進去的嗎?沒有他們滿清就那二百萬人口憑什麼能收服了大漢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難道幾平方公里上放一個滿人?真是扯的可以,上億人口又是槍又是炮的,經濟、科技、財政等等都大大的優於對方,卻幹不過二百萬人的野蠻部落,這說出去誰信?什麼袁崇煥毛文龍的,沒有幾個好東西,雖然兩個因爲死的早沒有投靠到滿清的懷抱,但他們的手下可都是投降的急先鋒。一年二千多萬兩的銀子等於餵了狗了。

而東林黨也真的不是個東西,這點朱由校也真的這樣認爲。整天一個個都是衣冠楚楚扮正人君子狀,等滿清一入關,一個比一個投降的快。還有一個記不清名字的大官,好象他媳婦是個高級妓女,連女人都要爲明朝死而明志,他卻藉口嫌水冷不跳,拉住她媳婦,然後從容的投入了大清的的懷抱。這些人目前是中國上流社會的代表,朱由校雖然因崇尚中國的古文化,認爲那是中國文明的一體體現,所以對他們其實沒什麼惡感,但也不可能重用他們來救自己和這個國家。一個國家政權的淪陷絕非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羣人的單獨責任,特別是明末這種紛爭四起的年代。

看看人家南宋的士大夫階層,一樣是異族蒙古打來,大宋危機四伏淪滅在即,但先有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萬古留名;而後有崖山之戰無中國,那姓陸的記不清名字的人物,抱着小皇帝跳海以死明志,誓死不做亡國奴。跟着就是十萬人跳海殉節,願隨大宋一起滅亡。此情此景,何其悲壯!這纔是真正的文人士大夫的風骨!想想那悲壯的鏡頭,不由的讓人見者傷心聞者落淚,再瞧瞧明末的這幫孫子,一個個整天表現的倒是激揚慷慨、催人尿下,但就是不幹點人事,搞得自己腰包鼓鼓的,朝廷窮的尿血,大清一來那是排隊投誠。當然還有一些文人也表現出了風骨,誓死不做清朝的官的、餓死明志的、拿起刀槍領導革命的等等都有。更加襯托出東林黨他們的表現太強差人意了。

其實這也是朱由校的便宜祖宗朱元璋造成的,看看人家大宋老趙家怎麼對待大臣的,無論是南宋北宋,殺過幾個大臣?別的不說,就是蘇東坡那樣的人,不也只是象坐個過山車似的,上上下下好幾輪,把皇帝都氣成那樣了,也沒殺頭抄家,只是被貶、重新回朝廷、再被貶、再回來、再被貶、再回來的折騰。再看看老朱家,弄的文人們都嚇得不敢來當官,那也不行!不來爲朱家所用照樣殺你。當官呢?一不小心都被殺,最後誰能早上上朝到中午從朝庭回家,那就要彈冠相慶,慶幸自己活着回來了,這樣活在擔驚受怕的環境裡哪裡還談什麼魏晉士大夫之風流。

然後又是錦衣衛,又是東廠,動不動就是誅九族,更有變態一點的誅幾族還不解恨,搞了一個誅十族。唉,大明的文人在那個時代能活着真是一種幸運。這種陰影之下又能培養幾個大臣的忠心?

而再看看宋朝和明朝兩朝的公務員的待遇,算了,這個誰都明白,不說也罷。總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朱家對人家不好,人家不給你盡忠也是正常的。

曾經有評論稱明朝是最有骨氣的朝代,“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口號是叫的山響,但這句話在朱由校看來只是個笑話而已,一個朝代是不是有骨氣,不是僅僅看皇帝,還要看羣臣,還要看兵將的表現等等。即便是看皇帝的表現也是不盡人意,那景泰皇帝英宗因土木堡之戰被人抓了去了,還不是帶着瓦剌去宣鎮,讓明朝的守軍放棄抵抗,開門迎敵?最後人家關了好長時間後,竟然和那些瓦剌人結成了好朋友,得到了他們的同情,又腆着臉回大明做太上皇,然後又陰險的重奪皇位,他怎麼不喊兩聲“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且所有朝代以來,大明叛國的高級文官和武將絕對是最多的,而南宋則以文天祥爲首的官員們爲大宋死忠的比比皆是。看到這個對比,誰還好意思談什麼最有骨氣,只能說喊口號最響。

一樣的文人階級,爲什麼差距這麼大?不能把責任單純的放在誰的身上,明朝的滅亡絕對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羣體的責任,無論是皇上、王爺們、李自成、文官精英、武將邊兵等等,誰都不能怪誰,哪一個能把自己弄乾淨?

唉,別的先別想了,先保住命再說吧。看着這身前身後伺候的太監宮女,那是不能指望的了,得趕快的換掉纔是。自己的周圍必須是自己人,要絕對的忠誠,雖然有一些歷史知識,但真的不多,可以說根本不管用。皇宮就是一個篩子,而且還是個破的,根本沒有任何的秘密可言,各方面的勢力都往這裡滲沙子,怎麼能不破。必須得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嚴格的保護自己,雖然不知道誰是幕後的黑手,但有防備總比這樣等死的好。

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602章 建奴優勢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825章 三族會盟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823章 五大臣之悲第583章 雪中燒烤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429章 明皇智慧第12章 準備造紙第689章 欲退不能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600章 秒計安天下第11章 太子薨了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507章 絲綢之路第118章 收何可綱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600章 秒計安天下第248章 聯合攻關第28章 連弩改造第115章 銀行水泥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54章 天子親軍第106章 遠鏡比試第24章 八千淨軍第622章 天塌地陷第280章 盧公見駕第270章 李自成現第440章 不留後患第39章 御駕京城第623章 忠義挺身第246章 阻擊顯威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385章 突襲大同第123章 求極之始第550章 抓捕開始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435章 有軌馬車第37章 御膳始末第135章 海洋強國第478章 建立軍校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605章 狼狽奔逃第435章 有軌馬車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38章 皇莊御苑第823章 五大臣之悲第294章 錦衣屠奴9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668章 夢醒時分第26章 晚宴試金2第595章 一夜之城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705章 斷手之策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101章 還我身體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776章 百姓請願第683章 墨攻之解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205章 張嫣從商第335章 戰定再爭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480章 環公歸來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697章 建奴遷都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321章 臺吉上位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90章 氮磷鉀肥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509章 發電電動第194章 集 體閹割第248章 聯合攻關第156章 宮廷政變1第640章 終現陰謀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207章 八大漢奸
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602章 建奴優勢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825章 三族會盟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823章 五大臣之悲第583章 雪中燒烤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429章 明皇智慧第12章 準備造紙第689章 欲退不能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600章 秒計安天下第11章 太子薨了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507章 絲綢之路第118章 收何可綱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600章 秒計安天下第248章 聯合攻關第28章 連弩改造第115章 銀行水泥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54章 天子親軍第106章 遠鏡比試第24章 八千淨軍第622章 天塌地陷第280章 盧公見駕第270章 李自成現第440章 不留後患第39章 御駕京城第623章 忠義挺身第246章 阻擊顯威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385章 突襲大同第123章 求極之始第550章 抓捕開始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435章 有軌馬車第37章 御膳始末第135章 海洋強國第478章 建立軍校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605章 狼狽奔逃第435章 有軌馬車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38章 皇莊御苑第823章 五大臣之悲第294章 錦衣屠奴9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668章 夢醒時分第26章 晚宴試金2第595章 一夜之城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705章 斷手之策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101章 還我身體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776章 百姓請願第683章 墨攻之解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205章 張嫣從商第335章 戰定再爭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480章 環公歸來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697章 建奴遷都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321章 臺吉上位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90章 氮磷鉀肥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509章 發電電動第194章 集 體閹割第248章 聯合攻關第156章 宮廷政變1第640章 終現陰謀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207章 八大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