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地磚水泥

“皇上,奴才斗膽問一句,雖然奴才們沒聽過皇上說的礬土,但皇上說陶瓷中就有,可能是奴才們見過但不知道名字也說不準,請皇上說一下什麼樣子,也好讓奴才們死了也落個明白鬼。”一個年紀大點的宦官跪着說,在他看來再不說就沒機會說了,皇上一怒之下,這些人全都有可能人頭不保啊!怕是肯定怕,,但皇上仁慈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來說是不會因這點小事懲罰的,但伴君如伴虎,誰知道皇上會怎麼樣?連客氏都殺了,更別說他們這些螻蟻般的存在了。當然也有抓住機會急於表現的,想上能夠給皇上留下點好印象,最終能上位的,這個宦官就是這個心理,所謂的富貴險中求就是這個意思。

“嗯,”朱由校一聽一愣,怎麼說着說着還跪下了,自己也沒說什麼太重的話,不就是生了點氣嗎?一想才明白爲什麼他們這麼害怕,合着是怕我殺了他們,暈,我再生氣也不能無緣無故的殺人呢,朕可是要立志中興大明的明君,又不是昏君,動不動就殺了,真扯淡。但這種誤會也不好解釋,有時候威嚴也是需要的,既然你們自己誤會,那就誤會好了,自己也沒必要解釋多少,一聽這個老宦官說的也在理,自己雖然知道什麼是礬土,大明的土族不一定知道,而且還有可能根本就不叫這個名字,是自己表述的不清楚明白,他們才一再否認的。於是說:“是一種土狀礦物。白色或灰白色,因含鐵而呈褐黃或淺紅色,你們見過嗎?”

“奴才見過,”

“奴才也見過就是不知道,是不是。”

“奴才不敢肯定是不是這個東西,但肯定是見過的。”一時間這跪着一地的宦官們紛紛發言。

“皇上,奴才請求現在就去取來,給皇上評定。”那個年長的宦官以激動的語氣跪着說。

“你手裡有這東西。”朱由校一聽怎麼這就又見過了?還能變出來真貨來?想想礬土這種東西不是稀奇之物,說句遍地都是也不算太吹牛,他們也是常年挖土燒窯的,見過也不足爲奇。

“回皇上,奴才在西山的那邊燒過窯,那裡的用的窯土裡就有皇上說的那種東西,但奴才也不太確定,現在願意取來給皇上評鑑。”

“你叫什麼名字?”朱由校經過這一鬧,倒也平靜了,問這個膽大心細的宦官。

“回皇上,奴才時運東。任職神宮監,”時運傑心裡一陣美的冒泡了,這好事哪裡找去,皇上問自己名字了,這是何等的恩典,聖眷身自己招手了,看來剛纔是賭對了。現在皇上可不是注重那些‘老人’的時候了,只要新人能出線,立刻就提上來重用,連浣衣局那些廢物都用上了,自己也是識文斷字能寫會算又會手藝的傑出人才了,這要是皇上看重了,那發達可就不遠了。

“不要你親自去,讓別人去吧,朕的課別落下了。好了,都起來坐好吧。接着講第二個流程,”收拾一下心情,自己還是太急了,雖然現在不是建國的時候一窮二白,但比那時候的科技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列強們是強行破開了中國的大門,在中國的面前耀武揚威,但也確實給中國帶來了知識、帶來了科技,現在錢是暫時不缺,但科技就是一個零。雖然也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比如說不去想發展熱武器,而是去造弩箭。但阻力還是太大了,讓朱由校氣餒。但能有機會氣餒嗎?就算明年不死,那李自成或者野豬皮也要把自己弄死,好吧,有困難要上,沒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一地的宦官們聽了這話後才戰戰兢兢的爬了起來,重新坐回座位,拿好了筆和紙認真的聽。

“現在講第二個過程溶制,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但絕對沒有燒瓷器難,玻璃的熔制一般都在熔窯內進行。現在我們還沒有一個好的配方,那我們就採取這樣的方法,首先把玻璃的原料當然朕說的那些打拌均勻了,大家公用。然後每個組取各種各樣的土、金屬、液體等都來進行添加實驗,那個效果最好用那個,再由我們引用,誰的被用了,誰就是玻璃作坊的領導。注意一點,原料要燒到變成液體,需要火的顏色是金白色到純白色。這樣原料就能溶化了。”談到火的顏色其實就是對火溫的大體估計,一般來說,金白色:1400攝氏度左右。純白色:1500攝氏度左右。

“第三個過程成形,這個倒是簡單了,就是把已經燒成液體的玻璃原料,倒進鐵製的模子裡等着溫度慢慢的降下來就可以了。其實成形這個過程有很多的方法,有漂浮法,離心法等等,朕已經把這些工藝流程寫在了這本小冊子裡,等到你們把原料問題研究好了,朕再給你們。把這些都記下來,誰還有問題現在可以提了。”朱由校象背書一樣,把需要背誦的都背了出來,該死該活就這樣了,全當是死馬當作活馬醫吧,這些人如果研究出來了玻璃更好,如果不行就得再找其他人了。

由於皇上剛剛摞了臉,這回倒沒有一個人敢上來問了,怕觸了皇帝的黴頭,那纔是倒黴催的呢。

“行了,沒人問就散了吧,這裡強調一點,剛纔說的一切是朕的心血,如果誰敢在外面透露了支字半語,朕的怒火你們想想能不能承受的起,有一人泄秘,找出來的話還好,否則全體連座,行了時運傑留下,其他人都散了。”朱由校灰心喪氣到了極點,滿腔熱情竟然落的個灰頭土臉,但玻璃不僅僅是經濟價值,經濟上那只是個高消費的產品,有沒有都無所謂,這方面賺不到錢從別的方面找補就是。但更重要的軍事上的用途,望遠鏡、潛望鏡、玻璃瓶,以後的試管類甚至再發展的話還有可能用個太陽能什麼的,有了玻璃,可以讓斥候走的更遠;可以安裝瞄準鏡,讓弩設的更準;可以造天文望遠鏡和驛站接合着搞‘光報’,可以、、、、、但現在竟然沒有一個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這鬱悶的心情就到了極點。

“皇上,奴才現在叫人去取那個礬土?”時運傑戰戰兢兢又興奮的對着朱由校說。

“嗯,你去吧,回來之後,由你挑個頭,爭取把玻璃實驗着造出來,這本小冊子有造各種玻璃用具的工藝流程,還有一些特殊玻璃的工藝,你先保存好了。需要銀子隨便支取就是。朕今天心情不好,等你拿來礬土再說吧。”朱由校心情真的不好,爲自己的知識不能面面俱到而沮喪。

一個人靜靜的想着這三天來發生的事情,還有四天錦衣衛就來了,還得準備他們的吃住訓的問題,皇宮裡肯定是住不下的,只能住南宮了,也是景泰帝的監獄,傳旨讓下邊準備吧,好在是有錢、有人、有地方,解決起來並不困難。自己訓練他們也就是紀律和體能兩個方面,戰術問題有了諸葛弩再說吧。

第二個需要問題是衛生紙的問題,這個問題朱由校的把握還是最大的,完全的物理反應,應該沒什麼問題。就是要搞到地皮了,估計再過一會劉大永得到了吧,等大畫家董其昌來了,好好商量一下也沒什麼辦不成的事。

第三個問題就是諸葛弩,指望李德全這個年青人看來是個錯誤的決定,靈性有點差了,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不了,自己辛苦一點到了鐵匠房慢慢的指導着打出各個零件就是慢慢來就是,這個明天再想吧。

第四個問題,還是玻璃,唉,一想到這個問題朱由校就煩的不行,自已也是問道於盲了,沒事招這幫外行幹什麼,如果問他們燒陶瓷的話還可以,可自己爲什麼問他們燒陶瓷呢?不對,忽然,朱由校想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但就是想不起來是什麼,好象是個很大的商機。陶瓷,商機,等等,明白了,是地板磚,對,就是地板磚。這個時代可沒有這種東西,只要搞出來,先在自己的酒店裡用上,那絕對是一種震憾,還有什麼比地板磚裝修來的更加的快捷呢?後世那可是每個家庭的必須品,更別說是高檔場所了。整個酒店裡全部弄上,那檔次立馬提升。

這個時代陶瓷已經很發達了,除了比晚清差了一點而已。慢!有了地板磚還要有水泥,否則怎麼鋪?水泥好燒,沒有立窯、懸窯的,咱造點土的就是。粘土或者燒陶瓷的碎片到處都是,石灰也不愁,比例就是三比一。洗乾淨了,用火炕着烤乾了,磨成非常細的細粉,這種水泥就是標號低了一點,抹上後得二十多天的養護,慢點就慢點吧,總比現在玩泥巴要強吧。

“來人,把剛纔那些不識字的宦官叫回來十幾個,朕有用。”想到就做。

一盞茶的時間,十幾個宦官跪在了西暖閣裡,“行了,多餘的話不說了,朕要你們燒一種陶瓷,就是朕腳下踩的金磚這種樣式,朕的要求是正方形,二尺見方,光澤度和耐磨、結實平整是關鍵,明白嗎?”朱由校直接用金磚這東西直觀的說,其實所謂“金磚”,實際上是規格爲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見方的大方磚。按舊制,老“金磚”燒製工藝極爲複雜,在明代著名的《天工開物》中有簡略的描述。古籍《金磚墁地》有這樣的解釋:“專爲皇宮燒製的細料方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作金石之聲,稱‘金磚’;又因磚運北京‘京倉’,供皇宮專用,稱之‘京磚’,後逐步演化稱‘金磚’。”現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內鋪墁的大方磚上,尚有明永樂、正德,清乾隆等年號和“蘇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樣。生產“金磚”的陸墓御窯位於古城蘇州東北的御窯村。御窯村原名餘窯村,千百年來當地村民燒製磚瓦的傳統世代相襲。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土木建造北京紫禁城,特派官員至陸墓監製金磚。因御窯村土質優良,做工考究,所產金磚細膩堅硬,敲之有金玉之聲,斷之無孔,被永樂皇帝封爲御窯。明嘉靖中期,工部郎中張問之在蘇州3年,親自督造5萬塊金磚,多產自御窯村,御窯金磚進入全盛期,金磚造價也開始升高。據說,金磚的取泥煉製,首先用穀糠煅燒6個月,之後還要花上三年時間才能製作成。金磚的規格尺寸不同,民間即使有錢,也是不敢使用大金磚。

後世也就聽說過有人收藏這東西,而且聽郭德綱的相聲裡,他自己也說他有一塊。而在蘇州舉辦的一次拍賣會上,89塊金磚一共拍出了950萬元的不菲價格,讓明清御窯金磚得到了“一兩黃金一塊磚”的美譽。

“奴才明白,”十幾個宦官聽到這心裡算是放心了,做金磚他們是不會,但燒普通的瓷磚對他們這種宮廷製造來說沒有多少的挑戰性,當然答應的飛快。

“你叫什麼名字?”朱由校隨便點了一個長的討人喜歡的宦官。

“奴才張經全,”

“好,朕就把這個事交給你們了,不要讓朕失望,朕等看你們的成績,另外再把水泥燒出來,配料就是粘土或者燒陶瓷的碎片和石灰,注意這個比例,是三份洗乾淨的粘土或者燒陶瓷的碎片配一份石灰,用火炕着烤乾了,磨成非常細的細粉,然後密封了,水泥就成了。這個明白嗎?”這個可都是現實中就有的東西,操作也僅僅是物理過程,沒什麼技術含量,只要細心的乾沒有不成的。

“奴才明白。”

“拿一萬兩銀子去選地方吧,劉明你給他們講講出去的規矩。”朱由校很高興,終於可以順順當當的吩咐下一件事了。

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165章 宮廷政變10第四十七 瘋玩牧場第581章 大快人心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600章 秒計安天下第756章 鼠目寸光第96章 信王選秀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790章 離魂之症第306章 草原會戰1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428章 兵指張掖第788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第814章 明軍加速第511章 天主之聲第679章 此爲何意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239章 自如自首第161章 宮廷政變6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302章 對樓衝車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250章 大明英烈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203章 馬拉松賽第478章 建立軍校第703章 堵住撫順第829章 收復澳門第39章 御駕京城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175章 裁撤京營第238章 留聲制謠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680章 地道戰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49章 皇莊改制第160章 宮廷政變5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457章 喜峰口遇第236章 謠言滿天第158章 宮廷政變3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280章 盧公見駕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1章 人體炸彈第609章 孫老論謀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797章 傳奇華人第178章 皇上休妻第219章 宦官心毒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485章 遠離軍政第296章 錦衣屠奴11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372章 新政通過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213章 銀行擠兌第101章 還我身體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88章 玻璃現世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220章 處置戰俘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30章 地磚水泥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475章 承認逆轉第641章 馬匹登陸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648章 建奴炮陣第130章 朝會小事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202章 錦衣考覈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27章 同樂酒店第86章 三千錦衣第99章 青州免稅第724章 一場小火災第449章 軍戶制度第546章 夏蟲語冰
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165章 宮廷政變10第四十七 瘋玩牧場第581章 大快人心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600章 秒計安天下第756章 鼠目寸光第96章 信王選秀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790章 離魂之症第306章 草原會戰1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428章 兵指張掖第788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第814章 明軍加速第511章 天主之聲第679章 此爲何意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239章 自如自首第161章 宮廷政變6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302章 對樓衝車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250章 大明英烈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203章 馬拉松賽第478章 建立軍校第703章 堵住撫順第829章 收復澳門第39章 御駕京城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175章 裁撤京營第238章 留聲制謠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680章 地道戰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49章 皇莊改制第160章 宮廷政變5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457章 喜峰口遇第236章 謠言滿天第158章 宮廷政變3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280章 盧公見駕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1章 人體炸彈第609章 孫老論謀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797章 傳奇華人第178章 皇上休妻第219章 宦官心毒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485章 遠離軍政第296章 錦衣屠奴11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372章 新政通過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213章 銀行擠兌第101章 還我身體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88章 玻璃現世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220章 處置戰俘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30章 地磚水泥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475章 承認逆轉第641章 馬匹登陸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648章 建奴炮陣第130章 朝會小事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202章 錦衣考覈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27章 同樂酒店第86章 三千錦衣第99章 青州免稅第724章 一場小火災第449章 軍戶制度第546章 夏蟲語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