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立殺無罪

入城後,仔細的搜索枯腸後,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要人沒人,要糧沒糧,更別說有什麼黃白之物了,建奴們一個個早已做好了逃的準備,哪裡還會好心的留東西給明軍呢。

不過城池是完整的,這對於朱由校來說,就是最大的收穫了。有了這個千戶所,對於進攻撫順邊牆的會安堡、東州堡、馬根丹堡、散羊峪堡,就沒有什麼難度可言了。

事實上,對於這些堡子,建奴一直也不是很重視,他們的戰略戰術基本是進攻型的,無論是對西邊的蒙古、大明,還是對南面的朝鮮,都是如此。所以對於遼東邊牆的重視並不是太足,對於不斷進攻的他們來說,只要打的周邊的人只剩下招架的機會了,防守就變得可有可元了。這次如果不是大明突然崛起了明皇這個耀眼的新星,恐怕邊牆會慢慢的被遺忘了。

四個堡壘在如此情況之下,兵力當然不多,也就是接收了一些瀋陽的逃兵而已,這個時候哪裡是明軍的對手,很容易的就被明軍拿下了。

至此,撫順除了渾河南邊的撫順關、鴉鶻關外,都已經落入了明軍的手裡。

白桿兵的一個豎盾千人隊守住了這裡,這個釘子釘在了遼東邊牆之上,要有有效的制止建奴利用遼東邊牆來進行運兵,防止建奴東來攻襲瀋陽。

不是朱由校不想打出邊牆,實在是現在還不到時機,現在朱由校所打的地方都是平原,也就是松遼平原,相對來說是最容易被利用起來的。見效最快的。但邊牆之外也就是基本到了平原的盡頭,那裡的地貌可並非平原了。平原東西兩側爲長白山地和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爲小興安嶺山地,難度係數可就不同了,邊牆之外這些綿延不斷的大山,直接能把明軍活活的耗損在這裡。

而把握住了邊牆。建奴被擠在邊牆之外,他們的生存空間當然就會變的越來越小。對於一個只會漁獵的民族,活着都是個問題。他們就算是挖了人蔘,抓住了紫貂,換不來東西,也只是一個吃食而已。

更何況現在的建奴四分五裂。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想要統一,還有個時間跨度,更是無法組織起來再行爲禍邊牆之內。沒有糧食的他們,不用明軍出邊牆去攻,他們自己就會想着挪地方了。

想要生存下去。朝鮮無疑是他們最好的地方了。這就是朱由校最初的想法,向着朝鮮那邊遷移,與朝鮮的‘大韓民族’來個民族大融合。如此,可以兵不血刃的收復邊牆之外了。

等松遼平原經營好了,相應的做好了準備,這個時間段也就差不多了,那時的建奴應該都在朝鮮境內了吧。

現在渾河的冰已經都在水面之下的浮冰了。既不能在冰上渡河,也無法行船,倒成了一個絕渡期了。不好天氣一天暖和一天,相信幾天之內,浮冰一消失,就是船舶順着三岔河北上之時,那時候纔是渡河進攻撫順關、鴉鶻關之時了。現在則是要兵返瀋陽,前去遼陽邊牆之時了。

剛剛動身的朱由校就接到了蓋州港口那邊的光報,‘張嫣率隊前來慰勞親軍,併到瀋陽慰問十萬斷手的漢民。除了帶有大量的勞軍物質之外,還帶來了一千名醫生、能工巧匠。’

劉志選的慈善機構得到了張嫣的萬石糧食,而隨之而來的京城各地的捐獻也紛至沓來,使得劉志選的籌集糧食特別的給力。這事朱由校已經得知了,對於張嫣總能在這些大事上。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感到相當的欣慰。

張嫣這種爲國爲民的情懷的確是相當的不錯,當皇后的時候,錯信了東林黨,竟然想着把重用閹黨的自己推下皇位,扶植東林看好的朱由檢來登位。這種對國家社稷的‘愚蠢’看的朱由校一陣的心悸。其先因爲誤會她與朱由檢有姦情,但最後得知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是她對魏忠賢爲首的閹黨,有着與文人一般的痛恨,才直接的否定了自己沒辦法給大明帶來幸福。同時知道有自己在的一天,魏忠賢就會被重用。所以才捨棄了私人感情,大義滅親。這種偉大與愚蠢並存的性格雖然比較讓朱由校難以接受,但比起姦情二字來,那可就差得遠了。

如果當然張嫣真給自己帶了綠帽子,朱由校連一點猶豫都不會有,廢后的機會都不會給張嫣留着,姦夫淫婦,人人得而誅之。這種事情不分什麼古代還是現代,雖然在後世,這種行爲依然會被判個故意殺人罪,但這種法律是不是合適,讓朱由校一直懷疑。按着後世的法律,被人戴了綠帽子,對方一點屁事都沒有,完全的不用去負什麼法律責任,當然可以接受道德的譴責,這能算是事嗎?

而頭髮光綠綠的那位仁兄,能拿起來的‘武器’就只有一條,那就是離婚,可以要求賠償。

這樣的法律是法律嗎?訂法律的人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當然會鼓勵廣大的喜歡熟女的男性,可以隨便的去上別人的老婆,這點可比花錢找小姐還tm的省心。因爲找小姐還要擔心被警察抓住了罰款,而上別人的老婆則什麼責任都不用負,完全的可以光明正大的去上。

朱由校對這一條是深惡痛絕,口口聲聲的說什麼婚姻是神聖的,是受法律保護的,結果就這樣保護的,真讓每位準備結婚的男人心寒。

自古以來,所謂的深仇大恨,那就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了,一個男人,妻子的出軌,這種對丈夫來說極大的傷害,完全可以賦予他一定的懲治權利。

《尚書》:“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對通姦者處以宮刑,那是生不如死的懲罰。

春秋時《法經》中規定了雜律一篇,內有“夫有二妻則誅,妻有外夫則宮,曰淫禁。”

Www¸ t tkan¸ CO

《史記?始皇本紀》說:“有子而嫁,倍死內外,禁止淫佚,男女浩誠,夫爲寄之,殺之無罪……”秦代對“私通”定以極刑,且可“人人得以誅之”,格殺勿論。可以不告而殺,私刑也合法。

漢朝延續秦的法律,犯奸必殺。而漢文帝似乎又仁慈了些,除了殺頭,又添了較“和緩”的肉刑:宮刑。而對於男人來說,這和死刑差別不是很大。

自唐以後,歷代法律對通姦行爲都從嚴處刑。唐律規定:“和姦者,男女各徒一年半。”它還規定,因奸罪而名譽受害的家庭的成員均有權捕捉姦夫淫婦送官,其拒捕而殺之者免刑或減輕刑罰。

元律開始,刑律中增加了“殺死姦夫”一條,規定:“諸妻妾與人奸,夫於奸所殺其姦夫及其妻妾,及爲人妻殺其強姦之夫,並不坐。”

明刑律也規定:“凡和姦,杖八十,男女同罪。”“其非奸所捕獲及指奸者,勿論”

在大明捉姦在牀立殺無罪,這種法律纔是最符合人性的,一個男人被戴了綠帽子,連打姦夫一通的機會都沒有,這太tm扯淡了。

所以當時氣急的朱由校當然是要殺了張嫣的,但人家沒有。這讓罵的相當難聽的朱由校立刻舒服多了。打算放過張嫣,按着張嫣的性格,‘廢后’與處斬對於她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一個是自殺,一個是死刑而已。所以朱由校開天闢地的來了一回皇帝休妻,目的就是爲了保住她的性命。

本來以爲從此蕭郎是路人,兩人沒有什麼交集了,但一是謠言二是大同相見,得知張嫣從商,而且還在不斷的去迎合自己的政策,從日本等地運糧食回大明,並且不顧麻煩的把糧食往西北偏遠的地方運糧,這讓朱由校很是感動。

他的心裡有着張嫣,這個在自己來到大明第一個女人,她的長相是如此之美,深深的印在了朱由校的心裡。她有着一顆善良的心,不斷的儘自己的力量去做善事。這樣的女人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後世,都是十分的難找。 www •ttκá n •℃O

勞師、捐糧之後,又來慰問,朱由校不知道,這些好事的背後,又有多少對自己的情義。

“這個時候來瀋陽,是不是太不安全了?”朱由校不由的說。

“皇上,現在蓋州到瀋陽一線,在何可綱率親軍進駐各城之後,已經相當的安全了。張嫣此來瀋陽,是代表着大明民間的商人,對皇上的一種信賴,皇上在自己的收復區,還不敢讓自己的子民往來,那還談什麼收復?另外張嫣此行,是對被建奴迫害的十萬漢民的深切關心,按皇上所說,這種同胞之情,是有利於凝聚大明力量的最好方式。再則張嫣帶來了千餘醫生和能工巧匠,對於假手的研製,當然是在‘臨牀’時最爲方便,所以臣以爲,張嫣的瀋陽之行,是勢在必行,若皇上拒之,那是不自信收復區的控制力,更有可能寒了天下百姓的心啊。”

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616章 伴仙之戰第427章 戰前定策第135章 海洋強國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3章 判斷形勢第21章 大明驛站第51章 白銅大錢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621章 地下運動第791章 舉子培訓第301章 臨陣磨槍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632章 殺俘不祥第356空中飛人第438章 再見張嫣第743章 鐵嶺非鐵礦第155章 戰前準備第218百姓衝陣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147章 烤鴨炮彈第260章 岱海血戰第491章 官復原職第717章 漢奸的擔憂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133章 礦權所有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694章 血腥報復第464章 談不誤戰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296章 錦衣屠奴11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744章 地道戰再現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267章 天仇軍立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101章 還我身體第246章 阻擊顯威第11章 太子薨了第244章 蒙古大盾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644章 蛛絲馬跡第732章 官吏之別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604章 汽油彈彈第803章 大明關稅第595章 一夜之城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68章 夏日軍裝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639章 肆意蹂躪第750章 憶牛毛寨第819章 皮島之仇不可忘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574章 西北軍戶第699章 各懷心思第488章 釋放大儒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817章 不嘬死不會死第369章 燧發槍現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86章 三千錦衣第724章 一場小火災第193章 菜鳥改車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781章 有所失效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458章 錦衣守關第443章 廢除宦官第174章 清談誤國第244章 宗室分田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698章 三路出發第192章 宮刑淨身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382章 值得一提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749章 不戰棄守第719章 爾等不智第755章 請求入遼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207章 八大漢奸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299章 共慶大捷第697章 建奴遷都第388章 煙霧瀰漫第649章 冰河被毀第614章 情報消息第806章 海上對峙
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616章 伴仙之戰第427章 戰前定策第135章 海洋強國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3章 判斷形勢第21章 大明驛站第51章 白銅大錢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621章 地下運動第791章 舉子培訓第301章 臨陣磨槍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632章 殺俘不祥第356空中飛人第438章 再見張嫣第743章 鐵嶺非鐵礦第155章 戰前準備第218百姓衝陣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147章 烤鴨炮彈第260章 岱海血戰第491章 官復原職第717章 漢奸的擔憂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133章 礦權所有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694章 血腥報復第464章 談不誤戰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296章 錦衣屠奴11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744章 地道戰再現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267章 天仇軍立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101章 還我身體第246章 阻擊顯威第11章 太子薨了第244章 蒙古大盾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644章 蛛絲馬跡第732章 官吏之別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604章 汽油彈彈第803章 大明關稅第595章 一夜之城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68章 夏日軍裝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639章 肆意蹂躪第750章 憶牛毛寨第819章 皮島之仇不可忘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574章 西北軍戶第699章 各懷心思第488章 釋放大儒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817章 不嘬死不會死第369章 燧發槍現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86章 三千錦衣第724章 一場小火災第193章 菜鳥改車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781章 有所失效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458章 錦衣守關第443章 廢除宦官第174章 清談誤國第244章 宗室分田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698章 三路出發第192章 宮刑淨身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382章 值得一提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749章 不戰棄守第719章 爾等不智第755章 請求入遼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207章 八大漢奸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299章 共慶大捷第697章 建奴遷都第388章 煙霧瀰漫第649章 冰河被毀第614章 情報消息第806章 海上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