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蒙古軍心

自從大同一戰後,分散在大同周圍的蒙古軍始知大明有一秘密部隊,該部隊人數不多,但戰力戰悍,所持弩箭在遠攻方面幾盡無敵,而紀律嚴明,進退有序,大同一戰傷亡六七千之衆,聽被放回來的人說,那隻軍隊的將領就是大明的監軍。監軍是什麼人,大家都知道,那是皇上御用的閹貨,這種人本身就是閹貨,帶兵打仗哪裡有不閹的道理。真不知道大明的皇帝的腦袋是不是被驢踢了,難道打跑元朝的將領也是閹貨嗎?倒是聽說土木堡之變是閹貨領兵的不錯。

但眼前這些閹貨太厲害了,讓人根本沒有與之一戰的勇氣,如今他們終於從大同走了,說什麼到大草原去了。於在散佈的蒙古人在聽到消息後,紛紛的聚攏在大同東南方向的一處官道附近。

這一聚首當然也發現了一去屬於王吉剌部(靠近宣化)的三千人的慘敗,和幾百和大同被俘蒙古人一樣殘缺不全的人。他們全是那隻部隊所敗,而且現在他們衝向了草原。

這一說法還真的讓一些蒙古人心寒,當然更多的人是毫不在意。心寒的是被這支部隊的攻擊力、準確率給打怕了,到了草原之上,那裡可沒有精兵強將了,家裡只有一些婦孺、老人,奴隸是不能指望的。

更多的人會安慰他們,不要擔心,草原有多大,你看他們象是會騎馬的樣子嗎?一共就那麼四五千人,找不到部落也是白搭。

如果找到了呢?

找到了又能怎麼樣?大明朝曾經在國力最厲害的時候不也遠征過草原,甚至是到了捕魚兒海,最後又怎麼樣了,那還是大明國力兵力強盛的時候,現在哪裡還有這本事?看看那些沒雞雞的淨軍,連個馬都不會騎,光走路都能把自已給走死!

於是蒙古軍的普通兵士大多對淨軍的進攻的採取了觀望的態度。

但到了第二天下午,收到了兀慎部被血腥的屠殺之後,土默特部的蒙古軍,再也受不了了。兇殘歷來是他們對待大明百姓的專利,怎麼崇尚仁義的國度,也能如此的沒有人性,做出如此令人髮指的事情呢?

兀慎部首先是崩潰了,當聽到斥候說淨軍包圍了部落的時候,他們就有着不好的預感,淨軍的戰鬥力他們是經歷過的,就是前邊的大同城裡,三千淨軍包圍只有婦孺、老人的部落,那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當聽到奴隸們把藏在帳篷裡的一千多人都抓了出來,淨軍挑出了一部分女子後,又把剩下的女子和孩子扔給了那些漢人奴隸,一下子就受不了了。平時他們如何對待那些奴隸的,他們當然知道,把自己的女人、孩子交給奴隸,那後果當然是可想而知了。

蒙古人對貞操其實是不太在乎的,這點從成吉思漢身上就可以看的出來,人家的原則是,不管是誰家的種,種在了我家的麥子。蒙古族牧民還有用妻子待客的習俗,所以淨軍如果去兀慎部去玩玩,熱情的蒙古人還是比較願意怕,把妻子拿出來也未嘗不可,用用怕什麼,反正又用不壞。

但交給奴隸,那還有個好?他們都在蒙古這麼多年了,別說女人了,就是見個老母豬,還得分個單眼皮、雙眼皮呢,何況是天天守着的女主人?那還不得可勁的用?保不齊用完了還給殺了。

還有孩子,雖然他們不把奴隸們當人看待,不斷的虐待,但也能知道他們不是天生的奴隸,心裡也會有恨。如今一旦這種恨得到了宣泄,孩子又能保住命嗎?

對於老人,蒙古人當然也有孝道這一說法,但現在孩子和女人沒了,估計一時、、、、、、

這等等揪心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的擺在了兀慎部族人的面前,歸心似箭,哪裡還有心思在這邊搶錢,捉奴隸呢?

而‘高層’們接到信後,則聚集在一起商量,當然把範永鬥等人和劉風霖、孫雲鶴也叫了過來,畢竟他們是侍候皇上的人,對這些行爲應該有一些看法的。

“大明的軍隊如何會變得如此厲害。”

孫雲鶴沒辦法,自己一早就被魏忠賢趕到了山西,對皇上在京城的一系列活動,只是道聽途說,沒有眼見爲實。但爲了取悅蒙古人,只能說:“大家都知道在一個月前皇上開始練淨軍,但如何練的都不知道。倒是聽說在皇宮,曾經一千淨軍消滅了四萬京營,並把京營的將士嚇的擠死了自己的主帥。”

“這麼厲害?一千人對付幾萬人?”

“應該錯不了多少,那失蹤的三千人已經找到了,全軍覆沒。加上大同城死的這七千人。加起來也小一萬了。但對方無一人傷亡。這個比重加上清朝的畏敵不前、毫無膽量,算一下,也差不了多少了。”

“我們這小一萬是分兩次遇到的,面對的還是三千人,而一千人對付四萬人,還嚇得把自己的主帥給擠死了,這可能嗎?”

“那是在皇宮,佔着地勢。而在這裡是騎兵與步兵對陣,效果當然不同。”

“諸位,注意一個問題,這支軍隊只訓練了一個月,就是神人去訓也不會有如此的戰力,他們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們的兵器和防具!”

“言之有理,對付這支軍隊重要的是如何靠近他們。”

、、、、、、

就這個問題,蒙古諸人商量了半天也沒商量出一個效果來。接着又問出了第二個問題:“大明的軍隊如何會變得如此殘暴?”

但這個問題孫雲鶴和劉風霖甚至是山西八大商人都沒法回答,都是人,手段方面誰又比誰差多少,只是中原人長期的受到中華傳統文化、人文環境道德規範等薰陶,不會越過人性的底線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但潛在的陰暗面並沒有消失,特別是生理、心理已經扭曲的宦官,那種陰暗變態又怎麼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呢?(當然平常的漢人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也會做出一些‘非人’的舉動,極大的發揮其獸性。比如說李自成的‘農民起義’。)

但討論也就到此爲止了,因爲發現了敵情,那三千淨軍又回來了。

“怎麼回事?他們不是剛剛屠殺了兀慎部嗎?”

“他們的速度怎麼這麼快,那裡離這裡有二百多裡呢?”

“報!兀慎部的人都衝殺過去了!”正當蒙古高層不可置信的時候,卻傳來了這樣的消息。

原來兀慎部一聽洗劫殘害他們的仇人有了蹤影,已經獨自率兵殺出。

“傳令,速速攔住他們!”此次的主帥溫布楚琥爾直接命令道。

溫布楚琥爾不是沒腦子的,他當然是有想法的,這三千部隊如此恐怖的戰鬥力,他在大同城是親眼目睹的。依他多年的戰鬥經驗當然看得出,淨軍依仗的全是手中的武器。如果這次靠着人多,損失點,也要把這兵器搶過來,好好研究一個方案,否則蒙古族的大勢去矣。現在既然戰局已經如此了,現在憑藉着八萬控弦之仕,難道還怕了這三千人嗎?

既然要打,當然不能象以往一樣,不要命的向上衝,完全是拿命去添。兀慎部這樣衝動肯定是不行的,漢人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有相當道理的。憑着他們的機動性,如何也不會一夜不到,就奔走二百多裡。

再一問報信的斥候,始知這次的三四千人出現在了大同的東南方二十里,而那隻打仗的是去了草原,在西北方,肯定不是一夥人!

大帳裡一聽還有三千人,立刻有點緊張,到底明軍裡有多少這樣的部隊?

“地圖,”溫布楚琥爾吩咐了一聲。立刻有人將八大商人貢獻的大明山河圖程了上來,這是一份大同周邊的地圖,所有的地理山河、關隘以及大明兵力分佈等都標的相當的明顯,當然宣鎮、榆林等八大家也有所繪製。

“懸空寺、桑乾河?就在這裡,東南這處高地黃梁崗設伏,這裡是到大同的必經之路,以明軍的速度,完全能夠趕的急。”在找了半天之後,溫布楚琥爾終於在官道之上的一個地方停了下來,那裡是他前日曾經劫掠過的一處村落。

“這裡?千戶大人,這裡不水不火的,如何設伏?”(土默特萬戶取自蒙郭勒津萬戶,所以除了順義王外,下邊的都仍稱千戶,此設定如有不妥請指正)。

“前幾日,本帥經過此處,雖然此地不高不低,不適合水火、滾石,但卻利與騎兵的衝擊!想想看,我們的手裡有八萬人,十幾萬匹馬,如果源源不斷的先點燃了馬尾,讓馬不斷的衝下去,那效果會如何?”

“衝破他們的大盾?”一個蒙古將領急急的說。

“一旦衝破或者基本衝破,那他們還有什麼憑仗?”溫布楚琥爾看了那回答的人一眼,暗道一聲乖,接着信心倍增的說。如果真的是可水可火可擂石的那種險地,相反會引起明軍的注意。相反如此只靠戰馬,那樣的話,這隻部隊如果不和那支淨軍一樣,那就無須多說了;如果一樣的話,光是那裝備,自己弄上了,再加上騎兵的靈活性、、、、、、想想都是今夜做夢都會笑。

第218百姓衝陣第762章 風力發電第145章 選舉皇帝第597章 運籌帷幄第417章 急援榆林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161章 宮廷政變6第185章 提煉汽油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358章 上將首級第573章 軍事制度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788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398章 林丹挺進第354章 反覆較量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650章 地雷之戰第773章 紅顏禍水第34章 親力而爲第716章 勞師團隊第340章 御膳熱賣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433章 宦官養老第275章 免稅開始第180章 四千白杆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197章 草原傳旨第538章 京中暢遊第52章 鑄幣權回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7章 賑災事宜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737章 兵兇戰危第475章 承認逆轉第141章 全部留下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817章 不嘬死不會死第346章 封鎖海峽第477章 大明硬幣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85章 大明銀行第647章 虐俘事件第392章 峽谷疑雲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544章 文玩核桃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543章 加價收購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69章 義賣前奏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272章 盧公回京第768章 羣臣密謀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85章 大明銀行第71章 皇家六店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113章 御宴心態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260章 岱海血戰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571章 君臣合好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532章 千古英烈第555章 明臣憲之第538章 京中暢遊第33章 割股療親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519章 叢林訓練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310章 草原會戰5第443章 廢除宦官第108章 合法採礦第223章 總督府前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6章 災難預言第10章 盡用罪監第41章 明朝海戶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46章 宋氏兄弟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128章 三百神弩第105章 決勝千里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92章 留住聲音第66章 天下免稅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179章 驛站修路
第218百姓衝陣第762章 風力發電第145章 選舉皇帝第597章 運籌帷幄第417章 急援榆林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161章 宮廷政變6第185章 提煉汽油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358章 上將首級第573章 軍事制度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788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398章 林丹挺進第354章 反覆較量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650章 地雷之戰第773章 紅顏禍水第34章 親力而爲第716章 勞師團隊第340章 御膳熱賣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433章 宦官養老第275章 免稅開始第180章 四千白杆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197章 草原傳旨第538章 京中暢遊第52章 鑄幣權回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7章 賑災事宜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737章 兵兇戰危第475章 承認逆轉第141章 全部留下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817章 不嘬死不會死第346章 封鎖海峽第477章 大明硬幣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85章 大明銀行第647章 虐俘事件第392章 峽谷疑雲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544章 文玩核桃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543章 加價收購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69章 義賣前奏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272章 盧公回京第768章 羣臣密謀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85章 大明銀行第71章 皇家六店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113章 御宴心態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260章 岱海血戰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571章 君臣合好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532章 千古英烈第555章 明臣憲之第538章 京中暢遊第33章 割股療親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519章 叢林訓練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310章 草原會戰5第443章 廢除宦官第108章 合法採礦第223章 總督府前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6章 災難預言第10章 盡用罪監第41章 明朝海戶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46章 宋氏兄弟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128章 三百神弩第105章 決勝千里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92章 留住聲音第66章 天下免稅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179章 驛站修路