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戰前準備

“皇上此策當然可行,不過還得從長計宜。特別是皇上在西北訂的如山的物質,以及正在路上源源不斷運送的物質?”孫承宗對於出兵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多大的牴觸情緒了,畢竟出兵河套、出兵喜峰口,給了他無窮的自信。不過聽了皇上的話還是讓他吃了一小驚,戰爭不是一個大俠去去單打獨鬥,而是有太多的東西需要籌備。先前是爲了劍指哈密,結果這段時間爲了這個戰略目的,而不斷的往西北的嘉峪關處運送了各種戰略物質,因爲哈密地面太遠了,而且地域廣大,征戰的時間肯定是相當長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誰都知道,所以提前送運到二千里外的邊關。雖然這些東西都是皇商們負責的,但皇上出的價錢可是相當的高。那數字看着都讓孫承宗心疼,要知道孫承宗一年之前,還在內閣之時,對於大明朝廷那讓人難以啓齒的財政窘迫可是知之甚詳感受頗深的,說一聲窮怕了也是不足爲過,幾十萬兩的白銀,那可是相當於國庫收入的十分之一了。

“物質方面糧草可以讓皇商們就地消化,正在運的也接着運。畢竟西北糧食的缺口太相當的大,放到那裡以備不時之需,賑濟百姓也是好的。而戰略物質先行貯存起來。”對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讓朱由校沒有什麼多大的反對,東西在皇商的手裡,不是在官吏手中,倒不虞有什麼貪污之說。讓他們直接在西北開個大糧倉就是,自己再相應對給他們補償一些損失就是。如果說西北之徵不一定能夠見到什麼可期的快速利益的話,遼東可不一樣了。建奴們因爲自己的蠢昧,把好好的遼東糧倉給徹底的毀了,但那是荒蕪,是人爲的離去才導致的,但沃野萬里的耕地卻是改變不了的。一旦東征建奴成功,把哪裡改成了大糧倉,對於解決大明缺糧問題將會是一個相當好的手段。

現在宋應星推薦的涂紹煃已經在研究‘化肥’了,當然沒有個幾年的時間。想有所收穫那是不可能的。而在朱由校的鼓勵之下。徐光啓對於土豆、玉米等作物的品種改良還要不斷的進行着。但這個東西的時間可能更長一些。目前大明的糧食還是不夠吃的,產量的不足,只能靠增加耕地面積來解決了。遼東戰略恰恰符合這樣的特徵,所以打這場仗越是提前。越有好處。朱由校越想越覺得爲了一個虛名。把這個徵東計劃無限的推遲。是最大的錯誤。

“皇上,那些物質所要支付的款項是幾十萬兩白銀!是不是太浪費了?”孫承宗對皇上敗家子的行徑大爲不滿,雖然這錢是皇上一手一腳賺出來的。但也不能如此的浪費啊。

“不算浪費,孫老師,西北缺糧這個問題恐怕還要幾年的時間纔能有所緩解,所以以後,朕還會不斷的往那裡運糧。現在地方的官府都在以工代賑,邊修路邊放糧。西北那邊更是如此。說句有多少糧就能招多少工人這話雖然大了點,但雖不中亦不遠亦。而儘快的把路修好,恰恰又能讓糧食運輸更加的快捷,所以朕的這批糧食,基本上可以說是進入了更好的良性循環,所以並不算是浪費。至於錢財上的靡費,倒無需要考慮在內,因爲朕就算是賺再多的錢,其目的就是爲了我大明子民能夠豐衣足食,這樣的錢花出去纔是物有所值,否則那只是一個數字而已。”朱由校這話說的大了一點,把自己的高度提升了不少。但對於開了一家可以發行貨幣的人來說,錢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幾十萬對於現在的小校校來說,不就是一堆鋼鐵嗎?現在已經有這麼多的老百姓、商家都在使用大明最新的硬幣。只要合理的發行,這錢就是源源不斷的。而自己的各種作坊也都在爲自己創造着價值,並且因爲不斷的擴大規模,而使得每一天的收益都在增加着。所以錢字已經不再重要了。

滿堂的人都在爲皇上的豪爽和仁慈由衷的震服着,幾十萬兩的銀子,說扔就扔了,而且只要是給了百姓那就不算是浪費,這也太聖人了?面對着都是帝黨的衆人,皇上無須把自己裝扮成聖人,而且皇上也討厭這個稱號。

史可法一支以爲民請命爲標榜,但高度卻站不到皇上這樣的位置,輕財重義能到這樣的份上,是他根本不敢想象的。

“皇上高義,如此愛民如子,萬事以民爲重,實乃國之大幸、萬民之大幸也。”孫承宗滿意的點着頭,一手撫着自己那修的一絲不亂的鬍子,眼裡充滿了愛意,看着自己的得意天子門生。既然人家都不在意這些錢,把糧食直接用在了當地的百姓身上,並想着以工代賑,達到良性的循環,自己再說什麼反倒成了貪財的奸臣了。

“孫老師倒是無須如此誇獎,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個道理雖然歷朝均言,但朕相信,只有永遠把百姓放在心裡,時時愛護的統治者才能真正的得到民心,反之,爲了一已貪慾,只想着敲骨吸髓盤剝百姓的,那樣的統治者,只會被淹沒在歷史之中,無論是異族的侵略還是百姓的造反,都可以將其打進萬丈深淵。”這點倒是小校校發自內心的話語,大明亡與誰手?有人說是農民軍,有人說是滿清,但說到最後,卻是亡於自己之手。有人最後爲崇禎來鳴冤,說他怎麼怎麼勤勉、樸素,這裡不說什麼能力不能力的問題,也不是說的崇禎一人,大明的所有皇上都有責任,從朱元璋開始,他們在爭得了江山之後,就不斷的在做着如何欺壓、盤剝百姓之事,不斷的佔役來推掉大明軍事力量的筋骨,不斷的爲自己的子孫後代而奪取百姓的土地、、、、、最後弄得國庫緊張、軍備鬆懈、民不聊生、災民遍地、、、、、、這樣的朝廷最終被自己給推翻了……

第261章 危機時刻第669章 恩養漢人第746章 一箭雙鵰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509章 發電電動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473章 普天同慶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420章 榆林大火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191章 說服老臣2第40章 衆無名白第773章 紅顏禍水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264章 大破蒙軍4第140章 東林觀朝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792章 慈善宣傳第291章 錦衣屠奴6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319章 歸化來使第30章 地磚水泥第113章 御宴心態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566章 冰上行軍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617章 漢奸免進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555章 明臣憲之第35章 魏公貪權第805章 欲夢卿時夢難成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29章 玻璃課堂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358章 上將首級第227章 血洗草原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70章 重返司禮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363章 圍追堵截第99章 青州免稅第133章 礦權所有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8章 敲打老魏第262章 大破蒙軍2第141章 全部留下第426章 又見新招第618章 歷史爛帳第719章 爾等不智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417章 急援榆林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357章 至高之點第366章 遼將降了第550章 抓捕開始第46章 宋氏兄弟第96章 信王選秀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520章 又見請辭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633章 乘勝追擊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795章 孰高孰低第480章 環公歸來第519章 叢林訓練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551章 抓捕鰲拜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202章 錦衣考覈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462章 硬幣發行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141章 全部留下第556章 憲之轉變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61章 大明求極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346章 封鎖海峽第41章 明朝海戶第437章 美食傳承第331章 遼東鐵心第345章 國營經濟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307章 草原會戰2第580章 瑞雪成災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141章 全部留下
第261章 危機時刻第669章 恩養漢人第746章 一箭雙鵰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509章 發電電動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473章 普天同慶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420章 榆林大火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191章 說服老臣2第40章 衆無名白第773章 紅顏禍水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264章 大破蒙軍4第140章 東林觀朝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792章 慈善宣傳第291章 錦衣屠奴6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319章 歸化來使第30章 地磚水泥第113章 御宴心態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566章 冰上行軍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617章 漢奸免進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555章 明臣憲之第35章 魏公貪權第805章 欲夢卿時夢難成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29章 玻璃課堂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358章 上將首級第227章 血洗草原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70章 重返司禮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363章 圍追堵截第99章 青州免稅第133章 礦權所有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8章 敲打老魏第262章 大破蒙軍2第141章 全部留下第426章 又見新招第618章 歷史爛帳第719章 爾等不智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417章 急援榆林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357章 至高之點第366章 遼將降了第550章 抓捕開始第46章 宋氏兄弟第96章 信王選秀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520章 又見請辭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633章 乘勝追擊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795章 孰高孰低第480章 環公歸來第519章 叢林訓練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551章 抓捕鰲拜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202章 錦衣考覈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462章 硬幣發行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141章 全部留下第556章 憲之轉變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61章 大明求極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346章 封鎖海峽第41章 明朝海戶第437章 美食傳承第331章 遼東鐵心第345章 國營經濟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307章 草原會戰2第580章 瑞雪成災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141章 全部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